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2179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docx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樊树仙学科教学(英语)摘要:

课程实施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它受变革层面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层面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课程实施发挥着综合的作用。

基于对这些因素系统的分析,本文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比如部分课题下放、增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的合作及参与等。

关键词:

新课程实施影响因素变革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相应对策1.引言一个新的课程实施方案出台后,其最终的表达形式是官方正式颁发的课程政策文件,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它们以书面的形式存在。

但是,只有当教师在学校里、在教学中实际执行或实施了这些文件、计划,新课程的理想或书面计划才能转化为学校知觉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和学生体验的课程。

换言之,只有当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中与真实的学生一起实际地实施了,计划才会变成现实。

精心的设计是良好课程的必要条件,但非充足条件,如果教师没有知觉到计划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作,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Marsh,C.J.﹠Willis,G.1999),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体验这一课程。

因此,课程设计和组织以后,其实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有利于促进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以及提高课堂的质量。

2.课程实施的涵义2.1课程实施含义的主要观点考察课程研究的有关文献可以发现,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实施这一术语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关于这一术语,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

1、富兰(Fullan):

使变革(change)成为实践的过程。

2、利思伍德(Leithwood):

实施缩短现存实践与创新(innovation)所建议的实践之间的差异。

3、劳克斯与利伯明(Loucks﹠Liebennan):

一个新的实践之实际使用情况(actualuse)。

4、谢乐,亚历山大及刘易斯(Saylor,Alexander﹠Lewis):

教学(instruction)过程是课程计划的实施,这个过程通常(但不一定)涉及教学(teaching)学校环境内出现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以上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着眼点,至少我们能看到课程实施的三个维度:

对象实施什么;手段如何实施;意义价值取向如何。

2.2课程实施含义的共识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的认识不一,但至少在三个方面已形成共识:

1.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

2.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

3.课程实践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课程实施的那些因素。

在我国,国家所规定的课程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和论证而形成的,从总体上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但由于我国的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

所以,在理解课程实施问题时,应当将课程计划看作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判断课程实施的成败也不应以对原有计划的执行程度为标准,而应关注执行过程中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课程计划的调适和改造。

因此,我们认为,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

3.课程实施的本质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有着不同理解,归结起来,主要有下述两种观点:

3.1课程实施是将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在有关课程实施的定义中,这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且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观点。

诸如,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项改革(决定使用某种新的东西),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

(江山野.1991,156.)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课程实施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

(施良方.1996,128.)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施良方.1996,128.)(李子建,黄显华.1994.311.)如此等等。

将课程实施理解为方案付诸实践的观点,基本上可以视为富兰(Fullan,M)等课程学界先驱在20世纪80年代对课程实施本质理解的转译。

富兰在1977年认为,课程实施是指任何课程革新的实际使用状态,或者说是革新在实际运作中所包括的一切。

这种定义指出了课程方案与课程实施的区别。

事实上,课程实施不仅包括把新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还包括课程制度化的过程。

不管一个人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实施实质上由三个阶段组成:

起始阶段、实施阶段和维护或制度化阶段。

在起始阶段,计划者要提出诸如哪些人参与、所期望的支持程度是什么以及人们对革新是否准备就绪等问题:

实施阶段是做的过程,它要求参与实施的人们在教室中或在其他适宜的教育场所试验它;而维护或制度化阶段则侧重于对革新的修改,如果制度化阶段未被计划到,被引入的革新计划将会褪色或停止存在,变革就会违背它的初衷。

(鲍银霞.2019.)这说明,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理解为课程实施,尽管能够厘清部分相关概念,但的确难以反映课程实施的全部本质。

3.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这是人们在处理课程与教学,或者处理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问题时出现的观点。

坚持大课程论的学者,趋向于课程实施就是教学,认为,站到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开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了,课程根本上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

课程实质上就是实践形态的教育,课程实施实际上也就是教学。

(黄甫全.2019,20(5).)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对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认为凡是依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就是正常化的教学,凡是未按照课程标准施教的都是不正常的,是应该加以改变的。

(黄政杰.1995,131.)这实质上是将课程实施过程与教学过程等同视之。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也是有内在联系的。

20世纪欧美教育研究领域多以课程研究见长,而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则是教学论优于课程论。

但在总体上,20世纪的教育研究领域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的,实质上也是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认为课程即学习内容或教材,教学则是内容的传递过程与方法,内容与过程、教材与方法是分离的、独立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二元对立是将完整的教育或过程人为地割裂开来,不利于人的完整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展开,毕竟,教学总是特定内容的教学,它内在地包含着内容,课程作为内容,是教学的内容,脱离了教学的课程是空置的内容。

从概念外延上看,课程实施内在地包含着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只有教师把教学建立在己有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把课程计划作为自己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并寻求能促使学生吸收课程内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时,课程才可能得以实施。

实施还需要教学活动中诸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的协同作用方能达成。

(崔允1997,(3).)概而言之,教学与课程是内在统一的,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的观点,的确能够解决课程与教学分离的困境,有助于教育过程的展开。

但是,课程实施不可能与教学划等号,彼此都有不可以包容的范畴,有着来自不同方向的规定。

4.影响我国当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美国学者Fullan在《教育改革的新含义》一书中指出:

不要假设你所要进行的改革是应该实施的和可以实施的。

相反,应该假设实施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者与有关因素相互作用来转变你该做什么的认识。

(Fullan,1982)利用Fullan的学说(1982)作为框架,Snyder,Bolin和Zumwalt列出了影响课程实施的15个因素。

仅就与我国当前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4.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征课程开始与计划,良好的课程计划是有效的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因而课程实施的一个变量。

这些特征包括:

4.1.1适恰性即新的课程计划是否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这种需要可以理解为变革的迫切性,如果使用者觉得某一变革是很需要的,他便更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它。

4.1.2明确性即能让实施者明确地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怎么做的明确程度。

有些新课程为什么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呢?

只要原因之一就是课程改革目标欠清晰或过于复杂,使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推行变革。

4.1.3复杂性指课程改革的范围与深度,包括教学内容、参与改革的人数、观念变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变化等多方面层次不同方面的变化。

4.1.4可操作性即课程计划在被实施操作的方便程度。

4.2学校层面的因素学校是课程实施的机构,是把理想课程变为现实课程的主要场所,是课程得到真正实施、教育活动得以落实的地方。

4.2.1教师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起关键性作用。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文明的代表,凝聚着教育理念,体现着人文的关怀。

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影响着课程的实施。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与能力,教师之间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文化之间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教师对课程方案的决策也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

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面对许多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要熟悉各种教学资料,如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学生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中,一些因素又经常会发生变化,如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等。

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专业判断,而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实施效果。

4.2.2学生学生能力及文化的高低、学习兴趣的高低、学习背景、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自信心高低、自我期望、学生的需要等,这些都是会影响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4.2.3校长/园所长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虽然是重要角色,但是有些支持与协助需要其他相关人员的协助才能顺利的进行,而校长以及行政人员的协助就是影响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校长带领教师拟定课程实施的计划,代表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各项会议,并能设法争取经费、资源、人力等,皆有助于课程计划的实施与推动。

因此,校长是课程实施的灵魂人物,在许多关键时刻扮演着推手般的角色。

他们需要促成以及谋和各种不同的意见,在推动课程实施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一般来说,校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扮演着三种主要角色。

1、回应者倾听他人的的意见,响应教师的需求,具有察觉问题的敏感度并能作出回应。

2、管理者建立好课程发展与实施的相关行政程序,确保课程实施的相关决策能清楚传达,了解师生的需求,避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遭受不合理压力。

3、发动者当课程实施之处,校长必须鼓励甚至率先带领教师实施新课程。

此外,校长更需要努力的将课程的目标与计划清楚的传达给教师,让计划获得实践,让学校内的教师知道校长对于课程实施有着高度的期望、热忱与动力。

当校长展现热忱时,就能营造良好的学校气氛,让全校对课程实施产生共识与动力。

(陈月茹,叶立新.2008:

202-209.)4.2.4学校内部人员学校内外部人员也能协助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

学校内部人员除了校长、教师之外,还包括学校的行政人员。

学校行政人员能够协助执行课程实施的计划,例如安排新课程的相关训练,资金、设备申请,协助教师解决困难,支持评价等。

关于这方面的行政流程与相关注意事项,若学校行政人员能全力支持,则可缩短许多繁杂的行政程序,掌握课程实施的时间性。

4.3文化层面的因素文化层面指的是环绕在学校及教师氛围中的学校文化及教师文化。

在学校文化中,若学校鼓励教师以及教师与家长间有平等的权力关系,且学校行政科层化的程度低,则可使教师与其他单位的沟通顺畅,如此将有利于课程实施。

此外,教师、学生、校长之间的互动、语言、信念、价值观和传统等也都是学校文化的一环,不同的学校文化会对课程实施造成不同的影响。

教师文化取决于教师的信念,例如,有的教师会尝试教学创新,有的教师则会抗拒,有的教师会积极学习新知,有的则安于现状。

教师之间若能组成合作小组,互相讨论分享教学心得,都会对课程实施的成效产生影响。

4.4社会层面的因素4.4.1家长方面的支持家长支持越大,学校推行新课程就越顺利。

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是课程实施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我们一直谈到的减负问题,要取得实效,家庭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行动,否则,就难以落到实处。

(曹霞,2019)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家长的脑中。

新课程要求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的教学现象有所改变。

出现小组讨论、学生组织的课堂教学,这在家长的眼中是不适宜的课堂。

同时,中考和高考的竞争压力大,也是家长极力要求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依据。

4.4.2政府机构的力量政府机构是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力量,学校的课程变革与学校所在地的需要的一致性越大,就越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课程实施的程度也有可能越大。

当然,课程变革获得政府的支持并不意味着学校要被动地顺应当地的现状,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性,通过课程变革对当地现状作出建设性的批判与超越。

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意识到课程变革的价值,也才能给予课程变革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4.4.3社区的支持课程变革能够与社区文化整合为一体,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学校教育与社区文化相互渗透,呈现一体化发展的态势,是当今时代的一大特征。

因此,课程变革不应孤立于社区文化之外,而应自觉寻求与社区的整合。

这种整合既包括对社区文化的积极适应与认同,也包括对社区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这样,课程变革就会获得学生家长的认可,获得社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机构的协助,从而大大增加课程实施成功的机会。

5.课程实施的对策5.1部分课题下放由于课程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的重担长期落在课程专家的身上,当课程专家把理论提供给教师时,教师因为自身没有参与过研究,所以对课程计划缺乏理解,执行起来更为困难。

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题下放给有研究能力的学校,校长就会有一种责任感,他们会主动的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可以增强他们的科研能力,以此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同时,把部分课题下放,学校之间就会以课题的研究为竞争点,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就相应提高,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有利的。

当部分课题需要试验的支持时,有能力的学校会尽全力支持高校的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加快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张立昌,金阿宁.2007)5.2增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的合作及参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并决定课程实施的走向。

一个好的教师可以超越平凡的课程,然而,一个平凡的教师却可以使一个设计完善的课程变得毫无价值。

增加培训机会,一方面使教师更多的了解课程方案的精髓和方法。

通过学习,教师可以明确具体的操作方式,了解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教师在实践中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培训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说,培训可以增强教师的合作与参与。

5.3加强课程实施政策的指导我国目前正处于课程转型时期,在课程管理体制上,从中央统一型向三级分权型转化。

在课程结构上,从统一的课程结构向多样化的、有弹性的课程结构转化。

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课程实施政策时,要考虑到如下因素:

课程除了忠实观以外,容许地方、学校和教师在以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的大前提下,能自由调整以适应个性化的需求;加强地方政府对课程改革的支持,保证对课程实施的经费和人力的投入;加强对实施过程的指导和反馈。

5.4行政部门的协助与支持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行政部门的协助支持,包括以下几类:

1.经费课程实施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如此课程研究、教学设备、课程与教材的推广才能顺利开展。

2.在职进修在职进修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希望通过此渠道,提升教师对提倡的课程有充分的了解。

3.情感支持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漫长且富有挑战的。

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遇到教学上的瓶颈,除了要给予专业的咨询外,情感上的支持也不可少。

像是教师之间的彼此鼓励,校长的关怀,对于课程实施人员都是精神上的支持。

6.结论课程经过设计与发展后,若没有经过课程实施的教育行动,则无法落实课程的教育理念,更无法达到课程设计与发展的预期目标。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的书面计划落实的过程,唯有实际去执行,才能有机会将课程转化为可知、可教、可学的具体课程。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效,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对课程实施的影响是综合的,其中课程计划、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实施的情境都对课程实施的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而课程实施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一项工程,只有各个方面都积极参与到其中来,课程实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7.参考书[1]Fullan,M.CurriculunImplementation,inLewy,A.(ed)(1991).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Curriculum.OxfordPergamonPress[2]Marsh,C.J.﹠Willis,G.(1999).Curriculum:

AlternativeApproaches,OngoingIssues,2nded.Prentice-Hall,Inc.,P.223.[3]鲍银霞.课程实施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4).[4]鲍银霞.课程实施文献综述(打印稿).2019.[5]陈侠.课程论[J],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

266[6]曹霞.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9:

20

(1).[7]陈月茹,叶立新.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散点透视[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02-209.[8]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9:

20(5).[9]黄政杰.课程设计[M].台北:

东华书局.1988:

400.[10]简楚瑛.课程发展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191-196[11]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卷).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156.[12][澳]科林马什(ColinJ.Marsh),理解课程的关键概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7:

75-78.[13]李呈之.课程实施:

意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9(9).[14]李呈之.浅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六大因素[J].课程与教学探索.2019(23).[15]李子建,黄显华.课程:

范式、取向和设计.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311.[16]马鹏云.课程与教学论:

中英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9.[1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28.[18]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19]谢翌,马鹏云.关于课程实施几个问题的思考:

全球教育展望.2004(4).[20]杨明全.课程实施的学理分析:

内涵、本质与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9

(1).[21]张华.论课程实施的涵义与基本取向[J].外国教育资料.1999

(2).[22]张立昌,金阿宁.影响课程实施的诸因素系统分析及对应策略[J].课程教材改革.2007(11).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

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

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

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

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

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

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

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

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

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

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

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

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

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

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

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

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

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

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

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

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

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