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6723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

《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续梁施工方案全.docx

连续梁施工方案全

目       录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ZXZQ05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2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渭南渭河特大桥段施工图、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双线)图等相关文件及审核情况。

1.1.3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有关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1.1.4本单位现有施工经验和施工水平。

1.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TB10424-2004铁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Z213-200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TB10424-200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桥面附属设施图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粱暂行技术条件

 

2工程概况

由中铁二十三局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第二项目部施工渭南渭河特大桥DK376+970-DK391+500段,该段全长14.53km,其中在跨罗纹河、沟峪河分别设有(32+48+32)m连续梁一联。

2.1工程概况

罗纹河、沟峪河连续梁跨度和结构形式相同。

下部结构:

基础采用桩基,直径为125cm摩擦桩。

承台、加台为C30钢筋砼。

沟峪河连续梁桥墩结构形式:

边跨采用3.1×6.8m矩形实体桥墩,高度6.5m、8.0m;中墩为3.5×6.8m矩形实体桥墩,高度6.0m、9.0m。

罗纹河连续梁桥墩结构形式:

边跨采用3.1×6.8m矩形实体桥墩,高度10.0m、11.0m;中墩为3.5×6.8m矩形实体桥墩,高度11.0m。

连续梁梁体截面形式为等截面、箱梁斜腹板、单箱室,腹板、顶板、底板局部向内侧加厚。

桥面宽度:

防撞墙内侧净宽9.4m,桥上人行道栏杆内侧净宽13.2m,桥面板宽13.4m,桥梁建筑总宽度13.8m。

梁全场113.3m,跨度为31.9+48+31.9m,梁高3.25m,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

设计最高时速350km/h,最小半径7000m,双线线间距5.0m。

防震烈度8度及以下。

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防撞墙、遮板、电缆槽等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预应力钢筋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采用自锚式拉丝体系锚具,管道形成才金属波纹管成孔。

2.2自然地形地貌特征

本段经行于渭河冲击平原东南部,南倚秦岭,北临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总体地势由南向北呈阶梯状降低,西略高于东。

线路经过地区大致可分为三个地貌单元:

黄土台塬区、山前(塬前)洪积扇区、河流冲击平原区。

罗纹河上游由三条主要沟峪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太平峪、潭峪、小夫峪、,主沟槽为小夫峪,经出山口处的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及国道的疏导,三峪在桥址上游约750米处合为一起,而后流经约7公里后汇入渭河,常年水量不大,汛期洪水由暴雨形成,百年水位高度超出河堤。

沟峪河无常年流水。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较浅,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3~5.0m。

根据前第四次勘察资料,地下水位受季节变化比较大,水位变化幅度1~2m。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

2.3气象、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春秋适宜,夏热多雨,冬寒干燥。

年平均气温13.2℃~13.7℃,最冷月平均气温-1.2℃~-0.5℃,最热月平均气温26.1℃~27.3℃,极端最高气温43.0℃,极端最低气温-19.4℃,年平均降水量500.5~608.9mm,最大冻结深度0.28m。

沟峪河连续梁范围内地质情况:

地表下0~6m为粗圆粒土(Q4al6)

σ=200~250kPa;6~17m为粉土(Q4al1)σ=120kPa

;17~27m为粗圆粒土(Q4al6)

σ=200~250kPa;27m以下为粉质黏土及粉土(Q3al1)σ=180kPa。

地下水位标高339.50m,距地面3~5m。

罗纹河连续梁范围内地质情况:

地表下0~18m为中砂(Q4aL5)σ0=150kpa

;18~22m为粉质粘土(Q4aL1)σ0=150kpa

;22~28m为中砂(Q4aL5)σ0=150kpa

;28~45m为粉质黏土(Q3al1σ=180kPa);45m以下为中砂(Q3al5)σ=300kPa。

地下水位标高339.0m,距地面0.5~1.5m。

2.4主要工程数量(每联)

主梁C50砼1427.1m3,12-7Ф5钢绞线61.91t,管道压浆M45水泥砂浆21.8m3,Q235钢筋0.29t,HRB335钢筋259.2t,内径90mm波纹管4573.2m,M15-12锚具152套;LQZ支座8套;TQF-1型防水层1444.2m2,C40纤维混凝土保护层125.3m3。

竖墙C40砼32.96m3,盖板C40砼26m3,防撞墙C40砼52.44m3。

 

3施工方法及工艺

采用支架法现浇连续梁。

主要施工方法为:

边跨对基地进行加固后布满堂WDJ碗扣式支架,在支架上铺设工字钢、木方。

中跨同时跨越河道和河堤,中间河道采用两排桩基,临近墩柱位置在承台上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墩柱贝雷片和钢管;纵梁采用贝雷片纵梁,纵梁上铺设工字钢,在工字钢上搭设满堂WDJ碗扣式脚手架,脚手架上铺工字钢、方木;然后再安装梁部底模、绑扎钢筋、穿预应力束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3.1支架施工

3.1.1边跨支架及基础(32m)

支架施工范围内换填1m厚山皮土,分层填筑,每层松填厚度不大于30cm,用18t的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再铺设10cm厚碎石垫层并碾压密实。

然后浇注15cm厚C20砼。

见图L-03、L-04。

泥浆池等软弱地基必须全部清除,换填渗水土。

压实后地基承载力应达到300KPa,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到工序。

C20砼面层施工前先对基层进行标高测量,局部凸凹不平处再用碎石找平。

根据测量结果和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排水方向和场外排水系统。

分幅浇注面层砼,每幅宽度为4m。

拌合站搅拌砼,砼运输车运送砼。

槽钢做模板,平面振捣器振捣,刮杠人工整平。

施工完毕后,覆盖草袋,洒水养生。

支架采用WDJ碗扣式脚手架,脚手架钢管规格为φ48×3.5焊管制成的定长杆配件,横杆与立杆连接采用独特碗扣接头。

由下碗扣承接横杆插头,上碗扣锁紧横杆插头。

腹板5.4m范围内脚手架纵横间距0.6m×0.6m,在两腹板处加密,间距0.3m×0.6m;翼缘板处间距0.6m×0.9m;靠近支座处梁体截面加大,在桥墩3m内杆件加密,间距0.3m×0.3m。

脚手架上纵向铺12×10cm,横向铺10×10cm,间距30cm。

脚手架底座直接安放在混凝土基础上。

支架高度8m左右,水平横杆步距首层及顶层为60cm,其余为120cm。

立杆接长的水平缝错开,保证钢管支架的稳定,最后在顶端设顶杆,以便能插入顶部的可调托座。

整架拼装完后,在纵、横向连续布设剪刀撑,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最后在顶托上放上纵、横梁,以备立模。

在预压前,要检查所有的连结扣件是否扣紧,松动的要用锤敲紧。

接头搭设:

接头是立杆同横杆、斜杆的连接装置,应确保接头锁紧。

搭设时,先将上碗扣搁置在限位销上,将横杆、斜杆等接头插人下碗扣,使接头弧面与立杆密贴,待全部接头插入后,将上碗扣套下,并用榔头顺时针沿切线敲击上碗扣凸头,直至上碗扣被限位销卡紧不再转动为止。

上碗扣扣不紧,或限位销不能进入上碗扣螺旋面,要检查立杆与横杆是否垂直,相邻的两个碗扣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即横杆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与立杆的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的水平面同立杆轴线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横杆接头与横杆是否变形;横杆接头的弧面中心线同横杆轴线是否垂直;下碗扣内有无砂浆等杂物充填等。

搭设顺序是:

立杆底座→立杆一→横杆一→斜杆一→接头锁紧→+脚手板→上层立杆→立杆连接销→横杆。

3.1.2中跨支架基础施工(48m)

中跨跨越河道和河堤,共设4个临时支墩,中间河道上2处,连续梁承台上2处。

罗纹河河道内支墩基础采用钻孔桩、承台构成;沟峪河河道内基础采用扩大基础。

见图L-01、L-02。

罗纹河处河道内2处基础采用单排C30砼Ф1.25m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16m,每排5根,共计10根,桩基上设15m×2.9m×1.5m承台(见L-05图);沟峪河处河道内基础采用二阶扩大基础,尺寸为:

3.5×17×1.0m、2.5×15×1.0m。

河道间桩基施工尽量在枯水季节进行桩基施工。

将河坝进行加宽处理。

边临时承台在连续梁基础承台上浇筑,承台为15×2.0m,高度根据结构高度调整。

砼桩基础及条形基础之上预埋钢板(见L-06图),钢结构墩与预埋钢板焊接连接,支墩之间布设槽钢剪刀撑形成稳固体系。

支架采用贝雷片和钢管,中临时支墩采用1节贝雷片,高3m;边临时支墩一侧采用高6m的2节贝雷片,临时承台上设7组14片贝雷片;另一侧Ф50cm壁厚5mm钢管。

在每个每组支墩用16槽钢连接加固。

贝雷片支墩上纵向设2根20a工字钢,横向设2根40a工字钢,工字钢上铺贝雷片纵梁。

纵梁采用贝雷片,每跨横向共布设9组18片贝雷片,腹板5.4m范围内设5组10片,跨度12.705m+15m+12.705m,贝雷片上、下设加强弦杆。

连续梁主墩间净距为44.5m,纵向共设置14节贝雷片。

贝雷梁每节端部下加强弦杆用16槽钢横向连接,上弦杆用U型卡将纵梁与20a工字钢连接。

脚手架布设方式与边跨相同,脚手架上铺工字钢、方木,方木上铺底模。

贝雷片在场地组拼成桁架片和结构墩,吊装到临时基础后再将各结构进行横向联结、安装联系杆,使各片梁予以固定。

贝雷桁架片在使用前必须检查,严禁使用有损伤贝雷片。

3.2安装支座

安装支座前复测桥墩中心距离及支承垫石高程,检查锚栓孔位置及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支座安装要保持梁体垂直,支座上下板水平,不产生偏位。

支座与支承垫石间及支座与梁底间密贴、无缝隙。

支座四角高差不大于2mm。

支座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在模板安装前详细检查支座位置,检查的内容有:

纵、横向位置、平整度,同一支座板的四角高差,四个支座板相对高差。

支座安装后即按规定锚固支座螺栓,灌浆固定。

3.3支架堆载预压

为消除基础变形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及支架的不均匀下沉,保证结构线形和结构安全,主体结构施工前需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期限原则上以支架变形稳固后即可结束。

3.3.1预压荷载及加载布置形式

预压荷载按梁体重量的1.2倍进行加载。

按梁体的大致等效荷载进行布载。

下图为梁体自重荷载分布。

加载时按设计要求分级进行,每级持荷时间不少于10min。

 

3.3.2预压材料

堆载材料采用袋装土(中、细砂)及成捆钢筋或钢锭型钢等,腹板范围以外部分,全部采用袋装土堆载,堆载高度根据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及袋装土的容重实际计算。

上部用成捆的钢筋、钢锭或型钢加载。

在铺设底模前对支架预压,预压前在支架上满铺10×10cm方木(纵向),也可铺竹胶板、3cm木板等。

3.3.3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置

顺桥方向在每跨的1/2、1/4布设变形观测断面。

横桥向根据荷载分布情况,每断面设5个沉降观测点(见上图)。

3.3.4观测周期(阶段)纪录

①加载前首次做好标号(纪录起始标高);

②加载后,第一天每间隔6h,以后每间隔12h,初步拟定预压期为3天,根据沉降量变化情况,可以提前结束或增加预压时间;

③卸载后,计算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据此调整支架底模标高;

④混凝土浇筑前(同时纪录底模标高);

⑤混凝土浇筑后;

⑥首次预应力张拉前(梁体顶面测标高点);

⑦首次预应力张拉后(测梁的起拱值);

⑧二次张拉前(测梁体砼徐变及预应力损失引起的挠度变化值);

⑨二次张拉后(测梁体起拱值)。

预拱度计算公式为f=f1+f2+f3,其中f1:

地基弹性变形,f2:

支架弹性变形,f3:

梁体挠度(由于设计要求不设预拱度f3可以不加)。

底模拱度最大值设置在梁的跨中位置,并按抛物线形式进行分配,算得各点处的底模拱度值后。

可通过碗扣式支架调顶杆对底模进行调整。

3.4铺设底模

底模采用δ=18mm优质光面竹胶板,背带采用15×12cm方木,竹胶板分块拼装,与分布木方固定。

设横向拉杆,用于加固侧模。

底模接缝要保证平顺,在模板底加设木楔来消除相邻模板的高差。

模板钉装完成后用液体玻璃胶水填塞模板接缝,防止混凝土浇筑中漏浆。

墩顶处底模采用土模,即在方木边框内填充中粗砂,在上铺设15mm竹胶板,缝隙用砂浆填充;方木边框用铁拉杆对拉固定,铺设土底模需在永久支座安装、调整、锚固完毕后进行。

采用人工为主机械配合的方式进行铺设。

底模标高需在设计标高的基础上预留10mm沉降量,梁端(墩顶部分)预留5mm的沉降量。

3.5侧模安装

底模安装完后即可进行侧模安装。

侧模采用δ=18mm优质光面竹胶板,外背12×15cm方木,倒脚、圆弧部分采用定制钢模板,用螺栓与竹胶板模板背带连接。

采用吊车安装先使侧模滑移或吊装到位,与底模板的相对位置对准,用顶压杆调整好侧模垂直度,并与端模联结好。

模板通过斜向支撑加固。

梁体两侧模板间隔在通风孔内设横向拉杆加强固定。

侧模安装完后,用螺栓联接稳固,并上好全部拉杆。

调整其它紧固件后检查整体模板的长、宽、高尺寸及不平整度等,并做好记录。

不符合规定者,要及时调整。

3.6梁体芯模

箱梁芯模采用组拼式竹胶板框架结构,面板采用δ=10~12mm普通竹胶板,背3cm厚木板,用方木做框架,形成整体(见下图)。

芯模标准节长2.44m,每隔4.88m在芯模顶面开设一个0.3m×0.3m宽的灌注天窗,并备好封口板;芯模下口不设模板,底板砼灌注完毕后抹平。

芯模支架采用WDJ碗扣式支架;在底板上通过泄水孔设钢支架,为防止芯模上浮,钢支架可以做拉杆。

钢支架上布工字钢,工字钢支撑内顶模板。

 

内模在拼装前要满涂脱模剂。

模板预先拼装成段,由汽车起重机整段吊装,再在梁上进行段与段之间的拼装连接。

3.7梁体钢筋

HRB335受力主筋接长均采用闪光对焊,个别构造筋无法对焊的采用搭接焊。

钢筋原材料不顺直时要调直后使用,Q235钢筋拉伸后使用(伸长率控制在1%以内)。

钢筋绑扎采用18#~22#镀锌铁线,邦丝的尾端应内弯,严禁伸入砼保护层内。

具体施工工艺可参照《钢筋施工作业书》。

钢筋绑扎采用由下至上顺序进行,先根据设计位置在模板上标出纵横向钢筋及腹板钢骨架位置,安放底板和横梁处底层横向钢筋,后吊装腹板钢骨架,再安装底板顶层和腹板纵向钢筋及内模下圈构造筋。

底板两层钢筋间增设架立钢筋,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安放塑料垫块。

钢筋在加工厂集中下料,制作成型,现场人工绑扎的施工方法。

当梁体钢筋和预应力筋相碰时,适当移动梁体钢筋或进行适当弯折。

所有梁体预留孔处均增设相应的环状钢筋。

桥面泄水孔处钢筋移动后增设螺旋筋和斜置的井字形钢筋进行加强。

所有钢材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且要经过现场取样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

具体的外观质量及力学性能、标准应符合规范要求。

内模安放并加固完毕后即绑扎顶板钢筋,绑扎中保证钢筋定位准确、牢固、稳定,并准确设置伸缩缝、护栏钢筋和泄水孔管等各种预埋件。

3.8梁体混凝土

梁体混凝土标号为C50,设计为高性能混凝土。

3.8.1混凝土拌制、运输及浇筑

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车每次不少于12辆,一次运送量应在100m3以上。

采用水平分层、斜向分段,用4台混凝土泵输送泵灌注(并备有1台混凝土泵),从两端及中部对称进行浇筑(见布置图)。

首先对称在腹板、顶板中投料(注意不要直接冲击波纹管),浇筑底板砼,然后在浇筑腹板砼,最后浇筑翼缘及顶板砼。

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预埋件认真检查,清除模板内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

浇筑方向由低端向高端进行,水平分层、纵向分段、连续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砼;选用经验丰富的作业工人,确保砼振捣密实。

浇筑中需严格控制梁顶标高,并对梁顶面抹平、压实、拉毛。

为防止芯模上浮,在底板处设拉杆。

为便于预应力管道以下梁体腹板砼浇筑及振捣,必要时可在芯模内侧开设“天窗”。

一联连续梁砼浇筑宜在12个小时内连续完成。

(1)底板混凝土浇筑: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因内模已支立完毕,箱梁内形成一个封闭式的腔体,混凝土无法浇筑到位,所以必须把内模的顶板每隔5米左右开一个0.25m×0.25m的“天窗”,混凝土从天窗”通串筒浇筑到底板上,而在浇筑腹板混凝土时,箱梁内留人,抹平流入底板的混凝土,该段浇筑完毕后封闭天窗”。

(2)腹板混凝土浇筑:

腹板高度较高须分层浇筑,每层控制在35cm左右,为保证施工质量,上一层混凝土浇筑一定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且振捣时振捣棒要插入下一层不少于5cm的深度。

混凝土浇筑时要在顶板上相应于腹板浇筑工作面上摆放镀锌铁皮或竹胶模板,以免混凝土撒落在顶板钢筋上,影响顶板的浇筑质量。

顶板混凝土浇筑:

顶板混凝土的浇筑过程重点是控制顶板标高。

在浇筑箱梁顶板混凝土前要在中腹板和斜腹板上沿桥的纵向每隔3~5m立焊一根Φ12钢筋,高度和顶板混凝土厚度一样,为25cm,然后再在这些立筋上纵向平焊三道Φ12钢筋作为控制顶板标高的标准。

在混凝土浇筑时,用4m长铝合金靠尺沿这三道纵向钢筋和侧模对混凝土面进行找平,则可将箱梁顶面标高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8.2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采用Ф50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相结合,局部采用Ф30插入式振捣器配合。

腹板施工时,以插入式振捣为主,必要时在腹板侧模开设振捣口;顶、底板施工时,以插入式振捣为主,平板式振捣为辅。

插入振捣时注意不要使振捣棒触及波纹管,防止波纹管开裂露浆。

因锚垫板位置的钢筋排布较密,且张拉时此处受力最大、最为集中,所以振捣时需特别注意此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梁体砼浇筑时,除留足《验标》等要求的56天抗压混凝土强度试块外,还需留施工同条件养生抗强度试块,以确定拆模和混凝土是否到达到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所需强度。

56天混凝土强度试块实行标养。

3.9混凝土拆模、养护

3.9.1混凝土拆模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大于15℃,且能保证构件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侧模和端模。

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进行拆模作业。

拆除前先检查吊装机械等设备的性能,并清理好拟进入的作业面。

①内模拆除

现将支撑、连接杆件等松开、拆除,然后按顶部、侧面的顺序拆除模板,由吊装设备运送到地面,清理干净、摆放整齐。

②侧模及端模拆除

现将支架的各项连接送脱、拆除,然后用吊装设备将支架吊运到地面。

侧模拆除时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解、松拉杆,拆除吊运;严禁将先不拆除的模板拉杆送脱。

拆模时,严禁重击或硬撬,避免造成模板局部变形或损坏混凝土棱角。

模板拆下后,要及时清除模板表面和接缝处的残余灰浆并均匀涂刷隔离剂,与此同时还要清点和维修、保养、保管好模板零部件,如有缺损及时补齐,以备下次使用。

并根据消耗情况酌情配备足够的储存量。

③底模、支架拆除

在梁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后,即可拆除模板和支架。

先降落碗扣可调托架,待底模脱离砼面10cm左右后,人工抽出底模及肋木,移出梁体外,用汽车起重机吊出,然后拆除支架。

支架拆除从每跨中间向支点或支座方向对称进行。

3.9.2混凝土养护

采用自然养护,梁体顶板砼终凝后及时覆盖并洒水养生。

覆盖材料可用麻布等保水效果较好的材料,其他部位洒水湿润后覆盖塑料薄膜。

梁体洒水次数应保持砼表面充分潮湿。

当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不少于14d,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不少于28d。

拆除芯模后,箱梁内浇水完毕后,梁端端口用塑料布封闭,确保相对湿度在90%以上,并定期补水。

养护期间要做好砼测温及养护记录,填写好测温养护记录表。

4预应力施工

4.1设计要求情况简介

设计为单项预应力。

预应力钢筋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采用自锚式拉丝体系锚具,管道形成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

纵向预应力束的抗拉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000MPa,预应力束类型为12-7Ф5。

一联连续梁在顶板纵向有40束、腹板有16束、底板有20束钢绞线,共计76束钢绞线,并设有备用束。

顶板钢绞线控制应力1300MPa,锚下张拉力2184KN;腹板钢绞线控制应力1370MPa,张拉控制应力2301.6KN;底板钢绞线控制应力1300MPa,张拉控制力2184KN。

4.2钢绞线下料及穿束

4.2.1钢绞线制作

钢绞线下料,按设计孔道长度加张拉设备长度,并余留锚外不少于100mm的总长度下料,下料应用砂轮机平放切割。

断后平放在地面上,采取措施防止钢绞线散头。

钢绞线切割完后按各束理顺,并间隔1.5m用铁丝捆扎编束。

同一束钢绞线保证顺畅不扭结。

同一孔道穿束需整束整穿。

4.2.2运输

钢绞线运输时严禁在地上拖拽,避免因砂石等的磨擦和磕碰损伤钢绞线截面积,致使钢绞线强度降低,钢绞线要用人悬空抬至穿束现场进行施工。

4.2.3穿束

钢绞线采用钢绞线穿束机或其他机械进行穿束,将单根钢绞线端头戴上子弹头形护帽,从孔道的一端快速地推送入孔道,当戴有护头的索前端穿出孔道另一端规定长度后,再将新的端头戴上护头穿第二根,一直穿到一束规定的根数。

必要时采用卷扬机牵引穿束,并配备特制牵头。

4.3预应力筋张拉、锚固

预应力张拉要在梁体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0%以上、龄期不少于10天方可进行。

预应力要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能超过1束,张拉顺序要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

两端张拉的预应力钢丝束在预应力过程中原保持两端的伸长基本一致。

施工前,腹板处钢绞线要进行管道摩阻、锚圈口摩阻等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

4.3.1张拉设备选择及检校

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及相应高压油泵,额定张拉吨位约为设计张拉力的1.5倍。

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压力表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使用,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

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压力表选用防震型,表面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精度不低于1.0级,校正有效期为一周。

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可为一个月。

压力表发生故障后必须重新校正。

油泵的油箱容量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额定油压数为使用油压数的1.4倍。

预应力设备应建立台帐及卡片并定期检查。

4.3.2预应力束张拉

预应力钢束张拉程序如下:

0→0.1σk(作伸长量标记)→σk(持荷5分钟)→补拉σk(测伸长量)→锚固。

 

张拉时将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校核,其误差控制在6%以内,否则需查明原因。

实际伸长值L实=L2-L1

式中L2-从初应力至控制应力间的实测伸长量;

L1-初应力的伸长值。

理论伸长值L理=(P×L)/(Eg×Ap)

式中:

P-预应力人推算伸长值

P=P×[1-e-(KL+μθ)]/(KL+μθ)

(简化计算法:

P=NK[1-e-(KL+μθ]/2;NK=n×A×бk)

NK-锚下控制张拉力(N);

L-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有效长度(mm);

Ap-预应力钢束的截面面积;

Eg-钢绞线公称面积;

X-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束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设计以给出每束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控制应力、张拉力,施工前只需进行复核。

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应测定回缩量和锚具变形量,检查是否有断丝、滑丝现象,在征得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可割断露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