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9214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选择和确立主题

作者:

市松山区王家店学区秀华

我是市松山区王家店学区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同时兼任综合实践课程已经有五个年头了。

五年来,我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努力让学生在自然社会这本神秘而又生动的“活”教材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并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由此激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极大兴趣,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为新课程一大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它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这样理念指导下,我积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这门新课程,实现了新理念、新思维的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三步骤八环节基本活动程式:

活动的准备阶段——开题活动阶段(确定主题、划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活动的实施阶段——指导研究阶段(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结题阶段(整理研究成果、评议交流反思),通过三种课型活动流程,保证学生的“全面参与”与“深度实践”目前教师最为关注的具体操作的方法运用问题,如何设计三种课型活动流程,是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重点研究分析活动主题选择与确立的问题。

 大家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题好一半功”的效果,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主题将有利于整个活动的持续开展。

选题好,后续活动开展起来就很顺利,效果会很显著;如果选题不好,研究中就会出现很多困难,例如选题与学生已有经验脱离,或研究条件不具备,或学生不感兴趣,或题目太大等,研究的效果也可能很差,而且有可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

因此,选好题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选好主题呢?

我认为要想选好主题,首先,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合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因为课程的资源是选题的基础;最后,选题要遵循一定的选题原则及掌握一定选题方法与策略。

 一.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

    ——实践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

     ——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

     ——与学科课程具有区别和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学科的,它超越了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

它强调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获得直接经验,它是一门经验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从选择问题、制订方案、实践操作、形成成果到表达交流成果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

因此我们说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同时它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学科课程的重要特征。

首先,它在培养目标方面体现了综合性,包括了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即健全人格的形成;其次,知识的综合性。

活动中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再次,能力的综合性,即学生解决问题时要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多方面的能力。

最后,活动方式的综合性,活动中有活动方案设计、文献资料查阅、访问、座谈、调查、考察、实验分析、论文写作等诸多方面的活动。

 和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活动中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容可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但同时又有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法,而是一门独立形态的课程。

学科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选择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良好的个性品质。

 其二,面向学生的生活,密切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其三,打破了只有学科课程这种单纯的课程结构体系,优化了课程结构。

 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与组织研究过程中,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我明确如下基本理念。

 

(1)、要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为中心。

自主选择包括学生选择问题的自主地位,学习目标、研究方式、指导教师的选择等,都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

活动主题选择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志趣、爱好和特长。

在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进行及时细致的引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与组织的过程中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发课程的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课程资源都主要蕴藏在学校所在社区和地方。

 (3)、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与其它课程相比,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五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是五个基本性质。

在五个基本性质中,我个人认为实践性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形式就是实践性活动。

因此,我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与组织的过程中我们要确立实践第一的原则,要合理安排教学结构,重点是书本学习时间不能过长,要以学生实践为主,活动环节和时间的分配上要符合实践性的原则。

我们要在实践过程中引导教师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

从五个基本特征中整体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属性。

 4、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作为事实的课程”,而是一种“作为实践的课程”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本性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反对文本化倾向,反对不走出教室,而仅作纸笔形式的实践研究,反对把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学科教学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主题不能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封闭地进行,教师不能像教语文、数学那样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教”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亲身实践体验。

二.合理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容,开发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课的重中之重,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再先进,如果没有合适的课程资源这门课程难以落到实处。

由于教师长期教现成的教材,还不习惯于自己去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不知道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和利用,也不知道如何拓宽资源,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常常不知所措。

通常是生搬硬套某些“资源包”或某些现成的案例。

我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不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适当的容作为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关注从这几方面开发课程资源:

 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条线索开发课程资源,并且把这三条线贯穿于四大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围绕三条线索课程容不能有窄化倾向,自然、社会、自我作为探究容的三个向度要平等的对待和同样的重视。

但是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造成课题的选择过分社会化、成人化,与学生思维、兴趣及知识水平不相适应,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包,同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开发和利用:

1、关注社会,抓住社会焦点问题选择主题

 

(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重大实事。

如关注全国热点问题来开发一些区域课程资源。

“汶川地震”后,学校的学生反响特别大。

他们能够主动的拿出平时的零花钱捐给灾区人民,献上自己的爱心。

那么我也根据这一重大事件,开展了“我们与自然”“如何保护自己”“献爱心,共成长”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的形成了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2).体现社区优势:

家乡的街文化“我做小小建筑师”

(3).重大时事:

向往奥运“地震”之后话健康

(4).传统节日:

“话说端午节”“春节”

(5).生产劳动:

利用假日,跟随父母到地里进行实践劳动。

学生们认识了各种农作物、动手实践,体验了掰玉米、收庄稼的田地生活,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了农民工作的劳累和辛苦,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通过活动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热爱劳动人民以及劳动成果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在合理地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后,就有了很好的选题基础,但同时还应在选题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原则

 1、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两项基本原则

 一个中心是指: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两个主体是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的主体。

主题之前先有学生。

学生不是因为课程存在而存在,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及知识和能力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指导者,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及知识和能力水平。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将会变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下去。

反之,如果选择了合适的课题,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高涨,综合实践活动课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主题筛选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原则

其一是优先的原则。

学生需要的课程资源很多,远非我们所能包揽,所以必须是在可能的课程资源围和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优先运用。

其二适应性,课程资源开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情况,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情况,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素质背景,及教师群体情况,只有这样课程资源才能合理的开发应用

 四、选择活动主题方法与策略

 完全遵照学生的兴趣,由他们自己选择,那就可能导致不同小组的选题容差异过大,增加教师指导的难度;如果完全由教师帮助确定,又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兴趣。

比较好的办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由学校或教师提供选题围

 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

 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

 下面就分别说一说这三种主题生成方式的特点:

 第一种选题的方法由学校或教师提供主题,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刚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年级学生。

一方面由学校确定一个大的选题围供学生选择。

如三家小学以“走进美的世界”为大主题,教师安排以下活动主题:

1、关注家乡(关注家乡建设巨大变化,感受环境美)

2、都市风光(对家乡的风景名胜、特色街道与广场的研究)

3、家乡特产、(家乡特产的发展)名人及名人故事等

4、风土人情

5、美味情缘等

教师提供活动主题让学生选择。

另一方面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

主要适用于三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新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还没有感性认识。

 具体做法是: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定为选题课,师生共同筛选确定活动主题。

教师将资源包中的课题以及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作为待选课题提供给学生,把待选课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举手投票,选票较多的主题设为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容。

这样学生在这些课题中选出本学期最想研究的主题。

如我在教三年级综合实践时研究主题是《清清楚楚理财,明明白白消费》、《睡眠和我们》、《小记者行动》都是学生自己选出来的。

这样做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

在这里要说明一点是三年级一学期只能开展2—3个主题容即可。

因为学生年纪较小、知识水平较低、生活社会经验不足,自己难以确定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教师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的主题,帮助他们打下自主选题的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2)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也要由老师直接提出活动主题。

如:

在举办奥运、和重大节日等情形下。

比如:

《走进端午》这个主题的生成就是由教师开发出来提供给学生的。

过去的劳动课中有一节容是《缠菱角》,只是单一的教会学生如何制作一个菱角,而将它开发成《走进端午》,那么容就广泛了涵也丰富了。

其中包括:

端午的由来、端午的各地习俗、包粽子、做荷包、缠菱角等等相关容。

这样容丰富的主题开发出来在端午节的前夕开展一定受到学生欢迎。

 像这样教师或学校统一提供选题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

目标一致,可调动学生所学过的学科知识。

强调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的经验积累,提高能力,同时其活动的方式、方法有可对比性。

便于学生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熟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和过程。

(适用于中低年级)

 第二种方法:

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选题

 这种方式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主题生成形式。

这种方式能较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性。

具体的操作大体为活动开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某种情境或提出某个围。

由学生自己确定活动主题。

创设活动情境引发主题:

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从而把发现的问题创生为研究的主题。

 创设活动情境教师要抓住学生以下三方面特点:

 1、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恰当选择活动主题。

教师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也善于利用孩子们的热情,如,春节过后,学生都有不少压岁钱,有的同学用压岁钱买了自己喜欢的图书,有的买了玩具,有的买了好吃的……借此师生共同确定了《压岁钱》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生从压岁钱的来历、给不给压岁钱、不同时期的孩子给压岁钱的多少、压岁钱的用处及意义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每个人的喜好、意志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从而增强了辨别是非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乱花钱打下了基础。

 2、教师要善于观察,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及时的发现问题。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发现班级里有许多同学都喜欢吃零食。

另外,每天学生都会带水,可是几乎个个带的都是各式各样的饮料,却很少有人带白开水。

有的同学经常会口腔溃疡,吃什么都不舒服,家长带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身体中缺少了维生素。

有的同学长的很胖,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做了简单的讨论,学生们对吃立刻来了兴致,师生共同确定《吃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3、教师要善于质疑

 只要是善于质疑就会不断从某一问题出发,提出多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准备记录本,随时记录自己的问题,或开展问题讨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总之教师要做有心人才会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但主题的确立如果单纯依靠教师个人意愿,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

新学期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呢?

于是我搜寻了一些自认为很有趣的主题,例如:

“小胖子饮食情况调查研究”“小筷子里的大文章”“我们身边的垃圾”“家庭情况调查研究”……教师把这些主题写在黑板上让组长带领大家一起选择。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对老师费尽心思搜寻的主题并不感兴趣,根本没有教师设想的的那么兴趣盎然,就连给予希望最大的“家庭情况调查研究”都无人问津!

教师感到有些灰心。

怎么办呢?

既然学生都不太喜欢老师推荐的主题,那么就让他们自己推荐主题吧,也许情况会峰回路转呢!

于是当我第二次走上讲台时,把讲台交给了学生,这种调整很快收到了效果。

一听说老师让他们自由提供活动主题气氛马上活跃起来,经过小组的商议他们把小组选题写在了黑板上:

“神秘的银河系”“汽车的原理”“硬币流通情况”“同学心中的小秘密”“UFO之谜”“世上有没有鬼”……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好多主题不仅学生感兴趣,连我都忍俊不禁。

 但是这么多主题是不是都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呢?

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用什么尺度来衡量这些主题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去调查研究呢?

还要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荐主题,师生共同筛选。

 就是说我们的选题要遵循一定的选题原则

 “主题筛选原则”。

 A感兴趣 B近、小、实C亲历体验 D预知结论有价值

 ●感兴趣:

不用说,同学们推选的主题首先就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无聊的主题早在组研究就被筛掉了。

如《汽车》的活动主题,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研究了汽车的发展史,认识了名车的品牌和标志,还调查了饭店门前等场所或某个路段在一段时间驶过的汽车中国产车所占的比例,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创建我们自己的名牌汽车的观点。

我们每天都看到却又没有太在意的汽车,被学生们研究的如此透彻,并且升华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是我意想不到的。

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选择主题,更能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

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师的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把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提炼出来,避免提出无聊的主题。

 ●近、小、实:

主题要距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近,围比较小,而且要从实际出发,有实践性。

也就是说活动主题切口要小,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知识经验的限制,选题时更应该选择小而精,容易操作的主题。

贴近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容与选题是很空洞的,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

来自日常生活的选题,其生命力是最为旺盛的。

《风筝》、《指纹的研究》、《颜色的学问》等。

如:

《拖把的翻新》大家知道市面上卖的拖把在规格上都是统一的,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个子小,力气小,所以在使用拖把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这一课程资源。

总之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经过改编都可以成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学生好操作,实实在在。

 哪些主题不能要。

像“汽车的原理”涉及的研究问题过于深奥,不适合小学生。

“鱼的种类与习性”虽然生活中不难见到鱼,但鱼的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鱼又有太多的习性根本没法研究,于是经过讨论把这一主题改成“金鱼的种类调查”和“观赏鱼的习性研究”两个比较具体的主题。

 ●亲历体验:

像“神秘的银河系”和“世上有没有鬼”这些主题都离我们太遥远,简直是无法去亲身体验和亲自实践,所以这样的主题也不好。

 ●预知结论有价值:

像“小学生喜欢的明星调查”,这个主题就没什么价值,大多数的学生喜欢的都是影视和娱乐明星,对学生的教育和导向作用不大。

没有调查的必要。

 在以上选题活动中,开始我为学生提供了菜单式主题选择方式后,发现学生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及时采取开放式的主题选择,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感到:

在学生自己筛选主题的时候,教师要对那些有创意的主题给予适当的肯定。

有些不能亲历体验,不符合近、小、实的主题,虽然不适合全班同学集体参与,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可以告诉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专门针对这些主题开展研究,利用网络、书籍、调查来完成。

不能一下挫败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打消他们积极性。

 像这种由师生共同参与的选题特点是:

活动围比较广,自由度大,学生可以在一个宽泛的领域中选择一些主题。

由教师提出参考的意见,师生共同商定。

学生可以从中联系自己的兴趣倾向、经验、能力等确定主题,有扩大交流开阔视野的意义。

第三种:

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主题

这种主题生成方式适合于高年级(或中学生)他们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在他们的选题中,教师只需要在目的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必要的提示,其他方面不用过多的限制。

 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的特点:

选题方式更接近于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

小围开展效果最好。

 通过广泛的调查与实践,学生一下子确定不下课题题目的时候,教师应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思考,提高问题意识。

我在设计《中国的酒文化》活动主题时,针对孩子们的兴趣把孩子们要研究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发现孩子们的想法很多,学生提到的问题比较多,比较零散,大部分学生经过反复的讨论,都没有确立活动主题,而且在商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不具有研究的价值,学生自己就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暂时将课堂上的选题放一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自己去发现感兴趣并且有意义的主题。

学生通过一周的社会考察活动,根据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感受,提出自己要研究的主题。

确立研究活动方向。

提炼课题,更多从社会生活中提炼的主题,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和带领孩子到社会中去实践。

这样的实践活动要征得家长、学校和其他教师的配合。

如《吃的学问》、《中国的服装文化》《百年老街》、《我是妈妈小帮手》等活动,《小小的试验田》可以带领孩子去田间亲手播种除草,到街头去调查访问,回家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使孩子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实践中提炼课题,教师通过设计问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卷,让学生自由填写,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选择的空间较大,积极性容易调动。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一些主题,尤其是第一批课改实验区的主题。

但不可以盲目照搬,而是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主题,并适当的调整,使之能为我所用。

虽然是新一轮课改下的新课程,但并不是说,我们只能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主题,问题的关键在于:

它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

选择的主题预知有价值选题要具有教育意义

五、主题确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活动计要考虑地方性:

容的选取要考虑地方性,活动的形式与方法适应地区环境。

 活动的设计的可行性:

选题不宜过大、远离生活、必要进行选题论证不是学生拿来任何选题都要拿来研究,要考虑财力、物力、人力、能否实践等。

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撒手不管、听之任之。

我们应充分考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放眼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如三年级可以由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题让学生选择;四年级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决定活动的主题;五年级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主题,教师起参谋作用。

切不可教师自作主的为学生选择主题,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开放的,由于学生的个性、兴趣、思维方式与智力水平不同。

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兴趣和思维去研究问题。

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时,应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目标的共同点,不能把少数学生的兴趣强加给大多数,师生共同讨论生成一致的活动目标,要满足不趣的差异目标。

 活动设计具有有效性,指活动对学生是否具有培养作用,有多大的培养作用。

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环境下的学生也需要选择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选择主题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可以从关注自我开始到关注生活、环境,再到关注自然、社会的顺序。

 ●关注自我,比如:

《指纹游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调查,分析出人体指纹的特点,并能够为指纹分类。

认识生命的价值,明确人体所具有独特性。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主动交往的能力。

《身高的奥秘》探索身体增高的奥秘,了解一些与身高增长有关的因素。

培养学生关心自我的情感和追求健康的意识。

 ●关注生活环境,如开展《校园设施的设计》,学生可以参观我市一些近期竣工的新校园,收集一些校园设施的资料,对同学们的意见进行调查,丈量学校的面积,绘制设计图等一系列的活动。

还有《母亲河的水质研究》、《走进社区感受美好生活》使学生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从社区实践中认识社会,并激起学生对社区环保及建设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创新的意识,并使学生认识到要关心周围生活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

还有《快乐水果吧》通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水果的营养成份、食用疗效及科学合理的食用方法。

引导学生关心自身健康,关爱家人健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