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重点笔记资料整理.docx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重点笔记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重点笔记资料整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重点笔记资料整理
2010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一、公文的概念及其含义: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含义: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1、原始社会:
结绳记事;
2、商代后期:
甲骨文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
3、西周:
设立了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
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5、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文;
6、汉代及稍后,又出现了章、表、疏、议、启等上行文,官府之间移书、关、刺、咨等平行文,另令、谕、制、教等下行文;
7、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规定公文分为:
令、咨、呈、示、状五种。
8、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
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甲骨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三、文书、文件和公文:
1、文书:
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
广义上说:
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
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出现于清末。
3、公文:
是指各机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4、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四、公文的特点:
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五、什么是法定作者:
法定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负担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六、行文单位:
行文单位是指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称为行文单位。
七、公文的作用:
1、领导与指导作用;2、行为规范作用;3、传递信息作用;4、公务联系作用;5、凭据记载作用
八、公文的分类:
按公文来源划分:
(1)对外文件。
(2)收来文件。
(3)内部文件
2、按公文的行文关系划分:
(1)上行文(报告、请示)。
(2)平行文(函)。
(3)下行文(指示、决定、通知、批复)
3、按公文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
(1)秘密文件。
(2)普通文件。
(3)公布文件。
4、按公文的制发机关性质划分:
(1)法律、法规文件。
(2)行政文件。
(3)党的文件。
5、按公文内容性质与作用来划分:
(1)指挥性公文件,如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等。
(2)规范性公文,如各种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
(3)报请性公文,主要是报告、请示
(4)知照性公文,如公报、公告、知照性通知、通报、函等。
(5)记录性公文,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会议纪要、大事记、值班日志等。
6、按文件的缓急程度划分:
(1)急件(两种:
特急件、急件)2)平件;
按文件的使用范围划分:
(1)通用文件;
(2)专用文件;(3)技术文件;
按文件的发送目的划分:
(1)主送件、抄送件;
(2)批转件、转发件;
按文件的处理要求划分:
(1)需办文件(办件);
(2)参阅文件(阅件);
九、如何确定公文的名称?
公文的文种就是每一份公文的名称,人们把公文的名称统称为文种。
一份公文的名称并不是随意确定的,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权限、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文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而确定的。
各种不同的公文名称,可以概括地表明和反映各种公文的不同性能和不同作用,有利于机关公文的顺利进行和公文处理的规划化、制度化。
十、为什么说纸张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古代文书工作发展的重大成就?
公文用纸之后,大大方便了文书的撰制、处理和管理,同时也使公文的种类、名称以及内容、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多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文书工作效率,纸张作为公文载体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古代文书工作的重大突破。
十一、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文种有14种:
1、决议2、决定3、指示4、意见5、通知6、通报7、公报
8、报告9、请示10、批复11、条例12、规定13、函14、会议纪要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现行公文文种13种:
1、命令(令)2、决定3、公告4、通告5、通知6、通报7、议案
8、报告9、请示10、批复11、意见12、函13、会议纪要
2010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二章
一、公文写作是代机关立言:
公文写作,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公文写作包括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形成送审稿的整个过程。
二、公文的起草的组织可分为:
1、由一人准备、选取材料并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
2、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人执笔(最普遍的基本组织形式)3、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贯穿全文
三、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2、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四、公文写作特点:
1、被动写作遵命性强,2、对象明确针对性强,3、集思广益群体性强,4、决策之作政策性强5、急迫之作时限性强,
6、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五、公文写作基本要求:
1、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2、要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
3、在文字表述上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法与逻辑4、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5、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与字迹材料
六、公文写作的步骤:
1、明确发文主旨,2、收集有关材料,3、拟出写作提纲,4、认真起草正文,5、反复检查修改。
七、正文起草步骤:
1、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好材料;2、观点正确情况确实3、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一致意见;
4、文字表述要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
八、公文的修改有以下几方面:
1、关于主题的修改:
看主题思想是否正确、论述是否集中、挖掘是否深刻。
2、关于观点的修改:
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关于材料的修改:
材料是公文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恰当的材料表现出来。
4、关于结构的修改:
包括:
(1)公文总体结构的修正。
(2)起承转合的调整。
(3)层次位置的改变。
5、关于语言的修改:
准确、鲜明、精练、生动
九、公文写作人员修养主要体现:
1、政治素质好:
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鉴别力。
严守纪律,严守保密制度;
2、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公文写作是执行政策、依靠政策、理解政策、表达政策的过程。
政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公文写作的成败;
3、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4、有较宽的知识面;5、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十、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途径:
1、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创新;
2、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勤于、勇于、善于向书本学习;3、深入实践、勤学苦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2010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三章
一、公文体式概述:
公文的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结构要素及在格式上的安排。
公文体式作用:
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与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并为了公文处理工作提供方便。
二、公文的文体:
是指公文写作中运用语言陈述事情、说明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特点,即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征。
一般特点:
实用性、严肃性、程式性。
1、公文的表达方式是指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手段,它是辨别文章体裁的重要标志。
主要有:
叙述、议论、说明。
2、公文的语言特点:
公文写作规定使用语体文,语体文具有通俗易懂、语义确定的优点,同时由于公文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现实性,所以公文运用语言应做到准确、简明、庄重、得体。
三、公文叙事与一般记叙文的不同:
1、公文的叙事是通过对基本情况或个别事实的叙术来说明一定的问题,达到反映情况、交流思想、阐明观点的目的。
2、公文中运用叙述主要是顺叙。
3、在叙述的同时,可恰当地运用倒叙、插叙、分叙等方法。
四、说明的主要方法:
(说明是公文写作中最常见、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1、定义说明2、注释说明3、比较说明4、数字说明5、举例说明6、分类说明7、图表说明8、引用说明9、分析说明
五、得体的基本要求:
1、是发适应行文的语体风格;2、是要分清上下级关系,掌握好分寸3、是要多运用公文的专用语。
六、公文的书面格式:
公文的书面格式是指公文的各要素在公文文面上所处的位置和书写样式。
是公文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文章的重要标志。
各个要素分为:
眉首、主体和版记三部分。
七、公文的眉首部分包括:
1、公文份数序号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3、紧急程度4、发文机关标识(文头)5、发文字号6、签发人
7、红色反线
八、发文字号作用:
1、统计发文的数量,便于公文的管理,2、在查找和引用公文时可作为该份公文的代号使用。
九、公文主体部分包括:
1、公文标题2、主送机关3、正文4、附件5、成文时间6、公文生效标识7、附注
十、公文标题的写法:
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事由)和文种组成,是对公文主要内容准确、简要的概括和提示。
省略情况:
1、省略公文机关名称2、省略事由的3、机关名称和事由同时省略的
十一、主送机关的含义,主送机关有哪几种情况?
主送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上级机关对下级发出的公文,下级机关单位负有贯彻执行的责任。
2、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发出的请示、报告等上行文,一般只有一个主送机关。
3、直接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公文,主送机关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十二、公文的正文:
是公文的主体部份,用来表达公文的具体内容,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是公文的核心。
由导语、正文主体、结束语构成。
导语写作分为:
依据式、目的式、原因式
十三、成文时间的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
2、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并加括号写在公文标题的正下方。
3、法规、规章类文件以批准日期为准。
4、两个以上机关的联合行文,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的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5、一般的日常事务性公文,如涉及具体事项的通知、通告、简报、函等的成文日期经它们的印发日期为准。
十四、公文的版记部分:
1、主题词2、抄送机关3、印发机关和印发说明
十五、主题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主题词指能够准备表达公文主题内容便于公文检索查询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作用:
1、可以准确简要地概括文件的主要内容;
2、提高文件检索查询速度,有利于提高整个机关的办事效率
3、有利于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十六、公文标注主题词应注意事项:
1、必须在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主题词。
2、公文主题词表中的类别标题不作主题词。
3、主题词标引的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
4、一份公文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主题内容进行标引。
5、在公文上标注主题词,要直接反映出该份公文所说明的问题或论述的事物。
6、“主题词”三字居左顶格用3号黑体字标注在抄送机关上1行,“主题词”后标冒号;冒号后标主题词的词目,词目之间应有一个安的间距,一般不超过五个主题词为宜。
十七、抄送机关的含义:
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
十八、公文的排版形式:
是指公文数据项目在文件版面上的标印格式,是指公文的外观形式。
包括:
公文版头设计,版面安排,字体字号、字行字距、天地页边、用纸规格等。
十九、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标识使用小标宋,红色标识;
大标题2号宋体,小标题3号宋体;
秘密等级,缓急时限、主题词和各标记字符或其他重点推荐使用3号黑体;
一般的公文发文字号、签发人、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时间、附注、抄送机关、印发说明使用3号仿宋;
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
二十、排版规格的要求:
排版规格:
正文用3号仿宋,每面22行,每行28个字。
二十一、公文的稿本:
公文的文稿是指公文在起草过程中形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稿子,包括草稿、定稿。
草稿是指内容和和文字表述都还未成熟的原始稿件。
草稿的特点:
尚未定型、非正式、无效力。
公文文稿按修改次数可分为:
初稿、二稿、三稿等;公文文稿按照作用和形成行点可分为:
讨论稿、征求意见稿、修改稿、送审稿。
二十二、公文文本按不同的用途可分为:
1、正本:
根据已签发的定稿制发的正式文件,称为“正本”。
特点:
盖有发文机关印章或领导人亲笔签署,以证实文件的效力
2、副本:
凡是根据公文正本复制、誉抄的其他稿本称为副本,副本又称抄本。
作用:
代替正本供传阅、参考和备查使用
3、存本:
公文的存本,是指发文机关印制一份文件的正本后留在本机关的除草稿、定稿以外的印制本。
存本与副本的区别:
存本是不外发的,一般不加盖印章或签署,只是作为正本的样本留在本机关以备查考之用,副本有正本一样的效用。
4、修订本:
是对已经发布生效的文件,在实行一段时期以后,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已不适合当前的情况需要进行修改补充的的文本,从修订本发布之日起,原文本即行失效。
5、试行本、暂时本:
文件的试行本、暂行本一般都是以试行、暂时、试行草案等字样标在公文标题中的文种的后面或前面。
6、各种文字文本
2010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四章
一、公文的行文规范及其内容:
公文的行文规范是按照一定的规定或准则来维护机关之间的行文秩序。
公文行文规范的内容包括:
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以及行文规则三个方面。
二、公文的行文关系:
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
行文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所确定的机关之间的文件授受关系。
三、确定行文关系原则:
1、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2、党的各级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四、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从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可分为:
1、同一系统的机关,既有上级领导机关,又有下级被领导机关,上下级机关之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部门之间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3、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无论级别高低、既无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无上下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关系,它们仅仅是一般性关系,或称不相隶属关系。
4、同一系统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关系,属于平行关系。
五、下行文及其行文方式:
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对报属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的一种行文。
根据发文不同上的和要求分为:
1、逐级下行文。
2、多级下行文。
3、直达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下行文
六、上行文及其行文方式:
上行文:
是指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文。
根据发文机关的实际工作需要分为:
1、逐级上行文。
2、多级上行文。
3、越级上行文
七、平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一种行文。
八、公文行文规则:
1、注意隶属关系尊重机关职权2、大力精减文件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
3一般情况下,党政机关不得越级行文4、牵涉几个部门的问题,部门间要先协商一致或经上级裁决,然后向下行文;
5、行文必须正确确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6、主送机关与公文文种要相互呼应;7、关于联合行文的问题;
8、关于请示的行文问题;9、关于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的行文问题;10、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
九、关于联合行文注意的问题:
联合行文的各机关或部门必须是同级的,不同级别的机关或部门不能联合行文,即使是那些在人、财、物等方面握有一定实权的机关或部门,也不能与级别高的机关或部门联合行文,几个平行机关或部门联合行文,应将相对应的各机关。
2010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五章
第一节 命令(令)
一、命令(令)概述
1、命令:
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适用范围: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办法》)
二、哪些领导机关有权发布命令?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国务院3、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5、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三、命令的特点:
1、权威性2、指挥性3、强制性
四、命令的类型:
1、公布令2、行政令3.嘉奖令
五、命令的写作:
1、必须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发布命令。
2、要注意各类型命令写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语言要准确、凝炼、庄重、有力。
六、嘉奖令正文的写法:
1、由先进事迹,嘉奖内容,号召组成。
2、先进事迹放在最前面,扼要清楚地说明受嘉奖人的功绩。
3、嘉奖内容说明给予受嘉奖人怎样的奖励。
4、号召表达发布命令者对于有关人员的期望,向受嘉奖人学习什么。
第二节 议案
一、议案概述:
1、议案:
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
二、议案的特点:
1、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2、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三、议案的写作:
1、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2、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3、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第三节 决定决议
一、决定的概念:
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适用:
对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
二、决定的特点:
1、性质重要性2、政策性强3、有约束力
三、决定的类型:
1、指挥型2、个案型3、知照型
四、决定的写作:
1、标题:
由决定机构、决定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2、正文写法:
(1)指挥型:
一般由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2)个案型:
一般由个案事实分析(即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期望要求三部分组成。
(3)知照型:
只要把需要“广而告知”的决定事项一一列出即可。
3、决定的文字要求准确、鲜明、简洁。
五、决议的概念:
是经过领导机构主持如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文件。
适用:
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六、决议的特点:
1、表达群体意志2、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七、决议的类型:
1、决策部署型2、结果公布型。
八、决议与决定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下行的指挥性公文,在内容上方面接近,侧重于对重要事项的决策;
(2)在文字表达方面,风格也一致,都要求准确、鲜明、简洁。
不同点:
(1)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
决议必须由会议通过,而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领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
(2)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
决议多半针对全局性问题作出决策;决定既可解决全局性问题,也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3)发布形式略有不同:
决议以会议名称发布;决定也可以会议名称发布,但多半以机关名称发布。
第四节 指示意见
一、指示的概念:
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二、指示的特点:
1、针对性2、原则性
三、指示的类型:
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
1、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
2、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
四、指示的写作:
1、标题:
一般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2、正文:
一般由指示根据、指示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指示根据:
包括理论根据、政策根据、现实根据等。
五、意见的概念:
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
六、意见的类型:
1、直接指导型2、批转执行型
七、意见的写作:
注意内的政策性、原则性,对下级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表达条理要清晰。
1、标题:
一般也是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
但如经上级机构批转或转发,则上级多半用“通知”的形式下达,而将“意见”全文附在后面。
2、正文:
一般根据意见的多少,分部分或分条分点阐述,其第一部分或第一点,多半是提出意见的现实依据。
后面部分则是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实施的细则、步骤、方法等。
意见的内容,要原则而不空洞,具体而不琐细,要让下级知道怎么做,但又不致束缚下级的创造性。
2010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六章
一、公告、通告概述
公告:
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通告:
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二、公告、通告的特点和差异Z
1、发布的公开性:
公告和通告的内容都是公开,发布的目的是要让大家知道或遵守。
差别就在于发布的范围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公告涉及范围广,通告涉及的范围小。
2、事项的重要性:
公告和通告是代表政府或一定的机构发布的,其内容涉及较多群众,因而必须是重要的事情才可以使用公告、通告的形式发布,一般公告公布都是比较重大的事情,通告公布的,仅次于公告。
3、操作的严肃性:
公告由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发布,涉及地方法规的,必须由省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一般机关团体不得随意公告。
公告和通告均内容重要而涉及面广,因而操作时必须严肃,要严格按章办事。
三、公告、通告的写作:
1、符合权限,一事一告。
2、内容明确,语气庄重。
3、注意格式。
四、公告、通告标题的四种形式:
1、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2、发文单位加文种;3、事由加文种;4、只有文种名称。
五、公报概述:
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
六、公报和类型:
1、会议公报:
一般用以公布党的重要会议召开的情况及会议所作的决定。
2、统计公报:
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字。
3、外交公报:
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等在会议或交往后发表的文件。
七、公报的特点有:
1、内容的公开性与重要性;2、发布机关的权威性。
八、发布统计公报时要注意的事项:
1、统计公报必须由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或国家指定的机构发布,任何机构不得随意发布全国性、地区性的统计数字。
2、统计公报以发布各种数据为主,其内容一定要科学、准确。
3、涉及国家机密的统计数字,不得在公报中发布。
九、公报与公告的区别有:
1、从发布的机关来说,党的领导机关多用公报,政府机关多用公告;
2、从内容来说,宣布单独事件多用公告。
发布会议情况、谈判情况、统计情况等多用公报。
宣布要有关人员遵守的法定事项,用公告而不用公报。
十、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十一、通知的类型:
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
1、发布性通知2、批转性通知3、转发性通知4、指示性通知5、任免性通知6、事务性通知
十二、通知的写作:
1、标题:
“多用发文单位加文种”或“事由加文种”两种形式。
2、正文:
不同类型有不同写法。
(1)发布性通知:
正文比较简短,只要写明发布什么规章,请贯彻执行就行了。
(2)批转性、转发性通知:
简单的写明批转、转发什么文件,请贯彻执行就行了。
(3)指示性通知:
写法相对比较复杂。
大凡指示下级做一件工作,应把工作来由、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三方面讲清楚。
指示性通知正文框架:
先用一段或几段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件工作,相当于引言;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一般结合起来写,内容多的要分条列出;最后一段或一条相当于小结,对受文单位提出总的要求和希望。
(4)任免性通知:
一般只要写明什么权力机构任命或免去什么人担任什么职务就行了。
(5)事务性通知:
只要把需要周知或执行的事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