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7856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docx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1

引言………………………………………………………………………………………………………………1

1.教学模式转变的意义………………………………………………………………………1

2.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2

2.1“讲授—接受”教学模式……………………………………………………………………2

2.2“指导—发现”教学模式……………………………………………………………………2

2.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2

2.4“目标—导控”教学模式……………………………………………………………………3

3.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3

3.1探究型教学模式…………………………………………………………………………………3

3.2协作型教学模式…………………………………………………………………………………4

3.3案例型教学模式…………………………………………………………………………………5

4.新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

4.1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6

4.2解决问题的措施…………………………………………………………………………………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摘要:

新课改下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换有着较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模式和在新课改下的三种应用较广泛的教学模式,并总结了新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最后阐述了新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新课改;中学;教学模式;转变

Abstract:

Undernewcurriculumtheteachingmodelhaschangedalot,thistransformationhasamoreprofoundmeaning,thisarticleanalyzesthetraditionalteachingofseveralteachingmodelsandcurriculumreforminthenewapplicationsoverthenextthreebroadmodesofteaching,andsummarizestheadvantagesofthenewteachingmodel,andfinallysetoutanewmodelinpracticalapplicationofteachingproblemsandsolutions.

Keywords:

NewCurriculum;Highschool;Theteachingmodel;Transformation

引言: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师又形成了一套套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潜在能力的教学模式。

那么,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何改变,运用中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下面就此谈一下我的看法与见解。

1.教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传统教学的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了,影响了学生的个性。

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只看到功利的浮躁而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而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而看不到创新潜质火花受精心呵护;只看到“学会”的成果而看不到“会学”的收获、“乐学”的体验[1]。

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就在于要最大能力的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2.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在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说对新课程的教学根本不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和变迁,使它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重面面俱到,轻重点指引;重基础知识,轻学以致用;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等。

2.1“讲授—接受”教学模式

由19世纪下半叶的赫尔巴特提出,该模式基本流程:

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即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这种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2.2“指导—发现”教学模式

创始人为杜威,20世纪初,被称为进步教育的活动教学模式,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的教学观,但由于这种模式忽略学科系统性,弱化“双基”教学,在教育史上褒贬不一。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

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确定对已学功课的联系—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知识的系统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发展。

2.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由布鲁纳提出,其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制定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1957年,布鲁纳提出教育改革,彻底否定和抛弃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重视培养学生智力发展和自主发现、创造精神,符合时代要求。

但由于各种原因(完全放弃接受式学习和教师素质低是两个主要原因),这次改革运动以失败告终。

2.4“目标—导控”模式

以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目标教学”经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教学评价和反馈,其基本程序为:

目标认定—前提补偿—达标教学—矫正深化。

这种模式面向全体,立足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但诸多教育专家认为:

完全按外显行为结果确定教学目标并不科学,许多内隐的心理变化被忽视;教学只专注“达标”,虽有利于教学控制,但教学中的非目标的教育因素(如心理教育因素)和教育契机由于忽视而被放弃,这不符合全面育人的要求。

3.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在新课改风行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也逐渐融入到了现代教育中,所以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转变与计算机的应用是紧密相连的,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做一一介绍。

3.1探究型教学模式

基于因特网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是指让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和学习需要,自定学习步调,自主选择学习媒体内容和学习方式,独立地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活动。

这种学习模式是学习者自我驱动、自我引导的,具有明确的认知需要和学习方向,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行为。

学习者可以通过丰富的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活动,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利用资源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元认知技能[2]。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了新的要求,强调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型教学模式就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

问题分析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综合阶段——抽象提炼阶段——反思阶段,该教学模式的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要求,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建议,让学习者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以及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索研究学习。

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适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的利用我们书本知识,给学生讲解系统知识体系,又能满足学生现有兴趣要求,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各类学生在知识上学有所得,能力上学有长进,技能上学有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使其能夠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

3.2协作型教学模式

协作型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要团结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协作型教学模式也有或多或少的体现,比如:

两个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就会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但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协作型学习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学习需要可以结识处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协作学习伙伴。

借助计算机网络来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都知道,在计算机网络中,出现了许多有关学习的专题网站,这就给我们的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3.2.1协作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1.确定主题:

在一定情境中,选出与当前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学生面对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2.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努力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虚拟情景,使学生能在与现实环境基本一致或相关的情景中进行学习。

3.自主探索:

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处理、获取资源,教师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如何获取资源,从哪里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

4.合作学习:

进行集体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认识、理解。

5.效果评价:

利用计算机网络划分不同层次并给出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完成,计算机课随时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出评价冰反馈给学生。

3.2.2协作型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协作型教模式彻底改变了师生信息的单向传递。

教师能为群体中的每个学习者创造小组讨论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通过BBS、博客等参与讨论,学生不但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知识,还可从别的学生观点中获取知识,达到建构和转换知识的目的。

该模式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既有利于培养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增强团体意识,又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3.3案例型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是指借助网络向学习者提供案例研究的学习环境,该学习环境中包含从实际案例中选取材料,让学习者以调查员的角色去调查案情,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决策,做出对问题的解决,得出可行的结论。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了新课改对教学模式的要求。

案例型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步骤:

明确问题——案例分析——案例研究讨论——确定自己的方案——得出策略——评价方案[3]。

我们学校开展的“模拟法庭”课堂就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典型例子。

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案例情境及相关问题,学习者对有关法律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抓住解决问题的重点,以便在下一步的案例分析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即问题研究阶段。

其次,学习者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相似的案例,再结合相关专业知识,从不同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剖析,即案例分析阶段。

再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习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方案,然后与其他学习者交换意见,讨论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我们需要在“模拟法庭”课堂上呈现自己的方案,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士会对此方案做出评价,是学习者根据反馈评价对已形成的方案做进一步的改进修正,并反思自己思考问题的不全面性。

在“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中,学习者不仅掌握了有关法律的知识,而且可以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与迁移到实际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在案例型教学模式中,教学信息的流向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及时获得反馈机制,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课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新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进行创新改革形成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然而新的教学模式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样就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我们将就此问题做出阐述。

4.1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1基础教学设施较薄弱

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多媒体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

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不能达到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现行教学模式的需要。

4.1.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新教学模式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

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学生来说,尽管对新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4.1.3教学手段尚未被充分接受

要使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发展,首先要更新观念,从主观上来讲,几十年来,我们的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不大愿意去改变这种方式。

从客观上来看,计算机及其网络是一门新技术,而教师们捏惯了粉笔,对电脑操作不大熟练或者根本不会操作,对电脑有一种恐惧心理,不敢去尝试用计算机进行教学[4]。

而新教学模式大都是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

这就导致了新教学模式“曲高和寡”,难以普及。

而且,信息化学习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这张“网”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对信息化学习产生严重冲击,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种种不良信息充斥网中,造成网络的污染。

另外,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人际关系冷漠、疏远,从而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恶化,在现实中难以与人沟通,尤其是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成熟,更容易被诱惑,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4.1.4讲授方式的曲解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教学”、“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课堂教学中。

这些新理念,对扭转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压抑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

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解,不分析,往往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一下,教师肯定一下;或者是教师展示几个课件,学生发表几句评论,一堂课就完结了。

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教师只能讲几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不然就是“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5]。

作为对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少讲或不讲”有它的合理性,但如果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而被广大教师争先效仿,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4.1.5课堂上时间把握不好,学习效率不高

往往是这样的情况,学生也自学了,有很多问题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生生互动也基本上都解决了。

可在讲的时候,还总怕他们没掌握,还是一味地讲。

这样就造成了重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耽误了课堂的时间,继而使课堂上其他的内容无法进行。

再有就是时间的利用效率不高。

比如,提问学生,由于以前学生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因此,当你叫他的时候,他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然后再慢慢地站起来,可能还要在思考一会儿,这样下来可能几分钟就过去了。

而如果训练起来,这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时间,可能所存在的问题都解决了。

如果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恐怕也会很难。

4.2解决问题的措施

4.2.1更新教学观念,普及电脑知识

我们要积极宣传多媒体教学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并为教师创造学习电脑条件,在教师和学生中普及电脑及其网络知识,为多媒体教学做好思想上、行动上的准备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应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应该让它能运用于教学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在最大程度上,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所学的知识,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4.2.2加强网络的安全防范,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

做好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制定完善的网络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严格管理,这是信息化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

另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该为学生学习进行组织管理工作之外,还应同时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深入学生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方便,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远在几十公里甚至是几百公里之外的学生,更应为他们及时提供信息和服务。

为了能使他们安心学习,消除孤独感,教师通过E—mail、电话等多种途径传送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支持;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思想包袱和畏难情绪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排解,耐心说服,循循善诱,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例如,针对入学后学生中反映出来的对远程自主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教师及时给每位学生分发《教师寄语》,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放眼未来,顽强拼搏。

4.2.3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但是这些学习方式的运用都是有条件的。

不同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起点是各异的。

无论是接受培训或观摩别人的课堂,完全采用“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如同“刻舟求箭”一样荒谬[6]。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搞清楚学习方式定义的内涵与外延,逐步使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素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4.2.4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

要克服学生在课堂上拖沓散漫的习惯,让他们时刻都处在紧张之中,每堂课都如临考场,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

它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尽量缩短这个过程,尽快地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以适应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同理,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革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以上介绍的几种教学模式就符合了新课改的标准——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还是有改进更新的空间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4.(12).

【2】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3】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1.(6).

【4】黄国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5.5.8第二版

【5】王亚铭.教师实施新课改积极性不足的表现及原因探究[N]《法制与社会》2009.(9).

【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技术研究,1997.

 

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评语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题目难度适宜,有很大的实际价值;文题相符,写作规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现实生活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该生已初步具备了获得文献检索、资料占有、拟定研究方案、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能力。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200年月日

学院意见:

 

学院院长(签名):

200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