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4196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

《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

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报告

8.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

课题组长:

姜瑶英

8.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研究1

1.研究背景、框架与目标2

1.1研究背景2

1.2.研究思路及框架3

1.3研究目的3

2.二次创业中示范区招商引资的战略定位3

2.1招商引资工作要建立大思路4

2.2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5

2.3示范区产业发展分析7

2.3.1产业集聚的效应分析7

2.3.2示范区产业发展的重点8

2.4示范区产业集聚路径分析9

2.4.1产业集聚形成路径的一般形式9

2.4.2浙江、珠三角形成产业集聚的事例及启示10

2.4.3龙头企业是关键,相关产业群体是基础13

2.5知识集聚、金融活动对产业集聚扩张的影响13

2.6示范区形成产业集聚政策与招商引资战略14

2.6.1示范区产业基础薄弱,对外技术示范效应明显,产业示范效应不足。

15

2.6.2示范区促进产业集聚的策略建议16

2.6.3示范区的招商引资战略建议16

3示范区产业发展的阶段与招商引资的政策特点17

3.1发展阶段的特征18

3.2不同阶段招商引资政策的特点18

3.3示范区现阶段招商引资政策侧重点分析19

3.4建立招商引资战略大思路19

3.5建立“大服务”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20

4国内外区域招商引资体系的比较借鉴20

4.1英国区域开发中招商引资体系的特点20

4.2国内区域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的特点22

4.2.1国内常见的招商引资方式22

4.2.2苏州高新区招商引资的经验22

4.3国内外区域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的特点及启示23

5.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改进的建议24

5.1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的现状24

5.2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改进的建议26

5.2.1思路和重点26

5.2.2组织与框架27

5.2.3实施改进的要点27

1.研究背景、框架与目标

1.1研究背景

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短短七年间,使一个普通的北方乡镇变成了初具现代化水准和规模、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农科城”:

科教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开始形成,科教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以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绿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出新路子,对外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扩大;农高会已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品牌,成为有效吸纳、转化农业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要形式。

自成立以来,通过“政府重点投资引导、企业社会多方筹资”的方式,示范区集聚和催生了一批极具活力的高新农业科技型和示范型企业。

当前,示范区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形成了“科教奠基,人才支撑,制度保障,产业带动,科技示范”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为此,需要在完善市场体制,市场化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现行的政府主导下的招商引资体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要逐渐弱化政府在示范区建设中的投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各类企业在示范区投资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建立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示范区,逐步形成“市场导向为主,政府扶持引导为辅”的招商引资机制和完善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

这是示范区进一步改革的一个具体的目标。

1.2.研究思路及框架

本研究将通过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与经验、通过重点调查、比较借鉴,结合示范区发展阶段的特点,围绕杨凌示范区近期的发展目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投资行为的认识,明确示范区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的作用,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的措施和近期应该重点发展的产业选择,提出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扶持引导为辅”的招商引资的总体思路、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和运行机制的设计建议。

1.3研究目的

(1)探索适应杨凌示范区所处环境、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发育水平的招商引资的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方法;

(2)形成和建立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扶持引导为辅”的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设计。

为杨凌示范区进行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2.二次创业中示范区招商引资的战略定位

示范区管委会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二次创业方案》[杨发〔2003〕43号]明确了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这就是:

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需求出发,重点研究和推广应用农牧林草优良品种以及旱作和节水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先进技术;通过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任务和党的十六大关于农业工作的新要求,示范区在二次创业中,要努力在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城镇化、农业改革发展思路、培养吸引和发挥人才作用、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干旱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对外交流与合作、农业产业链延伸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九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发挥示范作用。

体现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上的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自身能力建设目标;二是示范辐射带动目标。

为此,示范区要建设成为: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度高、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产业园区;干旱、半干旱农业高新科技重要的辐射源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成中心、农业科技信息辐射中心;成为以农业科技为依托,农业高新科技产业为支柱,生态型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城。

具体到招商引资工作,就是要围绕实现和达到上述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尽可能引进市场化的方式;在产业发展上尽可能实现和发挥集聚效应,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群体;在引资服务上尽快形成“市场导向为主,政府扶持引导为辅”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加快示范区发展的速度和增强示范区企业发展的活力。

示范区的进一步发展,还是要靠开放吸引“外源”的经济资源和“外源”的要素为主要发展模式。

这是因为,示范区起步基础较弱,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合格的投资主体少,内源性投资能力弱。

同时,示范区政府的财政体制和状况不可能有较大的投资行为,而现有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大多自身实力不强,融资能力弱,投资能力更弱,自身现有的一些投资项目因资金没有落实而不能实施。

而示范区内22亿元的居民储蓄,14万人口,这样的资金总量和人均资金量,很难形成有效的和有规模的民间投资资本,更不要说形成有效率的全民创业。

因此,在“二次创业”中,示范区仍然要加大投资力度,形成投资自主增长机制,必须增强对外开放的意识和行为,眼睛向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引进合格的投资主体和区外资本,用外源“激活”内源,形成新的投资增量,加速产业集聚,加速振兴和发展。

2.1招商引资工作要建立大思路

招商引资工作,以及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看起来好象只是单纯的引进外来企业、资金,招商引资服务工作也就是在企业开办,建设工程中提供服务。

实际上却不然,招商引资工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招商引资工作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在于看签约多少,引进投资到位多少,成功多少,而在于究竟形成没有形成可以持久的产业竞争力。

因此在建立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和招商引资工作长效机制的同时,必须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树立招商引资工作的大思路和大目标。

所谓招商引资工作的大思路和大目标,是区别于仅仅局限于能够引进来、住下去的工作思路;是区别于只着重于引资数额,不注重产业集聚的单纯引资的观念;是区别于“捡到篮里都是菜”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路和做法,是要树立围绕经济长期持久发展,产业形成活力和竞争力的引进外部资金的大思路和大目标。

现代经济发展的无数事例已经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在于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促使生产要素流向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经济活动聚集使得竞争条件下的大量资金和劳动力构成同行业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格局,市场竞争导致行业的规模效应逐步形成。

这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同时,资金的增量、劳动力增量等要素的不断竞争性进入,推动着区域内产业规模的扩大,结果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迅速繁荣。

这是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逻辑。

可以认为,区域经济增长除了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效果以外,产业部门的贡献主要来源于产业部门的创新产品的区域性集中、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持续的生产率提高。

从世界上高新区的成功要素来看,创业人才(或称现代企业家)、创业环境、创业投资、市场网络,以及政府作用,是5个最关键的要素。

这些要素必须互相协调配合,缺一不可。

而“创新则是发展不竭的动力”。

从示范区企业现有状况来看,企业发展、产业发展有“四难”:

首先是人才引进难。

虽然示范区内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毕业的人才也不少,但是一方面由于经济薄弱,特别是产业经济发展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就业机会少,收入水平低,人才留不住。

另一方面,这两所大学培养的人才从结构上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存在人才结构偏差。

其次是企业融资难。

由于示范区经济总量小,企业及企业群体的竞争实力较差,不容易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形成资金存差现象。

同时,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对企业投入量小,新的市政建设要投入大量资金,融资难是示范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三是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高。

由于示范区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也就很难形成有效的要素市场,因而,经济活动中的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都相对较高。

第四观念转变难。

示范区缺乏具有实际意义的成功企业的示范,或者说在创业和企业发展中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成功事例,不足以产生强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没有形成市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外溢”效应。

现有企业和正在创业的企业,对现代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理解不透,阻碍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因素是示范区目前的产业还没有形成集聚的形态,各种要素的总量太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和区域活力。

在各类要素总集聚量太小的情况下,创业人才(或称现代企业家)、创业环境、创业投资、市场网络都难以形成相应的规模,更难以产生良好的效率。

这样发挥政府作用就成为示范区仍然需要大力重视的方面。

为此,尽快形成相应的经济规模和产业规模,增加各类要素的总量是形成创业人才(或称现代企业家)、创业环境、创业投资、市场网络的最基本基础。

而有效形成各类要素总量的增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住重点,尽快形成某几类产业在区域的集聚。

产业的集聚,首先表现了资金、人才和产品的集聚;进而就会形成产业的规模、人才的规模、资金的规模和产品的规模。

这样就使得创业人才(或称现代企业家)、创业环境、创业投资、市场网络的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

或者说,只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才能够形成用人环境和市场环境,才能够形成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网络。

因此,下一阶段示范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的大思路和大目标应该围绕着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来展开。

2.2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区域形成的外部性环境和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而产业集聚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思考、分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并制定相应政策的新视角。

哈佛大学的教授迈特尔.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无论对经济增长,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角色定位,乃至构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关系方面,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企业经济活动聚集在某一区位会产生外部性,多个企业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的产生,一方面源自于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利益增长,另一方面源自于企业外部性增长所带来的利益增长。

后者就是同类产业扎堆,形成的产业规模集中所产生的增加收益。

区域经济增长源于产业部门的地理集中及由此产生的持续的生产率提高。

而成功企业的示范效应对其他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为随后的企业能够从区域的产业聚集形成的外部经济性中获益。

对在区位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区域而言,更重要的利益在于为随后进入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数目会随着外生的相对成本优势和内生的聚集优势的增加而增加。

最容易形成区域企业集聚的产业是制造业。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和创新产品的区域性集中。

而制造业由于前向和后向联系的紧密和产业链条较长,经济规模越大,集中效应越明显,信息成本和物流成本越低。

拥有大量制造业门类的区域能为中间性商品提供比较广阔的市场,使这些区域的制造业一体化集中,从而使下游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并强化这种优势,循环往复。

产业集聚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着眼于一个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相关机构、政府、民间组织等的互动。

这样使他们能够从一个区域整体来系统思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来考察可能构成特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考虑临近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虑一些个别产业和狭小地理空间的利益。

产业集聚同时又弱化了自然禀赋对竞争力的影响。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尽管自然禀赋和生产要素的拥有状况仍然是构成一个经济或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否能够为企业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支持产业和相关产业等,也是构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长三角在整体上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也有局部地区在自然禀赋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无优势,如温州地区地少人多,交通不便,建国后由于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入长期不足,但是温州却通过努力形成独具的竞争优势,成长出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

所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可以摆脱自然禀赋的制约,培育出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聚。

促进产业集聚要求政府重新思考白己的角色定位。

从理论而言,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主要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建立市场运行的制度规则,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

此外,在现代经济中,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推动经济增长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但通常情况下,政府参与经济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产业政策等方式来推动重点产业的发展等。

实践表明,这些方式或多或少扭曲了市场竞争,而强化市场竞争是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的唯一有效途径。

产业集聚观点更贴近竞争的本质,要求政府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强调通过竞争来促进集聚产业的效率和创新,从而推动市场的不断拓展,繁荣区域和地方经济。

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的发展完全没有尊重规模经济的规律,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外部性这样一种自然存在的经济利益,本来可以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聚发展被完全计划式的产业布局所替代,其结果是产业效率的丧失和竞争力的低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浙江、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和江苏的南部,通过市场的力量,逐渐出现了产业集聚的现象,并表现出较高的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竞争能力。

近20多年来浙江、广东和江苏的经济能够走在全国的前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自觉和不自觉地形成和促进了当地的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或者说企业群体要素聚集的高效率及其极化效应,是高新区竞争力内涵的本质特征。

在一定园区面积不变的条件下,企业集群的密度越高和每个企业的产出规模越大,园区的整体经济规模越大,投入产出的效率越高,竞争力越强。

达不到规模经济临界点的园区说明企业集群密度小,产业要素聚集总量不足,园区投入产出效率和规模效益必然递减。

如果超过了边际规模经济的临界点,也同样会降低规模效益,使投入产出效率降低。

因此,国际上高新区占地面积越大,而规模经济增长越快,投入产出效率也随之持续增高的园区,其国际竞争力必然强大。

从理论上讲,集聚效率是高新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强力支撑点。

因此,产业集聚的观点为政府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政府可以避免传统的干预方式对市场竞争的扭曲,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有利于促进竞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2.3示范区产业发展分析

区域发展中招商引资的目的是通过引进外部的资金、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弥补区域内投资不足、生产技术不足和管理技术不足,快速形成产业在区域的集聚,形成产业竞争力,形成经济实力和经济活力。

2.3.1产业集聚的效应分析

杨凌示范区是在科技研发能力比较强大,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开始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

由于开始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作为中国唯一的没有依托大中型城市的高新区,杨凌示范区自1997年成立以来,首先注重了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已经可以承担和承载起相当规模的经济和产业发展。

在当前各高新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普遍趋于一致的形势下,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聚已成为高新区再造竞争优势、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引导产业集聚是未来高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已经形成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效应十分明显,主要有:

一是规模经济效应。

相同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聚集在一个地方,很大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在起作用。

由于大量的企业聚集在一起生产,就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同时也产生巨大的需求,这种规模经济效应足以保证在这个地区的企业能够得到从中间产品到劳动力的高品质、低成本的供给。

产业集聚使区域形成专业化的人才、信息、供应商和客户的集聚,形成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交易,大大节约生产和交易的成本。

在产业集群的地方,即使是新加入的企业,也能得到各种技能的劳动力供给,而且,价格一定是最便宜的。

二是分工协作效应。

产业集聚所导致的大规模生产不同于单个企业的大规模生产,而是由众多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协作所形成的大规模生产和规模经济。

产业集聚的分工协作不是单个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而是形成于一定区域的市场性的分工协作,它不仅创造了外部经济集体效率,而且大大促进了单个企业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充分竞争效应。

形成产业集聚的众多企业是既分工协作,又相互竞争的关系,这种群体竞争的生态,有利于刺激企业创新和创新型企业的产生,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容易促使企业和企业群体建立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四是“区域品牌”效应。

产业集聚区域在某些产业上的竞争力增加,容易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可以形成产业的“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不但使每个企业都受益,而且比单个企业品牌更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和生命力。

对于产业集聚对竞争优势的巨大影响,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在《2001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产业集聚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而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推动“产业联系”将成为投资政策关注的新焦点。

示范区产业的发展必须走引导和培育产业集聚的道路。

2.3.2示范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示范的杨凌示范区,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在二次创业规划中确定了未来重点做大做强的产业为:

农牧良种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绿色农资(肥料、农药)产业;旱作农业新机具、新材料产业;以绿色农资和绿色农产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

农牧良种产业是社会效益好,政府应该扶持和资助的产业,不适合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很难形成较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特别是对于积累区域财政实力的作用有限。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某类农产品大量生产的基础上,应该出现在某类农产品大量生产的产地附近。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绿色农资(肥料、农药)产业、旱作农业新机具和新材料产业是制造业,是容易形成产业集聚的产业,

以绿色农资和绿色农产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的产生与发展,需要绿色农资和绿色农产品在本地形成大量生产的环境。

物流业则是供应地(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一种联系,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有大量供应(或生产)或者大量消费为背景。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发展战略要么定位在低成本,要么在差异性,要是在两者之间飘移不定,就没有优势。

工业经济时代强调的是供给,强调低成本、价格优势。

但现代人越来越"挑剔",现在是需求推动经济,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重要,只有差异才能得到顾客认可,使消费者喜欢,这才是竞争的优势所在。

我们认为,作为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区,最重要的作用不在于创造出多少新的农业及农业相关的高新技术,而在于迅速对已经出现的农业技术的产业化运用,更在于运用这些技术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提高和增值。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总量很大,但高品质农产品的比重却很低。

因而,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来带动种植技术和工艺、养殖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与提高,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方面。

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品质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些优质农产品的进口替代。

同时,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可以在某些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等方面,形成龙头企业,形成区域的产业集聚。

比如,陕西省的苹果产量很大,在国内也很有知名度,杨凌周边拥有优质苹果基地约600万亩。

但标准化生产做的很不够,在销售和出口上仍然处于低级阶段。

如果致力于苹果的标准化生产,就需要有能够提供标准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标准的企业,就能够形成销售上的大规模的网络,就可以从杨凌辐射到整个关中和陕北,不仅有利于陕西苹果生产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与苹果生产、销售、加工有关的相关技术的研发。

建议,在未来5-10年,杨凌示范区的产业发展重点中,增加农业产品标准化生产产业。

各类高科技产业特性不尽相同,因而高科技企业在做投资区位选择时会考虑各种因素。

绝大多数地区一般不具备硅谷能吸纳各种高科技产业的优势,这些地区可能只会对某类产业有吸引力。

美国波特兰大学的一项对美国13个高科技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调查显示,除硅谷外,其他12个地区一般只集中发展一、两项产业。

如奥斯汀以半导体和计算机闻名,西雅图专擅软件和生物技术。

美国以外的国家也大致如此,如印度的班加罗尔集中发展软件产业,而中国台湾的新竹则以生产计算机硬件著称。

一个地区集中发展一、两项强势产业是与该地区的优势及其与某项产业所需要素密切相关的。

产业特性不同,各产业在人才需求、市场网络、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城市区位等方面的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生物技术产业在发展成熟之前,十分依赖研究人员的支持,有些人员甚至在企业兼职,这就要求企业与研究机构距离较近,西雅图的几家生物科技公司便坐落在华盛顿大学5英里的范围之内。

又如,软件产业的最大财富是企业家和软件工程师,各企业为招贤纳才纷纷许以重金,但企业所在地区本身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因素,优美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仅可为企业增加吸引人才的砝码,同时也可以激活软件工程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建议示范区有必要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形成那类产业特色,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选择。

同时,要更新观念,在社会化大分工、大联合的时代,一定要摒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陈腐观念,围绕龙头企业,积极实现产品生产的配套和协作,缩短营销半径,降低经营成本。

中小企业要甘做产业集聚中的配角,为产业龙头企业配套,做专做强,形成“蚁群经济”。

只有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才能产生良好的群聚效应,从而提升产业集聚的整体竞争力。

2.4示范区产业集聚路径分析

明确了一定时期发展的重点和形式,围绕既定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法来实现就成为下一步的核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