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6783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docx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

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QC七大手法而得到解决。

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德信诚顾问师从制造企业现场实务的角度与大家一并分享QC七大手法。

一、QC七大手法一(1.5小时)

1、层别法

 1)、何谓层别法     

 2)、为何要用层别法     

 3)、层别角度和注意事项

2、查检表

 1)何谓查检表     2)为何要用查检表     3)查检表分类

 4)如何设计查检表 5)如何设计查检表     6)练习

3、柏拉图

 1)、何谓柏拉图         2)、为何要用柏拉图  

 3)、柏拉图之作法及应用   

二、QC七大手法二(2小时)

1、直方图

 1)、何谓直方图    2)、直方图的作法及应用    3)、练习

2、特性要因图

 1)、何谓特性要因图      2)、为何要用特性要因图 

 3)、如何作特性要因图     4)、练习

3、推移图

 1)、何谓推移图      2)、为何要用推移图  

 3)、推移图的作法     

三、QC七大手法三(1.5小时)

1、散布图

 1)、何谓散布图     2)、为何要用散布图     

 3)、散布图的作法

2、管制图

 1)、何谓管制图      2)、制程变动的原因 

  3)、管制图的种类    4)、x一P管制图的作法  5)、练习

四、QC七大手法的应用改善案例(2小时)

∙ 结果解析(现状掌握) 

 因果分析(因果关系掌握) 

 要因解析(重要要素明确及再深入)

∙ 改善对策的提出与评价效果维持(标准化) 成果检讨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企业要靠经济和生产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强调质量与经济的统一。

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区别于传统质量管理的显著标志之一。

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凡是全面质量管理搞得好的企业,必然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之所以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因为它的目标就是要做到质量高,成本低,为用户服务好,这些正是经济效益的最核心的内容。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使得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提高,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信誉,扩大了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并由此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2、产品有质量上的优势,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由此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良好的质量管理,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很多研究表明质量与生产率是正相关的。

  4、产品的质量水平高意味着更少的缺陷和更低的服务费用,即能意味着产品成本的降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能够更好地节约和合理地利用社会有限资源。

  产品的总成本包括制造的基本成本和质量成本两部分,加强质量管理可以使总成本降低,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良好的质量管理提高了生产率,从而降低了制造基本成本;第二,良好的质量管理可以使质量成本降低。

所谓质量成本指的是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和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一切费用之和。

它是反映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改善效果间的经济关系。

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成本包括由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造成的各种损失和费用;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产生的成本包括为鉴定产品和预防事故而产生的各种费用。

在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时,主要是要分析这四种质量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四种质量成本在总质量成本中所占比例大致如下表1所示:

  表1质量成本构成比例

  从上面表1可以发现,由内外部故障造成的成本,在总质量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为提高质量而产生的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比重相对较小。

尤其是预防成本,占比重最小,但它却是质量成本分析研究的重点。

统计资料证明,如以预防为主,加强质量管理,可使质量事故明显下降,虽然预防成本可能增加3%到5%,但总质量成本可能下降30%。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的增加,产品的质量水平随之提高,产品的缺陷大大减少,因而总质量成本下降;但随质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预防和鉴定成本增加较快,虽然故障成本仍会下降,但总质量成本却会增加,这里存在一个临界点,即最佳质量成本。

下图2反映了各质量成本间的关系:

  从上面图1可看出,总质量成本曲线为故障成本曲线和预防、鉴定成本曲线之和,其最低点K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在达到最佳成本之前,故障成本在总成本中占主导地位,此时应以改进质量为主,以期降低总质量成本;在达到最佳成本之后,在总成本中鉴定成本占主导地位,此时应着手提高检验工作效率,以降低鉴定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是指工厂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有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的总和。

它一般包括:

1.废品损失。

2.返修费。

3.复检和筛选费。

4.停工损失。

5.不合格品处理费。

6.其它。

内部缺陷成本是在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生产损失和再加工成本。

一件产品或一次服务由于质量太差,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而不得不予以弃除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就称为生产损失。

当一件产品或一次服务由于质量问题而不得不通过对其进行重新加工或改善来弥补,所带来的成本就称为再加工成本。

在服务业,再加工成本还包括顾客对服务不满意时,公司需要再次免费或优惠服务而增加的成本。

  一、生产损失

  初看到生产损失这个术语时,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材料损失。

实际上这仅仅是全部生产损失中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由此开始对生产损失进行讨论。

假定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确定最终生产m件合格产品所需投入的原材料数。

我们使用如下符号:

  di:

加工件在第i个工序的平均加工损坏比例;

  n:

产品所需经过的工序数目;

  m:

最终合格产品需求量;

  x:

生产开始时需要投入的原材料数(决策变量)。

  每一工序的合格产出是下道工序的投入,例如,第1工序的合格产出单位是x(1-di),这就是第2工序的投入,其余的xd1单位的加工件由于第1道工序的加工问题已经成为废品。

同理,经过第2道工序后的合格率为x(1-d1)(1-d2)。

以此类推,则我们有下式:

  也就是,所需投入的原材料x为:

  显然x要比m大。

每个工序的平均加工损坏比例越大,说明工厂加工质量越低,需要最初投入的原材料单位数x就比需求量m越大。

  二、再加工成本

  有些时候,可以对一些不合格产品进行再加工以弥补其缺陷,使之成为合格产品。

假定产品的批量固定,一旦发现有缺陷,则其中的每个产品都要被再加工,就需要确定平均每天需要再加工的产品的数量。

我们使用以下符号:

  Pj:

第j批产品有缺陷,需要再加工的概率;

  Lj:

产品j的批量大小;

  Nj:

每天所需的合格产品j的批量数目;

  Qj:

每天需要再加工的产品j的平均数量。

  下面图1显示了一个四工序流程中的检验和再加工示意图。

  考虑如上图1所示的生产流程。

假定容易产生质量缺陷的是工序3,其后紧接着检查工序。

当某批产品第一次经过工序3的加工以后,由于不合格而返回的概率是Pj。

当它经过第二次加工后,仍有可能再次返回,再次返回的概率是Pj2。

从理论上来说,这批产品有可能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在该工序的平均加工次数是(1+Pj+Pj2+Pj3+…)=1/(1-Pj)。

这样每批产品的平均加工数量是Lj[1/(1-Pj)]。

因此,则有下式:

  现在让我们讨论一下与再加工成本有关的各种成本。

首先,再加工显然会带来更高的劳动力成本,更多的设备消耗以及消耗更多的检验时间。

其次,再加工通常也会增加作业交换时间,即使一批产品中只有一部分需要再加工。

再次,由于需要再加工的产品在各工序间流动时间增加,所以在制品库存量会增加,这就意味着库存成本的增加。

另外,由于需要再加工,所以每批产品的平均加工时间会有所增加。

更严重的是,平均加工时间的增加会有可能使公司无法及时满足用户需求,出现延迟交货或提前期增加等现象,使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再加工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企业。

例如,一些汽车商的售后服务部门经常需要对售出汽车付出相当大的保修成本。

汽车商售后服务的再加工成本不仅包括增加的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维修设备损耗,而且还包括再加工(维修)对用户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对于服务上门的企业来说,再加工成本还包括维修人员的往返费用等。

如果用户处于偏远地区,则这种费用可能会在再加工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外部故障成本是指用户在使用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厂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它一般包括:

1.保修费。

2.索赔费。

3.诉讼费。

4.退货费。

5.降价费。

6.其它。

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到达用户手中后才发现有质量问题,就会导致外部缺陷成本的增加。

将它与内部缺陷成本区分开是因为,当企业为那些逃脱了检验员或监督员眼睛的不合格产品或服务采取弥补措施时,才会导致外部缺陷成本。

一个用户发现了一件不合格产品或一次不合格的服务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诸多影响。

最明显的影响是企业可能会由此而丢失一部分市场份额,因为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可能会从这个用户口中传播开来。

这个不满的用户会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质量问题的信息告诉给他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可能会告诉给其他更多的人。

最后如果情况严重的话,也许传播媒体上会有不利于企业的报道出现。

这对企业今后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企业形象、企业利润等均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

这样,问题的结果将会不仅仅是将会产生外部缺陷成本,它还有可能带来保证成本和诉讼成本。

  一、保证成本

  所谓保证,往往是企业以书面形式(保修单等)来保证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出现问题时,顾客有权依据保证书上的条款要求企业退换或者维修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或者要求补偿性服务,以保护顾客的正当权益。

通常情况下,保修单均有时间期限。

例如,有的汽车厂家的保修期限是3年或是汽车行驶路程少于50000km等等。

  当产品到达用户手中后,才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并试图解决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时,往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

下面图1所示是在不同时期发现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成本曲线。

  质量问题发现得越早,相应的成本就越低。

当产品已经到达用户手中才发现有质量问题,则此时的维修成本可能会持续上升。

  二、诉讼成本

  更为严重的是,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可能会使用户人身安全受到伤害。

这些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产品设计不合理或产品加工质量太差造成的。

只要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使用户人身受到伤害,企业就往往必须对受害人受害人家属做出赔偿,而且赔偿金额一般都很高。

  另外,公司也经常要对此付出高额的诉讼费用。

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例,福特公司自1968年到1980年间制造的汽车的传动部件中,有些由于有质量问题,停止行驶却未熄火的汽车往往会自动向后倒。

福特公司为这一问题所导致的1000多起伤亡事故付出了5亿多美元的法庭诉讼费用和赔偿金。

  质量问题引起用户人身伤害不仅会使企业付出大笔赔偿金,更严重的是企业的信誉一落千丈。

新闻媒介会对企业的质量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人身安全事故进行报道,这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当有效的补救措施,则等待企业的只能是被市场淘汰

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质量缺陷发生,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最低而耗费有一切费用。

它通常包括:

1.质量管理大纲制订费。

2.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

3.工序控制费。

4.产品证明审费。

5.质量信息费。

6.质量管理实施费。

7.其它。

它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质量成本是企业为确保达到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导致的损失。

质量成本的构成如下图1所示:

  其中,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为评定产品是否具有规定的质量而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内部缺陷成本是指交货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全过程中);外部缺陷成本是指交货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要求提供客观证据、演示和证明所发生的费用。

质量成本主要是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四种所构成。

先面对这四种成本进行一些分析。

  1、预防成本。

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

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入,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

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

质量鉴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的所在,从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

例如在日本企业中,每名员工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已发现的质量问题,绝对不让有质量问题的加工零件进入生产线的下一工位。

这种做法有利于企业迅速发现质量问题,并找到引起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是一种降低质量管理中鉴定成本的有效方法。

  3、内部缺陷成本。

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有很多预防措施可以用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从而也就降低了材料报废、再加工、延期交货、设备故障、库存积压等带来的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

同内部缺陷成本一样,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质量及可靠性的提高,不仅会减少售后保修费用,保持市场份额,而且还会避免由于产品或服务质量低劣而导致的人身损害,环境污染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预防措施上进行一定投入使质量得到提高,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很有益的。

当然,这也取决于管理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质量和可靠性上。

例如,如果公司希望通过更好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来提高质量水平,而不是通过解决原有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中的质量问题来提高质量,则生产管理人员要做的主要工作则是在产品的质量、反应时间和灵活性等竞争因素上下功夫,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质量的其它成本的减少并不能弥补预防成本的增加。

所以,管理人员通常不得不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采取以质量取胜而不是以价格取胜的生产运作策略。

一辆奔驰车比一量伏特车贵,四星级宾馆的住宿费比普通旅馆的住宿费高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来说,如果管理人员提高了质量可靠性水平,则由此增加的预防成本就会较高。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质量提高而使各种浪费减少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这就是众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原因所在

鉴定成本是指在“一次交验合格”(包括一次拆箱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它通常包括:

1.进货测试费。

2.工序和成品检验费。

3.在库物资复检费。

4.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

5.质量评审费。

6.其它。

质量管理组工作分析表

日期

产品质量管理表

可维修性即产品发生故障时容易进行修复,以及平易于维护保养的程度。

可维修性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其定量可表现为:

平均修复时间;在指定时间内恢复服务的可能性;计划维修的平均时间。

生产过程管理图示编号

生产过程记录卡

(一)批号  色号  规格    工令    用途   编号:

  经办

生产过程检验标准表

(二)

生产过程检验标准表(三)

  审核        拟订

生产过程检验标准表

(一)产品名称:

  部门:

页次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表

生产条件通知表年  月  日  编号:

  通知单位:

制一课制二课品管部

生产者与用户对质量的不同定义质量作为一种竞争武器,包括高设计质量和恒定的质量两个方面。

但实际上,生产者和用户对质量的定义是不同的,所以从什么角度看待质量,对进行质量管理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有必要考虑如何将生产者对质量的定义和用户对质量的认识统一起来,以便于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一、生产者对质量的定义

  对于生产者来说,质量一般意味着“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

例如,在制造业,公差被用来限定一个零件的尺寸大小。

一个零件的质量好坏经常是看其尺寸同技术要求上规定的尺寸的接近程度如何。

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尺寸的零件,不是进行重新加工就是当成废品处理掉。

尽管这样会增加成本,但同时也使最终产品具有了恒定质量。

另外,技术要求也可以限定产品设计水平。

例如,一个光盘驱动器制造商宣布其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万小时,以次来突出其较高的产品设计质量。

实际上,恒定的质量和高设计质量均可以通过技术要求来表达,并且在制造流程的每道工序均予以检验。

同样,对于服务业来说,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服务标准来衡量。

  二、用户对质量的定义

  对于用户来说,我们经常将质量定义为“价值”。

也就是,他们所购买的产品或得到的服务是否达到了当初他们购买这种产品或服务的目的。

或者说,用户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功能。

这些定义都是类似的。

他们都包含了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

用户对“价值”或“适用性”的评价因素有很多,而且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来说,这些因素又有所不同,如下表1所示:

  表1用户对质量的评价因素

  我们可以对上表1中列举的用户对质量的评价因素进一步分析。

  硬件:

在服务业中,硬件的质量同服务提供地点的美学内涵以及所使用的服务设备的情况有关。

在制造业中,硬件质量则是指诸如外观、样式、平均寿命、可靠性、加工工艺以及售后服务等产品特性。

所以用户对厂商的产品生产能力以及产品设计水平等方面都要予以评价和考虑。

  产品或服务支持:

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支持的完善程度往往和产品或服务本身的质量一样重要。

用户对于公司的财务记录不准确、保修延误或广告欺骗等相当反感。

所以,好的产品支持可以部分地弥补硬件质量的某些不足。

例如,一个用户买了一个冰箱,一个星期后发现制冷系统坏了。

通常情况下用户会对冰箱生产厂商相当不满。

如果冰箱厂商在收到用户的电话后会立即派人到用户家中免费维修或给用户换一个新冰箱,则用户的怒气会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

  心理影响:

人们心理上对质量的感觉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服务业中,当顾客和服务人员的直接接触机会比较多时,服务人员的外貌和动作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服务人员穿戴整洁、彬彬有礼、友善、热情,顾客会认为服务质量比较好。

而假如一个饭店服务人员服装不整洁、不礼貌或缺乏耐心,它的这种表现足以使饭店在其它许多方面所做的提高服务质量的努力付诸东流。

见到这种服务人员的顾客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这个饭店的服务有反感心理。

在制造业中,用户同产品销售人员的接触或者用户对产品宣传的接受程度通常会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质量的看法。

销售人员的个性、品质以及广告中所展现的产品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在心理上影响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定位。

  另外,用户对质量的评价因素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给企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不断带来新的挑战。

例如,以美国汽车业为例,在70年代初,美国国内汽车用户对汽车的关注方面已从汽车马里转移到汽车造型;到了70年代中期,又转移到耗油量方面;而到了80年代初,汽车用户更看重的是汽车的设计风格和形式情况。

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用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相应变化,这些都使他们对汽车产品有了新的要求,现在,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耐久、安全的产品,即使价格较高也并不介意。

由于没有及时认识到用户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在80年代,美国汽车公司丧失了许多在美国国内汽车市场保持或增加其市场份额的机会,从而使许多与他们竞争的外国公司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总体上讲,商业经营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准确地把握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以及能否消除或基本消除用户与产品生产厂商之间质量观念上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