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005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docx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

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泸州市历年中考诗词鉴赏考点探究。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5年)

秦淮夜泊

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注:

①朱箔:

红色窗帘。

②旆:

旌旗。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

(2014年)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颔联中“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2013年)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

请概括作答。

(4分)

探究结果:

中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包括:

二、“炼字”题型答题探究

例: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解题方法探究:

练一练:

1、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

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问:

“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三、“情感”题型答题探究

(1)大家知道古人常借诗词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了,那么,我们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其感情呢?

请大家看这些标题,看能否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春夜喜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请大家思考,当你看到的这些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

1.月——()2.菊花——()

3.梅花——()4.松——()

5.流水、落花——()6.梧桐——()

7.杜鹃鸟——()8.秋蝉——()

9.鸿雁——()10.柳——()

11.芳草——()12.芭蕉——()

13.羌笛——()14.乌鸦——()

15.红豆:

()16、酒——()

(3)诗歌根据其内容可分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不同,其寄寓的感情亦不同。

说说这些类别的诗歌通常是表达什么感情的?

并举例说明

田园诗:

()例如:

写景诗:

()例如:

送别诗:

()例如:

边塞诗:

()例如:

行旅诗:

()例如:

咏物诗:

()例如:

怀古诗:

()例如:

闺怨诗:

()例如:

(4)练一练

1、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2、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问: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表达技巧”题型答题探究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题:

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知道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吗?

常用修辞:

()

常用表现手法

抒情方面:

()

描写方面:

()

其他方面:

()

五、实战演练: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

六总结反思:

古诗鉴赏我掌握了这些方法:

()

一、复习要求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包括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古文化、古汉语有关知识等;

(1)内容类别:

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2)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

(4)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讲解一般的鉴赏方法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3)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3、按照鉴赏内容分类训练,形成能力

纵向:

从时间上分成几个朝代,重点关注唐朝。

横向:

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别及其代表作,分别练习。

4、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二、重点分析

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中就包含着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

诗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

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多表现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轩昂、风格豪健,是不满浮华靡丽诗风而给诗坛带来清新刚健之风的“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是他的从军、出塞之作,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为边塞诗代表作。

思想内容:

它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强盛和同仇敌忾的民族心态。

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背景和来历:

这首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情志:

“泉路”、“灵旗”表达了宁死抗清的决心,“南冠”和“毅魄”既有誓死如归的悲壮,又有江山沦陷、诀别故土的悲愤。

诗人抒发了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找意象,析意境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

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

已亥杂诗(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

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

前两句“斜日”和“天涯路”烘托离愁,让人体会到苍茫迷惘的意境,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即景抒情,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知典故,看手法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周瑜火烧赤壁打败曹操的典故,托物咏史,“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

用形象性的议论点明了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时又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抑郁不平之情。

古诗常用典故:

“投笔”、“楼兰”、“鸿雁”、“尺素”、“折腰”、“东篱”、“折柳”、“雕虫”、“柳岸”等。

品语言,明主旨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分析写色彩的词语:

本诗运用“黑”、“金”、“燕脂”、“紫”、“红”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渲染了一种凝重、惨烈、悲壮的氛围。

“黑云压城”,敌军压境,形势危急。

但是守军却并未退缩,而是严阵以待。

“金鳞开”,铠甲闪着金光,则象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血战到底的决心。

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三、补充内容

(一)唐诗流派

初唐:

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浙江义乌人)《鹅》、《在狱咏蝉》

盛唐: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继承陶渊明的思想,以山水风光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

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

中唐:

新乐府诗派: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韩孟派:

韩愈、孟郊、李贺等

晚唐:

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三)古诗词鉴赏歌诀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诗经表现是现实楚辞浪漫多比喻

汉代乐府很灵活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北朝边塞铿锵诗

唐代鼎盛两高峰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数李煜

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

国恨家愁蕴笔底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古诗源远一脉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四)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

“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