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0043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docx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

《教综》归纳人物—言论

人物、着作

知识点

《学记》

1.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原则。

4.“师严然后道尊”。

5.“君子之教,喻也”。

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

7.“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的原则。

8.教学相长——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

孔子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主张培养“贤人”、“君子”。

2.六艺:

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艺的六门课程:

诗、书、礼、乐、射、御、书、数。

3.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4.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

5.“有教无类”。

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7.“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是中国最早强调“启发”的教育家。

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10.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1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12.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教)学生进行学习(学)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

我国孔子概括为:

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易公

孟子

1.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

人性本善,万物皆备于我心。

缺点是片面强调内部因素,忽视了外部因素。

2.“孟母三迁”表明,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反之,则对个体的发展有所抑制。

3.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教)学生进行学习(学)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

我国思孟学派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荀子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主要靠外在的力量。

提出性恶论。

缺点是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忽视了内部因素。

墨子

1.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用技术的传习。

2.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有“亲知”、“闻知”“说知”。

重视“说知”。

老子、庄子

1.道家代表人物。

2.老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

主张“绝学”,绝圣弃智。

3.经常和西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相提并论。

朱熹

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反映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2.宋代朱熹概括孔子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

苏格拉底

(古希腊)

1.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2.以雄辩着称,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3.“产婆术”(或“助产术”),反映了启发性原则,是西方第一个提出启发性教育思想的教育学家。

柏拉图

(古希腊)

1.把人分为三等:

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统治者。

3.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1.秉承老师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3.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所有的人应受同样的教育,但不包括奴隶。

4.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5.代表作《政治学》。

易公

培根(英国)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夸美纽斯

(捷克)

1.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主张“泛智教育”(把广泛的知识传授给普通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着作。

4.1632年,捷克的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5.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6.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反映了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7.“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反映了教学原则中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8.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教)学生进行学习(学)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

9.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体现教学原则的直观性原则。

卢梭

(法国)

1.代表作《爱弥儿》。

2.极力提倡“自然教育”,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

3.认为人性本善,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

4.经常把他的自然主义思想和中国古代的老子相提并论。

5.对后来康德、杜威等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

(德国)

1.代表作《教育论》。

2.最早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4.深受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

裴斯泰洛齐

(瑞士)

1.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2.深受卢梭和康德思想的影响,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

3.把教育目的规定为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4.提出要素教育论作为中小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5.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

”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易公

洛克

(英国)

1.代表作《教育漫话》。

2.提出“白板说”,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

3.主张绅士教育,把德行放在首位。

4.轻视国民教育,主张家庭教育。

5.“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6.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主要靠外在的力量。

缺点是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忽视了内部因素。

赫尔巴特

(德国)

1.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一门规范学科的开始,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着作。

3.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以伦理学为德育的基础,以心理学为教育的基础。

4.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易公

5.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在管理上会出现一种放任主义偏向。

所以,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

6.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

7.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赫尔巴特首先明确提出的。

梅伊曼、拉伊

(德国)

1.反对教育学中的纯概念思辨,注重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2.梅伊曼的代表作是《实验教育学纲要》

3.拉伊的代表作是《实验教育学》。

狄尔泰、斯普朗格

1.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

2.教育目的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

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

1.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

2.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教育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公平,是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人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杜威

(美国)

1.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2.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强调儿童中心主义,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

“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3.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在管理上会出现一种放任主义偏向。

所以,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

4.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教)学生进行学习(学)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

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

5.新三中心主义:

经验、生活、儿童。

易公

克伯屈

(美国)

设计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帕克赫斯特

(美国)

道尔顿制,指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

布鲁纳

1.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

2.代表作《教育过程》,强调教授学科基本结构,倡导发现学习法。

布卢姆

1.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代表人物。

2.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维果斯基

(苏联)

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2.倡导支架式教学。

第斯多惠

(德国)

1.民主主义教育家,代表作: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2.“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反映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

3.“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易公

弗洛伊德

(奥地利)

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

《梦的解析》。

2.内发论代表人物,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原因主要是性本能。

3.提出动机说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起,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

泰勒

1.“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2.提出目标评价模式,认为,如果我们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的话,就必须回答下列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他的“课程原理”包括四个步骤: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概括为:

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其中,确定课程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优点:

(1)提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价学生成绩优劣,还在于改进课程的开发;

(2)操作性强。

缺点:

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其它因素。

班杜拉

(美国)

1.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术。

2.创造社会模仿模式,主张用替代学习,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操作,强调榜样的作用,基本观点是交互作用论。

3.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他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个体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获得自我效能感的:

实践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导、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生理反应。

格塞尔

(美国)

1.内发论代表人物。

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

认为成熟机制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来源。

缺点是片面强调内部因素,忽视了外部因素。

威尔逊

(美国)

1.“社会生物学”奠基人。

2.内发论代表人物,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

认为基因复制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来源。

缺点是片面强调内部因素,忽视了外部因素。

华生

(美国)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2.外铄论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主要靠外在的力量。

曾说: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

缺点是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忽视了内部因素。

舒尔茨

(美国)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2.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

易公

斯克里文

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优点:

评价不仅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缺点:

第一,课程评价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实际效果可能会顾此失彼;第二,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是不存在的;第三,目的游离评价不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没有完整的评价程序。

斯塔弗尔比姆

倡导CIPP课程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1)背景评价;

(2)输入评价;(3)过程评价;(4)成功评价。

优点:

考虑到了影响课程评价的各种因素,比较全面。

缺点:

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难以被一般人掌握。

彼得·麦克费

(英国)

创造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强调道德教育中的情感作用,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埃拉斯莫斯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

德鲁克

(美国)

提出班级管理模式——目标管理,理论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

马克思主义

1.教育起源学说当中最重要的——劳动起源说,主要在苏联和中国。

2.1939年,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主编《教育学》一书,1951年被译为中文,称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我国教师产生重大影响。

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它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3.当前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