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982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与积累(30分)

一、读拼音,我能规范地写出相应的字词。

(4分)

shūjíkǒngbùxīngwàngmóguǐ

()()()()

二、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读音划“√”。

(3分)

优待(dàidāi)剥削(xiāoxuē)夹(jiājiá)衣

转(zhuǎnzhuàn)椅被铺(bǔpǔ)散(sǎnsàn)布

三、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拘留匪徒憧憬B、焦急审阅陈设

C、思索幻稚剧烈D、残暴苦刑隔壁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3分)

轻于()毛精兵()政不()不忙一()而入

重于()山死()其所千()一发满脸()肉

五、选词填空。

(4分)

剧烈激烈猛烈强烈

(1)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的()阻击,再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

(2)()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3)我的心()地跳动起来。

(4)汽车()的灯光照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六、在下面句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分)

1、()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2、()发奋学习,()一定有进步。

3、()困难有多大,我们()能战胜它。

4、多读科普读物()能扩大知识面,()能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七、按要求写句子。

(6分)

1、李宁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改病句)

2、运动员冲向终点。

(改为比喻句)

3、难道书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吗?

(改为陈述句)

八、填空。

(4分)

1、《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会议上的演讲。

2、人总是要死的,但。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替法西斯卖力,,。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2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晚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爹为什么要烧掉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籍”字是()结构,部首是(),音节是()

共()笔。

(2分)

2、第三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2分)

3、“那年春天”是指的春天。

这年春天父亲的行为比较异常,体现在:

(4分)

4、“含糊”的意思是;文中指

(2分)

5、文中的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分)

二、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18分)

雪中送炭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

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

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

这下可糟了!

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员来了。

警员说:

“傅医生,你跌(diē,dié)坏了没有?

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

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

“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

“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

送给我?

这那儿行呢?

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

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

()我怎么说,警卫员()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fú,fǔ)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

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在文中的()选择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分)

2、“这下可糟了!

”中的“糟”表现在(2分)

3、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划“√”。

(2分)

将“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

”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2分)

4、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雪中送炭》中的“雪”在文中指

“炭”指(4分)

5、、你有过毛主席这样的行为吗?

请简单写出来。

(2分)

6、你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对毛主席有什么话想说的呢?

请你说一说。

(3分)

第三部分:

习作(40分)

(一)小练笔:

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都是靠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你想对我们的革命先烈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

请你用80----100字写出自己的感想。

(5分)

(二)大作文: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35分)

题目:

《给我带来了快乐》

提示:

谁给你带来了快乐呢?

是家庭、学校?

是同学、老师?

还是某一动物、植物?

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

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用词恰当。

附送: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内容及建议

本组课文追纪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各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书屋”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组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课时备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感情直挚感人,语言朴实自然。

教学目标:

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匪徒、拘留、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时代背景,正确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4、了解李大钊被捕前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一、读熟课文,读准字音。

默写生字词,写写它们的意思,并各组两个四字词语。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三、通过预习,你眼中的李大钊是怎样一个人?

四、你学习了怎样的写人方法?

五、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通过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谈谈你眼中的李大钊还是个怎样的人。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我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到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

本组课文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去缅怀革命先辈。

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英雄—李大钊。

3.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认识李大刊,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解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河北乐亭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辑李大钊同志。

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①将课文读通顺,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意。

②读后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

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注意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认真读读反映李大钊革命精神的句子,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想。

2、认读生字新词,提醒“胖”字的读音,“峻、舅”字的写法。

交流词语“军阀、宪兵”的意思。

3、组织小组交流:

①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②课文写了他什么事?

③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讲了什么?

4、集体交流

指名反馈,理清层次:

2—7自然段(第一部分):

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8—17自然段(第二部分):

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18—29自然段(第三部分):

写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30—32自然段(第四部分):

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悲痛万分。

(板书: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四、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部分内容,重点读读这段中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

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如下句子:

①“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体会李大钊每天都早出晚归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②“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报到火炉里去。

父亲为什么要将这些东西丢到火炉里?

(体会当时局势的严重)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会到当时局势的严重?

(工友阎振三被抓)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

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为什么平时慈祥,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抓住“含糊”和“耐心”进行对比体会李大钊对亲人的慈爱和对工作的认真严肃。

②“含糊”感受局势的紧张。

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入敌人手晨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3、启发思考:

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对此,李大钊持一种什么态度?

他会离开北京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李大钊的话“不是常对你们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4、组织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李大钊怎样的精神?

(体会:

李大钊明白处境的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感悟品质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大钊是一个革命者,他不顾局势的危险,不顾个人的安危,坚持留在北京进行革命工作,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他这种精神。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shūjíkǒngbùchōutìmóɡuǐ

()()()()()()()()

yánjùnjiùjiujīwōkǔxínɡ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问()的枪声

()地回答()的匪徒

()地跳动()的眼光

()地握着()的力量

3、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

作业布置

五、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二课时

预习提纲:

1、填空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2、读到课文结尾处,再次出现了“4月28日”,我找到了与结尾相照应的句子是:

 

3、读了课文,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2、在这样的时候,李大钊,“我”和敌人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

从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议一议。

3、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李大钊被捕的经过和在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情景,由人物的语言,行动感受人物的精神。

2、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响应和作用。

3、体会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交流重点句,感悟李大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文回忆了李大钊的哪些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捕前”这一部分,通过对重点句子的交流,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李大钊言、行的句子,感悟他的伟大精神。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被捕经过”

自学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群怎么样的敌人?

(凶狠、残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抓住“像一群魔鬼”、“满脸横肉”等词体会)

2、面对如此凶狠、残暴的敌人,李大钊的表现怎么样?

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

(不慌不忙,保持着他那贯有的严峻的态度。

他在敌人面前表现很镇定,临危不惧。

在这里,李大钊的不慌不忙态度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形成了对比?

(启发学生以“一拥而入”、“挤满”等词体会到敌人的兴师动众,而抓的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4、小结:

这一段我们通过对比的学习,体会到了李大钊作为一个革命者在敌人面前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三、学习“法庭上的斗争”

1、小组交流,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李大钊精神或品质的句子来。

2、交流品读句子:

①“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乱蓬蓬”、“没戴眼镜”你想到了什么?

“平静”“慈祥”又说明了什么?

(启发学生体会到:

李大钊虽然受到了折磨,但依旧坚强。

“慈祥”体现了他对亲人的爱。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声、喊志,李大钊为什么仍那么安定、沉着?

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到: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正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3、指导朗读句子②。

四、集体学习“被害之后。

”体会首尾呼应的好处。

1、自由读最后一段。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点拨:

在得知父亲被害后,母亲和“我”仅仅是悲痛吗?

“咬紧牙”说明什么?

(对亲人的怀念,对敌人的憎恨)

3、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4、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相关句子,体会好处。

五、总结谈话,升华感情。

学习了课文,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李大钊的崇高精神,他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

同时,我们也感受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李大钊等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生难忘:

1927年4月28日前

被捕前:

局势严峻、工作紧张

被捕时:

敌人凶恶父亲镇定

法庭上:

毫不畏惧机智坚定

被害后:

沉痛怀念憎恨敌人呼应

 

教后反思:

 

灯光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

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一、字词句连贯训练:

1、给下列汉字注音:

()()()()()()

歼灭柳树夹击凑过来按钮焦急

2、写出近义词:

赞叹()推测()屹立()聚精会神()

庄严()璀璨()焦急()震天动地()

3、补充词语,并仿照画线词语写词语:

()()点点()天()地()()一发

聚()会()自()自()()()一震

5、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

倚着憧憬千钧一发璀璨歼灭 聚精会神震天动地

二、请根据预习内容,小组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讨论。

问题一:

“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

问题二:

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问题三:

作者为什么把回忆往事放在特定的环境——天安门广场?

一、揭题,感受“灯光”的含义

(一)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当写到“灯光”二字,你会想到哪些?

师:

夜晚,当你在一片漆黑的路上行走时候,突然亮起了灯光,你会感到——生:

光明、温暖

师:

晚饭后,当你和家人在霓虹灯下散步时,你会感到——生:

幸福、安宁。

师:

夜归时,当你看见看见家里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的时候,你会感到——生:

温馨。

(三)师:

这些“灯光”都跟幸福、美好、安宁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整体把握、提纲契领

1、谈话导入课题,分析阅读提示。

你们知道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吗?

(继承光荣传统,缅怀革命烈士。

这节课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走进一位伟大的普通战士。

每篇自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个阅读提示,这个阅读提示很重要,往往提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和方法,那么《灯光》这片文章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读自学指导。

(从这儿可以看出学习重点是“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师:

还有什么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地方?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好啊!

”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了什么?

师: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普通战士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大家想不想知道?

这也是本文的学习重点,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想同学之前也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请大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点拨,为了让大家概括得更准确,我给大家准备了几个词语希望你们概括的时候能用上:

围歼战倚着聚精会神憧憬千钧一发暴露(课件出示)

先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概括的时候注意时间、地点人物。

学生汇报。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小组交流,品读描写“多好啊”的句子,领悟句子的含义。

第二个问题“多好啊”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请你用横线画出来,想想谁在什么地方发出的感叹?

他们在发出感叹时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课件出示)

2、集体交流

第一处:

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在广场上,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了谁发出感叹,在发出感叹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图片背景为夜晚的天安门广场)

璀璨的华灯下,游人由此会想到什么?

(祖国强盛了,人民生活幸福安宁了,所以发出了“多好啊!

”赞叹)板书:

赞叹。

用赞叹的语气来读读这些句子。

第二处:

正是广场游人不经意的一句赞叹勾起了作者深深的回忆。

那么郝副营长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赞叹,这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读3——7自然段。

郝副营长两次发出“多好啊!

”的感叹,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呢?

先学习第一次,读:

这会儿。

聚精会神地读书)(课件出示:

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聚精会神的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者。

“多好啊!

”他在自言自语。

)背景图片为书上的插图发出多好啊,他是什么样的心情,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他看到了什么?

(羡慕)

师:

老师感到迷惑:

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看到孩子在灯下读书,为什么那么羡慕啊?

(大家想想,这个故事发生在1947年,当时,咱们中国没有几个城市能用上电灯,很多地方用的是煤油灯,蜡烛。

郝副营长没有见过电灯,看到孩子在灯下读书很羡慕,于是发出“多好啊!

'的感叹。

第三处:

第二次,郝副营长同样发出”多好啊“的感叹,他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读:

他又划着了一根……憧憬里)(课件出示这些句子)背景图片为书上的插图郝副营长怀着怎样的心情?

(憧憬)给憧憬换一个近义词(向往、希望、盼望、渴望、期望)

师:

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生:

孩子们都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

师:

其实他也憧憬着自己能在那样明亮的灯光下学习。

请同学们用憧憬的语气读。

板书:

憧憬。

2、指导学习郝副营长壮烈牺牲的部分。

在激烈的战斗打响之前,郝副营长满怀憧憬,憧憬着孩子们都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自己也能这样的灯光下学习,可是,接下来进行了一场恶战,请同学们浏览课文8——11自然段,说说那些词语非常关键,让你深受启发,或者说那些词语增强了你对课文的理解。

(震天动地、千钧一发)

师:

“千钧一发”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关头?

请你用文中的话告诉我。

生:

在文中指后续部队遭到了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师;这就是千钧一发的时刻,那你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说说千钧一发的意思吗?

(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相当于30斤,比喻非常紧急的关头)千钧一发,这么危险的时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用“——”画出来。

生汇报。

(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3·.后来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