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8150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太原五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下图中的()

A.

B.

C.

D.

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乱频繁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5.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下列可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秦末和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7.有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是“以人为骑尽作乐”,下联是:

”炮烙之刑极淫威”,横批是“作茧自缚“。

这幅对联反映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外地入侵B.统治者实行暴政C.人民起义D.自然灾害频繁

8.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9.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10.孔子曾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体现了孔子()

A.礼治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C.教育的思想D.民生思想

1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AB.BC.CD.D

12.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

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

A.齐国B.赵国C.秦国D.楚国

13.下列说法中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A.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C.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4.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担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5.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

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16.奴隶社会开始了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型;文明时代的第一个社会是奴隶社会。

中国历史上,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结束,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开始标志是

A.炎黄涿鹿之战

B.大禹建立夏朝

C.刘邦建立秦朝

D.炎黄阪泉之战

17.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18.与下图中“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纣王与武王

B.项羽与刘邦

C.曹操与华佗

D.张骞与蔡伦

19.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B.“兼爱”“非攻”

C.法治、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

20.“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1.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娶妻有日,过门不私。

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他歌颂的是

A.尧

B.舜

C.禹

D.黄帝

22.下面三字经的内容与北京人无关的项是

A.发现点,周口店

B.头盖骨,猿特征

C.打石器,过群居

D.磨石器,尖锋利

23.大型纪录片《长城:

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A.辽东、临洮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D.山海关、临洮

24.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宋襄公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

25.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

A.强征赋税

B.修骊山陵

C.严刑苛法

D.统一度量衡

26.有一个旅游团在旅游的过程中,自主发起保护长城的活动。

导游关于秦朝长城的起止点有些模糊,你认为正确的是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到咸阳,东到北京

27.《论语》云:

“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齐桓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晋文公称霸D.勾践称霸

28.“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

B.

C.

D.

2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

30.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器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氏族公社时期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选项B是磨制石器,ACD都不是磨制石器,所以答案选择B。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②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③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

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或④的ACD,故选B。

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中““天下苦秦久矣。

”意思是天下的老百姓忍受秦朝的暴政很久了,暗示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战乱频繁不属于秦朝的暴政,A符合题意;徭役繁重属于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刑罚残酷属于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赋税沉重属于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是“天下苦秦”的原因,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题干中“天下苦秦”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致使大批农民脱离生产,田地荒芜。

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农民无法生存下去。

秦朝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一人犯罪,亲属、邻里也要“族诛”“连坐”。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反映了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从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看,此话出自《道德经》。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5.C

解析: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商鞅变法的奖励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内容:

奖励耕织和军功,即奖励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吴国,成为霸主,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以人为骑尽作乐”可知,夏桀统治残暴,以人为马;依据题干信息“炮烙之刑极淫威”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夏桀和商纣都是暴君,他们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导致王朝灭亡,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外地入侵、人民起义、自然灾害频繁,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8.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故A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故B不合题意;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云南”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元谋人。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所以答案选D。

1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品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的态度)。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A

解析:

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就是公元前3世晚期。

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故属公元前3世纪。

A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秦王扫六合”是解题的关键。

首先学生要会世纪和年代换算。

年代的百位数+1,得到的就是世纪数。

如公元3世纪,就是2百多少年;四位数的年代,连同千位一起计算,得到结果就是世纪数。

如1949年就是20世纪。

据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可知是公元前3世纪。

12.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促使秦国强大起来。

所以商鞅变法发生地的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故选C。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详解】

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最终失败了,没有推翻秦朝统治。

A.B.C项关于起义的原因、领导者和地点的说法均正确,故选D。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C符合题意;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向人们展现了商朝的社会风貌,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B符合题意。

ACD项人物与题干“楚河汉界”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

只有C法治、中央集权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故答案选C。

2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所以答案选A

2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娶妻有日,过门不私。

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大致意思是已经娶妻很长时间了,(三)过家门而不入。

结合课本所学,尧舜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

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

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了民众的爱戴,禹建立夏朝。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ABC项内容都是关于北京人的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23.A

解析: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D。

2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与秦朝速亡没有关系,因此D项符合题意。

秦朝迅速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有: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比如修建骊山陵墓)、严刑苛法等,因此强征赋税、修骊山陵、严刑苛法等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因此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故选D。

2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同时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因此C项正确。

辽东是长城的最东端,排除A、B两项;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不是长城的最西端,排除D项。

故选C。

2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管仲相齐桓,霸诸侯……”,这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故A符合题意。

楚庄王称霸、晋文公称霸、勾践称霸均在齐桓公之后,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

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是甲骨文,符合题意;ABD不属于属于我国最早文字,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9.B

解析:

B

【解析】

依据图片第一幅图为商代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商代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的时期;第二幅图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因此,这两幅图反映的都是商朝的历史。

B符合题意。

夏朝还没有出现甲骨文,A不合题意;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文明的特征,秦朝和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工艺不是青铜器,CD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3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变革时代。

从劳动工具上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我国至迟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所以答案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