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043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江苏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江苏省政府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4-03-22

来源:

2003年主要成绩和所做工作 :

  2003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上了一个新台阶。

 

  ——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98亿元,增长27.8%;财政总收入1968.9亿元,同口径增长23.1%。

 

  ——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

进出口总额1136.7亿美元,增长61.7%;其中出口591.4亿美元,增长53.7%。

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增长52.4%。

 

  ——就业超过预期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预期目标低0.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9元,分别增长13.2%和6.1%。

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突破1万元。

 

  去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遇到的困难超过预料,经受的考验非常严峻,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省政府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以“发展、富民、创新”为重点,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和洪涝灾害。

      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挑战,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按照“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要求,迅速对防治工作作出部署。

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构建群防群控网络,全省动员,全民防疫。

对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免费治疗,对疫区回来的人员免费体检,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省用于防疫的专项资金13.1亿元。

防治非典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实现了非典疫情不在江苏流行的目标。

 

  去年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泽湖周边地区和里下河地区遭遇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内涝。

面对重大灾情,紧急行动,周密部署,科学调度,严密防守,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灾区生产迅速恢复,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在疫情严峻、灾情严重的艰难时刻,各级干部靠前指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驻苏部队全力支援,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形成了“尊重科学、顽强拼搏、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成为激励全省人民加快“两个率先”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

      坚持一手抓防疫抗灾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

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全力夺取防疫抗灾和经济建设双胜利。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灾之年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

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认真解决工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

对受非典冲击较大的服务性行业采取扶持政策,减免税费33.2亿元,促进服务业迅速恢复增长。

增强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5.8亿元,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6.5亿元,增长13.7%,增幅为近几年来最高。

制定激励政策,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合同外商直接投资308.1亿美元,新增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37个。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全面推进新一轮沿江开发,制定了沿江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基础设施建设、跨江联动开发、重点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加快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

依托徐州交通枢纽和连云港港口优势,推进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

加快城市化步伐,城市化水平达到46.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进一步加大对苏北的帮扶力度。

加快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继续推进南北挂钩协作,新出台支持苏北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开放等方面的七项政策。

全年省级投向苏北的资金203亿元,其中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58.3亿元。

苏北五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五”目标,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新增高速公路301公里,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密度居全国第一。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和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三桥建设进展顺利。

宁启铁路提前全线铺通。

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49万千瓦,在建电源项目装机容量2082万千瓦。

淮河入海水道提前建成泄洪通水。

西气东输江苏段管线工程竣工。

南京奥体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

 

 (三)积极有序深化各项改革。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了省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大型企业改革积极推进。

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2家,比上年增加9家。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省级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基本完成。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新增私营企业9.3万户,总数达到34.4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461.8亿元,总注册资本达到3632.6亿元。

私营个体经济提供的增加值占全省的30.5%。

 

  调整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取消农业特产税,对种粮户进行直接补贴试点。

省财政增加转移支付,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人均税费比上年下降13.4%。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企、政事、政资分开。

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省级设定审批事项227项,减幅达67.6%。

完善省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民主科学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

 

 (四)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生活。

      坚持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

积极营造鼓励民众创业的环境,广开增收门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制定实施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全年城镇提供就业岗位144万个;农村新增劳务输出72万人,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0%。

 

  全面实施农村改水、草危房改造、乡村道路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减轻农民负担五件实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新增改水受益人口344万人,完成救灾建房和草危房改造8.2万户,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6320公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10个县(市、区)试点,人口覆盖面达到85%。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省、市、县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51亿元,增长29%。

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符合“低保”条件的33万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高度重视解决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的实际困难。

各级财政用于困难群众生活补助的支出50.2亿元,增长25.8%。

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了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收入。

 

 (五)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认识,更加注重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园区和软件园为重点的创新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巩固提高基础教育。

在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基础上,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努力解决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运转经费。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高校105所、在校生91.3万人,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125万人,均居全国第一。

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继续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取得新成绩。

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为重点,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制定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

成功承办了第六届全国残运会,积极推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筹备工作。

努力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水平,生态省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片造林180.8万亩;新增国家环保模范城市4个、国家卫生城市6个和国家园林城市5个,总数分别占全国的1/3、1/4和1/8。

外事、侨务和对台事务等工作得到加强。

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过去的一年,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把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创建工作。

进一步做好“双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

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政风建设取得新进步。

继续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做好监察、审计、统计和人民来信来访工作。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大力推进平安江苏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2004年江苏省政府主要工作目标:

 

  今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

综观国内外形势,我省正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全球经济和贸易出现增长趋势,产业重组加速进行,国际制造业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势头强劲。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我省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好的。

同时,世界经济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要求,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富民为核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梁宝华说要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求真务实,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事业单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体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势头,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综合竞争力提升。

全面推进沿江开发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加快苏北、苏中工业化进程,积极推动苏南产业升级,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三是加快富民取得新成效。

创造激励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正常的收入增长机制,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办好农村五件实事。

全面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四是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坚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大社会事业改革和投入力度,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高度重视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证口粮省内自给,饲料、工业用粮缺口依靠市场调剂。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禁止乱占滥用耕地,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

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

建立稳定的粮食产区和销区合作关系,落实地方粮食储备计划,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和调控,确保粮食安全。

 

  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区域布局,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建设出口生产基地,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加强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治工作。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就业培训,强化南北对接,优化服务管理,确保新增农村劳务输出超过50万人,力争达到70万人。

引导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

一是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省财政预算内新增“三农”投入15.2亿元,全省水利重点工程投资增加到4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1亿元。

安排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二是降低农业税税率,减轻农民负担,全省农业税税率由7%降到5%,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免征农业税。

全省减轻农民实际负担10.9亿元,苏北地区因此减少的财力由省财政补贴。

三是支持粮食生产。

安排粮食风险基金的40%,扩大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

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实行水稻生产良种补贴。

四是增加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

省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增加到4000万元。

五是继续办好农村五件实事。

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1.3万公里;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力争人口覆盖面达到60%,对贫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320万人;改造草危房4.1万户。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扶贫小额贷款担保资金增加到1亿元。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省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农村。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严格控制征地范围和规模,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全面推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确保农民负担明显下降。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确保乡村组织正常运转。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今年是改革促进年。

要全面推进各项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取得重要进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坚持优胜劣汰、优进劣退,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推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在推进企业存量调整的同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合作伙伴,做大增量,盘活存量,壮大实力。

按照放大优势、加强重点、放开一般、增强活力的要求,调整省属国有企业布局结构,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对已完成改制的企业,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在企业改制中,坚持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确保国有资产流动不流失,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

 

  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

对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加快清理、归并、精简和规范,重新界定行政职能,经费由财政供给,严禁以收抵支、以罚代养。

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政府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年内基本完成改制,增强发展活力。

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政府在义务教育、科技进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文化事业等方面增加投入。

在各类适合放开的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收多元化投资,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地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

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职能,健全新形势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和城乡社区管理机制。

加强社会事务管理,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

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积极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建立和完善财政增收节支激励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

加强公共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完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

推进省级机关收入“阳光工程”,尽快做到透明化、规范化。

深化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整合地方金融资源,继续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众创业致富。

继续按照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要求,推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营造激励民众创业、创新、创优的浓厚氛围。

鼓励各类人才自主创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创业积极性。

认真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在注册资本、科技股比例和名称登记等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在税费、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实行与其他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保护公平竞争。

放宽准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领域外,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所有政府承诺对外开放的领域,都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选择一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

大力发展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民营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采取有力措施,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办事难等问题。

改进信贷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积极引进外地民资,吸引民营企业总部到我省落户。

保护民营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现代物流业相配套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

沿沪宁线以信息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和配套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沿江以基础产业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和物流四大产业集群,以沿江开发带动腹地发展,加快建设制造业走廊。

以信息化为龙头,加强沿沪宁线与沿江产业发展的融合互动。

抓紧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加快形成资源加工和机械、化工、医药四大产业集群。

进一步搞好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沿海地区发展。

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骨干企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

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加快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建设,构建现代物流网络。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

规范有序地发展律师、审计、会计、咨询等服务业。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增强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

 

  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继续培育住房、汽车、旅游、信息服务和非义务教育等消费热点,拉动居民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充分发挥城市商圈的集聚效应,促进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共同发展。

更加注重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

落实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个人信用消费,扩大即期消费。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市场监管,使城乡居民更加放心、更加方便地消费。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推进新一轮治淮工程。

加快16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宁杭、沿江、通启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新建成高速公路400公里。

加快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三桥和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建设。

完成新长铁路新淮段改造,确保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全线通车。

加快连云港10万吨级深水航道及码头建设,扩大港口吞吐能力。

认真搞好南京以下长江沿岸港口资源整合和建设,抓紧建设太仓港二期工程。

加快田湾核电站等电力项目建设,新增电力装机容量418万千瓦,建成输电线路690公里,缓解供电紧张状况。

更好地发挥南京禄口机场功能,增开国际航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紧紧抓住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12%。

一是把利用外资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更多地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大项目,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

二是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

三是把制造业利用外资与服务业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力争服务业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

充分利用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带来的机遇,加强苏港、苏澳合作。

认真总结推广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推动各类开发区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提升功能,强化特色,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投资强度和产业集聚度。

 

  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充分发挥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优势,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动外贸出口从收购制向代理制转变,培育一批出口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外贸企业集团,支持生产企业和民营企业扩大出口。

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改革政策。

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

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应对工作,在扩大开放中趋利避害。

 

  加快“走出去”步伐。

鼓励有一定实力、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建立资源基地、生产基地、研发机构和营销体系,努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著名品牌。

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指导服务。

积极扩大对外劳务输出,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

充分发挥苏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带动作用,加快苏中、苏北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继续推进区域共同发展。

抓住基础设施条件根本改善的机遇,大力推动苏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