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270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0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届高三上学期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高三上学期12月份考试

生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蛋黄和鱼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这类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能够预防的疾病是

A.白化病B.佝偻病C.夜盲症D.贫血症

2.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是椰毒假単胞杆菌产生的米酵菌酸引起的。

米酵菌酸的化学式为C28H38O7,其耐热性极强,一旦使人中毒.就会抑制患者的线粒体功能,使ATP的生成减少或消失,导致细胞或机体的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米酵菌酸在椰毒假单胞杆用的核糖体上合成

B.椰毒假单胞杆菌合成米酵菌酸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

C.椰毒假单胞杆菌与人体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存在差异

D.C28H38O7中毒可能会导致细胞膜上依赖ATP的机制停止工作

3.用新鲜的马铃薯悬液(含过氧化氢酶)进行H2O2分解实验生的结果如图所示。

第1组实验的曲线表示在10℃,pH=5.0的条件下,向6mLH2O2溶液中加入5滴马铃薯悬液的结果,若要得出图中第2组实验的曲线所示结果,则所需的实验条件不可能是

A.适当提高H2O2溶液的浓度和反应时间

B.适当提高反应体系的pH和温度

C.适当提高马铃薯悬液中的酶浓度和反应温度

D.适当提高马铃薯悬液的量和反应体系的pH

4.“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下列对深秋季节树叶变黄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树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

B.树叶中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多

C.深秋季节光照减弱有利于叶黄素的合成

D.深秋季节植物不吸收Mg,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

5.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都可以直接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

B.高等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中冇CO2

C.大板种子中脂肪含量高,播种较深会影响种子萌发

D.脂肪和蛋白质不能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

6.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口完全显性。

现有甲、乙、丙、丁1株紫罗兰,若它们的性状和杂交情况及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过程无变异发生),则表中的10株紫罗兰中,能确定基因型的有

A.6株B.7株C.8株D.9株

7.某种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中,花色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花瓣的单瓣对車瓣为显性。

现让黄色单瓣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单瓣植株:

黄色重瓣植株:

白色单瓣植株:

白色重瓣植株=1:

3:

3:

1。

下列有关这一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杂交过程中相关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B.操作过程不合理,统计数据有较大误差

C.基因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H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过交叉互换

D.基因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过交叉互换

8.下列有关基因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比较,错误的是

A.转录和翻译不可能在细胞中同一场所同时发生

B.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差异

C.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均有转录和翻译发生

D.DNA复制时发生碱基配对差错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现矮茎碗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不是所有生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引起的性状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

10.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成熟期参差不齐、要分次采收,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旦发芽不整齐等不利于人类利用的“缺点”。

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发芽率高,成熟期整齐,产量高。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

B.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

C.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可以肯定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11.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的常用方法。

科学家发现,突触小体在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其突触后膜也能用微电极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相近的微小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小体的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

B.图中电位变化可能是由C-内流造成的

C.图中现象可能是单个突触小泡随机与突触前膜融合造成的

D.利用神经纤维不同位置的微电极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时间差可用于测量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12.新生儿出生后1〜2天是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机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过多会导致血浆中Na+浓度下降而引发水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水肿时,其组织液中多余的水主要来自淋巴

B.血浆中Na+的浓度下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

C.增大蛋白质的摄人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生儿的水肿症状

D.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会使机体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增大

二、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新冠疫情给全世界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表面具有刺突蛋白等,刺突蛋口是病毒的主要抗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传染性强是因为它能在空气中大量增殖并传播

B.该病毒遗传物质组成中含有尿I密疇在内的4种碱基

C.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刺突蛋白,从而直接杀伤体液中的病毒

D.利用刺突蛋白可以制作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能终生免疫

14.某种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

若其尾部羽毛颜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控制,

且基因B、b位于某常染色体上。

现利用甲、乙两种纯合红色尾羽的亲本分别进行以下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该种鸟尾部羽色的基因D、d一定位于Z染色体上

B.该实對结果表明,鸟尾部羽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由实验结果推测.同时含有显性基因B和D时,该鸟尾部羽色才为绿色

D.若让实验一子代中的绿色尾羽雄性个体与实验二子代中的红色尾羽雌性个体杂交,则后代中杂合的绿色尾羽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

15.下表表示黄豆萌发的部分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1、2、3、4组之间可以起到相互对照作用

B.由实验结果推测,生长素促进黄豆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在100μmol•L-1左右

C.第4组能说明,幼嫩植物茎叶中一定存在促进黄豆生根的激素

D.若第4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是生长素,则其浓度在50〜100100μmol•L-1

16.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无捕食关系的不同种蝌蚪,某研究小组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相同数量的二种蝌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第二周时,各池塘中三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三种蝌蚪和捕食者四者之间存在两种种间关系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会受捕食者数量的影响

C.捕食者数量增加,使乙获得更多的资源

D.第三周时,2号池塘中乙的数量减少,但不会消失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20题为必考题,毎个题目都必须作答;第21、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

共48分。

17.(9分)下图是甲、乙两种植物在温度和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

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甲植物的光补偿点(光补偿点指的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

度)(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乙植物的光补偿点。

在CD段,光照强度是限

制(填“甲植物”或“乙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2)当光照强度为B时,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等生物膜上能产生ATP,该光照强度下,甲植物的光合速率(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呼吸速率。

(3)将光照强度从A迅速升高到短时冋内,乙植物叶肉细胞的C3含量会,筒述原因:

18.(12分)人体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是其中重要的调节物质。

下图是GH和IGF-1参与调节的具体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释放的GH可以直接作用的靶细胞有。

(2)GH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利用,具体促进了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据此可以推测,GH可能具有(填“升高”或“降低”)血糖的作用。

(3)研究发现,IGF-1在调节血糖的作用中与GH相反,据此推测,IGF-1的作用近似于人体中的(填某种激素)。

IGF-1在与骨骼肌细胞结合后,可能对骨骼肌细胞产生的影响是。

(4)据图分析,人体对IGF-1与GH分泌量的调节机制属于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中老年人会变得肥胖.据题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19.(14分)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将其称为生态系统基石的原因是

(从物质和能量方面分析),此外,因为,所以森林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结构。

(2)植物通过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拍不能100%流入其他生物,原因是。

(3)如果上图体现的是碳循环过程,除了图中所示的途径,碳循环的其他途径还有,碳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进行传递。

20.(13分)“卵子死亡"是我国科学家新发现的•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是PANX1基因突变引起的PANX1通道异常激活,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最终导致不育。

某女子婚后多年未孕,经检测为该病患者,下图为该女子(4号)的家庭遗传系谱图,基因检测显示,1、4、6号含有致病基因,2、3、5号不含致病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PANX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为___________;由上述材料可知,___供应不足是"卵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2)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判断理由为______。

(3)3号与4号能否生出正常孩子?

回答并说明原因∶_____。

(4)6号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

(二)选考题∶共12分。

考生从第21、2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2分)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或者氨基酸等)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特殊营养物质才能止常生K的菌株。

用紫外线照射大肠杆菌并将其接种到甲培养基上一段时间,然后用绒布盖在甲培养基上,用影印法将其菌落转移到乙培养基上(如下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筛选出抗青霉素的脯紺酸缺陷型大肠杆菌。

冋答下列问题:

(1)基本培养基需要保证大肠杆菌所需的____等营养物质,培养基在使用之前需用___法进行灭菌。

(2)甲培养基上通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整个接种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是因为____。

为了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接种前,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法是__。

(3)从用途角度分析,乙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乙培养基上获得的菌落是__大肠杆菌。

2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分)

干扰素是一种能抵御几乎所有病毒早期感染的糖蛋白,下图为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干扰素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