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7907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十七 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七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45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

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作用是 (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

【解析】选C。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召开,从时间以及出访主要国家可以看出,与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有关,故C正确。

2.(2017·河南三市联考)它“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材料中“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  )

A.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

B.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提高

D.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解析】选D。

由材料可知,“新型农业耕作模式”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将集体劳动变成个体劳动,不利于规模化生产,故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故B错误;个体劳动的形式不利于改进生产技术,故C错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多余的产品必然会流向市场,对农业商品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故D正确。

3.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指出:

“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

不许分田单干。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这反映了 (  )

A.人民公社旧体制已经正式废除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

C.对“包产到户”认识有待突破

D.农村经济形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解析】选C。

根据“包工到作业组……不许分田单干。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说明中央对包产到户还没有完全肯定,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单干”,对“包产到户”的认识还有待突破,故C正确。

4.(2017·山西模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

这主要表明 (  )

A.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已经很明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开始起步

C.中央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双重作用

D.关于市场作用的原有认识被突破

【解析】选D。

根据时间“1979年4月”和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可知,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不再被视为两个截然对立的东西,说明这已经突破了对市场作用的原有认识,故选D。

5.(2017·洛阳期中)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

该表反映了我国 (  )

农产品收

购价比率(%)

1978年

1984年

1991年

1993年

国家定价(%)

94.4

37.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8

82.7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转变的历程

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

D.国家宏观管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选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A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逐渐在经济发展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故B正确;表格内容反映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过程,故C错误;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故D错误。

6.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

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

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  )

A.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B.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解析】选A。

首先C是1984年出台的,是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包括农村和城市。

D转型的过程很长,不是通过一个“以税代利”就可以实现的。

材料中“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再结合所学知识,能反映A。

7.(2017·荆州模拟)据统计,199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6.9%,同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世界平均比重为73%,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平均比重为59%。

据此可以推出 (  )

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

B.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C.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

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

【解析】选D。

据材料“199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6.9%,同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世界平均比重为73%,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平均比重为59%”可知改革开放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故D正确。

                      

8.(2017·黄石调研)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

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  )

A.东南沿海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快

B.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政治经济稳定

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东南沿海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吸引大量人才

【解析】选C。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错误;“文化大革命”于1976年结束,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东南沿海建立了四大经济特区,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批移民,故C正确;21世纪初,我国才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错误。

【拓展延伸】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1)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同时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

(3)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9.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  )

A.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解析】选A。

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为1985年,此时的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故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相对来说较小。

其余几个选项与“1985年”这一时间点不符。

【拓展延伸】农村改革经验对城市改革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城市改革必须遵循“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原则,大胆清“左”破旧,开拓创新。

(2)反映联产承包制本质特征的统分结合和联产分配两个基本原则,对城市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

(3)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对于改革中出现的某些新的现象,如一时难以弄清,就不要急于作结论;要清除干扰,迎难而进。

10.(2017·稽阳联考)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提出了以下论断: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会议应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解析】选D。

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故D正确。

【加固训练】

英国《金融时报》称: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

促使该时期中国同国际“接轨”的事件是 (  )

A.在海南岛设立经济特区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解析】选B。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开始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故B正确。

11.(2017·如皋调研)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

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 (  )

A.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

C.重视边境与内地的协调发展

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

【解析】选D。

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深入到内地,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故D正确。

12.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

是 (  )

A.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

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

【解析】选B。

抓住关键信息“市场经济的法律”,据此可知,这些立法主要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C、D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体现。

【拓展延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

13.(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饥荒就在眼前了,它的阴影笼罩着美国莽莽大平原……农产品从来没像现在这么低过。

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二角五分,一蒲式耳玉米是七分,一蒲式耳燕麦一角,一磅棉花或羊毛五分。

糖每磅只值三分,猪、牛肉每磅二分半,200个一箱的苹果,如果个个完好,才卖四角。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上册

材料二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材料一中的“饥荒”是由什么事件造成的?

当时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过低问题的?

(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在1949—1960年开启的农业“新篇章”。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0分)

【解析】第

(1)题第一问由材料一所给的时间和国家可以想到是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第二问根据罗斯福新政中农业方面的措施回答。

(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及设问中所给的时间确定,列举1949年至1960年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举措;第二问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经济、乡镇企业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三个角度考虑。

答案:

(1)事件: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分)

解决:

调整农业生产(或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产品价格,减少农产品过剩。

(5分)

(2)新篇章:

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高度集中的农业经营模式。

(6分)作用:

解放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乡镇企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4分)

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

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材料二 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

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

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三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

《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

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6分)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10分)

【解析】第

(1)题注意时间提示:

1979年2月,由此可判断此项决定应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关,分析意义时需要依据“香港招商局”“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等信息回答;第

(2)题可从政策保障、制度创新方面说明条件,影响可以从价格改革对旧体制的冲击和对新体制的促进方面回答;第(3)题要先阐述“南方谈话”对“改革”和“开放”的影响,然后结合“南方谈话”后“改革”和“开放”的进程来回答,注意要史论结合。

答案:

(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分)意义:

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分)

(2)条件: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

(4分)影响:

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分)

(3)改革: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分)开放:

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成为重点;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6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