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624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抚州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抚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 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   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

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  D.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

2.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

这次税制改革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C.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D.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3.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C.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

4.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人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5.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

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

据此可推断

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B.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C.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6.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

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

上述变化

A.遏制了官员腐败现象的膨胀B.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强化了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7.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

“时正酉正,电灯已燃。

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

“(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8.全面抗战时期,日本把夺取武汉作为其解决中国事件的战略决策,倾其全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并夺取武汉。

然而当时的国际舆论在会战结束后认为:

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

这反映出

A.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

B.日本进攻武汉是侵华军事行动上的重大失误

C.中国抗战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

D.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

9.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

这种“摘帽”现象

A.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B.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

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控制力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

10.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逐渐形成。

该现象反映出当时

A.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C.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

11.1956年底,毛泽东说:

“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

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

”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要借鉴苏联的经验

C.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

D.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12.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

(单位:

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3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B.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

C.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D.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

13.明朝许孚远在《疏通海禁疏》中指出:

“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内二万则取足于商税,若奉禁无征,军需缺乏,势必重敛于民,民穷财尽,势难取给。

”这表明

A.明朝商税收人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C.明朝军费开支巨大造成财政入不敷出   

D.国家征收商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4.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了上海机器织布局。

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因失火焚毁后重建,由盛宣怀主持,改名“华盛总厂”。

后经营失当,亏损连年。

1901年以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更改厂名等方式,逐步将其据为己有。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命运

A.揭示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B.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求富的目标

C.是近代洋务企业发展坎坷的一个缩影

D.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15.黄仁宇说:

“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

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观念B.君主制度C.内忧外患D.优柔寡断

16.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

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17.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常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纪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

这一变化

A.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B.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

C.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D.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18.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

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

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

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

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

A.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B.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科学技术的进步D.生活方式和时间观念的变化

19.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20.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

此规定

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21.有研究表明,在l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

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

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城市化水平提高B.经济结构的变动

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

22..以下不同颜色的柱状图反映了1952-1970年间,新中国

A.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比例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总量的比例

C.农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例D.对美贸易与对苏贸易总值的比例

23.两宋时,风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

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

这表明两宋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抑商政策略有松弛D.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24.有学者指出:

“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材料的主旨是

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

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二、主观题共三大题总计52分(25题22分、26题12分、27题18分)

25(22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

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

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

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

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

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

南宋高宗绍兴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入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

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

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粤四海关。

1757年,除粤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

——据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整理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美、法三国迫使清政府签仃通商条约,要求“邀请”英美法人“帮办税务”。

据此,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首位海关总税务司。

总理街门成立后,英国人赫德接替李泰国。

赫德执掌海关期间,引进西方人事管理制度,对海关人员的职权、薪资、晋升、惩戒都作了细致规定,并仿照英国建立新的会计制度。

由于管理严密,海关财务很少发现舞弊现象。

从1861年到1910年间,清政府的关税总收入增长了5.8倍。

海关还为京师同文馆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清政府驻外使领馆的经费也由海关提供。

1878年,天津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标志着中国近代化邮政的开始。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8分)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海关和清代前期海关的不同(4分),并简要评价近代海关的作用(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年代

主要热词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喇叭裤

20世纪90年代

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

银矿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的死去。

但是银矿主却靠此发了大财,西班牙政府也得到了额外的财政收入,矿主向国王政府纳税的税率为产量的五分之一。

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白银达16000吨。

白银首先流进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

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

欧洲其它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中国并不是银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明朝初年,政府推行纸币,禁止百姓白银交易。

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

5.5到1:

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

12.5到1:

14。

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白银货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国内因财政货币化推进而造成的“银荒”日趋缓解。

万历年间,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

白银的流通在我国经过几百年缓慢曲折地发展,最终排挤了纸币,取代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等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欧洲对打乱传统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

(8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背景(6分)及影响(4分)。

 

高三历史答案及解析:

1--5AADBB6-10CDDDB11-15DDDCB16-20CADDA21-24BCDC

25(22分)【答案】

(1)特点:

出现早,各朝均有设置;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制度化;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唐朝以前政治色彩较为明显;宋代发展到高峰,经济职能突出;清代前期改设海关,逐步限于广州一地。

(8分)

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的需要;专制主义皇权的控制和影响;唐宋鼓励海外贸易,明清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4分)

(2)不同:

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管理模式逐渐近代化。

(4分)

作用:

(积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税收入,为清政府统治提供了财政支持;参与近代教育、外交、邮政的发展,推动了中同近代化进程。

(消极)具有半殖民地性质,便利了列强对华侵略。

(6分)

26(12分)示例一:

论题: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

论述: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由此我国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

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不久又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十年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尤其进入新时代,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逐步实现。

说明:

若学生以“建国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成果”、“建国以来社会风尚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发展”等为论题进行论述,条理清晰,史实准确也可。

根据不同时期的相关习俗的热词:

“中山装”“票证”“绿军装”“喇叭裤”“上网、休闲装”“网购”等等可以提炼一个论题:

建国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

然后结合所学,说明不同时期我国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最后总结说明:

随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他论题,言之成理也可。

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

(1)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传统封建地主收入减少,地位下降;新兴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对英、法等国来说工商业经济迅速增长,加速了资本主义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8分)

(2)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外贸易出超;国内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价高于国际市场;政府税收征银;白银自身的优越性;纸币易伪造、易贬值。

(6分)

影响:

打破了政府的货币垄断权;推动了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过度依赖白银进口不利于政府财政的稳定。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