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7、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小数;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指导】
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情况。
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米和分米”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体现数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
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
”引出“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写法”、“小数的意义”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小数
(1)…………………………………………………………….1课时
认识小数
(2)…………………………………………………………….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小数
(1)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91~9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
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
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
谁愿意来分分?
(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
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小刀1.5元
师:
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整数的例子么?
3.引出课题:
认识小数。
师:
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
认识小数)
师:
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
都有个小圆点。
师:
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
(生齐读)
师:
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新课讲授】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
(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
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总结:
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
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
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教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
(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
(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
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生1:
一分米。
生2:
10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
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
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
1分米=1/10米。
师:
这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
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
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
3/10米,0.3米。
6分米呢?
8分米呢?
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并提问:
这又是多少长呢?
(1厘米长)
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学生回答:
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那3厘米呢?
6厘米呢?
……(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18厘米你会转化么?
(18/100米,0.18米)
(2)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
(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
4.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
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
饮料上也有。
生3:
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教师评价并补充:
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课堂作业】
教材第9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94~95页“练习二十”第1、2、3、4题。
教学板书:
第1课时认识小数
(1)
整数部分小数点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3厘米=3/100米=0.03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教学反思:
第2课时认识小数
(2)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9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
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同学们,看黑板上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和□□□□)指着卡片,提问:
如果这些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数,你觉得哪个数会较大?
为什么?
(整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2.接着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
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较大?
□□.□□□.□□
学生猜测大小(预设2种情况:
后面大;不能确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以几张卡片作为切入点,有效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新课讲授】
1.出示跳高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高成绩记录单,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小明:
0.8米小刚:
1.2米
小强:
1.1米小林:
0.9米
学生反馈:
小刚跳得最高。
2.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你能把他们的成绩化成分数来比较吗?
独立思考后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
A.一位一位地比,从整数部分比起,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B.从小数单位比,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12比11大。
C.把米转化为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12比11大。
3.你能排出其他几个人的名次吗?
(引发学生的猜测)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A.从小数单位比,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0.9里面有9个0.1,0.8里面有8个0.1,12>11>9>8,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B.将米转化为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0.9米=9分米,0.8米=8分米,由于12>11>9>8,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通过1.2和1.1的大小比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经历了“从原来单一的结合具体内容”拓展到“从数位比、从小数单位比、从具体单位比”等不同策略来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使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反馈后提问:
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方法应用。
(1)举例:
同桌悄悄地写一个一位小数,然后一起来比较一下大小。
比较后提问:
A.要想写一个较大的小数,你应该怎样考虑?
B.要想写一个较小的小数,你又应当怎样考虑?
【课堂作业】
教材第9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课后作业】
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第5、6、7题。
教学板书:
第2课时认识小数
(2)
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
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
0.9米=9分米0.8米=8分米
由于12>11>9>8,
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教学反思:
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
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