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718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

《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docx

精品K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习型教学案第2章2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第2章2联想积累:

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学案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

  学案引语 “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

”信哉斯言!

作为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分点”——实词,它有哪些具体实词需要关注的,又如何将它们翻译得准确无误。

这,不仅是文言文一轮复习,更是当前二轮复习乃至三轮复习不变的主旋律。

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五类重要实词的翻译到位,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

  自学在前 自我诊断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

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

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

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

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

  解析 要点:

“简”,“逆”,“侔”,“小”,“却”。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解析 要点:

“檄”,“置”,“居”,“械”,“斩于市”。

  参考译文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

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被提拔为融州知州。

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捕杀了他。

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

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

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

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

提升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

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

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说“逆”

  “逆”是文言次常用词。

甲骨文写作“”,左边和右下边合起来是“辵”字,表示行走;右上边是“大”字倒过来。

合起来指有人自外而入,表示“迎向、迎着”,与“送”相对,引申为“迎击、迎战”义,如本选段“简兵五百逆战”中的“逆”字。

还有以下义项:

  ①预先猜想。

如“凡事如此,难可逆料”。

②违背,触犯。

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③叛逆。

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④旅舍。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

在县且二十馀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

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

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

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

  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曾经因为擅自打开官仓赈济灾民而触犯法律,被刑部官员逮捕,必须服劳役来赎罪。

  解析 要点:

“坐”“输”,“于理”句式,句子大意。

  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离开深泽县的时候,百姓选取他的善政编成歌谣,歌词虽然没有章法但情意独到。

  解析 要点:

“去”“摭”“意”,句子大意。

  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向朝廷申请减免拖欠的租赋数十万,清理冤案,救活的无辜百姓用千计数。

  解析 要点:

“逋”“狱”“活”,句子大意。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王韦庵,在永乐年间担任深泽令。

在深泽县任职将近二十年,用诗书礼义教化百姓,像哺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一县的百姓,百姓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真心实意地爱戴他。

曾经因为擅自打开官仓赈济灾民而触犯法律,被刑部官员逮捕,必须服劳役来赎罪。

百姓就驱赶二百辆牛车代他服役,一个月就完成了,百姓迎接他这位县令回来任职,载歌载舞的人堵塞了道路。

他离开深泽县的时候,百姓选取他的善政编成歌谣,歌词虽然没有章法但情意独到。

到他出任松江府同知,首先向朝廷申请减免拖欠的租赋数十万,清理冤案,救活的无辜百姓用千计数,他致力于了解人民的痛苦,就像在深泽时一样。

  “坐”字义项辨细微

  “坐”是120个常用实词之一,是考生应当重点掌握的。

它有动词义“坐下来”,名词义“座位”,以及作“因为”讲。

以上这几个义项好理解,只是当“犯罪”讲时当留心:

一是“因犯……罪”,如本选段“尝坐擅发官廪赈民”中的“坐”字;二是“治罪”“办罪”,如“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中的“坐”字。

这两个义项都与“罪”相关,一是被动,一是主动,须联系语境细加以区别。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员半千,字荣期,齐州全节人。

凡举八科,皆中。

咸亨中,上书自陈:

“臣有田粟,闻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钱走京师。

行年三十,怀志洁操,未蒙一官,不能陈力归报天子。

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

”书奏,不报。

使吐蕃,将行,武后曰:

“久闻尔名,谓为古人,乃在朝邪!

境外事不足行,宜留侍制。

”擢右控鹤内供奉。

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武三思用事,以贤见忌,出豪、蕲二州刺史。

半千不专任吏,常以文雅粉泽,故所至礼化大行。

表乞骸骨,有诏听朝朔望。

半千事五君,有清白节,年老不衰,乐山水自放。

  臣有田粟,闻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钱走京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乞骸骨,有诏听朝朔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表自请告老还乡,朝廷下诏令他初一、十五参加朝会。

  解析 要点:

“表”“乞骸骨”“朔望”。

  农历月中特殊日子的叫法

  农历中,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

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

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

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

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

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反思

  文言实词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你能判断出哪几类实词最有可能成为得分点吗?

对于这几类实词,你是如何将它们翻译到位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

  .臣有田粟,闻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钱走京师。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

  现场答案

  批语

  学生甲

  该答案有两处分点译得准,把“举”译成“举用”,把“走”根据语境译成“来到”。

有一个分点“鬻”字译成“借”,显然有“蒙”的成分,但考场“蒙”也要有依据,前半句说家有“田粟”,不至于“借”钱吧?

另外,失掉一处语意分,就是把“神岳”译成“神人及有声望的人”,这样翻译显然没有依据,是硬译。

  最后得分:

2分。

  学生乙

  该答案两个分点译得准:

“鬻”译为“卖”,“走”译为“来到”。

另一个分点“举”译为“选举”,不准确,陛下要“选举”“豪英”,那时不至于像今天这样“民主”。

在语意上也失分:

把“封神岳”译成“封赏功臣”,“神岳”与“功臣”没有任何关联;“钱”字漏译。

  最后得分:

2分。

  学生丙

  该答案不仅把“举”“鬻”“走”三个分点译得准,更妙的是把“封神岳”译得好。

知道不能硬译专有名词,采用不译而译好“封”字。

还有用“求取官职”补充出“来到京城”的目的,合乎语境,语意完整。

  最后得分:

5分。

  总批语

  该题分点设得很好。

“举”是考生重点掌握的120个常用实词之一,“鬻”字考查平时词汇积累及联系成语的能力。

“走”字考查其语境义。

语意分主要在“封神岳”及“钱”上。

“神岳”是个专有名词,联系“山岳”一词可知是“山”意,在无法知道其意的情况下不可硬译,不译是个不损语意的聪明之举。

“钱”字虽直白,但不好译,尤其与“鬻”字组合在一起,直译为“卖钱”讲不通,其实是“把田粮卖掉变成钱”之意,这么说,“钱”有点名词活用的味道。

语句翻译,难点也只有一两处,细心一点,多思考一点也就可以了。

  满分

  答案

  臣下家有土地粮食,听闻陛下到东岳封禅,选拔任用英雄豪杰,所以就变卖田粮换钱来到京城。

  2.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

  现场答案

  批语

  学生甲

  该答案“忤”“下迁”这两个分点译得准;另一个分点“德选”意译有背原意,其实完全可以直译的,“德”字活用即可。

语意分上“罢之”的“之”未译好。

表面上“之”是代词的指代义,其实,根据上下文语境,这个“之”字是指自己要担任的右控鹤内供奉一职。

  最后得分:

3分。

  学生乙

  该答案分点落实到位,语意准确通顺,尤其是“德选”与“之”的指代义译得好。

  最后得分:

5分。

  总批语

  该题有三个分点,“忤”“下迁”两个较常见,考生均能译出。

只是“德选”这个分点不好译,“德选”的关键在“德”上,“德”是个名词活用词,因为它放在主语“朝廷”后动词“选”前,这个位置的名词必活用。

考生了解了这个名词活用特点后便好译了。

另外,“罢之”的“之”指代什么,多数考生会译成“轻狭少年”而失掉这个语意分,这是未注意上下文语境所致。

  满分

  答案

  而担任此职者又都是轻薄少年,不是朝廷以德行为标准评选出的,自己请求免去此职,因此违背了旨意,降职为水部郎中。

  参考译文

  员半千,字荣期,是齐州全节人。

参加八种科目的科举考试,都通过。

咸亨年间,员半千上书陈述自己的情况说:

“臣下家有土地粮食,听闻陛下到东岳封禅,选拔任用英雄豪杰,所以就变卖田粮换钱来到京城。

现在年过三十,胸怀大志,拥有高洁的情操,还没获得一个官职,不能在朝廷为天子尽力报效。

陛下何必怜惜朝堂台阶上的方寸之地,而不能让臣下为您披露肝胆呢?

”书上奏后,没有回复。

出使吐蕃,将上路,武则天说:

“我很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是一位古人,没想到竟在朝廷官员中啊!

出使境外不值得烦劳你,你应该留下来等候任用的诏令。

”随即提拔员半千做右控鹤内供奉。

员半千认为在古代没有控鹤之职,而担任此职者又都是轻薄少年,不是朝廷以德行为准评选出的,自己请求免去此职,因此违背了旨意,降职为水部郎中。

武三思当权,员半千因贤明遭妒忌,外调为濠、蕲二州刺史。

员半千不专门任用属吏处理政务,常常注重推行文雅宽柔的办法,所以在他任职的地方礼乐教化得到很好实施。

上表自请告老还乡,朝廷下诏令他初一、十五参加朝会。

员半千一生事奉五君,厉行清白节操,坚持到老,放情于山水。

  3.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4题]

  现场答案

  批语

  学生甲

  该答案“兵燹”“亲故”及“僦屋城隅”介宾短语后置句式三个分点译得准,但疑难词“僦”字未译准。

  最后得分:

3分。

  学生乙

  该答案四个分点都译到位了,尤其是“兵燹”“僦”两个疑难词译得相当准确,说明该生在平时积累及临场推断两方面功夫扎实。

  最后得分:

4分。

  总批语

  该题翻译的最大价值是考查考生对句中“兵燹”“僦”两个陌生疑难词的翻译。

“兵燹”中的“燹”是个形声字,与“火”有关,能推出“战火”意。

“僦”字如果平时有积累,很好译了;平时无积累,只有靠临场推断。

单看字形,无法推断,看语境,上文说“亲友零落殆尽”,可能没有人帮助建房,结果可能是“租房”了。

翻译中,有几个“拦路虎”很正常,关键是运用好各种推断方法合理推断其意。

  满分

  答案

  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

  借题发挥 突破题点

  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

  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

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

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审该句的内部语境;二审“分点”,只有审出“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

就实词而言,哪些实词可能成为“分点”呢?

  .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

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常作为“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二、五类关键实词译到位

  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分点的频率相当高。

它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要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如“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母亲常常批评她,说:

“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

  解析 要点:

“非”,批评;“女工”,即女红,女性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务学”,致力于学习;“供”,准备着东西或本领为需要的人或事应用;“衣服”,这里是两个词,都作动词用,裁剪衣服,做好服饰;“举”,考,参加科举考试。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解析 要点:

“官爵”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加官晋爵”;“辄”译为“就”;“终帝世”译为“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

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

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

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

母亲常常批评她,说:

“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

”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

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

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

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及惠帝即位,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

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

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曰:

“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今盍师其意?

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

”书奏,帝颔之。

  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想要天下安定,不如多分封诸侯削弱他们的力量。

  解析 要点:

“治安”;“建”;“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多义词——语境推断

  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

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

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

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

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

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

记住:

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予读史所载子贡事,疑传之者妄,不然,子贡安得为儒哉?

夫所谓儒者,用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

  当尧之时,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尧以为忧,故禹于九年之间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

回[注]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忧有甚于尧,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曾不以天下忧患介其意也。

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

所遇之时则异矣。

何忧患之与哉?

夫所谓忧君之忧、患民之患者,亦以义也。

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不为矣。

  注 回:

颜回,孔子的弟子。

  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享用百姓的供养,就把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身处下层不被重用,就修养身心罢了。

  解析 要点:

“食”“患”,语句通顺。

  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

所遇之时则异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个人,难道他们的道义主张不一样吗?

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已。

  解析 要点:

“道”,反问句式,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我读史书上记载的子贡的事,怀疑它虚妄不实,否则,子贡怎么会被称为儒者呢?

所说的儒者,被国君任用,就把国君的忧虑作为自己的忧虑;享用百姓的供养,就把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身处下层不被重用,就修养身心罢了。

  尧的时候,百姓以洪水为患,尧为此事忧虑,所以禹在九年时间里三次从自家门前路过却一次也没有到家里看望孩子。

颜回生活的时代,天下百姓的忧患比洪水还厉害,天下君王的忧愁比尧还要多,然而颜回以拥有禹一样的才德,在陋巷里独得其乐,连天下的忧患都不放在心上。

这两个人,难道他们的道义主张不一样吗?

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已。

为什么还要有忧虑呢?

以国君之忧为忧,以百姓之患为患,也要用道义啊。

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能解君王之忧,能除百姓之患,贤德的人也不肯去做。

  活用词——语法判断

  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

碰到活用词,其法有二:

  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

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

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

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

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意义。

  二是译到位。

何谓译到位?

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

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

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或“以……为……”。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

“不可。

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注],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邑氏服。

  注 饬:

一本作“饰”。

  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子女衣饰朴素,亲近亲属,敬重长者,尊重贤人,任用能士。

  解析 要点:

“饬”、两个“亲”、两个“长”、“贤”“能”的活用。

  疑难词——多方推断

  考场翻译中总会碰到个别疑难词语,对此,千万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