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3926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docx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精品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蚯蚓生活需要阴暗、  潮湿的环境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8池塘里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里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2种消费者,生产者是水稻 

1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

1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4写食物链:

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问答题

1生态瓶中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

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2.生态瓶中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产生不良影响。

3为了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至少举出两例说明。

(6分)

答:

1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2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

3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

4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那里水分充足,气候炎热,所以它的叶子比较宽大.

松树生活在温带和亚寒带,寒带,它的叶子呈针状,可防止叶子被冻伤,减少水分的散失.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缺水的地方,它的"叶''比较厚,有利于水分的储存.

其实,仙人掌上的刺才是它真正的叶,别的是它的茎.这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举例说明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向日葵的向光性,水葫芦生活在水中,叶在水面.

6企鹅、天鹅、青蛙、大雁、狼,这些动物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企鹅:

冰天雪地的寒冷南极。

天鹅:

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

青蛙:

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雨林潮湿环境的树上的,卵产于水中。

大雁:

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狼:

狼的适应性很强。

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环境。

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

7怎样才能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得好?

首先环境要有充足空气,光照,温度,无菌,然后要有充足的食物!

8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兔子减少?

1.过度放牧使土地荒漠2.捕食兔子3.占用草原建房使草原减少

9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的减少?

1破坏自然导致生态环境变差2过量捕杀3捕杀兔子

10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草减少?

1过度放牧草被吃光2.破坏自然环境3开荒

11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1禁止滥捕滥杀动物滥砍滥伐树木

2减少工业污染减少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硫等

3做到不使用不宜分解的一次性物品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5杜绝浪费多种植植物

实验操作

1生态瓶的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一、填空: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所有动物的生存最终都离不开植物,一些动物离不开另一些动物。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当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同时,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8、制作生态瓶所用的水是自然水

9、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近年来,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影响我国的其他地区。

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0、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是阳光、水、温度和土壤。

12、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说明水、阳光、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二、问答题:

1、能使生态瓶中生物好好生存所需的条件。

①有充足的阳光;②足够的氧气和水;③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2、你见过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香蕉生长在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3、举出动物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的例子。

大雁冬天向南迁徙,这是适应环境的做法。

蛇的冬眠现象也是适应环境的做法。

4、为什么说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5、绿豆芽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怎样设计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条件?

不改变哪些条件?

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方法是:

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要改变的条件是:

阳光;

不改变的条件是:

水、空气、温度、肥料等。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4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5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计时仪器是日晷  

6、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8分钟。

7、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8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9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10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11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1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13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4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5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6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8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也能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如: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氧气.

19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20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21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22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温度很高。

如奥运会圣火就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23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

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24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有集热箱、保温水箱、控制系统、链接系统、支架等

简答题

1、生活中哪些仪器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至少举出两例说明。

答:

(1)汽车反光镜能使驾驶员看到后面的情况。

凸镜

   

(2)医生戴了额镜能给病人检查耳朵。

凹镜

(3)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2人们在夏季穿浅色的衣服,而在冬季要穿深色的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

深色比浅色吸热本领强,冬季穿深色衣服暖和,夏季穿浅色衣服是因为浅色比深色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比较少。

3小明用黑布和白布分别包了两块同样大的冰块,放在太阳底下晒,你猜哪个先融化?

为什么?

答:

黑色的先融化,因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4人们为什么在日光灯或者是其他照明灯上安装灯罩?

主要原因是灯罩可以反光,使光线更集中,照得更亮 

5影子有什么特点

第一必须背光

第二影子和所属物体动作一致

第三形状谁光得照射角变化而变化

6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光是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手电筒的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象

日食和月食激光准直

排队看人齐了没有,看第一个人有没有当住后面的人

7你能举出哪些因光的反射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事例?

1强烈日光下看书,由于光的反射,对人眼睛有害。

2用玻璃作为墙设计的大楼由于光的反射会形成白亮.

3使人们得不到休息,情绪低落。

4导致的视觉模糊,视力下降,白内障发病率增加。

5.可引燃易燃物品,酿成火灾。

6严重影响驾驶员视线,成为事故隐患,甚至酿成交通事故

8为什么不能用望远镜看太阳

望远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用望远镜观看的人,必须在镜片前加上滤光片,原理是为了减弱太阳光,使它不致烧伤眼睛。

9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

太阳能热水器,都是用他的集热器吸收阳光,转化成热能,加热集热器里面的介质,再通过泵站介质循环,加热水箱里的生活热水.

10做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

1、两个玻璃管,大套小,里面的管子半边涂成黑色,透明一面向太阳。

两管子最好不要有接触。

可拿绳子悬空。

2、用一较大的凹面镜,在焦点处放一黑玻璃瓶。

第一种方法可以达到70度左右,

第二种就可以加热到沸腾,如果镜够大(1米),太阳大,那可不是一般快了

 

一、填空:

1、早晨,阳光下的影子指向西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时是在正午。

2、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热量。

3、反光有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人们根据需要控制光线,以免太强的光线刺伤我们的眼睛。

我们的眼睛也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瞳孔。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5、和太阳光垂直放置热水器可以增加它的热效应。

6、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阳光照射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这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

7、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8、很早以来,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能吸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从中获得更多的热能。

9、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太阳光就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成的白色光。

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在紫色光外面发现了紫外线。

10、在太阳光中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无线电波等

二、问答题:

1、物体影子形成有什么特点(规律)?

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物体离光源越远,形成的影子越小。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不同侧面的形状不同,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2、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背面形成影子。

3、你还知道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吗?

影子的形成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阳光透过云层射到地面,也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

清晨的影子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到太阳偏西落山时最长。

5、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

早上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涂成白色的?

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它会使我们的教室更加明亮。

7、想想不用火柴怎样点燃一张纸?

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到纸上一点,这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过一会儿纸就会燃烧起来。

8.为什么清晨温度低,中午温度高?

因为清晨阳光是斜射,这时地面得到的阳光较弱,所以升温慢,温度低;相反,中午阳光是直射,这时地面得到的阳光较强,所以升温快,温度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地形

1.地球表面的形态叫地形

2..地形种类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5.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用绿颜色表示平原。

 6.岩层受到挤压时,会慢慢隆起形成山脉等地形地貌。

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发生

地震、海啸、火山等。

7.我们选择地方建房子应注意什么?

注意点:

1.房子建的离河流远一些;2.房子不应建在下游;

         3.房子不建陡坡上4.房子周围要种树。

5.河流两旁都要种树。

    房屋应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设计理由是:

(1)河流流经区域,有植物覆盖;

(2)注意建筑物与河流、山坡保持适当的距离。

8.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运动:

(火山喷发、地震)。

地球外部的力量:

(流水、冰川、海浪等)。

人类的活动:

(围海造田,滥砍乱伐等)

地震和火山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从内到外分,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3.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

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5.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6.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7.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

一锅煮熟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8.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9.举例:

两大板块受拉张(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两大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

风化

1.风化: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岩石风化的原因:

(1)冷和热的作用:

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遇冷收缩,使岩石破裂。

(2)流水的作用:

流水搬运碎石,碎石间互相碰撞和摩擦,碎石越来越小,变成卵石。

(3)植物根的作用:

植物根扎入岩石裂缝,根长粗大,使岩石破裂。

(4)动物的活动:

动物掏挖洞穴,下雨洞穴垮塌,岩石滚下山摔碎。

3.岩石风化流程图:

风化继续风化

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

4.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5.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6.古庙外的石碑上,原来刻有清晰的文字,现在字迹模糊。

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答:

风化作用。

侵蚀沉积

1.侵蚀: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2.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3.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4.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5.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6.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

土地的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

7.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8.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

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9.上游河床:

(大石头);中游河床:

(鹅卵石);下游河床:

(细纱)。

10.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1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12.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

13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14.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5.沉积实验:

用筷子搅动水,水中的泥会和水一起运动,并悬浮起来;当停止搅动,原来运动的水和泥土会慢慢停下来,泥土会慢慢沉积下来。

重的先沉积,轻的后沉积。

从杯子底部向上依次是:

小石子、沙、黏土。

水的表面漂浮着杂质。

16.冰川:

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土壤

 1.土壤:

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土壤颗粒从大到小可分为:

沙砾(小石子)、沙、粉沙、黏土。

3.腐殖质:

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4、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

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5.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6.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7.蚂蚁:

在土壤中群居

蚯蚓:

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水更容易进入泥土

蜗牛:

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老鼠:

在土壤中筑窝

细菌:

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

植物的茎、根、叶:

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实验操作

1.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研究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

酒精灯、镊子、水槽、石块、护目镜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夹住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

2、把加热后的石块立即放入冷水3、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

石块裂成小块

实验结论:

冷热气温变化能使岩石风化。

2、研究流水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

塑料瓶、有棱角的石块、水

实验步骤:

1、把石块放进塑料瓶加半瓶水。

2、反复多次进行摇晃。

实验现象:

石块棱角变圆,瓶里出现很多小石块。

实验结论:

流水能使岩石风化。

3、研究植物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

石膏糊、豌豆种子、水、盘子、杯子

实验步骤:

1、向杯内倒入石膏糊。

2、撒上豌豆。

3、再倒入石膏糊。

4、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里。

实验现象:

石块棱角变圆,瓶里出现很多小石块。

实验结论:

植物能使岩石风化。

2.影响侵蚀因素的研究

研究项目:

有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推测:

植被越差侵蚀越严重植被越好侵蚀情况越好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土地表面的植被

不变的条件:

土地的坡度、雨量大小、土壤结构

实验现象:

有植被的土地水土流失情况好,无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结果:

植被对侵蚀有影响,植被越差水土流失越严重

问答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很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

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3.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

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4.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5.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

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6.侵蚀有什么危害?

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7.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8.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会发生“5。

12”汶川大地震?

答:

汶川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地点:

四川汶川,级数:

8级。

地球外壳由六大板块组成,大板块中又分成很多小板块,青藏高原板块与四川盆地板块相互碰撞,形成龙门山地震带,汶川位于这个地震带中,所以会发生汶川地震。

9.认识地震的危害,谈谈遇到地震时应怎样正确保护自己。

1.保持冷静,就近躲到桌子下,用双手或书包保护头部。

2.躲避地点:

家具下、墙角、厨房、厕所,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

3.保护头颈部、眼、口、鼻。

4.延长生存时间:

坚定生存信念、不哭不叫、注意休息、保存体力、找一切可能的水、食物、自救、求救。

会使用求救信号“SOS”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说一说理由。

答:

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用的材料来源。

如果没有土壤动植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1.探索侵蚀实验中你如何保证“降雨量大小、多少”相同?

两次降雨用同一个饮料瓶装同样多的水,从同一高度“降雨”

12.在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实验后得出的结论: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河床的宽度和深度都会增加。

河水带走泥沙,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大水河床侵蚀程度大,小水河床侵蚀程度小。

13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

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

地幔其厚度约2850km,占地球体积的82.3%,是地球的主体部分.是由固态的岩石所组成。

地核其体积约为地球的16.2%,其成分以铁镍合金为主.。

一、填空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