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7254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x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高考考点】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系统优化方法

【主干知识梳理】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______的观点和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__________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____________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提醒:

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

【原理】: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看问题,反对用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______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_。

提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一切以。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部分

区别内涵地位和功能

方法论要求

联系

2.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__________;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__;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联系观原理方法论汇总】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原理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部分

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知识结构图】

【体验高考】

1.(2013全国1)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3江苏)27.“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

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2013江苏)28.某视频于中,一只小猫头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

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4.(2013广西)32.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

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

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3海南)21.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

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

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

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

海南的发展历史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①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部分的发展就是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④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7.(2012高考江苏卷3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8.(2012高考福建卷36)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

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2012高考天津卷3)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

如图1所示,“五行”相生相克。

“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

该学

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2高考浙江卷29)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2011高考广东卷33)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2.(2011高考重庆卷30)画家通过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出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2011高考文综上海卷21)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

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

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14、(2010高考?

全国新课标卷23)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

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

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2010高考?

福建卷36)北极熊变瘦了!

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据此回答1~4题。

1.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了特大海啸,特大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

日本的核泄漏又使得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核安全问题,反思本国的核电发展战略。

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联系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④联系具有条件性,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006年以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

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

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3.漫画《同途异归》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联系是普遍的,存在于任何事物之间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2011年1月18日,长春市上空出现三个太阳。

专家称,该现象为“幻日”,属于大气的一种光学折射现象,由于冬季云层比较高而且云层由冰晶组成,经过偶然的排列形成一种特殊形状的反射体,当阳光照射在这种反射体上产生折射,最终就会形成这种自然现象。

这说明,“幻日”现象

①否定了客观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②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产生的一种错觉③体现了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④其本质和规律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据此回答5~9题。

5.苏轼在《琴诗》中写道: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B.整体和部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6.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火焰形成一个火圈,向一个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眼看就要葬身火海。

这时,蚂蚁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滚成一个黑色的“蚂蚁球”,尽管被烧得噼啪作响,“蚂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大多数蚂蚁得以绝处逢生。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②部分居于主导地位,部分统率着整体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从整体着眼,才能寻求最优目标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下面漫画中所述地区在资源开发中的做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

A.没有树立全局观念,缺乏整体意识

B.没有充分发挥局部的功能

C.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D.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要求

8.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可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它在靠车头带的同时,普遍采用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②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9.现代家居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感的往往是部分而非整体,一个“点睛之笔”的创意设计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并能迅速提升整个居室的层级。

这表明

A.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整体

B.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关键部分会发挥整体的功能与效果

D.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往往大于整体的作用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据此回答10~12题。

10.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

他说: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读一部书,要着重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

这体现了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分析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④

11.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构图上注重近、中、远景的处理,留有大片空白,形成生动又不乏严谨的结构,使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简约利落。

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B.实现创作主体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C.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D.恰当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艺术的整体优化

12.美国的金门大桥是“4+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

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6+2”或“2+6”模式。

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个金点子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再造一座大桥的上亿资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①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资源比开发资源更重要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功能时常大于整体功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3.十几年来,远程医疗在世界各地兴起,患者可以在家里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与医生打交道。

这个事实表明

A.事物联系的客观性随科技的发展而变化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14.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连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三项基本技术之一,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表明

A.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D.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有时具有决定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5.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性。

12分

16.材料一美国曾经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

建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

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

材料二怒江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河流之一。

怒江的鱼类资源中土著鱼种数量之高在全国少有,可以说,怒江是一个特殊的鱼类基因库。

怒江峡谷曾经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其自然景观颇为壮观。

围绕着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坝,有关部门一直持谨慎态度,多次邀请生态、农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环境科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

1请分析“小鱼胜大坝”的故事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智慧。

6分

2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有关部门在怒江开发问题上持谨慎态度的原因。

10分

17.26分2011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消息,川藏铁路已纳入国家铁路“十二五”建设规划。

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公里。

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崩场、错落、滑坡、高地震区、地热、岩爆等地质灾害严重。

当年在青藏、川藏、滇藏三条线路比选,川藏铁路因为修建难度大、投资额度高等重要因素,暂被搁置。

据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修建技术、工程力量、投资都不存在问题。

我国通过青藏线、宝成线等铁路建设,已经积累了修建高山铁路的丰富经验,有足够的能力建起川藏铁路。

“未来的川藏铁路将成为川渝地区连接川西北旅游圈和西藏地区的铁路通道,将承担起川渝地区与川西北、西藏的客货交流。

同时随着它的修建,将结束川西无铁路的历史。

”相关负责人称,川藏铁路经成都铁路枢纽,可连接沪汉蓉铁路快速通道,又可连接成渝、渝黔、贵广等铁路通往沿海地区,将成为西藏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便捷铁路通道。

1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建铁路川藏线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

14分

2有人说:

“联系构成发展。

建立更多联系,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这一观点对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12分

18.(2011高考天津卷12)

材料一:

表2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

(2009年)研发经费占

GDP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

放量(2008年)

中国10.6:

46.8:

42.61.7%(2009年)

中国/世界平均≈3.5

世界平均3:

28:

692.21%(2007年)

★以各产业增加占GDP比重计算

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

“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

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11分)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巩固练习答案

【体验高考】1?

?

10DBDDDCDCAB11?

?

15DDDBA

1.C2.C3.D4.B5.C6.D7.A8.C9.B10.B11.D12.A

13.C14.D

15.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局部的发展有利推动整体的发展。

水利发展滞后,是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硬伤”和“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才能促进农业及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

16.1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放弃修建大坝,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在正确自然观的指导下,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重视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③为维护生态平衡,人们放弃修建大坝,是遵循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大坝的修建与周围的生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要态度谨慎。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讨论,是基于对联系多样性的慎重考虑。

③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既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是否修建大坝,要通盘考虑,多方论证。

17.【答案】1①联系是普遍的。

修建川藏铁路,能提升沿线的交通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有利沿线经济发展,尽快使“老少边穷”地区人民脱贫致富,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4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成都到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