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放飞蜻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964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放飞蜻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9放飞蜻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9放飞蜻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9放飞蜻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9放飞蜻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放飞蜻蜓.docx

《19放飞蜻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放飞蜻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放飞蜻蜓.docx

19放飞蜻蜓

19放飞蜻蜓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慈”、“复”“舌”等生字,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孑孓”、“抚摸”、“慈爱”等词语的意思,培养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写作的方法。

3.学习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对孩子的循循善诱。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朗读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难点:

反复品味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自由读等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和读书的情况,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2.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概括能力。

3.精读感悟环节,通过默读、圈画、简单写感受、同位互学、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态度。

4.指导学生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特点及精神品质。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

按照预习单的要求完成预习。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给大家讲一个《四个糖果》的故事,仔细听,然后告诉老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师讲故事)

2.指生说故事主人公。

(陶行知)

3.课件出示陶行知画像。

简介人物。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

《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板书:

陶行知

“陶”是咱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在这里它是一个姓,谁能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

预设:

淘气的“淘”把氵换成阝就是陶行知的“陶”。

掏钱的“掏”把扌换成阝就是陶行知的“陶”。

对,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住“陶”字,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看清位置,看好结构。

生字描红“陶”字。

3.陶行知不仅是一位有名的校长,还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思想理论,看,这些都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出示名言,指生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陶行知

每天要四问:

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

陶先生的教育方式这么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陶校长的故事。

4.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指导读出停顿,读的干脆利落。

蜻蜓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说明它是昆虫,而右边的“青”和“廷”分别是它的读音,像这样左边表示字义右边表示读音的字,我们把它叫做形声字。

师生共同书写“蜻蜓”两个字。

5.质疑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

谁捉了蜻蜓?

谁放飞蜻蜓?

为什么放飞?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解决疑问的办法是读书。

我们带着问题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听清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第二标出小节号。

第三边读书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由按要求读书。

2.检查生字的识写。

(1)出示预习单,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2)观察生字,你最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3)相机指导:

形近字“抢”和“枪”、“复”和“夏”的区分,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等位置安排,左右结构等字应左窄右宽。

“慈”字要注意心字底托住上半部。

“舌”为独体字,中间一横在横中线上。

(4)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3.检查对词语的掌握。

(分组出示词语。

(1)第一组:

陶行知翠贞

 

这是课文中出现等两个人物等名字。

陶行知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你知道第二个名字是谁吗?

生读词语。

指导注意翠贞的“贞”是一个前鼻音。

齐读这两个人物的名字。

(2)出示第二组词语

慈爱抚摸保持七嘴八舌

复杂结构入神成千上万

指生读。

齐读。

(3)出示第三组词语

孑孓一撅一撅

前两组词语都没有难住大家,这两个词最难读了,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词语。

你们了解“孑孓”吗?

生介绍。

(出示孑孓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孑孓,它很小,老师为了让你们看得更清楚,特意把它放大了。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谁能告诉大家,蜻蜓在天上飞,怎么能吃到水里的孑孓呢?

是的,蜻蜓的幼虫也生活在水里,专门吃水里等孑孓,长大以后再吃蚊子。

你们仔细看这两个字是不是和它的样子挺像的?

齐读词语“孑孓”。

课文里写什么一撅一撅?

(蜻蜓的尾巴)真有意思。

齐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词语都读正确了,那么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指名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2.讲解:

概括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

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构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板书: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指名说。

(多媒体出示要求)

这篇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学生完成填空。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学习“谈蜻蜓”

1.我们通篇来看看课文,课文的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

(谈蜻蜓)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内容,用笔画出来。

画完之后同桌可以相互说一说。

学生默读后交流。

2.老师看到大家都在书上标画了有关词句,那你知道他们谈了蜻蜓哪些方面的内容吗?

全班交流。

▲问题一:

蜻蜓吃什么

——评:

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等一些害虫,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蜻蜓是益虫还是害虫?

师:

所以陶先生说,(出示课件“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

陶先生这是在反问孩子们呢!

他其实在说什么?

师引读(蜻蜓真的是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板书:

好朋友]

▲问题二: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过渡:

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因为它吃——(……)。

(1)师: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预设: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蜻蜓用尾巴掌握飞行方向。

(出示补充资料:

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

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

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谁来介绍“蜻蜓点水”的现象?

——评:

“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2)其实课文在第十自然段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的外形特点和作用及眼睛的外形特点和作用。

生小组合作。

(出示蜻蜓尾巴图)指导朗读

同桌互相练一练,指生读,齐读。

——评:

正是这特殊的尾巴让蜻蜓获得了“飞行家”的美称!

蜻蜓饿极了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你见过吗?

老师也没见过,陶先生也没见过,所以他用了一个词语“据说”,据说就是没有亲眼看见过、听说的意思。

了解了蜻蜓的尾巴,他的眼睛又是长什么样?

(出示蜻蜓眼睛图)指导朗读

——评:

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3)我们已经知道了蜻蜓的食物,尾巴和眼睛的特点了,如果你是一只小蜻蜓,你能不能把你的食物、眼睛、尾巴中的一个方面给大家介绍清楚呢?

出示:

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蜻蜓,我的()是()。

生化身小蜻蜓练习说话。

指名说。

(五)总结

陶行知先生用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蜻蜓的食物、尾巴、眼睛,蜻蜓还有什么作用呢?

他们是怎么放飞的呢?

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复述课文,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过渡:

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也入神地听着,学到这儿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印象?

(六)品读课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人品

快速默读2-11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学生交流:

▲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

“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慈爱地抚摸”【联系生活加表演】你被谁慈爱地抚摸过?

现在孩子们被陶先生慈爱地抚摸,从这里你看出陶先生怎样?

(指名4、5人说)

抓住“慈爱”、”抚摸”体会陶先生说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板书:

和蔼可亲),指导朗读。

▲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

“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拉着”,像好朋友那样,看出什么?

“坐在哪里”?

(田埂上)陶先生没有考虑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想到的只是要和孩子们好好谈谈蜻蜓,你觉得他怎样?

抓住”拉着”、”坐在”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

(指名4、5人说)

  出示: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相机板书:

循循善诱)

▲第七自然段: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

(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

)——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指名4、5人说)师小结:

陶先生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

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第十自然段: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

(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一段:

“用商量的口吻”——陶先生用怎样的口吻和孩子说话?

(商量的口吻)

【联系生活】在家里,爸爸或妈妈有没有和你商量过事情?

当时你感觉怎样?

现在陶先生在和孩子们商量事情,你觉得陶先生怎样?

(指名4、5人说)师小结:

陶先生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

(七)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1.过渡:

陶先生真是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教育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那课文中的这些小伙伴怎么做的呢?

(1)引读最后两句话。

点题:

这动人的情景就是——放飞蜻蜓。

(2)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

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

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

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

(自由交流)

2.小蜻蜓自由表达。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八)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小结:

这群孩子在陶行知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开导下,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说明孩子们已经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板书),他们知道了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你有哪些收获呢?

2.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读了他,我们了解……大家推荐两名同学,一个读陶先生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一起读。

(配乐朗读课文)

3.正是陶先生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蜻蜓。

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

不!

那是孩子们的一份爱、一份责任、一份真情。

让我们用心去呼唤: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出示课件)  

(九)拓展延伸

1.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

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请你也来设计一条广告用语向社会宣传和呼吁人们共同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2.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

课外延伸:

(1)读名言,讲故事,走近陶行知;

(2)查资料,做笔记,介绍有益昆虫。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好朋友)

小朋友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蜻蜓

放   和蔼可亲

 

附:

预习单

19.放飞蜻蜓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识写生字我最棒。

认读生字,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比如:

蜻蜓陶行知池塘抚摸蚊子平衡慈爱

孑孓调整商量复杂七嘴八舌口吻

3.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边读课文边思考: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的小朋友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飞了?

想一想,和同学交流。

1.通过查询资料,说说你对蜻蜓的了解。

2.你都读过哪些关于陶行知的小故事?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放飞蜻蜓》是篇充满了儿童情趣的故事,讲述了孩子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帮助下了解了蜻蜓,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主动放飞蜻蜓的故事。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放飞童心,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针对这样一篇教材,如何遵循课标要求,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年级学生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文中主人公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产生学习的动力。

同时利用对主人公的介绍,初步把握了人物性格方向。

课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这对后面的教学起着铺路搭桥的作用。

二、有层次呈现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法

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没有机械性地呈现课后生字新词,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有层次地设计出现,由浅入深,体现整体性,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能力。

学生在处理课文内容方面有所欠缺,所以设计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按照问题梳理文章的脉络,而填空题的使用正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把握课文的内容。

三、品词析句,领悟情感。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每一节课认认真真抓起,从字词句篇抓起,从听说读写训练开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如:

抓住“慈爱”、“抚摸”体会陶行知的和蔼可亲;抓住“高高举起”、“商量的口吻”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关心,尊重;抓住“小心地翻过去”体会对蜻蜓的爱护。

让品词析句与感情体验结合,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小蜻蜓的自我介绍,是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加深了记忆,并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一堂课的时间有限,第一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稍多,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不得不“赶时间”,所以生字的书写和体会蜻蜓的特点不够扎实。

对蜻蜓的认识,这一点比较简单,孩子们对于课文多读几遍就能找出这些科学知识,浅显易懂,我没有做到适当放手,没能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最优化。

2.学生朗读过后的评价没有重视起来,对于学生的朗读我的评价只停留在“恩,读得不错”“你读出了……”这样的阶段,评价语没有注重艺术性,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教学建议:

学生对陶行知先生了解太少,与之的距离感觉遥远。

教师要尽可能地把陶行知的故事、名言、资料等引入到课堂中,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放飞蜻蜓”的理解,对陶行知的精神品质进行全身心的感受,做到人人有思考,人人有体会,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感悟他们心中的“陶行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