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5954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

《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

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徐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命题人邳州市连防中学:

顾广师

题号

作文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哂笑(xī)纶巾(lún)纤细(qiān)广袤无垠(mào)

  B、枯涸(hé)亵渎(dú)憎恶(zèng)分外妖饶(ráo)

  C、倒坍(tān)匀称(chèn)连亘(gèn)鳞次栉比(zhì)

  D、磐石(pán)涟漪(qí)炽热(zhì)戛然而止(jiá)

  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5分)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

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

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

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原谅自己不能成就伟业,不能出人头地;原谅自己不能才华横溢,原谅自己没有成为富翁。

原谅自己,别紧紧抓住自己的弱点、缺点、过失不放。

太①(苛求苛责)自己,只会使自己丧失自信和勇气,放弃了希望与上进心。

要给自己解压放下包袱,相信以后的未来人生还有机会。

  原谅别人,人和人之间难免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或许对方根本就是无意,或许对方有难言之隐,退一步天地宽。

不妨试着置之一笑,给别人也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谅别人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高远的宽阔的胸怀。

吃亏并不代表软弱可欺,②(因为因此)原谅远远比报复好!

(1)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

①②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3)请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出本段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分)

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

“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

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

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

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

我陡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

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

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

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

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

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名人传》)

(1)请你说说“我”是谁?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从这段叙述的话中,可以看出“我”和歌德对待皇亲国戚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4.默写古诗文名句。

(8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④,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⑤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两句现在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

5.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主标题。

(不超过20字)(3分)

本报讯3月29日,在上海世博局举行的世博会会徽设计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有关领导为世博会会徽中标者、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者邵宏庚颁发了获奖证书和20万元奖金。

邵宏庚今年34岁。

去年年底,当他得知上海世博会正在征集会徽后马上行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设计中。

今年二月他将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作品送到上海,这件作品最终从9046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正式确立为上海世博会会徽。

拟写的标题:

得分

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6-9题。

(10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解释句中加点的诗词。

(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不以千里称也:

(3)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C、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虽有千里之能

D、①执策而临之②把酒临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9.在作者看来,“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答:

(二)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0-12题。

(5分)

刘羽冲,性孤僻,好讲古制。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②兵十万。

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

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注]①经年:

经过若干年。

②将:

率领。

甫:

刚刚,才。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2分)

(1)会有土寇()

(2)州官使试于一村()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分)

古人岂欺我哉?

12.下列各项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是(2分)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B.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古诗鉴赏。

(3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3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中动词运用恰当,首句中的“”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1分)

(2)、诗人运用了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最后两句表达了将士们的决心。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6分)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主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14.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15.观众的心能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响声吗?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16.“好一个安塞腰鼓!

”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这篇说明文,完成17-—20题。

(12分)

食盐与核辐射

①.日本地震灾区的核电站发生了几次爆炸,由此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核辐射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由于传言说食盐可以预防核辐射,于是,很多地方出现了抢购食盐的情况,以至于食盐脱销,没有抢购到食盐的人有些恐慌。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分析有没有这个必要。

②.说食盐防辐射,其实并不准确。

能防辐射的是碘。

我们知道,碘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

碘在人体中有很多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被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这个合成的位置就位于甲状腺。

甲状腺从血液中摄取碘的能力很强,甲状腺中碘的浓度比血液中高25倍还多。

在放射性的沾染区,放射性的碘会被聚集到甲状腺,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癌症和其他病变。

③如果我们摄入了足够的碘,碘进入甲状腺达到饱和后,对后来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碘元素就不再吸收,直接通过血液循环就排出了体外。

从这个作用来讲,碘具有一定的防核辐射的作用。

服用碘片(碘化钾片)防核辐射的建议是,连续几天服用碘片。

碘片中含碘100毫克左右,按照有关规定,我国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为20-30毫克。

通过吃盐达到防核辐射的效果,需要每天吃3公斤盐才行。

到时候不是核辐射的问题,而是是否被咸死的问题!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碘的参考摄入量为:

3岁以下50微克,4-10岁90微克,11-13岁120微克,14岁-成人150微克,孕妇和乳母不仅需要满足自己的机体需要,还要满足胎儿发育或婴儿所需,所需摄取量比一般成人高约200微克。

④和其他营养素一样,尽管碘有很多作用,也需要适量才行,成人每天摄入碘的总量不能超过1000微克。

碘不能防所有的核辐射。

我们知道,辐射性物质有多种。

这次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有碘131和铯137等辐射性物质。

因此,服用碘片会对碘131引起的辐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铯137等放射性元素起不到防护作用。

所以,碘不是“辐射解毒剂”,不要盲目服用。

一方面,如果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不超标,就没有必要服用碘。

另一方面,和其他营养素一样,碘过量同样会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⑤.那么我们吃的盐会不会被核辐射?

⑥.我们吃的盐从来源上分可以分为:

海盐、井矿盐和池盐。

海盐的生产主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就是把海水抽到海滩的盐池中晒,让水分蒸发,就得到了盐,然后再提纯。

生产工艺比较麻烦,成本高。

井矿盐用开矿井的方法开采出来盐。

我国井矿盐储量非常丰富,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河南和江西等省份都是大产区,随便一个盐矿的储量就是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够全国人民吃上几百年的。

池盐,也叫“湖盐”,在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有很多咸水湖,盛产池盐,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介绍,说这个湖里开采出来的池盐,足够全国人民吃几千年的。

⑦.我们吃的盐90%来源于井矿盐,不存在辐射污染。

井矿盐是地球地质形成时期形成的,在地下1000-2000米有几百米厚的盐层。

井矿盐的开采是用水把地层里的盐溶化后抽上来,然后再将这些盐水蒸发,就得到盐了。

整个过程不存在辐射污染的可能。

  

⑧.那么海盐究竟会不会受到日本核辐射的影响呢?

浙江海洋学院邓尚贵教授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日本核泄漏的危害是很微弱的,对人体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他说:

“海洋本身就有保护跟防御的功能,碘对辐射也有防御作用,所以,核辐射根本不可能影响到食盐。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去医院做一次胸透,它放射出来的计量是20毫西弗,现在日本核辐射所放射出来的计量也就几千微西弗,微跟毫之间相差1000倍,所以,大家真的没必要过分恐慌。

”邓教授说。

⑨.即使真的是被核辐射了,我们也有足够的盐吃,而且是相当安全的盐。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我们到底要不要抢购食盐了吧。

17.阅读全文你认为人们又没有抢购食盐的必要,为什么?

请分点说明。

(4分)

18.说说第10节中“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19.第3节运用不少数据,请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0.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11分)

圈子决定你的未来

李愚

①泥土靠近玫瑰,吸收了它的芬芳,因而散发出芬芳的香气。

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和他有相同的“味道”,所谓“臭味相投”也有这个意思。

②我们中国有句古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美国也有句谚语:

“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

”这两句话所说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朋友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

曾经有人采访比尔·盖茨,问其成功的秘诀,他说:

“因为有很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

”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也提到:

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

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③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比如一条狗、一只猫或一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

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一物体的跟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

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小鹅只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

这种现象后来被另一位德国行为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

“印刻效应”在人类的世界里其实也并不少见。

在生活中,每个人应善于擦亮慧眼,对“第一眼”作出理性判断,避免成为人类的“小鹅”。

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朋友,就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

如果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经常与虚夸的人为伴,你不会踏实;经常与满脑“钱”字的人交往,你就会沦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之辈。

如果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假如你希望生活得更好,你的朋友一定要比你更优秀,因为只有他们可以给你提供成功的经验。

⑤人是一种圈子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圈子。

而其区别在于:

圈子的大小,圈子能量的高低,是否善于经营圈子。

无论你的圈子有多大,真正影响你、驱动你、左右你的一般不会超过八九个人,甚至更少,通常只有三四个人。

你每天的心情是好是坏,往往也只跟这几个人有关,你的圈子一般是被这几个人所限定的。

⑥因此,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又和什么样的人组成圈子,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严肃、认真地思考和对待的问题,甚至是你终身最大的一件事。

(摘自《深圳青年》,有改动)

21.“圈子决定你的未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以此为题有何用意?

(3分)

 

22.在②—⑤段本论中,作者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23.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印刻效应”的理解?

(3分)

 

24.阅读本文后,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

请根据下面提示,任选一题作答。

(2分)

(1)(赞同)补充论据:

(2)(不赞同)说明理由:

 

四、写作(两题中任意选择一道题完成作文)(53分,其中书面分3分)

1、请以“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

请你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徐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答题纸

命题人邳州市连防中学:

顾广师

学生姓名

题号

作文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0分)

1.(2分)

2.

(1)(2分)①②

(2)(1分)

(3)(2分)

3.(2分)

(1)

  

(2)

4.(8分)①。

②。

③。

⑤“,”⑥,。

5.(3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10分)6.(4分)

(1)

(2)

(3)(4)

7.(2分)

8.(2分)

译文:

9.(2分)

答:

(二)(5分)

10.(2分)

(1)

(2)

11.(1分)

12.(2分)

(三)(3分)

13、(3分)

(1)、“”(1分)

(2)、(2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6分)

14.  

15.

16.

(三)阅读下面这篇说明文,完成17-—20题。

(12分)

17.(4分)

18.(3分)

19.(3分)

20.(2分)

(三)(11分)21.(3分)

22.(3分)

23.(3分)

24.(2分)

(1)(赞同)补充论据:

(2)(不赞同)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C(2分)

2.

(1)①苛求②因为

(2)要放下包袱给自己解压,相信以后的人生还有机

(3).示例:

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要学会原谅自己,原谅别人。

3、

(1)贝多芬叛逆,自尊。

(2)“我”对皇亲国戚是满不在乎,而歌德是毕恭毕敬。

(意思相近即可)

4.(8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水中藻荇交横④结庐在人境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空1分,有错字该处不得分)

5.示例一:

上海世博局重奖盐城小伙邵宏庚示例二:

盐城青年邵宏庚获世博会会徽设计大奖

二、6、①并列而死②著称③通“现”,表现④一样

7.D

8.因此虽然有不少好马,却只能在马夫手中受屈辱,最后接连不断地死在马厩之中,而不能以千里马著名。

9.伯乐更重要。

示例一:

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

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

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10、

(1)正好(恰巧)

(2)派遣(命令)

11.(2分)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12.(2分)C

13.

(1)压

(2)黑、金紫、胭脂报效朝廷

三、

(一)14.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后生们的英姿。

人和鼓的静则是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15. 这句话从人的感受的角度写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磅礴能量和对观众产生的奇特效应。

它震撼人心,使观众受到感染,产生了心灵共鸣。

16.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它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赞美的深情。

 

(二)17.没有。

因为①食盐中所含的碘满足不了人们的抗辐射生理所需②碘过量同样会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③碘不能防所有的核辐射,④吃的盐90%来源于井矿盐,不存在辐射污染⑤日本核辐射所放射出来的计量不会构成对人类的威胁

18.不能。

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以下说的情况只代表现在,情况不排除其他,去掉了就与愿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与严密性。

19.这一连串的数字,一方面说明达到防核辐射的效果需要每天吃盐数量之多,另一方面说明人体每天能承受的碘数量至少,这样一比较就能准确地说明靠吃食盐补碘是行不通的。

20.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三)21(3分)含义示例:

(1)朋友的影响力之大,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

(2)什么样的朋友,就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

(3)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作者以此为题,意在直截了当地亮出中心论点。

22(3分)①、引用古话、名言、谚语及名人的经验之谈从道理上进行论证。

②、联系生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③、充分论证了朋友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这个论点。

23.(3分)①、“印刻效应”源于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

②、“印刻效应”给我们的启发是:

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擦亮慧眼,作出理性的判断。

③、以“印刻效应”为例进行论证,使所阐述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24(2分)(赞同)论据示例:

①有其父必有其子②“孟母三迁”之事例

(不赞同)理由示例:

①“出淤泥而不染”②人虽然容易受周边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5、作文评分标准:

⑴、[立意指导]

  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

那么补充的内容应该着眼于哪些呢?

关键点就在于一个“也”字。

“也”字表现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也就是说前面所要补充的材料与“美丽”之间不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联系。

所以在补充题目中除了那些公认的美丽的事物美丽的精神之外,需要我们换个角度,逆向思考,比如:

人们往往对失败、分手、放弃、遗憾、等没有好感,甚至讨厌,由此我们也可逆向立意为“失败也美丽”“分手也美丽”“遗憾也美丽”……其次,需要明确的是“美丽”是本题的题眼,也是文眼。

需要深入理解“美丽”—词,那是一种内涵:

坚强、胆识、恒心、宽容、大气、尊重等,并非单纯的表象的“美丽”。

补充题目后,接下来就需要认真构思,建议考生能够冷静的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宽想。

面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首先要进行辐射性思维,多角度地联想、想象,并将与话题有关的思想、具体材料大致罗列下来,从而找到源头活水。

 

(2)精思。

面对罗列的材料要根据中心进行精心选择,多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一篇作文只能表现一个主题,防止“意多乱文”。

 (3)实写。

写“实实在在”的东西,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写成议论文,根据补充的关键词选择相应的论据进行写作。

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采用排比段落横向选材进行抒情或从历史长河中起步进行纵向构思,气势磅礴的抒发情感。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把自己亲历之事或耳闻目睹之事用细致的笔墨表达出来。

总之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加以分析,选定最适合自己的文体。

 [审题误区]上文说过,这个半命题作文,审题关键点就在于“也”字。

有的学生不去理解“也”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命题:

“春天也美丽”“勤奋也美丽”……这就属于错误命题了。

同时这种反弹式的命题,还容易给学生造成另外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是反面的事物反面的精神都可以拿来写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例如:

“自卑也美丽”“醉酒也美丽”……这样的命题也属于错误命题。

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反弹”也要成曲调,切不可“乱弹”一气。

[拟题示例]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平凡也美丽、挫折也美丽、简单也美丽……⑵、[立意指导]

 看到这一题目,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等词语,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

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

如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

再进一步,如能逆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