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478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二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3

 

一、单选题(总分:

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学校教学楼有四层,六

(1)班同学第一节课在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电脑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美术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  )幅图描述了这一事件.

A.

B.

C.

2.(本题5分)刘军从家出发去小华家还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带了一本书.于是他回家取书,然后再去小华家,到小华家后又研究了几道习题然后回家.下面(  )副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刘军的行为.

A.

B.

C.

3.(本题5分)小明从家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家5千米的少年宫,参观1小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家,下面四幅图中,描述了小明同学的这一活动行程的是(  )

A.

B.

C.

D.

4.(本题5分)龟兔赛跑,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不久兔子就把乌龟远远甩在后面,于是兔子便得意洋洋地躺在一棵大树下睡起觉来.乌龟一直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向终点跑着,兔子一觉醒来,看见乌龟快接近终点了,这时才慌忙追赶上去,但最终输给了乌龟.下列图象中大致反映兔龟行走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5.(本题5分)如图是某市一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观察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天15时的温度最高

B.这天3时的温度最低

C.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是13℃

D.这天21时的温度是30℃

6.(本题5分)从家去图书馆,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借完书后直接回家.能描述这一过程图象的是(  )

A.

B.

C.

D.

7.(本题5分)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8.(本题5分)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五

(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又到四楼上音乐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第(  )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

A.

B.

C.

二、填空题(总分:

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____分,在图书馆借书用____分.

10.(本题5分)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在图上看,起飞后第____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____秒两架飞机高度相差最大.

11.(本题5分)看图回答问题.

(1)横轴表示____,纵轴表示____.

(2)纵轴一格表示____.

(3)估计一下,刘阳叔叔在1时30分大约走了____,他走完15千米大约是____.

12.(本题5分)看图填空.

(1)第三季度平均每月约有____万人点击该网站(得数保留整万人).

(2)本季度点击人数最多的月份比最少的月份多____%.

13.(本题5分)根据图填空.

(1)1997年~1999年平均年收入____万元

(2)1999年比1997年的收入增长____%.

三、解答题(总分:

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中国教育报》近期报道了几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情况,右面摘录了一则“1998年-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统计图”.请你根据如图统计图中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1998年至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年平均数是____百亿元.

(2)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比1998年增加了____百亿元.

(3)据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变化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____.

15.(本题7分)看图回答问题

(1)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哪一小时速度最快?

是多少?

(3)最后一小时的速度比第一小时的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

16.(本题7分)下面两个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复习阶段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请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总体上看两个人的成绩呈现____趋势.

(2)从折线统计图看出____的成绩提高得快.

(3)从条形统计图看出____的反思时间少一些,少____%.

(4)甲比乙反思的时间多____%,甲比乙做题的时间少____%.

(5)你喜欢谁的学习方式,为什么?

(6)你喜欢谁的学习方式,就求出他最后三次自测的平均成绩

17.(本题7分)根据统计图填空

(1)第____届金牌数最少,第____届金牌数最多.

(2)这七届的金牌平均数是____枚.(得数保留整数).

(3)第29届比第28届增加了____%.(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18.(本题7分)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14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2014年2月9-15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厂甸庙会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二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

B;

【解析】:

解:

由题意得整个过程分为四段:

先上升去三楼停留一段时间;然后下降到二楼上电脑课,停留一段时间;再上升到四楼上美术课,停留一段时间,而且位置达到最高;最后下到一楼食堂吃饭,而且下降到最底层;所以只有如图所示图二准确描述了这一事件.

故选:

B.

2.【答案】:

C;

【解析】:

解:

刘军从家出发去小华家还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带了一本书.于是他回家取书,然后再去小华家,到小华家后又研究了几道习题然后回家,能较准确地反映刘军行为的折线统计图是:

故选:

C.

3.【答案】:

C;

【解析】:

解:

A、表示从家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家5千米的少年宫,参观1小时后,乘车2.5-1.5=1小时返回家,不符合题意

B、表示在离家5千米的少年宫参观1小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家,不符合题意

C、表示从家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家5千米的少年宫,参观1小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家,符合题意

D、表示从少年宫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少年宫5千米的家,在家待1.5小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少年宫,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答案】:

B;

【解析】:

解:

由以上分析,图象中大致反映兔龟行走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是B.

故选:

B.

5.【答案】:

C;

【解析】:

解: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温度最高应找到函数图象的最高点所对应的x值与y值:

为15时,38℃,A对;

温度最低应找到函数图象的最低点所对应的x值与y值:

为3时,22℃,B对;

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应让前面的两个y值相减,即38-22=16℃,C错;

从图象看出,这天21时的温度是30℃,D对.

故选:

C.

6.【答案】:

A;

【解析】:

解:

小红的这一过程可分成以下几段:

(1)从家出发到途中休息前,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2)途中休息,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3)途中休息后到图书馆,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4)在图书馆借书,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5)从图书馆回家,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只有选项A符合这一变化.

故选:

A.

7.【答案】:

B;

【解析】:

解:

由于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所以用折线统计图能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

故选:

B.

8.【答案】:

B;

【解析】:

解:

五年级

(1)班的学生第一节课到三楼,第二节课到二楼,第三节课到四楼,第四节课到一楼,

故答案为:

B.

9.【答案】:

20;40;

【解析】:

解:

40-20=20(分钟),

100-60=40(分钟),

答:

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20分钟,在图书馆借书用了40分钟.

故答案为:

20,40.

10.【答案】:

15;30;

【解析】:

解:

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

起飞后第15秒两架飞机的高度都是25米,即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起飞后大约30秒,甲飞机的高度为27米,乙飞机的高度为7米,27-7=20米,这时两架飞机高度相差最大.

故答案为:

15,30.

11.【答案】:

叔叔登山用的时间;叔叔登山的高度;4千米;6千米;3时40分;

【解析】:

解:

(1)横轴表示刘阳叔叔登山用的时间,纵轴表示叔叔登山的高度;

(2)纵轴一格表示4千米;

(3)刘阳叔叔在1时30分大约走了6千米,他走完15千米大约是3时40分钟.

故答案为:

叔叔登山用的时间,叔叔登山的高度,4千米,6千米,3时40分.

12.【答案】:

147;50;

【解析】:

解:

(1)(120+180+140)÷3

=440÷3

≈147(万人)

(2)(180-120)÷120

=60÷120

=50%

故答案为:

147,50.

13.【答案】:

8;25;

【解析】:

解:

(1)(8+6+10)÷3=8(万元);

答:

1997年~1999年平均年收入8万元.

(2)(10-8)÷8=25%;

答:

1999年比1997年的收入增长25%.

故答案为:

8,25.

14.【答案】:

解:

(1)(30+34+39+47+55)÷5

=205÷5

=41(百亿元),

答:

1998年至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年平均数是41百亿元;

(2)55-30=25(百亿元),

答:

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比1998年增加了25百亿元;

(3)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呈现上升趋势,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故答案为:

(1)41,

(2)25,(3)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呈现上升趋势,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解析】:

(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把1998年到2002年的投入总和除以年份数5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可用2002年的投入经费减去1999年的投入经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呈现上升趋势,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15.【答案】:

解:

(1)600÷6=100(千米/小时)

答:

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

(2)600-450=150(千米)

450-350=100(千米)

350-250=100(千米)

250-150=100(千米)

150-100=50(千米)

150>100>50

答:

最后一小时的速度最快,是150千米/小时.

(3)(150-100)÷100=50%

答:

最后一小时的速度比第一小时的速度提高了50%.;

【解析】:

(1)用最后行驶的路程除以行驶的总时间,就是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2)先计算出相邻的两个小时之间行驶的路程,再比较大小即可;

(3)用(最后一小时的速度-第一小时的速度)÷第一小时的速度,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16.【答案】:

解:

(1)总体上看两个人的成绩呈现上升趋势.

(2)从折线统计图看出甲的成绩提高得快.

(3)(3-2)÷3×100%≈33.3%,

答:

乙反思的时间少,少约33.3%.

(4)(3-2)÷2×100%=50%,

(5-4)÷5×100%=20%,

答:

甲比乙反思的时间多50%,甲比乙做题的时间少20%.

(5)我喜欢甲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学习中,不能一味的做题练习,学会自我反思更重要,

(6)(80+90+94)÷3,

=264÷3,

=88(分),

答:

甲最后三次的平均成绩是88分.

故答案为:

上升;甲;乙;33.3%;5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