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230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

《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

福建泰宁普洞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纲

 

一、规划范围

经现场踏勘,确定本次规划的范围如下:

北以湖滨大道为界,向南推进400m,到达原水塘南岸;

东起普洞村后的山头,西至水塘西面的山头。

总规划面积约14.19ha。

二、规划依据

⑴《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年);

⑵《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1999);

⑶《泰宁县志》;

⑷《福建省“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旅游局);

⑸《泰宁县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⑹《泰宁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⑺《泰宁县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杭州远见旅游研究有限公司,2003年5月);

⑻《泰宁金湖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远见旅游研究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⑼相关政府工作报告。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现状时间界定为2004年5月。

从此时间算起,规划期限设定为12年(2004年——2015年),分三期进行建设:

一期:

2004年——2006年;

二期:

2007年——2010年;

三期:

2011年——2015年。

四、规划原则

1、个性化原则

规划布局中应赋予度假村更强的个性空间,建筑高度尽量控制在宜人的尺度范围内,形成度假村明显的特征及统一的细部处理。

2、丰富空间层次原则

在度假村的设计中,注意结合地形及屋顶、平面和道路交通系统,构成高低错落、富有层次和变化的立体空间环境。

注重地面的处理,通过色彩的运用增强环境的效果。

3、强化水景原则

水是本度假村景观设计的灵魂,充分利用滨水绿化、景观等设施,自由、灵活地营造柔和的水景环境。

注重度假村的绿化种植设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旅游的发展,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基础上,达到市场影响力的持续增长,综合质量持续提高,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大目标。

五、市场定位与细分

1、现状分析

2003年泰宁的游客接待量为11万人次,客源主要分布于闽东、闽南和周边地区,占76.6%,省外的旅游市场和境外旅游市场占23.4%,游客类型多属观光类消费,泰宁的旅游观光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市场定位

根据泰宁旅游市场现状情况及规划区区位条件,将客源市场定位为:

以三明地区城镇居民和大金湖分流市场为基础市场;闽东南为重点市场;国内其他地区及港澳台等地区为机会市场。

3、市场细分

⑴一级市场

定位于周边的三明、南平等地区的城镇居民和大金湖观光旅游的分流客源。

这一部分市场数量较大,消费水平中等,需求相对较单一,以疗养度假为主。

⑵二级市场

定位于闽东南地区的城镇居民和商务人士。

这一部分市场带有较强的商务特性和度假目的性,具有较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消费水平中等偏上。

⑶三级市场

主要定位于国内其他地区及港澳台等地区的出游居民。

这一部分市场有很大部分与大金湖的分流市场混合一起,主要是观光市场的衍生部分。

4、市场预测

根据泰宁当地旅游市场的综合分析,初步测算普洞度假村的游客接待规模,近期为5万人次/年,到规划期末达到10万人次/年。

六、规划目标

⑴通过规划的实施,达到招商引资、盘活土地的目的。

⑵在规划期内,将规划地建成金湖风景区的一个品牌辅助产品,补充白土度假村的功能延伸。

到规划期末,度假村具有自身鲜明的特性,形成自身相对独立的度假市场。

⑶通过规划的实施,全面改善湖滨大道的度假景观环境,与白土度假村联合,达到省级度假区标准。

七、总体设计思想

㈠主题定位

依托于大金湖风景名胜区,以山野特色度假为核心,辅以娱乐休闲活动和疗养项目。

以绿色和生态为背景主题,以休闲度假和时尚体验为基本主题,形成一个充满山野风情的绿色旅游度假村,集休闲、度假、疗养、健身于一体。

㈡产品定位

结合规划地所处区位,及其与大金湖景区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度假区产品设计的方向,产品设计主要针对于综合型度假市场,突出生态、休闲、度假等概念。

㈢规划理念

1、复合生态理念

从全局观、生态观、发展观三方面出发,建立复合式生态度假环境的规划理念。

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度假村的发展定位和主题形象。

在度假村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树立“整体性原则”的设计理念,从自然、社会、经济诸方面对度假村进行研究,使休闲度假环境达到整体和谐;保持度假村内生态(包括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的多样性,各物种之间取得生态平衡,共生互惠;充分考虑度假村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支撑能力,为将来的发展预留必需的可能性。

2、人本关怀理念

度假村通过人性化的设施和景观设计,从细微之处体现人性化关怀的一面,协调景观环境与度假活动的共生关系,达到“温情关怀”、“家外之家”的设计目标。

3、生活体验理念

“体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体验”,紧扣时尚步伐,导入自然情感消费理念,做好做大假日经济、体验经济和聚会经济的蛋糕。

第二章规划说明

 

一、规划地资源分析

1、地理位置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东南侧,处于东经116°53′—117°24′,北纬26°34′—27°08′之间,东西宽64.2公里,南北长66.7公里,总面积1539.38km2。

普洞度假村规划地位于泰宁县城至金湖风景区景观带+4km处的普洞村,北靠湖滨大道。

2、气候条件

规划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7℃,最高年平均气温17.7℃,最低为16.3℃,无霜期300天左右。

3、地质地貌

泰宁全境处于华夏系、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大隆起、大断裂带内,区内地层有缺失,岩浆岩岩性齐全,构造体系错综复杂。

境内最高峰为白石顶(海拔1856m),娥嵋峰(海拔1714m)次之。

县境内大量的丹霞地貌发育成熟,与金湖形成独特的“水上丹霞”景观。

4、植被条件

规划地内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为主。

典型的植被类型的建群种以苦槠、青冈栎等占优势,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

二、功能分区

1、入口服务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规划区的北面,北靠湖滨大道,东临水塘,西依山坡。

面积约0.39ha。

⑵功能定位

入口引导、综合服务和景区管理等。

⑶主要项目

入口广场、接待中心等。

2、休闲度假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规划区的东北部,北到湖滨大道,西、南临水,东接普洞村。

面积约3.77ha。

⑵功能定位

度假休闲、住宿接待和滨水游憩等。

⑶主要项目

度假木屋、服务中心、水上表演台、水上酒吧、水上茶楼等。

3、水上休闲区

⑴位置范围

水上休闲区包括规划区内的主题水面,共三部分组成。

面积约5.18ha。

⑵功能定位

水上休闲、亲水娱乐和滨水游憩等。

⑶主要项目

观景岛、垂钓休闲岛、滨水餐厅、水上休闲吧和廊桥等。

4、文化娱乐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规划区的西南部,靠山临水,面积约1.30ha。

⑵功能定位

康体娱乐、休闲健身和特色餐饮等。

⑶主要项目

康体中心、垂钓俱乐部和网球场等。

5、涵养林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规划区的西部,主要包括未被利用的山体、林地。

面积约3.55ha。

⑵功能定位

生态涵养、环境绿化。

⑶主要项目

绿化林地及其他小型游憩设施。

三、分区规划说明

㈠主入口片区

1、现状情况分析

主入口紧靠湖滨大道,目前为荒地,用地范围内有一栋一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70m2,另有两栋牲畜圈养建筑,面积共326m2。

除少量天然植被外,没有其他绿化。

用地面积约0.34ha。

2、规划构思及设计意图

⑴度假村入口是度假村建成后的大门,规划设计成一个整体环境,使各组成部分的实体及空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形象,并具有合理融洽的关系。

入口建筑设计体现自然化,建筑体量宜小,外观景观化,与环境相协调。

⑵度假村入口还是整个度假村的交通枢纽和游人游览活动的起止点。

规划设计重点是处理好集散人流的交通问题,起到导景的作用,引导游人顺利进入度假村,设置必要的停留和集散用地与空间。

⑶度假村的次入口设置于度假村东面的普洞村,主要用于度假村的后勤供给和卫生清运。

3、规划局与方案特点

⑴主入口:

主要包括入口广场、停车场、管理用房、景区大门和滨水景观等。

入口广场:

面积800m2,地砖铺地,地面标高为280m。

沿广场布置少量商业设施,为一层砖木结构,沿用闽西北传统建筑风格,面积约200m2。

服务中心位于广场东面,占地面积240m2,高一层。

绿化带与商业建筑共同围合广场。

充分利用入口广场东面的水塘,通过湖面造景和滨水湖岸的景观化处理,使主入口广场形成三个竖向层次。

停车场:

位于入口广场的西面,包括机动车停车、绿化带、通道和人行道等,总用地面积800m2,停车面积600m2。

在保证停车场面积的前提下,在停车场栽植高大乔木,避免车辆、行人的曝晒,同时从空间尺度上改变停车场的视觉效果,绿化面积为200m2。

停车场管理用房设置于服务中心,建筑面积60m2。

停车场地面标高与入口广场为同一标高,设计标准采用生态停车场标准,以方格水泥砖块铺地,方格间栽种青草。

度假村大门:

度假村大门是度假村的形象标志之一,结合实际地形,大门西面依山,东面滨水,滨水一侧建一标志性景观建筑,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建筑高度设计为3m。

⑵次入口:

次入口通过主要车道与公路相连,不设置服务设施和其他景观,只作适当的环境绿化。

次入口道路宽7m。

㈡休闲度假片区

1、现状情况分析

本区块内用地主要为耕地和丘陵地,南侧滨水,主要为耕地,北侧靠湖滨大道,主要为丘陵地。

用地范围内没有永久性建筑,无较大绿化,主要为少量天然植被,山上植被主要为低矮灌木丛。

总用地面积为3.77ha。

2、规划构思及设计意图

⑴休闲度假区是度假村的核心区域,集休闲、度假于一体。

整个区块的设计方向侧重于景观环境的营造。

⑵建筑与空间形象体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引入一定的异域风情建筑理念。

3、规划布局与方案特点

⑴用地布局:

区块南侧地块调整为建筑用地,用来建造度假别墅,用地面积2.05ha,服务中心建于滨水木屋和度假别墅之间,用地面积800m2。

度假别墅建筑面积2190m2,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m2。

北侧地块主要用于营造度假村的景观环境,进行山地景观绿化,游步道宽2m,长600m,在山顶建望江亭一个,用于远眺金溪景观,面积60m2。

停车场设在服务中心北面,停车面积600m2。

⑵区块内的滨水地块设计以休闲为主,在服务中心的南面滨水处设计水上表演台,面积600m2。

水上表演台周边的滨水地块设置滨水木屋,建筑面积1260m2。

在廊桥东岸的南侧设置一个小型水上茶座、北侧设置一个小型水上酒吧,面积各200m2。

⑶通道及绿化规划:

区内主要通道为宽7m的车道,东、西贯穿于休闲度假区块的南侧,以此通道为主轴,向两侧分散修建人行道和单行车道。

通道面积5500m2。

通道两侧行道树选用香樟,株距3m,别墅群周围栽植草皮和疏林,与普洞村之间以绿化带隔离。

绿化面积31000m2。

㈢水上休闲片区

1、现状情况分析

用地范围内现状为养殖鱼塘,部分地块因干旱变成滨水滩地,沿水岸为部分耕地。

区内除自然植被外无绿化。

总用地面积约5.18ha。

2、规划构思及设计意图

⑴这一部分是以体验为主,兼有观光性质的参与性游览区域。

⑵通过丰富的滨水景观和多变的水上造景,体现其清秀的水自然环境特色。

3、规划布局与方案特点

⑴适当改变现有水塘的形状,在原有地形标高的基础上,在水面上修建两座桥梁(其中南面的为车行桥梁),在水面上将水塘分割成三个部分。

北面的人行桥梁选址于原有的水塘水岸,挖通水岸,在中间堆成一个景观岛,面积460m2,通过两段廊桥将景观岛与两岸相连,岛边设置一个水上休闲吧,为船形水上建筑,面积300m2。

⑵在水塘的南部水面建造一个垂钓休闲岛,面积1900m2,岛上设置垂钓、休闲设施。

在垂钓休闲岛的西面滨水岸边建造滨水餐厅,建筑面积900m2。

⑶水上休闲片区的水景风格营造方面各有侧重,靠主入口水域侧重于视觉景观的营造,并结合适当的亲水设施,给人一个初步的视觉和触觉上的冲击;中间部分为水上娱乐水域,配置适量的水上娱乐设施,水上娱乐功能可向南面水域适当延伸;南面水域则侧重于水上休闲,通过垂钓休闲岛、滨水木屋和水上表演台营造高雅的水上休闲环境。

⑷区内通道主要为人行廊桥和车行桥梁,总面积1750m2。

滨水岸边绿化以水生、半水生、湿生和旱生植物搭配,绿化面积6000m2。

㈣文化娱乐片区

1、现状情况分析

本地块内现状无建筑和耕地,主要为山地和滨水荒地,植被以自然植被为主,无人工绿化。

总用地面积1.30ha。

2、规划构思及设计意图

⑴本区域是度假村内主要的娱乐中心,与对岸的休闲度假区功能互补,项目设置上侧重于娱乐、康体,为休闲度假游客提供丰富的综合服务。

⑵充分利用其山地地形,形成室内、室外两种功能的项目聚集地块。

3、规划布局与方案特点

⑴在区域的西面山坳建造康体中心,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建筑高二层,建筑面积2000m2。

在康体中心的西侧建一个网球场,面积680m2。

⑵康体中心的东南面设置垂钓俱乐部,建筑面积300m2。

⑶沿康体中心和垂钓俱乐部,从度假村主车道修次车道至垂钓俱乐部南面,路宽设计4.5m,从车道修人行步道向各地块延伸,车道面积3000m2,人行通道面积2000m2。

㈤涵养林片区

1、现状情况分析

本区块内现状主要为山体林地,无其他用地。

面积3.55ha。

2、规划构思及设计意图

用地仍以林地为主,保持原有林相,部分地块进行景观化林相改造,借助山上良好的生态植被,通过与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达到营造度假村适宜的生态度假环境的目的。

 

第三章项目景观设计说明

 

一、重点项目设计说明

1、度假别墅

度假别墅为休闲度假区的主要建筑物,在平面上由望江亭所在山体西南侧海拔300m等高线以下向西南滨水地带呈扇状分布,别墅设计为单体的双层欧式风格,建筑面积约140——150㎡左右,私家庭园面积控制在100㎡以内,别墅景观及园林设计体现鲜明的高尚社区文化和精神。

普洞度假村共有15幢度假别墅,总建筑面积为2190㎡。

2、望江亭

位于度假村东北山体的最高处,为普洞度假村的制高点和最佳视觉观赏点,登临其上度假村秀丽的湖面和山岚尽收眼底,向北可以眺望金溪。

望江亭规划面积为60㎡,四角四柱结构,飞翘角檐,入口两侧书楹联“湖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间匾额为“望江亭”。

3、滨水木屋

在休闲度假区南部的滨水地带,建造9幢生态型的双层木屋,建筑外观体现粗犷、原始、自然的质感,木屋之间适量布置草亭、休憩桌椅,置身其间能感受到浓郁淳朴的田园乡野风情。

每幢滨水木屋建筑面积140㎡,总建筑面积为1260㎡。

4、垂钓休闲岛

垂钓休闲岛是普洞度假村南部湖面中唯一的、与周边没有固定交通设施联络的孤岛,有着相对独立的完整空间、环境氛围和独特的景观价值意义。

垂钓休闲岛由人工堆砌而成,面积为1900㎡,岛内地形曲折迂回、富于变化,“水中有岛,岛中有水”,游客上岛如入迷宫。

岛上内外两侧水岸布置钓鱼台、遮阳篷等简易设施。

5、滨水餐厅

位于文化娱乐区东部向湖面突出的半岛上,隔湖与垂钓休闲岛、湖北岸的水上表演台呈三足鼎立之势,与对面山峰上的望江亭遥相呼应。

滨水餐厅为建筑面积约500㎡的双层结构,一楼为中式餐厅,二楼为西式餐厅,游客既可在此就餐吃饭,又可凭窗观赏湖景。

6、入口广场

位于普洞度假村主入口南侧,是整个度假村的集散中心。

入口广场为地砖铺成的同心圆形状,面积约800㎡,广场中心为主题雕塑,雕塑周围是各色花卉组合拼成的精美图案。

广场西侧为半包围的一排闽西北风格砖木平房,供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纪念物和其它旅游服务用品,面积约200㎡。

7、水上表演台

在休闲度假区的南端规划占地面积约600㎡的水上表演台,整个水上表演台由两个同心的半圆构成,北侧表演区半圆半径约10m,南侧观看区半圆半径约20m。

夜幕中节目上演时,舞台上的霓虹灯光缤纷多彩,与湖面的倒影交相辉映,游客在此观看表演如处梦幻仙境。

8、康体中心

位于文化娱乐区的山岙中,西边紧邻网球场,建筑方位坐西朝东,平面犹如橄榄的椭圆形状。

康体中心是文化娱乐区内主要的室内运动场馆,建筑样式为双层现代风格,建筑面积2000㎡,建筑材料多为钢架和玻璃,内设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厅、健身运动房等运动场地。

9、服务中心

位于休闲度假区主干道南侧,东、西、南三面与滨水木屋相毗邻,由南楼和北楼两幢小洋房组成,占地面积共500㎡,均为双层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000㎡,是整个普洞度假村提供后勤供应、安全保障、相关服务的中心枢纽,另设游客投诉受理、应急事故处理等相关职能部门。

10、水上茶座

位于中部湖面东岸、主干道大桥北侧,为视觉通透的一层水榭,供游客品茗赏景,面积约200㎡。

11、水上休闲吧

在景观岛南侧相邻的湖面营造舫状水上建筑,水面以下采用水泥钢筋结构,水面以上采用木质材料,休闲吧布置成古色古香的仿古楼舫,四周挂上宫灯,营造出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

作为景观岛向南延伸的附属设施,站在水上休闲吧上可以全方位地欣赏北边的廊桥和南边的主干道大桥。

12、水上酒吧

位于北部湖面东侧水岸,为圆形的单层水上建筑,建筑面积200㎡,内圆为服务吧台,临湖的外圆设置长条桌椅,整体设计为欧陆风情。

水上酒吧通过栈桥与岸上相连。

13、垂钓俱乐部

位于文化娱乐区康体中心东南侧,结构为两幢单层建筑,建筑面积为300㎡。

游客可在垂钓俱乐部租赁、购买渔具,垂钓爱好者可在此交流切磋垂钓经验。

14、接待中心

在入口广场东南侧的湖滨,规划建设普洞度假村的接待中心建筑面积240㎡,单层,内设停车管理处、游客接待处等职能部门。

二、环境景观设计说明

㈠环境绿化设计说明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度假村的绿化应尽可能的体现地方特色,提高度假村的景观价值,适应度假、休闲旅游的需要。

以乡土树种樟树、枫香等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形成既融合自然生态,又丰富植物类群,从而营造地方特色的植被景观。

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常绿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的基本外貌,充分利用亚热带自然群落中的樟科、山毛榉科,冬青科、金缕梅科,山茶科、槭树科,木兰科、杜鹃花科,蔷薇科、豆科、灰木科,小劈科等观赏树种来造景。

1、入口服务区

在入口广场处设置曲线形鲜艳的草花,设置花钵,白色的种植钵与红、蓝等色系花搭配,产生鲜明、欢快的气氛。

以杜英、香泡常绿乔木为基调树种,并配置花色洁白的常绿阔叶乔木——乳源木莲,叶形奇特的马褂木,树形优美的黄山栾树,二乔玉兰等落叶树种,使植物景观有色彩、季相变化。

停车场处则种植樟树,鲜花、草坪作点缀。

2、滨水休闲区

滨水区植物配置讲究艺术构图。

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等,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

岸边配置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

在水中植荷花、睡莲,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中央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

3、休闲度假区

在木屋别墅周围合理配植,达到四季有景。

植有春季景观植物杜鹃、玉兰、含笑、碧桃、樱花、绣线菊、海棠、迎春等;夏季景观植物为广玉兰、桅子,石榴、木槿、紫薇等;秋季景观植物为各种槭树、金钱松、水杉、连香树、无患子、枫香、乌柏、银杏、三角枫、鹅掌楸、元宝枫、银杏、黄栌、漆树、火炬树等,还有桂花香味相伴;冬季景观植物为梅花、蜡梅、山茶等。

4、文化娱乐区

以植物结合地形起伏分隔空间,并应用草坪及地被植物。

以草坪为主,满足游人活动,用乔木分隔空间,在大草坪内配植孤立树、树丛、甚至高低错落、季相丰富的树群,配植大片宿根、球根花卉,组成缀花草地。

在山坡、林下、岸边和路旁,广泛栽种地被植物。

园路两旁,根据路面宽度与周围环境,选种一些与立地环境相适应、花色鲜艳又常绿的葱兰、韭兰,鸢尾等地被植物,成片群植或小丛栽种,组成花径或花境。

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黄杨等耐修剪的彩叶植物与绿色植物相搭配做花镜。

㈡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主要设计对象为度假村内水塘沿岸及水体。

根据湖区水位受自然流量、灌溉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水位多变及湖岸不稳定的情况,综合运用植物生态,水流动力及工程技术等知识,设计栈桥式亲水性生态湖岸。

在湖水最高与最低水位之间修筑2-3道挡土墙,墙体高度根据水位不同而逐次降低,墙体的围空间回填泥土,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湿生种植台,它们在不同时段内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没。

在梯田式种植台架设网格状花岗岩栈桥,随水位变化而跌落,能长期接近水面和各种水生、湿生植物,利用水际植物遮去挡土墙。

根据水位变化情况,选择乡土植物形成水生-沼生-湿生植物群落带,自然而不荒野,规整而不僵硬。

可选的野生植物主要有:

水生的荷花、茭白、菖蒲、旱伞草、茨菇等,湿生和中生的包括芦苇、象草、白茅和其他茅草、苦茨等。

㈢景观小品设计说明

⑴垃圾箱:

按照环保要求设置垃圾箱,游步道每200m设置一处,主干道每400m设置一处,造型要与环境相协调。

建议统一采用水泥拟木垃圾箱,颜色为原木色。

⑵指示说明牌:

指示说明牌材料选用木质材料,设计高度为1.5m—1.8m,避免出现都市灯箱广告。

⑶路灯照明:

以简洁化、人性化为设计原则,采用地灯、壁灯相结合的方式,兼顾照明和视觉景观。

⑷公厕:

根据地形、人流量确定公厕的建筑体量,建筑设计简洁、生态、景观化。

建筑面积控制在40—60m2之间。

第四章其他说明

 

一、管网工程综合规划

普洞度假村管网工程规划基本是在零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必须满足旅游度假功能的要求。

规划的原则是:

保持度假村自然生态风貌的完整性并满足商业、居住、娱乐等建筑的现代化使用要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

1、给水管网规划

普洞度假村供水范围主要包括主入口片区、水上休闲片区、休闲度假片区、文化娱乐片区的公建用水、生活用水及景区内的绿地用水、消防用水,总用水量200吨/日。

用水近期就近取用地下水,远期引自市政给水管,给水引入管管径为DN200,分支引入管管径为DN100。

建筑的生活用水取自市政给水管网,一些休闲娱乐活动用水直接取溪水。

休闲度假片区、主入口、文化娱乐片区设置消防给水,近期直接取用溪水,远期与市政给水管网采用一个管网。

文化娱乐片区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其他地方采用地下式消火栓。

2、排水管网规划

本案规划排水体制是雨污分流制。

各景点、服务接待点的建筑物四周设立排水暗沟;在游览道路的一侧或两侧开排水暗沟,必要地段设小涵洞;在停车场周围布设雨水暗沟,以便迅速排除地表水。

雨水经沿路敷设的雨水管集中经统一处理后排入金溪,远期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

规划在主入口服务处、休闲度假区、滨水餐厅、康体中心各兴建一化粪池。

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过二级生物处理,才可排入金溪。

污水管径统一为D300。

3、电力管网规划

本区电力线路按三级负荷标准考虑。

室外配电箱采用放射方式向各建筑物配电箱供电,进户电源采用380/220伏三相四线制。

所有电缆线路都将结合道路建设埋地敷设。

在文化娱乐区、休闲度假区北、休闲度假区南各建一室外配电箱,电力引入市政用电。

为保障度假村用电的稳定性,规划远期设一个备用电源,以供急用。

根据需要,在景区内建立一个路灯系统,近期只在休闲度假区和文化娱乐区设路灯系统,采用壁灯式和地灯式等多种路灯形式。

远期考虑在主入口和水上休闲区设立路灯系统。

4、电讯管网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电信电缆从泰宁县城接入度假村,电缆从度假村入口进入,通过地敷进入各个功能片区。

5、分期实施

普洞度假村管线工程按统一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