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332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平桥中心校课题组

为了适应重庆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书香校园,决定在重庆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入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组下开展“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背景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

书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从小就应沿着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当今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只有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校小学生语文基础差,家庭缺少学习氛围,家长也不会为孩子挑选和购买课外书籍。

小学生普遍没有阅读习惯,课外知识贫乏,阅读理解能力很低。

如何让孩子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呢?

我校根据市、县总课题的布署,制定了《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实验方案》,着手对学生阅读渠道和阅读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激发小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语文课程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大阅读观,经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养成,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经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厚实积累与基奠,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储备充分的养分。

经过课题的开展,能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涵养自己的品行,提升自身的修养,丰富课余生活,逐步培养自己做内心丰富的高尚的人。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经过实践性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管理与指导的实践能力使老师们不断学习、总结和交流,提升了理论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中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3.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经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

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她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她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四、研究目标

1.探索课内课外阅读的渠道和阅读内容,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研究内容

(一)小学生阅读渠道的研究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

1.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的研究。

2.如何打造书香班级的研究。

3.怎样共建书香家庭的研究。

(二)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

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杂志、诵读的诗文读本、阅读的经典读本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关注教师在“书香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操作策略,关注教师的具体阅读指导行为。

2.调查法:

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

3.个案研究法:

观察记录在课内课外阅读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4.经验总结法:

实验教师根据自己在实验过程,总结在过程中的得失,并将有效的成功经验用于后面的实验之中,对实验效果不好的地方做适当的改进。

(二)研究对象

从9月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始试验,梯度进行,直至学生小学毕业。

并把每年的研究成果在下一级学生中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9月——10月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子方案;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班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藏书及使用情况作好问卷调查,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作好一年级新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统计分析;

5.《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意义,尽最大可能取得家长的支持;

(二)实施阶段11月——6月

A.整合学校、班级、家庭阅读资源。

1.营造书香校园。

一是发挥学校图书室、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

二是学校年年征订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学校图书室每年添置新图书。

三是开展学生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

①“师生同读一本书“②一年一评比的“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

③阅读课教学教师课堂大比武。

④阅读教学论文、心得评比。

⑤开展课内阅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⑥“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大讨论”活动。

2.打造书香班级。

利用黑板报、墙报、队角、班级网页等形式,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①建立好班级图书角。

②师生共同拟订有一份读书计划。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

如“故事会”“颂诗会”。

④让背书与游戏结合。

如:

跳皮筋时背《三字经》和古诗,一边跳一边背诵。

不会跳的同学和其它同学对对拍手背。

⑤每位语文教师利用晨会课指导诵读经典诗文、利用阅读课与学生赏析《语文经典读本》,每天布置20分钟课外阅读任务,阅读学校推荐书目。

⑥注重读写结合:

把学生在课内外读到的美词佳句,用采蜜的形式进行积累,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在学生的积累本上。

B.丰富阅读内容。

一是精选古典。

将《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0篇优秀诗文作为基础篇目,要求学生背诵。

二是筛选美文。

将《语文经典读本》作为课内必读篇目,学校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校本课程作为课外必读篇目,将学校图书室、“开放书架”、网络图书,班级图书角和学生自购读物作为个性阅读内容,经过阅读积累,实现个性飞扬。

三是梳理经典性的阅读篇目,精心推荐课外必读、选读书目,搭建课外阅读平台。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分年级介绍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优秀小说等。

四是加强课内外沟通,课外拓展延伸阅读。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以课本为发端,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贯通。

C.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

在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三)总结阶段6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八、课题实施策略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师生读书氛围

为了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让孩子们能受到文化的熏染。

于是经过校园墙体文化的改造,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1.打造墙体文化。

致力打造校园墙体文化:

(1)在教学楼楼梯墙上题写读书名言

(2)艺术长廊——欣赏名家书画、张贴学生优秀习作书画等作品。

(3)文学长廊——介绍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及文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4)学科长廊——介绍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知识,拓宽阅读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这样,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2.建设班级“书香”文化。

要求每班教室的班训、信息栏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各班师生共同设计的墙体文化风格各异:

有“心手达情”的书法作品,也有励志警句名言。

让五彩斑斓的各种作品,给学生耳濡目染的人文熏陶,也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魅力所在。

(二)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题管理委员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

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具体管理工作,和落实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

(三)强化师资培训

为了确保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在校内教研时,广泛深入地学习了教育科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学习了与课外阅读指导的相关的报刊杂志和文章,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自己和其它教师自订的教育教学杂志资源,积极阅读、内化认识,在学习与摘录中不断夯实自己的工作理论基石。

(四)落实研究计划

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理念,创造显性的学习氛围,以氛围去影响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

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明确具体阅读要求。

对于阅读的形式,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1.生生共读。

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确定目标、选择书籍、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适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2.师生共读。

要求教师阅读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末举行“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亲子共读。

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同时建立“读书小标兵”档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五)努力探究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探究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讨论自学式、尝试自学法、情境自学式。

(六)活化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1.开展“手抄报设计大赛”创造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表演课本剧。

以阅读教材为载体,寓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3.布置实践性作业,锻炼实践能力。

如“成语接龙”、“我是小诗人”、“花的联想”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发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加强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各班开展"存二读百"活动,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书。

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学生方面:

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

1.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在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许多班级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学生们从“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比较

阅读指标研究前比例上阶段比例本阶段比例

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25%72.8%86.6%

经常阅读报刊27%63.2%83%

每月阅读1-2本以上书籍48.4%68.8%89.2%

购买书刊19.7%41.2%93.5%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爱上了读书

中午学生到校在班级阅读20—30分钟时间,每周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

养成了爱写读书笔记本的好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读书类别统计:

(120人)

内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科普读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