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母教子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5687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蒋母教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蒋母教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蒋母教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蒋母教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蒋母教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蒋母教子答案.docx

《蒋母教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蒋母教子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蒋母教子答案.docx

蒋母教子答案

蒋母教子答案

【篇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一答案】

传》训练题

一、填空.

1、《水浒传》又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它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是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水浒传》中共有一百零八将,天罡是三十六人,地煞星七十二人。

2、绰号豹子头的,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设计______________,刺配沧州,后____________上了梁山。

3、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绰号_____。

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请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智深绰号,他在渭州______________,,在相国寺,在野猪林救林冲。

5、《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他所使的武器是,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6、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

(1);

(2)扈三;(3)“母夜叉”孙二娘。

7、杨志绰号________,他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翻船被免官,到汴京谋求官职,穷困潦倒,_________,___________,被发配大名府。

后被梁中书看重,赴京押送生辰纲,被晁盖________,吴用_______,公孙胜________,刘唐________,阮小二_______、阮小五________、阮小七________,白胜______用计劫走(在横线上填上绰号)。

二.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⒈大闯五台山鲁智深⒉误入白虎堂林冲⒊风雪山神庙林冲

4.醉打蒋门神武松5.怒杀阎婆惜宋江6.大闹清风寨花荣

7.智取生辰纲吴用8.血溅鸳鸯楼武松

三.补全回目

⒈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⒉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⒊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⒋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5、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四、《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答:

(1)如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2)行者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

二、《三国演义》训练题1、《杨修之死》:

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填朝代)小说家。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3、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

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

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4、《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人名)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6、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

诸葛亮,性格特点:

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7、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诸葛亮,周瑜。

8、《三国演义》中;两个人青梅煮酒论英雄

9、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对联中提到的人物是()

他的事迹妇孺皆知,比如:

(,,)

10、下面语句与何人有关

(1)望梅止渴(曹操)

(2)刮骨疗毒(关羽)(3)乐不思蜀(刘禅)

(4)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5)鞠躬尽瘁(诸葛亮)

11、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三、《傅雷家书》训练题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2、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傅敏。

3、《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5、这本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成为了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请简单谈谈你对作者的认识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爱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对祖国无私的热爱。

【篇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t>一、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

“孰可使嗣?

”祁奚对曰:

“解狐③可。

”君曰:

“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仇也。

”晋遂举解狐。

后又问:

“孰可以为国尉④?

”祁奚对曰:

“午⑤可也。

”君曰:

“非子之子耶?

”对曰:

“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

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

②晋君:

指晋悼公。

③解狐:

晋国大夫。

④国尉:

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

⑤午:

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d.孰可以为国尉(谁)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二、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晏子对曰:

“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

①是:

这件(事);②如:

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香远益清(远:

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

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

按时)腰白玉之环(腰:

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

增加)晏子对曰(对:

回答)d.薄暮冥冥(薄:

迫近)凄神寒骨(凄:

凄凉)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及见之,趋焚之。

责元子曰:

“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

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

少喜之,长必好之。

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

嗟!

嗟!

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

“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

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唐文粹》

【注释】①元子:

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②皂:

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③圆:

圆滑。

④卿:

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

元结的堂弟。

⑥预:

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a.闻有戏儿之器闻:

听说b.及见之及:

等到c.趋焚之趋:

追逐d.长必好之好:

喜欢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以悦婴儿

a.何以战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1.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四、冰雪文序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

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

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

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

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

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

故曰:

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藉()异()遂()固()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

(2分)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的“冰雪之气”,过渡到()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2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

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

(2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

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

(2分)

1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

(2分)雾凇沆砀,,。

五、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

“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欲清净25.翻译句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分)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六、古镜(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梦溪笔谈》[注释]①鉴:

镜子。

②原:

推究。

③差:

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收人面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

(《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

3

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2分)

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

“嘻!

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邻人曰:

“多歧路。

”既反.问:

“获羊乎?

”曰:

“亡之矣。

”曰:

“奚亡之?

”曰: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

憧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八、(12分)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

“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朗谓邵曰:

“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

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

其治务宽惠,不

项是()

a.以其境过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策之不以其道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客谢之谢:

②监试者异之异:

③窃为郡内忧之窃:

④以病去去: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2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鸣机夜课图记[清]蒋士铨

4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

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抱铨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b.旋复持儿而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d.解衣以胸温儿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

为什么?

(3分)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

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

指唐太宗。

③擢:

提升。

④资荫:

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

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5

【篇三:

综合练习.八年级】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

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二、文言文阅读。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①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

②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③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

④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

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2)苦儿幼不能执笔()..

(3)无误,乃已()(4)与轧轧相间()..

4.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

5.你赞成蒋母教子的做法吗?

为什么?

(3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名著阅读。

6、《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还在于它们是和巧妙结合的成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18分)

春天是改革家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

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

“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

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

风过后,草儿绿了。

再下点雪,然后开花。

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

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

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

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

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

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

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

没见过。

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

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

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

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

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

春天在做什么?

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

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

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

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

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

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

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

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

“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

”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

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

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

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

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

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

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

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

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

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

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

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8、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3分)

9、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

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3分)

10、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

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

(4分)

11、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

(4分)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

12、根据全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