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4809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

《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文阅读1 教师版.docx

散文阅读1教师版

授课学案(教师)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班主任

上课时间

月日时—时

主任审批

授课标题

散文阅读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把握中心

2.阅读句段,体会作用

3.语句段赏析,理解含义

4.理解题目,把握中心

5.归纳主旨,体会感情

6.主题迁移,延伸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

经典题型答题模式的巩固强化

难点:

结合文章内容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知识讲解与练习】

散文的基本概念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

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

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

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

(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中考考点

(一)、整体感知概括内容把握中心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1)在归纳的基础上概括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抓住个性特点加以概括(4)借助一定语句,概括中心及表达的主题

2.把握文章主题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通过所选材料找到作者的主题思想。

 3.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4.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语句段赏析理解含意

1.联系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思考其运用的目的和效果。

1.比喻:

生动、形象

 2.拟人:

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

加强语气

 5.反复:

强调

 6.对比:

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

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

极力的表现。

2.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记得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理解情感。

3.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4.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三)理解题目把握中心

1.标题的含义,要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理解。

2.分析题目的作用,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联系主要内容,分析题目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

(四)归纳主旨体会感情

总结中心就是要用一些概括性的语言把这些具体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深刻含意揭示出来。

其表述方式为:

“表现了对…的热爱之情。

”“体现了对…的向往”“揭示了…道理(本质)”“讽刺了…的不良现象”

(五)主观迁移延伸探究

要紧扣文章的中心,写出自身体会,联系自己的切实感受和实际情况来回答。

 

课堂练习

【例1】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

“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

“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文末“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

教师心得:

在做该题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同时也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当作人来写。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答案:

“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

教师心得:

此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回忆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有什么含义?

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

(或者“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教师心得:

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应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理解。

【总结】学生回顾本篇中散文的考点和答题模式,反思自己的不足。

 

【例2】2013连云港市中考模拟

无法还乡黄金明

跟中国南部无数个村庄的命运相似,我的家乡凤凰村十室九空,人都进城去找生计,或干脆迁至城镇定居了。

用不了多少年,村庄或许就会只剩下墓地及遗址了。

每年三四月间,莺飞草长,春暖花开,我都要返回村庄看一看。

每一次,我都发现村庄少了一些东西。

上次是戏台坍塌了,这次是井壁倾圮了。

最让我忧惧的是,人气越来越淡了,只剩下几个老人和小孩,难得听到鸡鸣和狗吠。

河流逐渐枯竭、萎缩,干涸到几乎断流,凭吊的意味越来越浓。

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村巷上行走,那种“生”的、荒凉的感觉愈来愈浓,在过去,山坡和田亩因为有人侍弄,有六畜的走动和人气养着,就显得很“熟”。

每一捆柴禾都有人用镰刀去割取,每一株青草都有牛羊去啃食,每一株野果树都有人在攀摘。

即使是一些杂树野木,也有孩子在攀折或挨擦,染上了人间的气息。

那是一种家园的气息,而这种气息现在已丧失殆尽。

我很难说清楚,村庄是从哪一刻走向“生”的,但当我发现村庄在不可避免地崩溃时,却悚然一惊。

也正在那一刻,我才清楚它在心中的分量。

当我想到要写它时,已是写作十八年后的事了,这也是我离开村庄的时间。

在十八岁之前,“走出故乡就是最大的胜利”(叶赛宁语)成了我的信念,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好是坏。

③随着年岁增长,我发现人是无法离开出生地的。

你的躯体离开了,你的心仍留在那里。

你会通过各式各样的路径无数次地返回那里。

坐汽车是一种方式,倒提皮鞋跋涉在泥泞的小径是一种方式,做梦肯定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方式。

在少年时代,我无数次通过梦境的魔法逃离村庄;有朝一日成了城里人,却一次次通过梦境回到故乡的每一寸土地。

当你以为你离开了,其实你是将故乡带在身上,你到了哪里,故乡也跟着到了哪儿。

你通过某种神奇的方法,将故乡折叠在身体的某处,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刻,尤其是半梦半醒之际,在烟雾缭绕之间。

故乡就如卷轴在你的眼前展开,山水,草木,人畜,以及相关的一切。

④每一个人都是出生地孕育和养大的,这个意义对于乡村长大的人愈加凸显。

我们有时就像一棵在出生地长大的树木,无论成年后走到哪里,都无法带走树根。

一个成年人,就像是一件家具的成品,涂上油漆,用砂纸打磨,看上去神气活现,并在嘈杂的市场被买主慧眼识珠,继而在岁月中遭受漫长的磨损最终报废,但最终也不可能遗忘掉树根的记忆。

也许,人终究不是树,而更像蒲公英,成熟了就到处飞。

我宁愿相信,即使一棵被肢解并制造成家具的树木,也梦想回到家乡,何况是一个乡下人。

⑤但是,你真回得去吗?

⑥村庄荒废了,河水断流了,田地饱受污染了……

⑦尽管现在无需再以耕种为生,但在村子里我终究是无法找到乐趣了。

我像那些在乡村长大而误入城市的人一样,没有回头路走了。

(节选自《散文》2013年第1期《梦山记》,有删改)

20.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从村庄的现状写起,点明题旨;引起下文具体叙写村庄荒芜的命运。

教师心得:

此题考查的是段落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具体到开头段的作用。

一般开头段的作用有:

统摄全篇,提纲挈领,引起下文,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

2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我回乡时看到村庄空荡荡时的感受,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答案:

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过去村庄因有六畜走动和人的气息而显得“熟”与现今村庄因空荡荡而显得“生”进行对比,突出了村庄因荒凉二逐渐失去家园气息的现状,引人思考。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身在城市的“我”却发现自己的心灵无法逃离自己的出生地,反而常常梦回故乡,这句话此时更像对自己年轻无知的讽刺。

教师心得:

此题考查的是语句段的赏析,要写出常见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等,再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22.如何理解第二段中“走出故乡就是最大的胜利’这句话?

答案:

这是作者少年时的人生信念,“离开故乡,走进城市”是作者的人生追求,因为那时他觉得世上没有比故乡更糟糕的了,故乡不值得留恋,所以把“走出故乡”看作是“最大的胜利”。

②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身在城市的我却发现自己的心灵无法逃离自己的出生地,甚而至于常常梦回故乡,这句话此时更像是对自己年轻无知的讽刺。

教师心得:

理解含义时,不仅要看它的表面含义,还要理解它的深层含义。

要联系文章的主题思想。

23.赏析“你通过某种神奇的方法,将故乡折叠在身体的某处”一句中“折叠”的妙处。

答案:

“折叠”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故乡深植在记忆深处,时时无法忘怀,寄托了作者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