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2624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1)以物象为题。

(2)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写法特点: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2、分析重点:

景物特征

3、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边塞诗

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

代表人物:

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

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从军行》、《关山月》等。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了哪一类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1、行旅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流离,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所以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2、闺怨诗: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游宦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愁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达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六、送别诗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与对友人的担忧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二、突破方法

一、赏析辨析类

1、题目形式

找出对诗歌赏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2应对策略:

(1)看是否曲解愿意,张冠李戴。

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景说成静景。

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式,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或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确的和错误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做结论。

如:

不、是、都。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备选项的表述结论,有时在诗歌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5)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将某局部的特点说成是全体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4、实战演练: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离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二、品味炼字类

1、题目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歌中的某个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个字能否改为另一个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

2、应对策略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指的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3、实战演练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诗中“割”和“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我选:

(),赏析:

()

三、名句赏析类

1、题目形式

(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请谈谈对诗词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2、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角度:

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3、实战演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到诗人哪些情感?

答:

四、主旨情感类

1、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诗人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判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诗歌的情感大体可分为:

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4、实战演练: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想象描述类

1、题目形式

(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应对策略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理解内容的基础思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不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六、表达技巧类

1、题目形式

(1)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例分析说明

(2)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2、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描写。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而抒情方式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运用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实战演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