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0858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docx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

一、江苏小麦生产概况与品质区划

(一)、自然概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地居长江、淮河下游,河湖众多,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05%,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9%和全国耕地面积的4.5%。

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

江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年日照时数2000~2600小时,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无霜期200~240天。

光热条件兼有南北之长,降水比较丰富,适于喜温和中温作物的生长。

(二)小麦生产概况

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1990年种植面积曾达3599万亩、1999年总产曾达1071万吨,受国家和江苏省粮食政策、种植业结构调整、小麦市场价格大幅变动以及气候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波动幅度较大,2000年种植面积为2932万亩,之后种植面积不断下降,面积最小年份在2004年,为2402万亩,近年又有所回升,2007、2008年实际种植面积3200多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单产最低年份在2002年和2003年,均为250kg/亩,2004年起连续五年增产,最高年份在2008年,为321kg/亩(十三市统计汇总为373kg/亩),单产水平居全国小麦主产省前5名之列;总产最低年份在2003年,为608.71万吨,2008年恢复性增长至近千万吨(十三市统计汇总为1202万吨)。

由于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两大麦区,淮北属黄淮冬麦区,淮南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因地域生态类型、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以及品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农区间小麦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据南京财经大学粮油品质测试中心汇总近几年的小麦籽粒品质测试结果,表明目前江苏小麦品种以优质中筋小麦为主,其次是优质弱筋小麦,同时可以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强筋小麦(表1)。

表1江苏省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分析

品质性状

质量指标

样品百分比(%)

品种百分比(%)

容重(g/L)

≤730

3.64

4.60

731~749

15.56

17.24

750~769

22.84

25.29

770~789

32.78

34.48

≥790

25.17

18.69

蛋白质含量(%)

≤11.5

26.49

27.56

>11.5且<14.0

55.30

53.60

≥14.0且<15.0

9.93

10.34

≥15.0

8.28

8.05

湿面筋含量(%)

≤22.0

6.94

6.90

>22.0且<32.0

48.96

51.72

≥32.0且<35.0

15.9

13.79

≥35.0

28.2

27.59

面团稳定时间(min)

≤2.5

30.46

28.74

>2.5且<7.0

50.00

54.01

≥7.0且<10.0

10.93

9.20

≥10.0

8.61

8.05

(三)江苏小麦品质区划

根据江苏省目前麦作生产中主推品种的品质潜力和各生态农区温、光、水、肥、土等资源分析,江苏淮北麦区可生产制作面包等食品的优质强筋小麦;里下河农区的中筋红粒小麦品质优势尤为突出,适合作为配麦原料;沿江、沿海麦区适合于生产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的优质弱筋小麦,是全国最具优势的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区域。

为此江苏省小麦品质区划是依据生态条件和品种的品质表现将小麦产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品质类型区,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以利于因地制宜培育优质小麦品种和生产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的商品小麦,实现产业化经营。

(1)淮北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质区

该区位于淮河和灌溉总渠一线以北,东濒黄海,西接安徽,北连山东,南与里下河麦区毗邻。

全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市全部以及淮安和盐城市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部分。

土地面积35801.58平方公里。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89%。

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单产350公斤/亩左右,是江苏省小麦高产区。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降温较早;春秋两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而雨水集中,冬季寒冷而干燥。

本区光照条件为全省最好:

年太阳辐射总量114~12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233~263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0~59。

本区热量为全省最低:

年平均温度13.2~14.4℃,小麦生育期日平均温度7~8℃,比淮南麦区低1~2℃,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温度比淮南地区略高,灌浆期平均温度为19~20℃,日较差较大,达10.5~12.8℃,有利于灌浆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

本区年降雨量782~1015毫米,雨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为250~400毫米,以干旱为主,小麦拔节至成熟阶段降雨量为130~160毫米,适当偏旱有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本区种植品种以半冬性为主,白粒,适当搭配偏冬性或春性品种。

本区在全国小麦品质区划中属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的南缘,由于区内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根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可分为三个专用小麦种植亚区:

①微山湖洼和沂沭运洼面包、方便面(含精制级饺子、煎炸食品等)小麦亚区,②丘岗蒸煮小麦亚区,③黄泛平原蒸煮、啤酒小麦亚区

(2)里下河中筋红粒小麦品质区

该区是江苏省腹部地区的碟形洼地平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生产条件好,产量水平与淮北相当。

本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北部搭配弱春性品种。

所产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比淮北麦区低,但高于江苏省其他麦区,是生产蒸煮类小麦的理想区域。

本区亦分为三个蒸煮类小麦亚区。

①串场河沿线优质饺子小麦亚区:

该区位于里下河北部、东北部,主要包括盐城市的阜宁、建湖、大丰、东台的一部分和淮安市的青州区沿串场河的一部分以及洪泽、金湖等县(市)洪泽湖以东的低洼平原,小麦面积220万亩左右。

②沿运优质面条小麦亚区:

该区位于里下河西部,主要包括宝应、高邮、邗江等县(市)沿大运河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30万亩左右。

③里下河南部优质馒头小麦亚区:

该区主要包括兴化、宝应、泰州市区的全部、海安、高邮、江都、姜堰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面积250万亩左右。

(3)沿江、沿海弱筋红(白)粒小麦品质区

该区为江苏省沿长江两岸和沿海一线,沿江以江北为主,沿海以中部、南部为主,沿海北部部分地区与淮北麦区相重叠。

该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沿海北部种植部分弱春性和半冬性的白粒品种。

小麦生长后期温度偏低,温差偏小,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沙性强,盐分含量高,蓄水、保肥供肥能力差,小麦粗蛋白、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均较低,弱筋优势明显,是江苏省和全国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

本区亦分为四个弱筋小麦亚区。

①高沙土优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

该区主要包括泰兴、如皋、如东、通州等县(市)的大部,海安、姜堰、江都、邗江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总面积200万亩左右。

②沿江沙土发酵饼干、蛋糕小麦亚区:

该区主要包括靖江、扬中、启东、海门县(市)的全部、如皋、泰兴、江都、邗江、仪征、丹徒、丹阳、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县(市)滨临长江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

③沿海南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

该区包括通榆运河以东、盐城以南及南通少部地区,包括大丰、东台、如东等县(市)的大部,盐都、海安、通州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共种植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

④沿海北部发酵饼干及啤酒小麦(白粒)亚区:

沿海盐城以北至灌河附近,包括建湖、阜宁、射阳、响水大部和滨海、灌云的部分乡镇,小麦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

(4)苏南太湖、丘陵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质区

该区位于江苏省最南部,小麦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和降水最为丰富,但小麦面积急剧下降,目前仅300多万亩。

该区春性品种,品质介于里下河和沿海、沿江麦区之间,在品种的选用和栽培措施上应根据用途而有所侧重。

太湖麦区土壤条件好,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地下水位高,降水较多,湿害严重。

太湖麦区历史上精耕细作,技术措施和田间管理水平较高,较适合蒸煮类小麦的生产,丘陵麦区粗放种植,土壤肥力较差,加之投入不足,小麦生育后期易脱力早衰,适合饼干、糕点小麦的生产。

本区可分为二个亚区。

①丘陵饼干、糕点小麦亚区:

该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又称宁镇扬丘陵地区,包括六合、江浦、江宁、溧水、高淳、盱眙、句容等县(市)和南京、镇江两市的郊区,丹徒、仪征两县(市)大部,邗江、高邮、金湖、丹阳、金坛、溧阳、宜兴的一部分乡镇。

该区气候温暖,但冬季温度变幅较大,冻害、湿害较重。

全区地貌比较复杂,低山、丘陵、岗地、冲沟和河湖平原交错分布,土壤类型也比较复杂,低产土壤面积大,不利于小麦产量和蛋白质、面筋含量的提高,适宜于生产饼干、糕点小麦。

②太湖蒸煮类小麦亚区:

该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为长江下游太湖平原的稻麦区,北和东北部以长江及沿江麦区为界,西和西南以10米等高线与宁镇丘陵毗邻。

境内包括江阴、锡山、吴县、吴江、昆山、武进等县(市)的全部,常熟、张家港、太仓、金坛、溧阳、宜兴和丹阳等县(市)的部分乡镇。

该区是江苏省纬度低、气候温暖的麦作区,气候特点是秋季温度下降较慢,越冬期不明显,雨量充沛,热量条件好,土壤比较肥沃,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多阴雨,日照不足,易遭湿害和赤霉病,适宜发展抗病耐湿的蒸煮类小麦。

二、江苏省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原理

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不仅依品种、环境和生态条件而异,而且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栽培措施和管理方法是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或直接作用于植物体而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及改进施肥方法、节水灌溉技术等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

(1)播种技术

①播期:

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密肥调控措施下,适期播种小麦产量最高;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超出适宜播期,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播期过晚则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又有所上升(表2)。

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弱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则应在适期范围内适当早播,中、强筋小麦要实现优质高产,宜适期播种。

表2播期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年度

品种

播期

(月/日)

产量

(kg/ha)

蛋白质(%)

湿面筋(%)

淀粉(%)

形成时间(分)

稳定时间(分)

2002-

2003

苏徐2号

9/25

9528.0

14.74

42.29

72.49

6.7

9.8

(徐州)

10/2

9535.5

15.61

40.40

70.78

7.7

10.9

10/9

8185.5

15.94

38.81

68.72

6.7

11.4

10/16

6790.5

15.22

37.52

71.66

8.0

12.1

10/23

5232.0

14.52

37.66

72.80

6.8

10.2

10/30

4228.5

14.90

37.93

71.36

6.7

9.5

1998-

1999

扬麦158(扬州)

10/26

6023.40

12.66

26.51

66.78

/

/

11/10

5368.20

13.38

27.72

68.72

/

/

11/25

4881.15

15.36

29.16

68.01

/

/

2003-

2004

扬麦13

(扬州)

10/22

6212.85

11.84

22.17

75.91

/

/

10/29

6809.10

10.25

19.76

76.56

/

/

11/5

5608.80

11.36

22.91

75.03

/

/

11/12

4886.85

11.64

23.02

71.75

/

/

②播量(密度):

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少免耕机条播或稻田套播条件下,密度过高或过低,籽粒产量下降,适宜密度条件下籽粒产量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下降,密度过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又上升,但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实现产量和品质协调发展,种植密度要求不同(表3、表4)。

少免耕机条播,弱筋小麦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10~240万/ha,行距20~25cm,中筋小麦150~180万/ha,行距25cm左右,强筋小麦120~180万/ha,行距25~30cm;稻田套播,弱筋小麦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40~300万/ha,中筋小麦210~270万/ha,强筋小麦240万/ha左右。

表3 密度对免耕机条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地点

品种

密度

产量

粗蛋白质

湿面筋

(万/ha)

(kg/ha)

(%干基)

(%)

扬州

扬麦13

105

7006.38

12.76a

26.23a

150

7334.04

12.39b

25.80a

195

7355.39

12.04c

23.07b

240

7512.18

11.62d

21.91bc

285

7227.00

11.83cd

22.68c

扬州

扬麦9号

105

7269.42

11.78

22.36

150

7444.21

11.47

21.10

195

7720.43

11.09

18.95

240

7751.70

10.55

17.17

285

7581.88

11.05

18.38

扬州

 扬麦12

105

7914.25

14.13

32.13

150

8208.86

13.06

31.07

195

7985.61

12.58

28.29

240

7696.12

12.50

27.35

285

7592.26

12.50

29.89

徐州

苏徐2号

120

8574.9

16.48

41.55

180

8778.8

15.08

42.27

240

8129.3

14.14

37.55

300

7564.5

14.22

37.31

360

7506.9

14.53

39.31

注:

扬麦9号和扬麦13号施氮量为180kg/ha,N肥运筹为7:

1:

2;扬麦12号施氮量为180kg/ha,N肥运筹3:

1:

3:

3;苏徐2号施氮量为180kg/ha,N肥运筹为5:

1:

2:

2。

表4 密度对稻田套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密度   (万/ha)

穗数  (万/ha)

每穗粒数

千粒重(g)

理论产量(kg/ha)

实收产量(kg/ha)

蛋白质含量(%)

120

347.42c

31.06a

49.77a

5363.56d

5165.08

14.90a

180

513.51b

29.41ab

48.10b

7261.46c

6250.62

14.56b

240

562.76b

28.21abc

48.06b

7627.38ab

6695.85

14.36b

300

660.83a

26.09bcd

45.62c

7924.33a

6800.07

14.33b

360

695.35a

24.81cd

45.25c

7796.22a

6770.88

14.40b

420

710.36a

23.80d

44.52c

7457.37bc

6551.61

14.43b

(供试品种:

烟农19)

(2)施肥技术

肥料是影响小麦品质最活跃的因子,肥料种类、用量及施用时期和比例都对小麦籽粒品质产生显著影响。

①氮肥

施用氮肥能显著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扬州大学等单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氮肥施用量,籽粒产量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后,籽粒产量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图1)。

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总施氮量应根据地力水平确定,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80~210kg/ha,中筋和强筋小麦应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中筋小麦一般掌握220~270kg/ha,强筋小麦一般为240~300kg/ha。

图1施氮量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关系(2000-2001年,扬麦10号,扬州)

由于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不同,因此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采用不同的氮肥运筹比例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亦很大。

采用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扬麦10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研究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的适宜氮肥运筹方式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水平下,前期施氮与中后期施氮比例不同对产量影响较大,产量排序为基肥:

壮蘖肥:

拔节肥:

孕穗肥施用比例为3:

1:

3:

3>5:

1:

2:

2>5:

1:

4>7:

1:

2>9:

1,即小麦产量水平欲进一步提高,需适当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

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品质均表现为随中后期施氮比例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有利于中、强筋小麦改善品质,在施氮量180~240kg/hm2条件下,中、强筋小麦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

壮蘖肥:

拔节肥:

孕穗肥为3:

1:

3:

3或5:

1:

2:

2的运筹方式,可实现优质高产,若施氮量>270kg/hm2,宜采用5:

1:

2:

2的运筹方式。

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中后期施氮比例,在150万/hm2基本苗条件下,生产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的优质高产小麦较为困难,在240万/hm2基本苗条件下,施N量采用180kg/hm2,可生产出筋力较弱的小麦,在施氮量240kg/hm2条件下则以基肥:

壮蘖肥:

拔节肥为7:

1:

2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的小麦籽粒产品,实现优质高产(表5、6)。

②磷肥

在缺磷的土壤上,施磷能增产,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许多研究不一致。

扬州大学农学院在沿江高沙土地区(土壤低磷,5mg/kg左右)泰兴试验研究表明,强筋小麦以施磷量(P2O5)144kg/hm2处理产量最高,中、弱筋小麦以施磷量(P2O5)108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可以实现高产目标(表7)。

表5氮素对强筋、中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的影响1)

品种类型

施氮量

氮肥运筹方式

籽粒产量

蛋白质含量

湿面筋含量

(kg·ha-1)

(kg·ha-1)

(%,干基)

(%,14%水分基)

强筋小麦

皖麦38

180

9:

1

7196.1

e

11.3

24.6

7:

1:

2

7379.1

de

12.9

27.9

5:

1:

4

7868.7

bcd

12.9

31.2

5:

1:

2:

2

7983.9

bc

14.0

37.3

3:

1:

3:

3

8373.9

ab

14.5

37.9

240

9:

1

7176.9

e

12.5

25.8

7:

1:

2

7735.7

cd

13.2

30.3

5:

1:

4

8026.7

bc

13.3

35.9

5:

1:

2:

2

8073.0

bc

14.4

39.1

3:

1:

3:

3

8830.2

a

15.0

40.3

标准差

521.52

1.10

5.78

变异系数

6.63

8.21

17.49

中筋小麦

扬麦10号

180

9:

1

7098.0

c

10.5

21.9

7:

1:

2

7376.0

c

11.6

25.2

5:

1:

4

8085.6

b

12.2

27.9

5:

1:

2:

2

8230.5

ab

12.5

28.7

3:

1:

3:

3

8675.9

a

12.9

29.4

240

9:

1

7566.5

c

11.3

30.3

7:

1:

2

8111.1

b

11.8

30.5

5:

1:

4

8362.2

ab

12.6

32.2

5:

1:

2:

2

8382.2

ab

12.9

32.7

3:

1:

3:

3

8542.7

ab

13.3

35.9

标准差

524.28

12.16

29.47

变异系数

6.52

0.86

3.94

1)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

表6氮肥和密度对弱筋专用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的影响1)

密度

施氮量

氮肥运筹方式

籽粒产量

蛋白质含量

湿面筋含量

(104·ha-1)

(kg·ha-1)

(kg·ha-1)

(%,干基)

(%,14%水分基)

150

180

9:

1

7770.2

d

10.0

22.2

7:

1:

2

8383.4

c

10.9

22.4

5:

1:

4

9051.9

b

10.7

23.1

5:

1:

2:

2

8963.1

b

11.3

23.7

3:

1:

3:

3

9154.4

ab

11.4

26.1

240

9:

1

8161.2

cd

10.6

18.8

7:

1:

2

8941.1

b

11.4

26.4

5:

1:

4

9013.5

b

11.3

27.5

5:

1:

2:

2

9369.5

ab

11.7

27.6

3:

1:

3:

3

9523.5

a

11.8

28.4

标准差

553.78

0.55

3.07

变异系数

6.27

4.99

12.46

240

180

9:

1

6225.0

f

8.2

18.3

7:

1:

2

7294.7

d

8.7

19.8

5:

1:

4

8285.2

c

9.9

22.5

5:

1:

2:

2

8151.5

c

10.1

22.5

240

9:

1

7086.8

e

9.2

19.5

7:

1:

2

8570.3

b

10.3

21.5

5:

1:

4

9519.2

a

12.1

24.8

5:

1:

2:

2

9344.2

a

11.9

25.0

标准差

1133.76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