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5566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docx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论文)

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

学生姓名:

张彩霞

完成时间:

2011年11月23日

Abstract

Theabilitytoobserveisthegatewayandsourceforcognition.Butnowbecauseoftheinfluenceofexamination-orientededucation,studentspaynoattentiontothethingsaroundthematall,whichhasledtoseriousconsequences.Thisarticlesuggeststeachersinthefrontlineofteachingtotryfromtwoaspectsofwritingteachingandadvocationofstudentscommunicationinteraction,consciouslytrainingstudentstobetteradapttothesocietybyimprovingtheirobservingability,

Keywords:

observation;compositionteaching;interaction;

 

摘要

观察力是认知的门户和源泉。

然而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不关新周围事物,这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

本文建议一线教师尝试从作文写作和倡导学生交往互动两方面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更好适应社会。

关键词:

观察能力;写作教学;互动交往;

 

引言

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很大。

中考就如指挥棒,控制着中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很多与考试无关的课程和活动被缩减,学生在学校不是上课就是睡觉,不是睡觉就是吃饭,过着极其单调的生活。

即使在周末,也会长时间坐在电视或电脑前面。

机器是不会带任何表情的,这种长时间的单向度人机交流,会使学生变得呆板僵硬,日常交流所需要的观察与思考能力逐渐消退,沟通困难,因而。

我们所期望的学生应该是懂得交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灵活适应生存环境的人。

呆板和僵硬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活跃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当代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1.观察能力及其测试

1.1观察及观察能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知觉。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观察力的作用。

达尔文说:

“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教育年轻人要“观察、观察、再观察”。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原来霸道还可以这么温暖在发明了青霉素之后说:

“我唯一的功劳就是没有忽视观察。

”由观察获得的知觉映象比一般知觉映象更鲜明、更细致、更完整。

观察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直接认识事物和获得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所必需的。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

观察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张东强,2010,29)。

观察力在人的认知能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认知活动的源泉,又是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所获得的信息中,有80-90%是通过视觉获取的。

所以,观察是人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一个人只有勤于观察,外界的信息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才会增长知识,提高智能。

如果一个人懒于观察,那么他的智力就会每况愈下。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遮断被试的触觉刺激,结果被试手指尖的灵巧性下降,感情冲动,智力迟钝,并出现离奇古怪的思维。

可见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在感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观察能力。

总而言之,无论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观察能力。

1.2观察能力测试

笔者翻阅了近几年的教育期刊和相关书籍,发现有对观察力准确性的测试、观察力分析性测试、观察力推理性测试、观察力敏锐性测试、观察力创新性测试等,下面是笔者摘自谢军的《全面提升你对观察力》一书中的一个观察力综合测试

指导语:

下面这些问题是一组测试观察力的问题,请在每题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

1、进入某个机关时,你:

A主义桌椅的摆放

B注意用具的准确位置

C观察墙上挂着什么

2、与人相遇时,你:

A只看他的脸

B悄悄地从头到脚打量他一番

C只注意他脸上个别部位

3、你从自己看过的风景中记住了:

A色调

B天空

C当时浮现在你心里的感受

4、早晨醒来,你:

A马上就想起应该做什么

B想起梦见了什么

C上课昨天发生了什么事

5、当你坐上公共汽车时,你:

A谁也不多留意

B看看谁站在旁边

C与离你最近的人搭话

6、在大街上,你:

A观察来往的车辆

B观察房屋的正面

C观察行人

7、当你看橱窗时,你:

A只观察对自己可能有用的东西

B也要看看此时不需要的东西

C注意观察每一件东西

8、如果你在家里需要找什么东西,你:

A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东西可能放的地方

B别处寻找

C请别人帮忙

9、看到你的亲戚、朋友过去的照片,你:

A激动

B觉得可笑

C尽量了解照片上都是谁

10、假如有同学建议你去参加你不会的游戏,你:

 

题目

答案

A

B

C

1

7

14

9

2

7

12

5

3

7

2

0

4

7

0

2

5

7

9

14

6

7

5

12

7

7

9

14

8

7

2

0

9

7

5

12

10

7

2

0

11

7

2

0

12

7

2

0

13

7

2

0

14

2

7

14

15

7

14

9

得分

累计

A试图学会并想赢

B借口过一段时间再玩而拒绝

C直言你不想玩

11、你在公园等一个人,于是你:

A仔细观察旁边的人

B看报纸

C做某事

12、在满天繁星的夜晚,你:

A你里观察星座

B只是无目的地看天空

C什么也不看

13、你在放下正在读的书时,总是:

A用铅笔标出读到什么地方

B放个书签

C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14、你记住领导的:

A极少信息

B外貌或姓名

C多个特征

15、你在摆好的餐桌前

A赞扬它的精美之处

B看看人们是否都到齐了

C看看所有的椅子是否都放在了合适的位置

解析:

75分以下:

说明你对隐藏在事物表面或人物外表、行为方式背后的东西不关心,尽管这不会给你在社会交往中带来多少严重的心理障碍。

75-100分:

说明你有相当敏锐的观察能力,但对人或事的评价有时容易带偏见。

100分以上:

说明你是一个观察能力很强的人,同时,你能够极其准确地评价外界事物和他人,也能较客观看待自己和分析自己的能力。

2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不会自动发展的,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才能提高。

和5岁以前的婴孩相比,中学生已没有对周围世界浓厚的观察兴趣,大都只关注并沉浸于间接知识的学习。

现在的孩子还迫于升学压力,时时刻刻得为考试做准备。

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再增加一些训练和培养观察力的项目给孩子无疑是对他们来说是雪上加霜。

因此笔者认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应该从写作教学和鼓励学生互动两个方面出发来逐步训练强化学生的观察力。

写作和鼓励学生之间互动本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之一,不会给教学双方带来太多负担,也易于掌控和检测。

2.1写作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的一种认知方式,观察过程是复杂的,视觉,思维,情绪都在其中起到某种微妙的作用。

笔者认为,写作与观察力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

写作能让观察条理化,清晰化,深刻化;观察力增强了,为写作积累的素材也就随之增多,作文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文章材料的获得,主要来自作者对生活的认识。

观察则是认识的开始,是作者对现实对象直接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更是作者增长知识、不断摄取和搜集材料的重要途径。

要彻底改变中学作文的现状,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水平。

中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其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参与社会性实践,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想写,有话可写。

2.1.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意为有意。

作文亦然。

所以教学生学会观察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其有效途

径有二。

首先,在游玩中观察。

在学生游玩的时候,给学生布置观察作业,

比如学生秋游时,让学生观察菊花,让学生手摸其形,眼观其色,鼻闻其气,嘴嚼其味,耳听其声,仔细观察菊花茎、枝、叶的形状及花的颜色,用鼻嗅其香气,用嘴嚼其味道,用耳听风吹菊花的声音。

让学生在脑中对菊花产生强烈的印象。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地将自已观察到的菊花有条有理地说给全班同学听。

在说的时候,要求学生一要说得仔细,二要注重描摹。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这两个步骤,同学才会觉得有话可写,才会写得畅快,写得自然。

其次,在活动中观察。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好奇,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益的,充满激情的活动,比如社会调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劳动竞赛等,让学生参与活动,观察活动,而后让学生将活动过程说出来、写出来,因为他们身临其境,才会觉得有话可说,文章才会写得充实。

2.1.2教给学生观察的内容

观察的对象很广泛,校园、家庭、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象等都可以成为观察的内容,比如校园里有什么引起你注意的人和事?

家里爸爸、妈妈是怎么忙碌的?

当你取得进步时老师、同学、家人的反应怎样?

到大自然中玩,有什么让你流连忘返的景物?

只要你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些都可以成为观察的素材。

2.1.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他的观察才会事半功倍,才会趣味倍增,才会效果显著。

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四周事物的

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

(1)观察要行之有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只有目的明确了,学生在观察时才会井然有序。

如教学生观察建筑物一般要按空间方位进行,从上而下,从左到右,由远而近,由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建筑物进行镜头写格,让学生对事物有一个整体印象,最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说一说、写一写,以达到写观察作文的目的。

(2)观察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

例如对人的观察,首先应抓住其表面上的特点:

如形体、服饰的特点,然后通过人的言行举止,抓住其内在的思想特点。

一千个人的眼中应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小说《孔乙已》中,鲁迅抓住孔乙已的形体、服饰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通过他“满口之乎者也”的语言,及排钱、摸钱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他自视清高、腐、虚伪等思想性格(金玉梅,2010)。

(3)观察要抓住重点

有序观察能否促使学生对观察对象形成比较全面的感知,但仅观察全

面还是不够的,想让学生的观察更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寻获事物的本质的话,还必须指导学生抓住观察重点,进行深度观察。

那么,什么是观察重点呢?

所谓重点,就是所观察对象(或事件)区别其它物体(或事件)的本质特征。

譬如,观察一只猫,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只猫的外形特征、生活场景、生活习性等,但面面俱到的描述显然是肤浅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抓着一个重点来观察,譬如观察小猫是如何吃饭的,或者观察小猫是如何抓老鼠的,只有抓住观察重点,才能使得观察更深入透彻。

因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按作文题目要求寻找观察对象,然后根据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可以说,观察主体对同一事物如果观察目的不同,那么其观察重点也就不同。

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探寻与确定观察的重点也应是观察指导的要点之一,非常必要。

(4)观察要细致入微,于平凡中提炼内在精神

小学生由于其心理比较稚嫩、天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陷入笼统和大概,而不能做到细致入微,明察秋毫,这样,即使观察时有顺序,有重点,然而还是难以把握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

因此,教师在观察指导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于寻常物体中寻获个性特征,于平凡事件中提炼内在精神。

例如,在写人物的作文中,学生常常将父母、教师或者祖父母作为写作对象,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与学生生活最密切,交往很频繁的人,学生写出来往往还是难免陷入空洞乏味。

究其原因,无非是写作的素材还比较笼统,描述还非常粗糙,从而反映出,即使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人,学生对其的观察仍不够细致,流于表面。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呢?

一是要指导学生聚焦生活细节,比如,写老师,语文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是外貌特点,也可以是课堂风格(幽默或者严肃,严谨抑或宽松),也可以是老师的工作或生活片段。

聚焦的焦点可以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都要去努力寻找相应的细节,仔细观察。

二是要指导学生深入细节,提炼内涵。

可以说,每一个人外在的表现都是其内在品质的体现,因此,我们不仅要聚焦细节,还要透过这些细节发现人的内涵与精神所在(金玉梅,2010)。

2.1.4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时候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比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更重要。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任何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

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的一种好的方法。

让学生每天从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写出来,由每天的两句话到写一两段话,再由一两段话到写出一篇文章,长期坚持,同学们的观察定会更深入,更细致。

2.2交往互动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与父母、老师、学生朋友之间的互动交往能增加他们与社会的接触,培养其人际沟通能力。

赞可夫曾经说过:

“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察言观色是个贬义词,但这种品质是社会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发现中间的利益冲突。

笔者认为,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相比,人事方面的观察力的培养更具有深远意义。

2.2.1观察现象体悟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要把握客观事物的特征,就必须扩大观察范围,拓宽思维空间,力求做到观察不能流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

对人的观察就不能只停留在外表上,而是应该不仅观察其外表,还要观察其内心;不仅观察其某一方面稳定的品质,还要观察其因时因势而产生的变化。

这样通过对其外表、性格、阅历、教养等多方面的观察与了解,去认识一个人,窥视人物的内心活动。

2.2.2两相对照,比较观察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辩证方法。

比较观察就是用互相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比较观察,可作纵比,也可作横比。

纵比是对观察对象自身不同阶段的比较;横比是对不同对象在同一时期或同一环境下进行比较。

比较观察能发现事物的异同,揭示事物的矛盾,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抓握事物。

比如,对树的观察,既可以引导学生留心同一树木在春风、秋雨、月光、骄阳或雪后等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特征和变化,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木在同一自然条件下,枝干皮色、花果等各种形态以及生长习惯的差异。

这种观察,最能养成学生准确、细腻的观察品质。

在人事方面用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

2.2.3富于变化,多角度观察

任何事物,就其特征而言,往往是立体的、多侧面的网络结构,因此观察者在把握和表现客观事物时,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多角度方式。

变单项为多项,变直线型为发散型。

因此,在观察某一对象时,首先要处理好观察所处的位置与观察的角度之间的关系。

使“面面观”和“最佳视角点”相结合。

宋代著名画师郭熙曾说:

“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

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熊湘华,2001,85)。

这说明视角点要能反映事物的形象特征,要能激发观察者的联想和审美情趣。

比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诗人遥望所得,假如诗人置身于飞瀑之下,没有开阔的视野,就不可能有如此完整而雄浑的印象。

3.结语

笔者有感于现在的中学生,时时刻刻为考试作准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状况。

如果这种情况还在继续,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是呆板僵化的,在社会中毫无生存能力的。

孙子兵法道: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学生需要了解这个社会,去观察它的运作方式。

在教学中,广大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可以尝试在作文教学和倡导学生与周围人的互动两个方面去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帮周他们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以便更好得改造世界,更好地生存。

 

参考文献:

[1](美)库什曼,(美)卡恩著,宋晓高译,人际沟通论[M],北京市:

识出版社,1989,03.

[2]金玉梅,2010,例谈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

育,第一期.

[3]谢军,2004,全面提升你的观察力[M],地震出版社,第284页.

[4]熊湘华,2001,强化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J],贵州教育学院学

报,2001年01期.

[5]周继飞,2011,浅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年03期.

[6]张东强,2010,回归生活本真,培养创新作文[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

0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