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571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docx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二

4山水田园诗词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经典山水田园诗词放送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

(主旨)

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

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

日暮,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

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

“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

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3.鉴赏要点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

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

清旷极矣。

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故云“客愁新”也。

下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二、终南望余雪祖咏

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

(主旨)

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后二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

“城中增暮寒”,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

可见结句写实之妙,结得确实“意尽”。

3.鉴赏要点

这首诗炼字精准。

“浮”:

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那么只能是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霁”、“明”:

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

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

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4.问题探究

为何只有雨雪初晴之时才能在长安城中看到终南山的真面目呢?

除了实地考察之外,另有贾岛《望山》诗可证: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是说久雨之后,终南山美景如画,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门前张开一张张翠绿的屏风。

三、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储光羲

基本解读

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

(主旨)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

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

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

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

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

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

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

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3.鉴赏要点

这首诗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诗风质朴自然。

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四、游终南山孟郊

基本解读

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主旨)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

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

仰望,山与天接;环视,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间。

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中“生”出。

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

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

“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

与王维写终南山句“阴晴众壑殊”应是同义。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

“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

“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

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

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

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

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

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3.鉴赏要点

此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

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

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

韩愈《荐士》: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

5送别诗词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

“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 

 例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①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②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

离别之歌。

 关城:

潼关、函谷关。

御苑:

皇家的宫苑。

砧声:

捣制寒衣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明确: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明确: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例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

“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

离群之马。

  ①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明确:

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②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6边塞诗词

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②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国家的激情

 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③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经典诗词鉴赏

一、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主旨)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

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

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

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

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3.鉴赏要点

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此诗为抒写思乡之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

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

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二、蓟中作高适

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

(主旨)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写在边城所见景象。

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

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

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

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3.鉴赏要点

这首诗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高适早年落拓,延至四十余岁尚是一封丘小尉,故登上边城,触景生情,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一腔忧愤尽抒笔端。

暗示手法的运用。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三、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

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

(主旨)

“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

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

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

“阴火”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描绘。

诗人猜想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

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

“送君”以下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临别赠言:

我与你在天山城外饮酒,一醉方休,直到夕阳西下,落在热海之滨;你为官公正,清廉无私,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

3.鉴赏要点

这苜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

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友人崔侍御。

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

四、塞下曲李益

基本解读

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主旨)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

”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

“伏波”,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

”(《后汉书·马援传》)“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

“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

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取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

”(《后汉书·班超传》)

这两个典故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

前典出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觳……晋人与姜戎要之觳而击之,匹马只轮无返者。

”“海窟”,原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塞外大沙漠,代指胡人居住之地。

在此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

后典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

薛镇守边疆时,“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

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

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

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

军中歌曰:

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这里是说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

3.鉴赏要点

这首边塞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余韵。

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意气飞扬。

“不坠盛唐风格。

”(杨慎《升庵诗话》)

此诗最为突出之处在于对典故的使用。

四句中旬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