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603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

《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docx

高考物理模拟题之2211

模拟题之三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物理学家通过许多巧妙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科学发现,推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成功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B.牛顿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C.库仑用扭秤实验得出了点电荷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D.法拉第用他的圆盘发电机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解析:

考查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量,B错;电流的磁效应是奥斯特发现的,D错.AC正确.本题较易.

答案:

AC

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物体在前2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可能是(  )

A.8m

B.4m

C.大于4m,小于8m

D.小于4m

解析:

本题考查v-t图象中位移的计算.v-t图象中,速度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位移.如果物体以v=4m/s运动,则位移为8m.如果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位移为4m(图象是一条直线),由图可以看出,此物体运动的位移在4m和8m之间,C对.本题较易.

答案:

C

3.宇航员在月球上将一小石块水平抛出,最后落在月球表面上.如果已知月球的半径R,万有引力常量G.要估算月球质量,还需测量出小石块运动的物理量是(  )

A.抛出的高度h和水平位移s

B.抛出的高度h和运动时间t

C.水平位移s和运动时间t

D.抛出的高度h和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距离L

解析:

本题考查用万有引力定律测量星球的质量.在星球表面上mg=

,要算出月球的质量,就要算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要算出加速度,就要测量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高度,答案为B.本题较易.

答案:

B

4.如图所示,在靠近水平直导线A的正下方放一小磁针,开始时小磁针与直导线平行且处于纸面内.当条形磁铁快速插入或拔出螺线管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条形磁铁N极插入时,小磁针的N极垂直纸面向里转动

B.条形磁铁N极拔出时,小磁针的N极垂直纸面向里转动

C.条形磁铁S极拔出时,小磁针的N极垂直纸面向外转动

D.条形磁铁S极插入时,小磁针的N极垂直纸面向外转动

解析: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中电流方向的判断.当N极插入螺线管时,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出A导线电流的方向向右,由安培定则可以判断出小磁针上方磁场的方向向内,所以N极向内旋转,A对,同理可以得出,D选项也正确.本题较易.

答案:

AD

5.在场源为点电荷的电场中,一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由a点运动到b点,轨迹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粒子一定带正电    B.场源一定带负电

C.粒子的加速度变小D.粒子的动能增大

解析: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加速度、能量及电荷正负的判断.由运动的轨迹可以判断出,粒子受力的方向在弧线的内侧,从a点运动到b点,运动的方向和受力的方向夹角小于90度,所以动能增大,D正确;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线变密集,所以受到的力变大,加速度变大,C错;从题目的条件中不能判断出粒子电量的正负和场源的正负,AB错.本题较易.

答案:

D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1、S2闭合时电路正常工作.只断开S2后,电压表示数U和电流表示数I将(  )

A.U和I都变大     B.U和I都变小

C.U变大,I变小D.U变小,I变大

解析:

本题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断开S2,电路中总电阻变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内阻上分到的电压也变小,外电路电压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正确.本题较易.

答案:

C

7.如图所示,质谱仪粒子源S产生的不同带电粒子经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再从小孔O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沿不同的轨迹到达照相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源产生的带电粒子都能到达照相底片

B.按图示轨迹偏转的粒子一定带负电

C.到达P1点粒子的速度小于到达P2点粒子的速度

D.到达P1点粒子的比荷大于到达P2点粒子的比荷

解析:

本题考查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粒子进入速度选择器后,只有速度相同的粒子才能到达底片,A错;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出B选项正确;到达P1、P2的速度相同,比荷不同,C错D对.本题较易.

答案:

BD

8.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甲、乙两滑块,使其静止于两斜面等高处,轻绳均与斜面平行.甲、乙可看成质点,不计一切摩擦.若剪断轻绳(sin37°=0.6,sin53°=0.8)(  )

A.甲、乙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B.甲、乙落地时的动能之比为4:

3

C.甲、乙落地时重力的功率之比为1:

1

D.甲、乙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相等

解析:

本题考查斜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动能、外力做功等.因两物体等高,下滑的过程中没有摩擦,机械能守恒,到地面时速度的大小相等,A对;通过对两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43,所以动能之比也为43,B对;重力的瞬时功率P=mgvcosθ,代入数据可知,C正确;因质量不一样,所以重力做的功不同,D错.本题难度中等.

答案:

ABC

第Ⅱ卷 (必考48分+选考24分 共72分)

[必做部分]

二、非选择题

9.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实验中,他把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

(1)为减小把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而带来的误差,实验中,除了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外,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木块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A、B、C是该同学在纸带上所取的一些点,图乙所标明的数据为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频率f=50Hz(以下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3)如果猜想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为对此猜想进行验证,应画________图象.

(4)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F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得到的a—F关系如图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1)减小误差要平衡摩擦力,对小车和钩码组成的整体,mg=(M+m)a,当M≫m时,a=

,所以要求钩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

(2)Δx=aT2,a=

=0.39m/s2.(3)找a-m关系用线性关系图象,所以作a-

图象.(4)图象在F=0时a大于0;说明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的太高,木板倾角太大.

答案:

(1)①平衡摩擦力②钩码的质量比小车质量小很多

(2)0.39 (3)a-

(4)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了

10.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直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Δt=2.5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

(1)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若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vm=12m/s,达到最大速度后以该速度匀速运动.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解析:

(1)Δs=vΔt=8×2.5m=20m

设警车发动起来后要经时间t1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at

-vt1=Δs 解得t1=10s.

(2)若警车的最大速度是vm=12m/s,则警车发动起来后加速的时间t0=

s=6s<10s,这以后匀速运动.

设警车发动起来后经过时间t2追上违章的货车,则

at

+vm×(t2-t0)-vt2=Δs

解得t2=14s

本题是运动学问题,考查追及过程中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11.如图所示,在区域Ⅰ和Ⅱ内分别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向里的匀强磁场(虚线为磁场边界面,并不表示障碍物),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某种带正电的粒子,从孔O1以大小不同的速度沿图示方向进入磁场(不计重力),夹角α=30°.已知速度为v0和2v0时,粒子在区域Ⅰ内的运动时间相同,均为t0;速度为v时粒子在区域Ⅰ内的运动时间为

.求:

(1)粒子的比荷

(2)磁场区域Ⅰ和Ⅱ的宽度d;

(3)速度为v的粒子打到荧光屏cc′上的位置到O2点的距离.

解析:

(1)因速度为v0和2v0时,粒子在区域Ⅰ内的运动时间相同,说明粒子没有穿出边界bb′,而是从aa′边穿出,轨迹如图所示(图中只画出了一个粒子的轨迹),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为φ1=300°,粒子圆周运动周期T=

由t0=

T=

 解得:

.

(2)速度为v时粒子在区域Ⅰ内的运动时间为

,轨迹所对圆心角为φ2.

∵t0=

φ1,

φ2,∴φ2=

φ1=60°

所以其圆心在bb′上,穿出bb′时速度方向与bb′垂直,其轨迹如图所示,设轨道半径为R

∵qvB=m

,∴R=

v

∴d=Rsin60°=

.

(3)由图可知y1=R(1-cos60°)=

速度为v的粒子打到荧光屏cc′上的位置到O2点的距离为

y=2y1=

本题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考查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几何关系的建立.

[选做部分]

12.[选修3-3试题]

(1)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当a到达b受的作用力为零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分子势能为零

B.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平均动能都增大

C.家用空调机向室外释放的热量等于它从室内吸收的热量

D.外界对一物体做功,此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

E.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2)活塞式气泵是利用气体体积膨胀来降低气体压强的,已知某贮气罐的容积为V0,气泵气筒的容积为V,设抽气过程中温度不变,贮气罐内气体原来压强是P0,抽气3次后,贮气罐内气体压强变为多少?

解析:

(1)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时分子a的动能最大,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故A项错.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但不一定是每个分子的平均动能都增大,故B项错.家用空调机由于电机做功向室外释放的热量不等于它从室内吸收的热量,故C项错.外界对一物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可能不变或减小,故D项正确.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在外界做功的情况下,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例空调)

(2)抽气第1次后P1(V0+V)=P0V0.

抽气第2次后P2(V0+V)=P1V0.

抽气第3次后P3(V0+V)=P2V0.得P3=

3P0.

答案:

(1)DE 

(2)(

)3P0

13.[选修3-4试题]

(1)一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如下甲所示.下图乙是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位移图象,设振子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则图丙四个图象中正确的是(  )

(2)如下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两个不同时刻的波形,虚线为实线所示的横波在Δt=0.5s后的波形图象.

①若质点的振动周期T与Δt的关系为T<Δt<3T,则求在Δt内波向前传播的距离Δx.

②若波速为v=1.8m/s,则波向哪个方向传播?

解析:

(1)由弹簧振子的受力特点F=-kx可知,a-t图象与x-t图象大小变化趋势相同,方向相反.故A、B均错,因弹簧振子的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D正确.

(2)①设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Δt内波传播的距离Δx的通式为Δx=kλ+Δx0=24k+18.

因为T<Δt<3T,根据空间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故λ<Δx<3λ,即k只能取1、2.则:

Δx=42cm或Δx=66cm.

设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Δt内波传播的距离Δx′的通式为Δx′=kλ+Δx′0=24k+6.

同样由于受条件T<Δt<3T的限制,k只能取1、2.即:

Δx′=30cm或Δx′=54cm.

②若波速v=1.8m/s,则Δx=v·Δt=180×0.5=90cm.

因为Δx=kλ+Δx0,所以k取3.Δx0=18cm,与①中的解比较可以发现,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

答案:

(1)D 

(2)见解析

14.[选修3-5试题]

(1)原来静止的原子核

X质量为m1,处在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经α衰变成质量为m2的原子核Y,α粒子的质量为m3.已测得α粒子的速度垂直于磁场B,且动能为E0,假定原子核X衰变时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核Y与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B.核Y与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

C.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m1-m2-m3

D.此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

(2)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在研究物体碰撞问题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惠更斯所做的碰撞实验可简化为:

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小球.半径相同,并排悬挂在长度均为L的三根平行绳子上,彼此相互接触.现把质量为m1的小球拉开,上升至H高处释放,如右图所示,已知各球间碰撞时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且碰撞时间极短,H远小于L,不计空气阻力.若三个球的质量不同,要使球1碰球2、球2碰球3,相碰之后三个球具有同样的动量,则m1m2m3应为多少?

它们上升的高度为多少?

解析:

(1)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核子质量数减少4,而核电荷数减小2.由题知X核原先静止,则衰变后α粒子和反冲核Y的动量大小相等.由R=

知:

RYRα=qαqY=2∶(Z-2),B项正确.而周期之比,由T=

知TYTα=

×

,故A项错.该过程质量亏损Δm=m1-(m2+m3).故C项正确.由Ek=

知Y核的动能EkY=

,则释放的核能ΔE=Ekα+EkY=

,故D项正确.

(2)由题意知三球碰后的动量均相同,设为p,则Ek=

,球2与球3相碰前具有动量2p,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球2与球3碰撞的过程应有

由此得m2m3=31,

球1与球2相碰前的动量为3p,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由此得m1:

m2=2:

1,

从而可得m1:

m2:

m3=6:

3:

1,

设三球碰后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

球1碰前动能Ek=m1gH,又Ek=

,∴H=

球1碰后动能Ek1=m1gH1,又Ek1=

,∴H1=

从而可得H1=

,同理可得H2=

,H3=4H.

答案:

(1)BCD 

(2)见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