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7597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Na:

23S:

32Fe:

5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08年9月13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了三鹿某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使全国1200多名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的“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

三聚氰胺是一种纯白色晶体,其化学式为C3H6N6(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26)。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gB.标况下,1mol三聚氰胺的体积约为22.4L

C.1mol三聚氰胺含15NA个原子D.63g三聚氰胺含3gH2分子

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微粒直径D.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

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Fe3+)。

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

4.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放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5.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无色溶液:

K+、Cu2+、NO3-、AlO2-

B.空气:

CH4、CO2、SO2、NO

C.氢氧化铁胶体:

H+、K+、S2-、Br-

D.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

K+、Mg2+、SO42-、NO3-

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氖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B.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在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1/22.4)NA

D.1mol过氧化钠和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7.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8.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g/cm3。

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

A.

B.

C.

D.

9.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的量是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FeBr2与Cl2B.Ba(OH)2与H2SO4

C.HCl与Na2CO3D.NaHCO3与Ca(OH)2

10.在标准状况下,将O2和NO2按1:

4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的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

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45mol/LB.0.036mol/LC.0.026mol/LD.0.028mol/L

11.在一集气瓶中装入SO2气体后,其总质量为ag,已知集气瓶的质量为bg。

若在相同条件下改装N2,其总质量为()g

A.7(a-b)/16B.a/64C.(7a-6b)/28D.(7a+9b)/16

12.下列离子组中所给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当加入试剂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完全且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组

加入试剂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Fe3+、S2-、Cl-、Na+

NaOH溶液

Fe3++3OH-=Fe(OH)3↓

B

Na+、Al3+、Cl-、SO42-

少量KOH溶液

Al3++3OH-=Al(OH)3↓

C

H+、Fe2+、SO42-、NO3-

BaCl2溶液

SO42-+Ba2+=BaSO4↓

D

Na+、K+、ClO-、SO42-、H+

通入少量SO2

3ClO-+SO2+H2O=2HClO+SO42-+Cl-

1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和后面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B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显红色

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C

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酸性:

硫酸大于碳酸大于硅酸

D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14.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l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

A.11.2gB.5.6gC.2.8gD.无法确定

15.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为0.3molB.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mol,则0.15

C.n(Na+):

n(Cl-)可能为7:

3D.n(NaCl):

n(NaClO):

n(NaClO3)可能为8:

2:

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5分

16.Ⅰ.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在自来水中加氯气(Cl2,黄绿色气体),推广采用光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目前欧州和我国主采用Kesting法制取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会产生Cl2。

该法制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生成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填写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还原性②还原性、酸性③氧化性④氧化性、酸性

Ⅱ.已知过氧化钙(CaO2)的性质与过氧化钠相似。

若在一定体积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钙,可以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为彻底除去KCl溶液中的混有的Ba(OH)2杂质,若只准加一种试剂,则这种试剂最好选择______(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资料卡片:

溴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稀溴水呈黄色),易溶于CCl4等有机溶剂。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Cl2、Br2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

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

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

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___(填化学式)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

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出一种方案进行了实验,并通过观察现象,得出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供选用的试剂:

酚酞、CCl4、无水酒精、KSCN溶液、蒸馏水等。

请你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结论:

氧化性:

Br2>Fe3+

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实验后的思考:

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___。

(6)标况下11.2L氯气通入200mL2mol/L溴化亚铁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8.A、B、C、D均为中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1)若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且D为强酸

①B物质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来检验。

②从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变化角度预测B可能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并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你预测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定条件下D转化为B有多种途径,写出其中一种D→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2)若A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都是大气污染物,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表现在_______。

A引起酸雨B引起温室效应C形成光化学烟雾D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③写出C→D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乙两同学欲分别完成“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

I.甲同学的方案为:

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除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抽去玻璃片后倒扣在钠的上方(装置如图I)。

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学所采用的装置如图Ⅱ,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Ⅱ组装仪器、添加药品,实验开始后,先将浓盐酸挤入试管,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待整套装置中___________后,点燃酒精灯。

(2)点燃酒精灯后,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欲将虚框内装置改为图III,所示装置,并测量多余气体的体积。

①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图III,量气管装置中的液体可用___________;收集完气体后并读数,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冷却至室温并________________。

②若未冷却至室温立即按上述操作读数,则会导致所观测气体的体积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

③如果开始读数时操作正确,最后读数时俯视右边量气管液面,会导致所测气体的体积_________。

(量气管的零刻度在上方)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答案】C

【解析】A.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g/mol,故A错误;B.标况下,1mol三聚氰胺为固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体积,故B错误;C.有三聚氰胺的分子组成可知,1mol三聚氰胺含15NA个原子,故C正确;D.三聚氰胺是纯净物,不含H2分子,故D错误,答案为C。

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胶体粒子直径较大,可通过滤纸,溶液中溶质粒子小也能通过滤纸,故A正确;B.氯化铁溶液颜色呈黄色,是铁离子的颜色,氢氧化铁胶体颜色呈红褐色,故B错误;C.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较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在l~100nm之间,故C错误;D.FeCl3溶液不存在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存在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故选A.

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说明Fe2+→Fe3+,被氧化,VC能防止这种现象,说明VC被氧化了,具有还原性,故B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的概念。

4.

【答案】D

考点:

本题考查了化学试剂的存放,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

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粒子,Cu2+为蓝色,A错误;B.空气中的O2和NO反应生成NO2,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在与H+反应生成Fe3+,Fe3+再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K+、Mg2+、SO42-、NO3-能共存,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6.

【答案】B

【解析】A.1mol氖气分子中含有1mol氖原子,所含的原子数为NA,故A错误;B.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分子数为NA,故B正确;C.标况下,水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1L水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1mol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0.5mol氧气,转移了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注意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

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7.

【答案】A

【解析】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可除掉氯化氢,故A正确;B.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溶液,不能稀释或溶解药品,故B错误;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能潮解,所以称量氢氧化钠时要放置在小烧杯中,故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假设在100g水中溶解了Sg某物质得到了饱和溶液,则物质的物质的量为S/Mmol,溶液的体积为(100+S)/1000d,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即为1000Sd/,故选C。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9.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Cl2少量时,只有亚铁子被氧化,Cl2过量时,亚铁离子与溴离子均被氧化,则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A不选;B.无论量的多少都只发生Ba(OH)2+H2SO4═BaSO4↓+H2O,则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B选;C.HCl少量时,发生HCl+Na2CO3═NaHCO3+NaCl,HCl过量时发生2HCl+Na2CO3═NaCl+CO2↑+H2O,则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C不选;D.NaHCO3少量时,发生NaHCO3+Ca(OH)2═CaCO3↓+H2O+NaOH,NaHCO3过量时发生2NaHCO3+Ca(OH)2═CaCO3↓+2H2O+Na2CO3,则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D不选;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的书写

【名师点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题所涵盖的知识面广,考查角度灵活多变,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类试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现将常见的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归类如下:

(1)CO2(或SO2、H2S)参与的离子反应,CO2(或SO2、H2S)少量时生成正盐,过量或足量时生成酸式盐。

(2)酸式盐与碱反应,书写时可采用设“1”法,即将少量物质的量定为1mol,其它反应物的离子根据需要确定物质的量。

(3)FeBr2(还原性Fe2+>Br-)、FeI2(还原性I->Fe2+)通入Cl2,Cl2不足时对于FeBr2先氧化Fe2+,对于FeI2先氧化I-等。

(4)Fe与HNO3的反应,Fe少量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5)Al3+中加强碱,强碱少量生成Al(OH)3沉淀,强碱过量生成-。

(6)CO32-中逐滴加强酸,强酸少时生成HCO3-,强酸过量生成CO2。

10.

【答案】B

【解析】O2+4NO2+2H2O=4HNO3,由该方程可以看出1体积的氧气与4体积的二氧化氮恰好可以完全与水反应,换句话说将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水将充满整个烧瓶,整个溶液的体积就是烧瓶的体积,假设烧瓶体积为1L,那么原来烧瓶中的气体就有1L,NO2气体物质的量为1L÷5×4÷22.4L·mol-1=0.036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推断HNO3物质的量为0.036mo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0.036mol÷1L=0.036mol/L,答案选B.

11.

【答案】D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SO2和N2的体积相等,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物质的量也相等,则

=

,解得:

m=

g,故答案为D。

12.

【答案】B

【解析】A.Fe3+、S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Na+、Al3+、Clˉ、SO42-之间不发生反应,加入少量NaOH后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故B正确;C.H+、Fe2+、NO3-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H+与ClO-之间发生离子反应生成HClO,加入少量二氧化硫后,次氯酸根离子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3ClO-+H2O+SO2═SO42-+2HClO+Cl-,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明确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及题干隐含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判断离子共存的常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

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13.【答案】C

【解析】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将二氧化硫氧化,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示红色,能够证明原溶液中有Fe3+,但是无法证明是否含有Fe2+,检验Fe2+应该再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B错误;C.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硫酸>碳酸>硅酸,则非金属性S>C>Si,故C正确;D.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形成氧化膜,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住了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D错误;故选C。

14.

【答案】C

【解析】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FeCl2)=n(HCl)=×0.1L×1mol/L=0.05mol;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0.05mol,质量为0.05mol×56g/mol=2.8g,故选C.

【点评】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利用元素守恒判断铁的物质的量是解题关键,注意守恒思想的运用.

1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于反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根据钠元素守恒n(NaOH)=n(NaCl)+n(NaClO)+n(NaClO3)=0.03L×10mol/L=0.3mol。

根据氯原子守恒有2n(Cl2)=n(NaCl)+n(NaClO)+n(NaClO3)=0.3mol,故参加反应的氯气n(Cl2)=0.15mol,故A错误;B.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转移电子数最少,为0.3mol×1/2×1=0.15mol,氧化产物只有NaClO3,转移电子数最多,为0.3mol×5/6×1=0.25mol,故B正确;C.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n(Na+):

n(Cl-)最大为2:

1;当氧化产物为NaClO3,n(Na+):

n(Cl-)最小为6:

5,故6:

5<n(Na+):

n(Cl-)<2:

1,7:

3>2:

1,故C错误;D.令n(NaCl)=8mol,n(NaClO)=2mol,n(NaClO3)=1mol,生成NaCl获得的电子为8mol×1=11mol,生成NaClO、NaClO3失去的电子为2mol×1+1mol×5=7mol,得失电子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5分

16.

【答案】

(1).NaClO3

(2).Cl2(3).0.2mol(4).②(5).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6).2CaO2+2H2O═2Ca(OH)2+O2↑(7).H2SO4(8).2H++SO42-+Ba2++2OH-═BaSO4↓+2H2O

【点睛】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为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为氧化产物。

可以用口诀:

失高氧,低得还: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17.

【答案】

(1).Br2

(2).Fe3+(3).KSCN溶液(4).溶液变红色(5).2Fe2++Br2=2Fe3++2Br-(6).Fe2+(7).5Cl2+4Fe2++6Br-=4Fe3++10Cl-+3Br2

【解析】略

18.

【答案】

(1).品红溶液

(2).还原性或氧化性(3).2SO2+O2

2SO3或2SO2+Br2+2H2O=H2SO4+2HBr或SO2+2H2S=3S+2H2O(4).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或C+2H2SO4(浓)

CO2↑+2SO2↑+2H2O(5).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6).AC(7).3NO2+H2O=2H++2NO3-+NO

【解析】

(1)若常温下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D为强酸,则A是S,根据转化关系知,B是SO2、C是SO3、D是H2SO4;①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通常用品红溶液来检验SO2气体;②硫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0、+4、+6价,SO2中硫元素为+4价,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故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反应2SO2+Br2+2H2O=H2SO4+2HBr体现SO2有还原性,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SO2有氧化性;③利用铜和浓硫酸反应可实现H2SO4转化为SO2,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若A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