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104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2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

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

(满分:

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畅想(chànɡ)  棱角(línɡ)  险俊(jùn)  销声匿迹(xiāo)

B.倾倒(qīnɡ)烘托(hōnɡ)稀罕(hān)容光涣发(huàn)

C.豁达(huò)赐教(cì)勾勒(lè)老谋深算(móu)

D.处理(chù)宽敞(chǎnɡ)键谈(jiàn)举世闻名(wé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    的姿态。

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没有一个人能够    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如果大家都    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

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因为幸福漠视

C.心安理得所以幸运无视

D.事不关己因为幸运漠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    ,    ,    ,    。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5.走近名著。

(3分)

(1)根据要求填空。

(1分)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

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    。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6.诗文填空。

(请规范书写)(12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       。

 

(2)       ?

留取丹心照汗青。

 

(3)忽如一夜春风来,       。

 

(4)       ,东风无力百花残。

 

(5)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6)       ,儿女共沾巾。

 

(7)俄顷风定云墨色,       。

 

(8)       ,锦鳞游泳。

 

(9)造化钟神秀,       。

 

(10)       ,皆若空游无所依。

 

(1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景色的诗句是:

“       ,       。

” 

7.对《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明·龙凤呈祥纹鎏铜镜

  [材料一] 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了丰富的龙凤文化。

龙以腾云驾雾、遨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以展翅翘尾、五色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 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

“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

……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zhào,开始)端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材料三] 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文史中国》

(1)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答: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完成对联。

(2分)

上联:

①       炎黄千载江山难老 

下联:

凤呈祥华夏万年②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

(17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

又南,有峰东环而下。

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

……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

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 ①派:

量词。

②界:

隔断。

③清碧:

溪水名。

④下流:

河流的下游。

⑤蹑:

踩、踏。

⑥穹:

隆起。

⑦骈:

并列。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隐天蔽日:

           

(2)或王命急宣:

     

(3)有峰东环而下: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之下流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与对崖骈突如门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耸下削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译文: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1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答: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

(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

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

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

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

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

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

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

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

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

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

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

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

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

我学着记

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

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

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

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

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

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有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

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

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

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

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

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

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4.请阅读选文③—

段,完成下面表格。

(4分)

段 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

概括内容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

B

15.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16.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答: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答:

 

18.请简要回答选文第

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分)

答:

 

 

 

19.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4分)

答:

 

 

 

20.“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回答。

(3分)

答:

 

 

 

  (三)阅读选文,完成21—26题。

(20分)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

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

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

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

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

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

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

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

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

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

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

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

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

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2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3分)

答:

 

 

 

22.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

请简要回答。

(3分)

答:

 

 

 

23.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4分)

答:

 

 

24.请阅读选文第⑤段,分析约7万年前人类走出濒临灭绝险境的原因,补全表格。

(4分)

A→平均寿命较长→出现三代同堂现象→B

25.请写出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3分)

答:

 

 

2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猛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写作(60分)

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人无私的爱……

请以“爱与时间同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有一个叫卡里亚斯的人,酷爱学习。

他通晓音乐、演讲、军事、科学等各种知识。

有一天,他到山上的神庙去祈祷,不小心掉进了山谷。

丛生的草木接住了他,他才得以保全性命。

绝壁悬崖使他与世隔绝,他每日只能以野果、野菜为食。

虽然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却能在研究山谷的动植物与地形的过程中找到极大的快乐。

后来,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燃火生烟,终为外界所救。

要求:

①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012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1.C A项“棱”应读“léng”,“俊”应为“峻”。

B项“罕”应读“hɑn”,“涣”应为“焕”。

D项“处”应读“chǔ”,“键”应为“健”。

评析 此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字形,有一定难度。

2.D “事不关己”指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心安理得”指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第一空是说“面对别人的困难”不关心,故用“事不关己”。

第二空交代“自私导致自伤”的原因,故用“因为”。

第三空“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是一种“幸运”。

“漠视”指冷淡地对待;“无视”指不放在眼里,有轻视之意。

第四空和第一空照应,应是对“别人的困难”冷淡地对待,故用“漠视”。

3.B ③“也不会因”和所给句子中“它不会因”衔接紧密,故应紧随其后,放在首位;②“所以”和前面两个“因”构成因果关系,故②放于③后;④和②构成明显的转折关系,故④置于②后;①“这样”是对前面语句的总结,故置于最后。

4.C 《桥梁远景图》的作者是茅以升。

5.

答案 

(1)保尔(保尔·柯察金) 

(2)A

解析 

(1)文段突出“他”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题干中又提供了“他”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推断“他”为作品主人公保尔。

(2)B项,保姆阿长为鲁迅买的《山海经》。

C项,在大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

D项,“最终找回袈裟”应是“最终救出唐僧”。

6.

答案 

(1)草色遥看近却无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千树万树梨花开

(4)相见时难别亦难

(5)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6)无为在歧路

(7)秋天漠漠向昏黑

(8)沙鸥翔集

(9)阴阳割昏晓

(10)潭中鱼可百许头

(1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解析 

(1)—(10)易错字有“枚”“歧”“漠漠”“翔”;(11)抓住关键性提示“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来填写语句即可。

评析 此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有直接性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

7.D “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错,在这个肃杀萧瑟的季节,触景伤情是难免的,故此项错。

8.

答案 

(1)中华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2)①龙腾云 ②情意永存

解析 

(1)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中华龙凤文化”,以此为陈述主体,根据材料写一句结论性的话即可。

(2)围绕龙凤文化,注意词性对应,字数相同。

①处要对应主谓短语“凤呈祥”,②处要对应主谓短语“江山难老”。

9.

答案 

(1)遮蔽 

(2)宣布,传达 (3)环绕

解析 

(1)可以由词语“遮天蔽日”联想到此处“隐”为“遮蔽”之意;

(2)根据“宣”作“王命”的谓语,易推断出“宣”为“宣布”之意;(3)“环”,名词活用作动词。

10.B A项,一(条)/全、都。

B项,都是“的”。

C项,突出/冲突。

D项,向上/进献。

11.

答案 

(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

(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解析 

(1)注意补充出省略的主语“峡谷”,注意“略”的翻译。

(2)注意补充出省略的主语“我”,注意“乃”“觅”的翻译。

12.

答案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解析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断句无误,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

13.

答案 甲: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

乙:

溪破其中出。

解析 描写水流湍急,甲文中语句为侧面描写,乙文中语句为正面描写。

[译文]

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

又向南,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

……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

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突出如同门扇,上边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14.

答案 A.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 B.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

解析 A处锁定⑦—⑨段,扣住“头巾”概括事件。

B处锁定

段,概括出整个事件的结果。

15.

答案 承上启下(过渡)

解析 中间段落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也叫“过渡”,题干中有“简要回答”的要求,故只答术语即可。

评析 此题考查中间段落的作用,比较简单。

16.

答案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

解析 把“叶子”比作“墙壁”,显然是比喻的修辞。

答作用的时候要用“生动形象地……”这一比喻专用术语,其后具体内容,结合原句组织。

17.

答案 “非常快”的意思,表现出母亲找到“我”之后放心和急于继续劳作的心理。

解析 先解释“迅速”的意思,表达效果要结合原句,往段意——“母亲时时担心我”上靠拢。

18.

答案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解析 从“跌倒”“爬”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揭示出人物内心活动;从“双手和胳膊……”“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可以看出是外貌描写,揭示出人物性格特征,结合内容回答即可。

评析 此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难度不大。

19.

答案 

(1)坚强:

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

(2)细心:

如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头巾。

解析 答题区间为②⑤两段。

20.

答案 

(1)线索;

(2)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3)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

解析 首先要明确具体的物品在文章中往往具有线索作用,其次回答具体内容还要往中心——“母爱及我对母爱的理解”上靠拢。

评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线索和文章中心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21.

答案 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解析 ②③⑤⑥⑦段的最后一句话和④段,都在说“三代同堂”的巨大作用,尤其是文本最后一句话,很明显透露了答案。

22.

答案 “多数”(表示限制),说明当时大部分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如果去掉,表示人类祖先都是这样。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解析 先解释“多数”,对于起到的作用则往说明对象和段意上靠拢;还要结合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作答。

23.

答案 

(1)④段与⑤⑥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2)⑤段和⑥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说明的)。

解析 ④段总说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的重要作用;⑤⑥段分别说明“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⑤⑥段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24.

答案 A.生存能力强 B.可以传授知识给后代

解析 按照顺序整理题干中要求的原因,A处可以从原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中概括;B处可以从原句“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中概括。

25.

答案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 “发现”后所举内容整个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0%”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和“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作对比,为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6.D “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说法过于绝对,原文⑦段说“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