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7990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

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有人曾把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

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

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

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

4.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5.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6.杜甫诗: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

7.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

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

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9.下图是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

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

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11.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B.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C.自由、平等的精神

D.西方文化尚未动摇中国政治制度

12.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A.

B.

C.

D.

13.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

“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

”他描述的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大跃进”运动的表现

C.人民公社的特征

D.手工业合作化产物

14.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是

A.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B.以经济区域集团化为基础的多边贸易组织

C.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D.以知识经济为载体的多边贸易组织

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6.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

1966年奇想乐队The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B.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17.对图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18.邓小平说: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19.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

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

20.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本土爆发。

这场危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

②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③贫富悬殊

④狂热的股票投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

其失业保险规定:

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

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1年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签署条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主张。

条约首先在总则中明确了:

(1)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针对成员国本着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所拟定的共同目标,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2)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兑换率,以便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

(3)制定并且实行单一货币和统一的货币兑换率政策,以保障价格的稳定;

(4)建立一个旨在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材料二欧共体首脑会议在签署的条约中还规定的目标包括:

(1)促进平衡持久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达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欧洲共同体,加强经济社会一致性;

(2)在国际上,作为一个政治同盟,通过实行包括拟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伸展自己的立场;

(3)实行联盟公民权制度以加强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

(4)在内部事务和司法方面密切合作。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出该条约规定了哪些基本内容?

这些内容表明了欧共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欧共体的发展有什么变化趋势?

其基本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说出欧共体的前身和后身分别是什么组织?

(4)简要说明欧共体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我们不能只有有所得,也要有所风险;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于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形势?

(2)用自己的话扼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一中的“后退”指的是什么?

造成后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

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

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

为什么?

24.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材料二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故D正确。

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综上,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即②①④③,D项正确;A项时间顺序错误,排除;B项时间顺序错误,排除;C项时间顺序错误,排除。

故选D。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与实践·经济体制改革·系列概况

3.D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

“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排除A;“方向不明”是因为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排除B;“船长”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排除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排除C;“船长”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大国走向衰败、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故选D。

4.A

【解析】

明清时期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分析四个选项,A项描述的即是“重农抑商”。

5.D

【详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的面貌。

但个体经营的小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故答案为D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和环节进行调整,排除C项。

【点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个体经营的小生产方式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所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在不断深化中,国家应当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不断发展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B

【解析】

从“君家白碗胜霜雪”可以看出,材料中描述了白瓷的烧造。

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由诗句“君家白碗胜霜雪”可推断出这种瓷器应是白瓷,故排除A选项,选B选项。

C选项在元朝才开始出现;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彩瓷。

7.A

【详解】

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应该是增加的;④国际经济新秩序应该是建立当中。

故排除③④,A正确。

8.C

【详解】

根据材料“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应该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故选C项;洋务运动,只学技术没有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洋务运动并没有让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排除B项;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没有促进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排除D项。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影响来分析。

9.B

【解析】

【详解】

这份20世纪初期由革命党人秋瑾创办的杂志,其主要宗旨是要传播新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引导人们关注国事,不是为了减少文盲,而且通过创办杂志也不一定能减少文盲。

所以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主要满足官府的需要,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质量比较好,技术水平高,故C项错误;

11.C

【解析】

礼仪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随着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反映出注重等级的礼仪被体现平等的礼仪取代,本质上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C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民国时期,已经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度,D错误。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即是成员国各自让渡出一部分主权而建立的政治经济组织,D符合史实和题意。

A、B、C三项均不正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选D。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

【名师点睛】正确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A.从对立的一面看,由于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抵触与冲突的一面。

B.从相互统一的一面看,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的史实,故B正确。

一五计划与大跃进运动不能等同,故A错误。

人民公社的特征是一大二公,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

手工业合作化属于三大改造,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运动

14.C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是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C正确;A“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表述错误,排除A;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多边贸易组织,不是区域性贸易组织,排除B;世界贸易组织并非以知识经济为载体,排除D。

15.B

【详解】

据材料“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洋务运动创办工业的根本目的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自强求富,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扩大中外贸易交往”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及筹建轮船招商局的意图,并未提出这一企业的组织形式,故C项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企业,不是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几被洋人占尽……而作自强之气”,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是抵御外侮求富求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排除其它选项。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材料关键限制语: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966年”、“英国”;提炼材料关键信息:

“反对税收当局”,并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这一原因的出现时由于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中“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不相符合;D项是九十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

故选B。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所给图片反映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D项正确。

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故A项错误。

中国只是半殖民地国家之一,故B项错误。

经济全球化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18.C

【解析】

【详解】

结合材料关键词“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并结合所学可知: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开始试行包产到组;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1980年9月,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

综上所述,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应当是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C项,ABD项排除。

【点睛】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阅读题中材料可知,当时全国物价是统一的,不存在市场调节,这是计划经济的特点。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包括纽扣物价这样的小事情。

价格的统一,说明了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符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

本题选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20.D

【解析】

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故①正确;当时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了经济危机的发生,故②正确;社会贫富悬殊也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故③正确;狂热的股票投机,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故④正确。

故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21.

(1)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

理论:

凯恩斯主义理论。

(2)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3)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

【解析】

【详解】

(1)问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福利措施,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其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

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体现。

(2)结合关键信息“资本”“外逃”“国内的失业压力”“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来概括回答。

即欧美福利国家带来了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等影响。

(3)结合前面问题辩证分析即可。

一方面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

但另一方面福利政策又容易导致惰性思维的形成。

22.

(1)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和货币兑换率;设立欧洲中央银行等。

基本性质是一个经济货币联盟单位。

(2)呈现出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变化趋势;基本性质是由经济货币联盟发展为政治经济联盟。

(3)前身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后身是欧洲联盟。

(4)经济上,欧盟(欧共体)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其实力是任何人所不能忽视的;政治上,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

根据材料“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建立一个旨在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可以得出条约的基本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表明了欧共体的基本性质是一个经济货币联盟单位。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作为一个政治同盟,通过实行包括拟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与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