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427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主要原因和优点。

3.以跨国公司为例,分析工业分散和工业的地域联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联系:

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

(2)

2.工业集聚

(1)形成:

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2)作用:

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

(1)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2)分类:

①按形成

类型

特点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共用空间和信息

②按性质

类型

特点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内部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1)分散原因:

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2)企业类型: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零部件厂可分散各地。

(3)结果:

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

2.工业的地域联系

(1)条件: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2)意义:

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等的流动。

【思考】

1.世界上有许多“钢铁城”“汽车城”,却为什么很少有“糖果城”“糕点城”?

提示 钢铁工业区、汽车工业区等,其内部的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城市。

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其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很难发育成工业城市。

2.我国大多数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各工厂之间的工业联系主要表现为哪一种?

提示 我国的大多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规划用地的基础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的一种工业地域。

各工厂是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的。

3.跨国公司的出现反映了工业的何种现象?

其生产组织上有什么优势?

提示 跨国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就是工业分散的结果。

它有利于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便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优区位,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预习效果自测]

1.钢铁厂与机械厂之间的工业联系方式主要是(  )

A.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B.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C.信息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方式上的工业联系

解析 钢铁厂与机械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故为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答案 A

2.工业集聚的意义不包括(  )

A.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B.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

C.便于集中处理废弃物

D.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解析 同一个区域工业集聚与分散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差不多。

答案 D

3.下列以工厂为主的工业地域中,往往形成不了工业城市的是(  )

A.甘蔗制糖厂B.石油化工厂

C.汽车制造厂D.钢铁厂

解析 甘蔗制糖厂以农产品为原料,工业联系少,发育程度低,一般不能形成工业城市。

答案 A

4.下列能表明工业分散的事例是(  )

A.新兴工业区B.跨国公司

C.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D.高新技术开发区

解析 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是典型的工业分散。

答案 B

5.下列各组工厂之间生产协作关系十分密切的是(  )

A.钢铁厂与棉纺织厂

B.化工厂与自行车厂

C.电子元件厂与电子产品组装厂

D.冶金厂与服装厂

解析 生产协作关系十分密切说明具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电子元件是电子产品的原料。

答案 C

探究点一 工业地域的形成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坐落于茌平,始建于1972年,当初为一个小电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企业及控股公司50余家,集发电、电解铝、氧化铝、碳素、氟化盐、铝深加工、供热等十大产业链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茌平北郊形成了面积43平方千米的茌平工业园,同时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省级园区——信发办事处(茌平经济开发区)。

材料二 音响生产通常需要成百上千个零件,如线路板、机芯、电容、唱盘机、扬声器、开关等,这些零件全部由音响生产厂家自己生产是不可能的,整机厂家往往要从众多的专业厂家购买零件。

因此,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以惠州的音响整机生产厂家为核心,形成了大批音响零件生产厂家的工业集聚,配件厂与整机厂共同演奏一曲动听的交响乐。

通常,机芯、天线等体积小的零件运输距离可以稍大一些,而塑料制品(如外壳)、外包装箱等体积较大者,运输距离则要尽可能小,以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1)茌平信发铝电集团内的企业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试举例说明。

(2)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之间有何关系?

(3)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4)从降低成本角度看,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案 

(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生产联系)。

氧化铝的产品是铝深加工的原料。

(2)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3)可以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4)距离递减规律。

距离音响整机组装厂越近的地区零件来源所占比例越高,塑料制品(如外壳)、外包装箱等体积较大的零部件尽量离整机厂近些。

【反思归纳】

1.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之间的联系

工业联系会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下图所示:

2.工业地域的类型

(1)按成因分

分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共同利用空间和信息的工业联系

举例

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上海金山卫石化工业区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2)按规模分

工业地域

规模大的工业地域

规模小的工业地域

发展条件

生产过程复杂,其内部的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

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工业地域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规模小的工业地域

发展特点

占地面积大,往往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形成工业城市

占地面积小,发育程度低,发展潜力小

举例

钢铁城、汽车城、石油城

面粉厂、糕点厂、糖果厂

方法规律 图解工业联系的类型

【即时巩固】 

1.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

(1)~

(2)题。

(1)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石油化学工业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D.有色冶金工业

(2)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②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 ③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④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东北地区和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均是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为发挥资源优势,均适宜发展钢铁工业。

(2)题,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靠近原料、燃料产地,节约运输成本,加强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加大了交通压力,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 

(1)B 

(2)C

2.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2)题。

(1)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2)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B.市场

C.动力D.劳动力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知,P处左侧为整车制造,下方有整车及零部件的销售,因此,P应代表汽车配套产品的生产(如仪表、轮胎等);汽车研发应属于汽车生产的第一步,农机制造、能源加工等与汽车产业相关性小。

(2)题,汽车服务业主要面向汽车使用数量较多、市场广阔的城镇地区,与原料、动力、劳动力等区位因素关系较小,故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市场。

答案 

(1)A 

(2)B

探究点二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探究活动】 读教材P64图4.8“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工业生产的何种现象?

(2)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中,零部件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试举例说明原因。

(3)这种生产形式依赖于什么条件?

答案 

(1)工业分散。

(2)例如:

瑞士在车身底板、涂料、计速器、齿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技术或成本优势,而荷兰在轮胎、金属、油漆方面可能价格低、质量好。

(3)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反思归纳】 

1.工业分散的形成与表现

工业分散是指生产企业间及工业区相距趋远的现象。

工业分散有两种情况:

一是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

二是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交易成本而形成的。

形成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不要求集聚,有些生产企业所需的零部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表现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优势

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结果

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

动力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2.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对比

类型

原因

直接目的

最终目的

工业集聚

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资源

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工业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产品的运费价格低或产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即时巩固】 

1.下图表示某地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读图,回答

(1)~

(2)题。

(1)阶段Ⅰ,该地区企业生产特点有(  )

①专业分工程度低 ②总体生产能力强 ③各企业团结协作 ④各企业之间联系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阶段Ⅱ与阶段Ⅰ相比,该地区企业发展的优势有(  )

①环境污染减轻 ②原料渠道拓宽 ③规模效益增强 ④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

(1)题,阶段Ⅰ,该地区企业各自独立,相互间缺少联系,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类型,各企业之间联系少,专业分工程度低。

(2)题,阶段Ⅱ与阶段Ⅰ相比,该地区企业已经形成了统一的销售渠道,各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内部联系大大加强,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