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9276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docx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写作素材汇编

必修一课本素材整理

关于作家的事例

1、朱光潜:

一生都在奋斗中前进。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批判中,朱光潜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竟然主动解剖自己,批判了自己原有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同时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些思想进行了学理上的辩护。

在这以后,他仍不断的批判自己,在批判中进步,提出新的观点与新的问题,为我国当代美学研究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要敢于自我批判。

人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进步的。

2、史铁生:

21岁时候双腿瘫痪。

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

1998年开始做透析。

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文章的鼓励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他写了:

《活着的事》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

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

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

《写作的事》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

《以前的事》:

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

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

《病隙碎笔:

人生的追问》:

他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史铁生学会了在痛苦中寻找乐趣。

3、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他“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流落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关于作品主人公的事例

1、华罗庚始终坚持“埋头苦干是第一”的良训。

他曾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着: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据不完全统计,华罗庚数十年间共写了152篇数学论文、9部专著,11本科普著作。

数十年的勤奋造就了一位卓越的数学家。

2、1949年新中国成立。

华罗庚毅然放弃了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于1950年带领全家登上一艘邮船从美国动身回国。

并写了一封公开信给留美学生: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可见,华罗庚是个爱国者。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哲理型)

1、人,是一本“大书”,是一本用心灵、情感、行为写就的有血有肉的“大书”。

2、古希腊特尔斐神庙里镌刻着“认识你自己”。

(人应正确地认识自己。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婪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4、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可能期待所有的好事都发生在你身上。

所以要正视自己面临的麻烦。

5、态度决定命运,态度是成功的标准。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

6、“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7、“我思故世界在”——罗曼罗兰

8、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说“坚韧”。

例如:

坚韧就是刘兰芝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情比金坚,矢志不渝。

9、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史铁生《我与地坛》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抒情型)

1、生活是在偶然与必然间彷徨的流浪汉,未来的路苍茫而模糊。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

2、生命本就没有恒常,谁会知道下一秒下一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会有怎样的苦痛,所以没有永远,只有这一刻,可以为我们感受和掌握。

与其像某些人一样在每一个瞬间都想抓住些什么却终无所获,不如作黑夜里的焰火,在刹那,用一生的热情幻化绚烂的景致,照亮我们苍白的灵魂。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

3、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美国《读者文摘》冰心译(美丽是主观的感受,是人为造就的。

那“云翳”是爱,是感受,是细节)

4、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相互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霞》冰心

5、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应该再加上“更美”。

——史铁生(人应有对美的追求。

必修二课本素材整理

关于作家的事例

1、巴金:

巴金一生追求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做人正义、互助、有自我牺牲精神。

晚年的作品《随想录》被誉为是一部“讲真话的书”,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巴金不是完人,也不是英雄,但他是一个真诚的人。

他的伟大就在于真诚。

2、冰心与巴金:

冰心与巴金60年的交往,为文学史谱下最真、最美、最纯的乐章。

在黑暗的文革岁月与步入晚年后,他们相互关怀和勉励,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他们的生命凸现出令人钦佩的韧性。

他们的友爱昭示着:

生命永不言败,友爱才能永葆青春。

3、普希金:

被公认为俄国第一艺术的诗人,他给俄国带来了作为艺术的诗,而不是抒写情感的美丽的语言。

他一生向往并讴歌自由,被流放南俄的时期,正是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全盛期。

他的许多歌颂个性自由的作品一直鼓舞着人们追求自由与解放。

4、丰子恺:

他一生淡泊,洁身自好,自称占据他的心灵的,唯有“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他主张“远功利”,“归平等”,从艺术中“可得到自由的乐趣”,“调剂平时生活的苦闷”,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追求着一种闲情和逸致,在素朴与隽永中含哲理。

5、苏轼:

苏轼遭“乌台诗案”后,贬到了黄州,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

艰苦的生活没有使他消沉下去,他以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在“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中享受“造物者之无尽藏”。

8、林觉民:

13岁时,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

他为了革命,坚定不移、义无反顾。

在黄花岗起义时身受重伤力竭被捕,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从容就义。

起义前写下的两封绝笔书,表达了他公而忘私,为国忘家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9、庄子:

他是“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的一种逸隐之士。

楚王以厚币礼聘他为丞相,坚辞不就。

他一生贫穷,却鄙弃荣华富贵,不畏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关于作品主人公的事例

1、《我的母亲》:

老舍笔下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他遇到的“真正的老师”,因为她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勤劳诚实,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善良而又坚强,她与儿女之间言语交流不多,但她对儿女的爱却已十分感人。

2、《赤壁赋》:

苏轼与客夜游赤壁,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联想到曹操、周瑜的丰功伟绩,引发抚今追昔的感慨。

最后,从大自然亘古不变的美妙风光中领悟了人生的境界,表达了对人生的旷达与乐观。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哲理型)

1、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

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的见的,譬如梦。

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探胜,安静地默想。

(《窗》)

2、

(1)„„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2)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英国诗人Blake也说: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渐》)

3、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论毅力》)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抒情型)

1、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我的母亲》)

2、冰心给人的永远是一副精神的面容,她生活在玫瑰花丛中„„因为她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冰心:

巴金这个人„„》)

3、

(1)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2)„„神驰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

故人久阔,忽然尺素飞来,那种乍来的喜慰,温暖的感觉,也很难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拟。

(《鱼书》)

必修三课本素材整理

关于作家的事例

1、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2、“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三次被贬,灾难般的毁掉了苏轼的政治前途,“黄州真如井”,他的生活面临着经济与精神上的双重落魄。

但他却开荒、劳作、耕耘,收获属于他自己的快乐,耕耘收获着自己的生活,用博学才思诠释着一位文豪的气概与价值,穷而不贫,收获快乐。

并开始做善事,创办“育婴会”救济穷人,并在当地开展普法教育。

经历的巨大落差没有使他一蹶不振、明哲保身,而是实实在在地去救助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没有权的犯官,在竭尽所能的超越苦难并完成对自我的反省。

但诗词中不能掩盖他真性情的流露,那里面的苏轼才是最真实的。

3、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

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

4、“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5、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

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6、“治学贵在勤奋”李清照夫妇为世人所称颂,流芳百世,这与其对治学的不断追求分不开的。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

她给自己立下规矩:

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

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

关于作品主人公的事例

1、夏瑜是一个坚定执著,勇敢无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有明确的革命目标,在深受统治阶级愚民思想钳制及面对沉重生活负担重压下,为革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惨死于统治者屠刀下。

2、比尔?

盖茨不欣赏无所谓的人。

一次,有两个人来应聘,一个是牛津的学士,一个则连大学都没读。

他没有对他们两个直接面试,却用了另外的方法。

他派人观察两个人的生活习惯。

那两个人同去了麦当劳,学历高的因为觉得身份高,嫌麦当劳的工作人员动作慢,而学历低的却面带笑容地面对每一个人,最后还主动把吃剩的食物倒入垃圾箱里。

仅仅是这一个表现,盖茨就选择了那个学历低的。

有些人不理解,问盖茨,他说:

“Heisthebest!

”因为他对什么事都有所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只有不把自己当一本书卖,才能卖得比书更好。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哲理型)

1、零赞,你自己一无所有,却成十倍的赐予别人,难怪你这样美,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2、圆周率: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率绵绵无绝期。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抒情型)

1、杭州岳飞墓前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必修四课本素材整理

关于作家的事例

1、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

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摊派送礼。

曹雪芹请人挑上两酒坛清水,自己把一副对联挂在老爷面前,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

评价:

气节是一种人生准则,一种道德修养,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

守节者,将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更不要说生命之外的金钱、财富与虚名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一句箴言,是曹雪芹人格的最好体现。

2、1933年6月,蒋介石指使特务在上海公然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总干事杨杏佛杀害了。

在特务的黑名单上,也有同样属于同盟一员的鲁迅的名字。

鲁迅却置生死与度外,依然前去参加杨杏佛的葬礼,并且破例出门不带钥匙,表示有去无回。

他说:

“怕什么,杀死一个杨杏佛,会有更多的杨杏佛;杀死一个鲁迅,会有更多的鲁迅~”特务们慑于鲁迅的崇高威望而没敢下手。

送殓回来,鲁迅挥笔写下了《悼杨铨》一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评价:

勇敢意味着付出,有时是金钱,有时是地位,有时是名誉,有时甚至是生命。

这付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断与义无返顾,太胆小是懦弱,太胆大是鲁莽,勇敢是适得其中。

流星也许稍纵即逝,但它能勇敢地划破夜空,给人类带来光明。

鲁迅是勇敢者,他敢于追求真理,追求正义。

关于作品主人公的事例

1、阿Q因为头上长了癞疮疤受人戏弄因而避讳多端,实在避不开的时候,他便忽然觉得这疮疤是一种高尚而光荣的标志,别人“还不配”呢~便觉得转败为胜了。

别人打他时要他说“人打畜生”,他就承认自己是连畜生都不如的“虫豸”,但马上又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除掉自轻自贱不算而外,余下来的便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于是便又即刻自尊自负起来,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

评价:

在现实中处处受凌辱,在精神上又能以自欺欺人来获得安慰,以便在黑暗的旧社会能继续苟且偷生,这便是精神胜利法的特点。

对于阿Q来说,在长期屈辱生活中,想反抗又无力反抗,即便反抗也不能得到胜利,于是便设法以精神的胜利来抚慰自己,这是一种变态的心理和性格,也使得他在精神上永远有着一种高人一等的飘飘然的狂傲。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

1、环境造得越美,丑陋越不堪入目;物质越丰富,人的内在匮乏越叫人无法忍受。

(《必修4》第11页)

2、事情往往是这样:

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必修4》第29页)

必修五课本素材整理

关于作家的事例

1、司马迁: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开始编撰史书。

天汉三年,因替败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而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仍发奋著书,14年后撰成《史记》。

2、李密:

武阳人,幼年丧父,母改嫁。

与祖母相依为命,对祖母孝敬甚笃,名扬千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

263年,司马集团灭掉蜀汉,晋朝建立之初,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笼络人心,统一天下,并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安定秩序。

李密以至孝闻名于世,因此屡被征召。

于是李密写了这篇《陈情表》,陈述不能奉诏的的理由,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终于以孝感动了晋武帝。

直到祖母去世以后,李密才到京师洛阳,先后出任太子洗马、汉中太守等官。

关于作品主人公的事例

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

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直到遵义会议,才画上句号。

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

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

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点评: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

要有坚定的信念,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有面对挫折和磨难的

勇气„„)

2、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成功进入太空。

为了准备这次飞行,他有意识地加强自我训练。

在家里,为了准备轮椅训练的考核,他一个人在客厅不停地转圈。

水上应急训练中他虽然会呛水,还是按照教练的要求做。

在10月16日返回地面的时候,他在穿越“黑障”时,努力与超重对抗,战胜了通常情况下易招呼吸困难、意识丧失以及生命危险的艰险区域。

(点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成功不是凭空而来的,成功需要惊人的勇气、毅力,需要良好的素质。

3、甘地: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

甘地很早就将绝食付诸行动,走向死神的意愿在凶手行刺之前就有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他在遭到枪击前的一刻,说:

“你来晚了。

(点评:

一个为理想而时刻准备牺牲的人,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

4、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

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这一切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不合理的人生。

于是他决心“重整乾坤”,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家庭、爱情随之毁灭。

哈姆雷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

5、《等待戈多》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象征着战后西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类。

人类在畸形发展的资本社会里,已经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社会的罪恶和灾难,使得人格丧失,个性毁灭。

他们处在一种生死不能的尴尬难堪的境地。

他们渴望戈多的到来,以摆脱这种困境。

可是戈多永远不会来,他们明明知道他不会来,还是要等待,在等待中死去、消失,深刻而真实地揭露了西方荒诞派的社会风貌。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

1、信用是道德约束的核心。

(P11)

2、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二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

(P11)

3、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4、小平同志说:

“我刚才说,第一条是不要怕犯错误,第二条是发现问题赶快纠正。

”(P30)

5、“诺贝尔奖不是目的,科学本身才是目的。

”——李政道

“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能力。

”——李政道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危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