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506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8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徐水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本场考试结束,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1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图1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读北半球某地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图2)(单位:

hpa),甲乙丙三处箭头为某学生绘制的风向。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风向正确的是甲

B.乙处风速较小

C.降水概率较大的是

D.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4.图2中N处易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图3中的

图4表示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

读图完成5~6题。

5.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ab位于近地面,则

A.a处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

B.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多雨带

C.③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极地东风

D.不同纬度间热量、水汽得以输送

6.若此图表示某大洋表层环流,且c、d两地全年昼夜接近等长,则

A.①为西风漂流B.②沿岸地区可能为荒漠

C.

为暖流D.④沿海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

图5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图5

7.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岸线B.纬度C.地形D.大气环流

8.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低②距海远近③寒潮影响④洋流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图7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完成9~10题。

9.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全年平均气温高

B.大气降水较多

C.纬度或海拔高

D.土壤发育程度高

10.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借助RS(遥感)技术监测其变化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某人驾驶飞机自甲地沿最短航线飞往乙地,下图所示为飞机起飞时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当北京时间12点时甲地物影最短。

据此回答11—12题。

11.飞机起飞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120°E,23°26′S

B.120°E,23°26′N

C.75°E,23°26′S

D.75°E,23°26′N

12.有关该次飞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B.如果飞行速度是1100千米/小时,则飞行所用时间为9小时

C.如果飞行速度是1100千米/小时,则到达乙地时,该地地方时为9∶00

D.飞行中白昼越来越短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下面左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图示意地租变化。

读图完成13~14题。

13.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分别是

A.西风;自西向东流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

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D.东风;自西向东流

14.右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图3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

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6.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关于其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D.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17-18题。

17.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

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

C.气候D.水文

18.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错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近年来,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读“新疆主要红色作物分布及种植面积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下面关于新疆红色作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色作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区

B.红色作物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C.红枣主要分布在天山山麓

D.番茄全部分布在南疆塔里木盆地

20.新疆红色作物产品质量高的原因在于

A.冬季寒冷病虫少,不需要使用农药 

B.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C.水源充足,沙质土壤 

D.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等情景(见下图)。

而今年入夏以来,南北方普降大雨,各大城市几乎都出现了道路严重积水、生活出行受到影响等情况。

 结合下面“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①、②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B.②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C.①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D.②过程下渗量小于①过程

22.下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改造城市地下管网B.建设环形-放射式城市道路网

C.建设下凹式城市绿地D.打造城市绿色屋顶、绿色阳台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2012年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完成23~24题。

23.促使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有

A.水利工程建设B.道路建设

C.国家政策D.生态问题

2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看以短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下图为“iPod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Pod产品的周边附件均是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

B.产品iPod产业链复杂

C.从事该产品的概念和设计活动利润最高

D.此类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

26.关于该工业区位的正确认识是

A.该类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

B.各零部件因在生产上的联系而自发地集聚

C.该工业为寻求最优区位,形成工业分散的现象

D.iPod产品在中国组装主要原因是中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7.读澳大利亚及附近区域图,乙图为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图中D处一月吹风。

乙图中低压中心的形成是因为:

①赤道低气压带向

(南、北)移动;②南半球正值(夏、冬)季节,受差异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地区形成低压中心。

(4分)

(2)A、B地区分属不同的气候类型。

B气候不如我国东南地区典型的原因是

A地气候类型属于下图中。

(2分)

(3)C自然带分布面积最广,原因是

(3分)

(4)在甲图中画出澳大利亚大陆东、南、西三面的洋流,暖流用

表示,寒流用

表示。

(3分)

28.图15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图16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根据甲海域洋流流向,判断图示季节是北半球季,该季节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2分)

(2)填表2比较D、E两地7月降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分)

表2

D地

E地

降水差异

形成原因

(3)A、B、C三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从A→B→c,气候的(大陆性或海洋性)增强,三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

(4分)

(4)意大利西西里岛(图15中乙处附近)的埃特纳火山自2011年以来多次喷发,火山喷发的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属于图16中的环节(填字母);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解释该地火山频繁喷发的原因。

(2分)

29.图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2是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2分)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图1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显示我国风能丰富和较丰富区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地区。

(2分)

(3)分析甲地风能丰富的原因以及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是,该地频发的气象灾害有

(3分)

30.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分)

材料一:

“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三:

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产业

2011年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钢铁产业

456.32

23.1

化工产业

72.58

41.7

能源产业

236.76

32.5

钒钛产业

66.54

46.7

工业

969.33

34.0

(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优势能源主要有和。

(2分)

(2)“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

(2分)

(3)目前,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产业;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3分)

(4)描述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3分)

(5)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2分)

31.我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

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中部六省分布图

材料二:

中部六省概况:

共有人口约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

(1)中部地区北部和南部重要的能源资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通过实施_______工程,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3分)

(2)中部地区某省提出“融入长三角,依释高科技,抓好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好黄(黄山)煤(煤炭)戏”,该省可能是_______。

(1分)

(3)中部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______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

国家通过“中粮西运”支援西部地区,这对于西部地区的意义是_______(3分)

(4)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

(2分)

(5)伴随着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将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类型主要是______密集型产业,该现象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有_______。

(3分)

徐水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

27.(12分)

(1)

(2)

(3)

(4)

28.(12分)

(1)

(2)

D地

E地

降水差异

形成原因

(3)

(4)

29.(12分)

(1)特点:

原因:

(2)

(3)原因:

不利因素:

(4)原因:

地质灾害:

30.(12分)

(1)

(2)

(3)

(4)变化特征:

主要原因:

(5)

31.(12分)

(1)

(2)

(3)

(4)

(5)

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