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701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

《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

供应链金融服务

目录

一.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缘起1

1.1全球化的供应链1

1.2供应链管理重心的延伸——从物流层面到财务层面1

1.3边缘化中的银行及其挑战的应对2

1.4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构成3

三.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产品细分12

3.1存货类产品12

3.1.1静态抵质押授信12

3.1.2动态抵质押授信13

3.1.3标准仓单质押授信13

3.1.4普通仓单质押授信14

3.2预付款类业务15

3.2.1先票/款后货授信15

3.2.2担保提货(保兑仓)授信16

3.2.3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质押授信17

3.2.4国内信用证18

3.2.5附保贴函的商业承兑汇票19

3.3应收账款融资19

3.3.1国内明保理19

3.3.2国内暗保理20

3.3.3国内保理池融资20

3.3.4票据池授信21

3.3.5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21

3.3.6出口信用险项下授信22

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23

4.1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23

4.1.1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23

4.1.2风险管理的原则24

4.1.3风险管理的流程25

4.2信用风险管理25

4.2.1信用风险的定义25

2.3.2信用风险管理的定义26

2.3.3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26

4.3市场风险管理27

4.3.1市场风险的定义27

4.3.2市场风险管理的定义27

4.3.3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流程27

4.4操作风险管理28

4.4.1操作风险的定义28

4.4.2操作风险管理的定义28

4.4.3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28

参考文献30

一.中安信公司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设计

1.1全球化的供应链

所谓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

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它是一个结构化的产业组织模式,包含了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至最终用户。

供应链管理的兴起导致传统的企业管理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变化:

一是资源管理的范畴从单一企业资源扩展到了企业集群的资源,每一个企业都要尽可能地与自己具有共同市场利益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来解决终端客户的具体需求。

二是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管理的基本支持手段。

为了实现看板管理和精益生产模式,中安信公司在采购、库存、资金管理方面都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各类管理软件(尤其是ERP软件)和电子网络平台。

而为企业之间的交易提供支持的物流公司、金融机构也通过各类电子交易平台提供电子订单、发票、网上支付等电子化服务手段,甚至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来提高物流和财务管理的效率。

总体而言,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

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办法。

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形成初期,供应链的概念局限于与采购、供应链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得到了研究合作关系、JIT关系、精细供应、供应商行为评估和用户满意度等问题的学者的重视。

最近以来,随着供应链概念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即一个通过链中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

1.2供应链管理重心的延伸——从物流层面到财务层面

中安信公司通过推迟对供应商的付款或加快向分销商转移库存来实现自己的财务经济性。

但是,这些做法实际上形成了对上下游的资金挤压,结果往往导致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高企,并且可能迫使供应商延迟原材料的购买,缩减在产品货存,进而给整个供应链的持续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

这样一种简单的成本转移,无疑是把上下游企业置于竞争的对立面,没有真正体现供应链成员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原则。

这种状况给“财务供应链管理”(financialsupplychainmanagement,FSCM)的概念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空间。

所谓财务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实施供应链上下游诸多企业资金筹措和现金流的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各个节点的流动性,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财务成本的最小化。

因此,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者是核心企业,其最主要的战略伙伴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直接的受众是供应链成员,最终获益的则是核心企业本身。

而中安信公司的融资主角正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

Aberdeen集团在其提供的《供应链融资发展状况报告》(2006)中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ATJ是一家在英国和爱尔兰拥有90家连锁店的快速时尚零售商。

过去,其亚洲的供应商通常凭借ATJ提供的信用证,在当地银行贴现信用证项下的贷款,以便获得现金流的支持。

但这样做得代价是,贴现可能损失高达20%的贷款。

现在ATJ为供应商提供了供应链融资服务。

这样,供应商在集装箱装船离开码头时即可从融资提供商那里获得70%的贷款,等到货物进入英国仓库时再得到剩余的30%贷款。

要做到这一点,ATJ必须向融资提供商传递供应商的信息,以便其准确地评估贸易背后的风险。

使用供应链融资服务后,供应商可以挽回5%至15%的订单价值,而且ATJ本身也可以通过享有5%至10%的折扣率来分享这笔节约的价值,从而达成了共赢局面。

根据Aberdeen集团的调查(2007),在发达国家,运用供应链金融来改善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做法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经采用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企业越来越多。

买家(通常是核心企业)运营供应链金融的手段获得的最大益处包括:

降低采购的单位成本(57%),降低供应源的风险/减少供应中断(48%),延长对供应商的账期/增加应收账款平均支付天数(33%)。

供应商获得的最大好处是:

降低生产成本(52%),降低应收账款回收天数(43%),改善经营的连续性(38%)。

对于供应商和买家共同的好处还包括获得低成本的贸易融资(43%)。

由此可以看出,降低整体供应链的融资成本,从而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是供应链金融市场需求的主要支撑。

1.3中安信公司挑战的应对

目前,全国贸易中大约85%的交易以赊销方式结算,导致传统贸易融资的市场只剩15%(CGI)。

但是在另一方面,从地区性采购走向全国采购,对于企业的流动资金和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出了挑战。

因此,钢铁贸易企业纷纷在寻求财务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包括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手段、面向赊销的金融工具以及新的应付、应收融资解决方案。

这一趋势为中安信公司提供了这样一个业务转型的机会:

原先只是满足客户贸易中个别环节的融资需求,现在要作为企业的战略伙伴,对其整条供应链提供服务方案。

过去,中安信公司习惯于以产品为中心的贸易融资策略,现在,这种传统策略必须让位于“价值增值的合作者”。

为了成功地实施实实在在有利于客户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中安信公司必须成为客户的战略伙伴,并了解公司能够为客户的供应链提供的价值,将自己的服务嵌入供应链的特定环节。

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订单、发票的数据管理、公司保障的赊销(bank-assistedopenaccount)、赊销结算、卖方融资和买方融资:

●订单/发票的数据管理。

商品交易主要围绕订单、发票和其他非银行单据运行,信用证、跟单托收和公司支持的赊销仅仅提供了额外的便利。

将订单、发票数据整合到传统贸易融资手段中,并创新出赊销解决方案,中安信公司的服务将有效呼应企业客户的供应链视角。

通过数据上传技术或后台的对接,公司可以获得订单、发票等数据,进而提供以下业务:

以订单、发票为基础的融资、订单和发票的对碰业务、订单完成情况追踪等。

●公司保障的赊销。

确认即付承诺(approval-to-pay)是一种新型的由公司信用支持的赊销方式,其对交易的支持作用类似于信用证,但客户在无需支付信用证方式下的公司授予信用证。

确认即付承诺签发的依据是订单,签发流程类似于信用证,即附有买方的有条件支付条款,但没有公司的担保。

确认即付承诺提供了一揽子结构化的服务框架,内容包括审单、订单/发票的对碰和跟踪、订单/发票融资、卖方结算和买方融资等。

●赊销项下的支付。

赊销项下的支付提供了到期发票的代理直接付款服务。

●卖方融资。

中安信公司对卖方融资的介入方式多种多样,取决于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公司在交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公司对市场的了解程度等。

首先,公司在跟单托收方式下可以提供装车前和装车后融资。

虽然这些都是传统业务,但在订单/发票数据与公司系统实时直接的技术支持下,公司风险进一步降低,可以提高融资比率或提供更优惠的利率。

其次,可以启动买方主导下的卖方融资(buyer-backedsellerexportfinance),即中安信公司在买家的要求下对卖方融资进行提前支付。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买方利用其较高的融资信用度为供应商统一解决资金瓶颈,使得供应链的总体融资成本降低。

●买方融资。

主要解决买方赊销项下的付款问题,中安信公司主要评估买方未来的销售收入来提供融资。

1.4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构成

对于供应链金融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它们分别来自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电子交易服务平台的视角以及银行的视角。

●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

根据MichaelLamoureux(2008)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

这种优化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盒利用的过程中,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类融资手段而实现的。

●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的视角。

根据Aberdeen的解释,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就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和结算成本,并构造出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

而供应链融资的解决方案,就是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自身,以及将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有效连接的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

技术平台的作用是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中能够触发融资的信息按钮,比如订单的签发、按进度的阶段性付款、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入库、存货变动、指定货代收据的传递、买方确认发票项下的付款责任等。

●银行的视角。

从银行的角度论述供应链金融的说法很多。

如:

从银行业务拓展方式的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从供应链融资的功能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要将资金流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信贷融资服务的服务产品创新模式;从融资的功能指向角度,认为供应链融资是通过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向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的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作,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等等。

从银行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的区别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

银行将首先评估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行业地位,以及它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如果条件满足,而且证明整条供应链联系足够紧密,银行将为成员提供融资安排,并且不会对成员的财务状况作特别的评估。

对成员融资准入评价的重点在于它对整条供应链的重要性、地位,以及与核心企业既往的交易历史。

其次,对成员的融资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严格控制资金的挪用,并且以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引入核心企业的资信,作为控制授信风险的辅助手段。

另外,供应链融资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

众所周知,金融是指人们围绕货币、资金和资本资产所从事的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

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主体和金融制度。

对于供应链金融而言,这几个要素有其特殊之处:

●从广义上讲,供应链金融是对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它是由供应链中饭特定的金融组织者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静态层次上,它包含了供应链中参与方之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资金关系;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来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为各方创造价值、降低风险的目的。

●从供应链金融具体产品来看,它主要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类产品。

其中包括对供应商的信贷产品,如存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理等,也包括对分销商的信贷产品,如仓单融资、原材料质押融资、预付款融资等。

此外,除了资金的融通,金融机构还提供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应收账款清收、结算、资信调查等中间增值服务,以及直接对核心企业的系列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提供服务。

因此,供应链金融的范畴大于供应链融资或供应链授信。

●从供应链融资市场来看,它基本上属于短期的货币(资金)市场,尽管供应链金融有着特异化的风险控制技术、自成体系的产品系列以及特别的盈利模式,但是从融资用途和期限的角度看,基本上可以归入广义的短期流动资金授信的范畴

●从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参与主体来看,它大致包括以下四类主体:

第一类,资金的需求主体,即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第二类,资金的供给及支付结算业务的提供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第三类,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支持型机构,包括物流监管公司、仓储公司、担保物权登记机构、保险公司,等等;第四类,监管机构,在国内,目前主要是各级银监部门。

●从供应链金融制度环境来看,它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动产担保物权的范围规定、设定程序、受偿的优先顺序、物权实现等的相关法律,以及监管部门的业务监管相关制度;二是技术环境,主要包括与产品设计相关的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

以上要素结合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2.2.1国内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现状

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若干产品出现的历史,比如存货抵押贷款,按照有据可查的资料,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银行。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小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下得持续创新,存货融资业务开始得到零散的恢复。

之后,深圳发展银行在总结面向中小企业的货押和票据业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理念和“1+N”供应链融资系列产品包,并于2005年总结提升为供应链金融服务,2006年在业内率先退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品牌,系统地对供应链中应收、预付和存货提出了结构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一系列的阶段性业务规范几乎都是由深圳发展银行奠定的,比如产品系列划分、准入评级办法、授信后操作规范、物流监管办法及协议文本、与核心企业的三方协议、“1+N”营销模式、供应链全景图分析方法,等等。

继深圳发展银行之后,目前广发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以及一些传统国有银行都已涉足该项业务。

由于前文提到的原因,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实践与国际性银行存在一系列的错位:

(1)国际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以“应收账款融资”为关键词,通过电子平台对订单、发票等数据信息流的公示和鉴证,为供应链成员和银行提供面向多个环节的融资申请和批准按钮。

国内银行的供应链融资则以“存货融资”为关键词,通过第三方物流监管的引入以及一定程度上对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为供应链成员提供融资。

(2)国际银行的供应链融资时传统国际贸易融资的延伸,区别之处在于:

前者是系统性安排下得一对多解决方案,后者仅是一对一的融资。

而国内供应链融资更所属于资产支持性贷款的范畴,改进之处在于引入了核心企业作为风险控制变量,同时也涉及核心企业与银行间的系统性安排。

(3)出于对外包基地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的关切,国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主要面向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而对分销商的存货融资和预付款融资大多建立在一对一的基础上,系统性的分销商融资安排刚刚起步。

国内的情况恰恰相反,供应链金融大多集中于下游,即“分销链金融”或“渠道融资”的范畴,因为国内核心企业与下游的利益紧密度往往超过了与上游的利益联系。

(4)如果说国外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的初衷在于维系与老客户的关系,即避免因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组织结构变化导致的老客户流失;那么,国内银行业热衷于供应链金融则基于明确的新客户导向,即一种开发中小企业市场的新的授信技术和盈利模式。

阶段性地看,由于国内供应链金融还在起步阶段,且由于技术手段、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方面的特点,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存在一系列明显的阶段性缺陷:

(1)由于国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普遍薄弱,供应链普遍表现出松散的特征。

表现在供应链的边界模糊,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资信引入有时缺乏利益激励。

而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也导致基于供应链的声誉效应和违约成本构造起来比较困难。

这种状况不仅使得银行可选择开发的链条有限,而且需要审慎评估供应链内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这解释了国内供应链金融相对集中于汽车、钢铁等有限几个行业的原因。

(2)国内金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金融中信息技术的含量偏低。

作为一项高操作成本的业务,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与操作成本节约高度相关。

目前在单证、文件传递、出账、赎货、应收账款确认等环节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是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经济性损害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风险的额外来源。

同时,电子商务手段有助于增强贸易背景可视度、降低交易成本,但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将供应链金融有机整合到这类平台之中,由此带来贸易环节和融资环节的割裂成本。

(3)国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局限于国内供应链,对供应链中的国际贸易融资延伸和整合不足。

面对跨过公司的大批国内供应商和分销商,也没有从系统论的视角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错失了大量的业务机会。

(4)从业务营运的机构设置看,除了深圳发展银行以外,大部分银行的供应链融资尚未独立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控制体系运行。

对供应链融资仅停留在概念营销层次,风险控制的核心价值并未有效吸收。

结果不仅未能充分发挥营销的效率,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比如,大多数隐患没有设置专门的债项评级体系、没有特别的审批通道、没有专门化的操作平台、缺乏针对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合作方的严格的管理办法等。

(5)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综合性的单一担保物权替代了多种传统形式的动产担保权益。

动产抵押采用统一登记制度,信贷人无需实际占有借款人动产,而享有担保物易变现、易执行的相关便利。

反观国内,有关动产担保物权的设定,保护及实现的相关法律严重滞后于国际最佳实践,使得第三方物流作为不可或缺的风险控制变量被银行引入货押业务操作中,操作流程相对复杂、成本更高。

(6)国内动产担保物权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很多操作和预期损失领域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监管部门对供应链金融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传统的流动资金授信层次,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特征、信贷技术以及核心价值了解有限,相关的规范、引导和监管工作比较欠缺。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本文认为有几个因素决定了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将在中长内获得深化发展。

首先,国内产业组织结构中的供应链模式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核心企业的财务供应链管理需求将日益凸显;其次,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未来生存方式不可避免地需要依附于某条供应链,这对银行服务中基于系统论的评审技术和开发模式提出了要求;此外,供应链金融作为涵盖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国际贸易融资以及相关负债、中间业务的整合性概念,相关技术手段和风险控制理念更为完善和先进,具有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环境的充分生命力。

2.2.2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

作为国内首家倡导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致力于成为中国本土最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产品先导期——票据与货押。

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发展银行的华南地区各分行在票据贴现业务中,率先以票据买入的概念替代了传统贴现贷款。

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在操作效率、盈利模式和风险控制方面重塑了业务竞争力。

2001年,深圳发展银行又推出了另一项重要的创新产品——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

该项业务突破了传统的授信担保方式,以存货类动产设定动态的抵/质押,在保持存货流动性的前提下,允许企业随时赎取部分抵/质押物用于销售,有效解决了大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票据类产品和货押业务的推出,开辟了面向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创新两大途径:

财务费用节约型产品和担保方式创新型产品。

前者着眼于客户成本节约的普遍需求,有助于企业缓解来自融资成本的财务压力。

同时,由于票据授信方式在控制资金用途方面具有的课操作性,因此也成为授信风险控制的有力手段。

后一类产品主要面向主体资质偏弱、存在担保瓶颈的客户,;立足于贸易环节的融资嵌入,有意识地构造融资的封闭性和自偿性,以规避目标客户经营稳定性弱、信息透明度差、税务问题等非经营性纠纷所引致的特殊风险。

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借鉴国际经验,整合应收、预付和存货类商品贸易融资产品,在业内第一家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的理念,并在全行推广,奠定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系统性产品基础。

(2)理念形成期——“1+N”。

在通过票据业务低成本效应切入核心企业,并围绕核心企业“横到边、竖到底”开展链条营销,同时引入货押产品有效突破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融资担保瓶颈之后,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营销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在业内率先推出“1+N”模式,即利用供应链产业集群的伴生网络关系,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务之中,并开展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营销。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组织包括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和财务控制等各方面的专家团队,自主开发了面向供应链企业的债项评级体系,并配套出台了《分支机构贸易融资业务机构设置管理办法》,从组织架构的角度保障内控的有效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此后,又陆续退出了一系列的相关管理办法,如《货权质押授信业务仓储监管合作方管理办法》,用以规范对货物监管合作方的准入;《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货权管理办法》,作为保障物流控制有效性的制度;《货权质押授信业务资金流管理办法》,作为保障资金流控制有效性的制度;《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商品目录管理办法》,用以规范抵质押货物品种的准入;《贸易融资业务间接融资客户管理办法》,用以对受信客户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虚拟额度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营销管理办法》,用以协调和规范分支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发活动。

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产品管理和操作的办法,比如《未来货权质押开证业务管理规定》、《出口应收账款池业务管理规定》、《国内保理业务管理办法》、《国内保理业务操作规程》、《出口发票池业务管理办法》、《票据代贴现业务管理办法》等。

(3)品牌建立期——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

“1+N”业务链条的纵深拓展与客户需求的深化,促使深圳发展银行开始全面考虑如何为全供应链企业提供一揽子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2005年中,深圳发展银行提出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转型策略,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正式进入深圳发展银行未来发展规划;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顺势退出了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品牌,并在产品、流程、业务模式方面开展了深化创新。

首先,在总行层次建立了保理中心,加入了国际保理商协会(FCI),旨在对国内供应链融资的产品瓶颈——应收账款融资——重点突破,继而退出了包括国内、国际应收账款池融资、出口发票池融资、出口退税池融资、票据池融资等在内的“池融资品牌”。

同时,建立了双线管理的贸易融资特别审批通道,以提高供应链融资业务审批的专业化和效率。

此外,还尝试分支机构与供应链核心企业“一对一”开发的“主办行-协办行”制度,有效整合了营销资源,并在利益激励的基础上提高了开发效率。

在授信后操作层面,统一建立了分行级的集约操作平台。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和创新,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依托运行架构、资源配置体制、团队和流程的综合发展能力出现了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