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
《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
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
阐述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基本现状.农技推广情况和成效。
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与主要模式。
总结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贵州省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发展对策;贵州省
1、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
经过多年的建设,贵州省农技推广体系已基本建立.省、地、县级设置有种子站、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畜牧兽医站、农经站.部分设置有经作站(或果蔬站、茶叶站、蚕桑站)、水产站、品改站、草地站、药检所等。
1.1机构设置情况
近年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机构发展比较稳定。
据统计.2006---2008年全省种植业系统推广机构中有省级推广机构1个.编制19人,在岗14人。
市(州、地)农技推广机构9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87个.共有编制数1092人。
实际在岗人数892人。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428个.在职人员9535人。
2008年.全省共有农业推广机构3064个。
在岗职工20989人。
畜牧系统推广机构1124个,其中,省级1个,市(州、地)推广机构9个,县级推广机构87个。
乡镇机构1027个;畜牧业系统人员共计9202人。
其中。
省级畜牧系统81人,市级379人.县级3154人,乡镇5588人。
水产系统推广机构325个.其中,省级站1个,地(市)级9个.县级站90个,乡镇综合站225个,从业人员共846人。
农机系统推广机构90个,在岗500人,其中。
省农机推广总站1个,9个地、州、市级站。
1.2管理体制
根据贵州实际情况.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机构设置主要采用由县级农业(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推广机构的设置方式。
乡镇畜牧兽医推广系统由县级畜牧兽医局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为县级畜牧兽医局延伸单位,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等服务工作。
全省绝大多数地(市、州)级及县级水产推广机构隶属当地畜牧兽医局.乡镇一级综合站多与畜牧兽医站合并.多数为县畜牧兽医局垂直领导。
全省乡(镇)一级无专门农机推广机构,推广工作主要由乡(镇)农机管理站承担.多数县(市)乡镇农机站已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2贵州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发展比较快。
据统计。
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75.20亿元.比2001年增长109.07%。
2009年农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分别为501.52亿元、281.53亿元、11.0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7.9%、一3.46%、5.43%。
近年贵州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见表1。
2009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6%。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油料种植面积51.31万hm2.增长12.7%:
蔬菜种植面积59.96万hm2,增长7.4%;茶园面积13.22万hm2,增长25.7%。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t.比上年增长0.996[6]。
近年贵州省粮食总产量见图1。
畜牧业稳步发展。
2009年畜牧业生产总值281.53亿元,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69.00亿元.比上年增长8.9%。
主要牲畜出栏数继续增长.家禽出栏数8084万只.比上年增长7.9%.肉类总产量达到169.60万t,比上年增长5.0%[6]。
近年贵州省肉类总产量见图2.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2006年渔业产值7.44亿元,2009年实现产值11.06亿元,增长48.66%。
据初步统计。
2010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11.3万t.比2005年的9.46万t(农业普查前的数据)增加1.84万t。
增长19.45%,年均增长3.6%[7J。
近年贵州省水产品总产量见图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2009年.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8.74万hm2,比上年增长10.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06.42万kW,增长4.48%嘲。
近年贵州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见图4。
3近年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作内容及成效
3.1种植业科技推广内容及成效
3.1.1突出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的推广
贵州省投入千万元资金.以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粮食增产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和超级稻等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普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良种良法.以旱育稀植、超级稻高产栽培为核心的水稻生产技术。
以玉米育苗移栽、宽厢宽带种植等为核心的旱粮生产技术.以优质高产特色为核心的经济作物生产技术覆盖率不断增加。
以免耕、抛秧、旱作节水为代表的节本节能增效技术发挥更大示范效应。
3.1.2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工作
坚持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基本思路.深入调整粮食作物结构。
据统计2008年贵州省推广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面积分别达67.1万hm2、76.6万hnl2、46.1万hm2.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比上年有所减少,脱毒马铃薯面积增加12.3万hm2.育苗移栽、测士施肥、病虫综防和种子包衣等关键技术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3.1.3做好新技术试验示范
近年贵州省在做好种植业新技术研究的同时,也积极抓好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组织了超级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和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油菜直播试验;小麦、油菜免耕栽培技术研究;稻鸭共育、稻田养鱼、杂糯间栽、以螨治螨、色板诱杀等绿色植保防控等多项农业新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3.1.4扶持重点产业建设
实施一系列重点示范项目,扶持马铃薯、茶叶、辣椒、蔬菜等优势产业及水果、花卉、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技术推广和产业建设。
2007年,重点扶持脱毒马铃薯良种扩繁与高产示范项目,2008年.实施反季节蔬菜示范项目.冬春反季节蔬菜7.3万hIn2。
增长996。
特色辣椒17万hm2,增长9.4%[劬。
3.1.5强化防灾减灾技术服务
近年来。
贵州省遭受雪灾、干旱:
洪涝、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
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遭受多种自然灾害侵袭.有85县(市、iX)2325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7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17.65亿元[引。
在自然灾害面前贵州各级政府强化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工作。
2008年共投入病虫害防治补助经费3390余万元.病虫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水平有所提高.重大病虫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全省拥有植保机防队1603个、机动喷雾器16382台.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79.6%t4l。
3.2畜牧业科技推广内容及成效
3.2.1畜禽品种持续优化.推广力度逐渐加强
猪、牛、羊、鸡等畜禽品种持续优化,推广力度逐渐加强。
2007年全省建有猪改点9800个.比去年增加44个。
推广杂交猪2800万头:
牛品种改良51万头。
同比增长6.9%。
以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等优良品种为主的羊品种改良.使羊的受胎率、产羔率明显提高;引进、推广良种家禽10500万羽,引进推广良种肉兔50万只…】。
2008年全省三元杂交猪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点增加60个。
引进良种猪12万头;完成牛输配改良52万头.增长1.35%[4]。
3.2.2稳步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建设
自2007年贵州省实旌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以来.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稳步推进。
2007年至2009年,全省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24亿元用于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
2009年.全省在2008年雷山、德江、大方、水城等33个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的基础上.再增加江El、黔西、罗甸等10个项目县,安排资金5000万元.使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达到43个[12]。
3.2.3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
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主要体现在动物疫病防控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等方面。
2008年,全省实施兽医体制改革.有7个市(州、地)、48个县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工作.58个县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88个县(区)1490个乡(镇)开展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加强流通环节的执法监督检查,做到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达到100%。
建立防疫日制度。
加大免疫力度.制定下发了动物疫病免疫相关的文件.建立免疫畜禽档案。
3.2.4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优质畜产品基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强畜禽疫病防疫设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禽粪污处理的综合利用.引导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养殖小区,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
促进畜禽养殖数量的增长和养殖方式的改进.改变传统的散养模式.向标准化、产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2008年.全省新增规模化养殖小区226个.新增规模养殖场(户)8340户,同比增涨12.56%[13]。
3.2.5加大人工饲草料技术推广及其监管
积极引进饲料大集团在贵州省投资兴建饲料企业.加快发展饲料丁业。
加大T业饲料的使用技术培训.在优质畜产品基地和养殖小区开展了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饲养示范.工业饲料使用量不断提高。
2007年推广工业饲料160万t,2008年完成86家饲料生产企业申办《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审查工作。
同时,加大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开展三聚氨胶专项监测T作,完成三聚氨胶专项检测任务353批。
。
3.3渔业科技推广内容及成效
3.3.1加快冷水鱼驯养技术推广及其养殖发展速度
在贵定县召开了贵州省大鲵养殖现场会之后.各地兴起了大鲵养殖热朝。
据统计,2010年前i季度全省大鲵养殖县市增至32个,养殖企业增至112个,个体养殖户近600户,养殖面积达15万m2,养殖量近14万尾.自行繁殖大鲵苗种6~7万尾,亲鲵及后备亲鲵量超过8000尾。
2010年鲟鱼养殖同比较大幅度增加.预计新增鲟鱼苗5万~10万尾。
新增产量将达到100~120t[14]。
3.3.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推进健康养殖
贵州省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和稻田生态养殖综合技术。
2008年全省发展大水面养殖投饵网箱60.5hmz.不投饵网箱295.1hm2.拦网养殖0.15万hm2,建立了8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近7万hm2【4】。
另外还制定了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省级水产良种场全面推行“三项记录”制度。
3.3.3加强渔业苗种管理和资源保护
全省筛选了一批优良品种.指导养殖单位开展苗种培育、人工驯养和示范养殖,建设了遵义中华倒刺鲍省级良种场.沿河、金沙等水产良种场。
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护渔业资源.开展苗种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在重点养殖区域实行了苗种准入制度。
2008年,全省投入资金309万元.分别放流中华倒刺鲍、大皖、裂腹鱼等各类鱼苗、鱼种2100万尾.
3.3.4加强渔业管理的行政力度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渔业坚持依法行政.
切实加强了对渔业的管理,制定了水产苗种管理、养殖证制度、质量安全监管、渔业安全管理等配套管理制度.比如《贵州省水产品药残监控行动方案》、《贵州省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等,各县开展了水域养殖规划编制.实施了渔业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环境监测、资源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管理、禁渔期、渔船监管等管理措施,有效地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保护了渔民权益.增强了渔业发展活力.
3.4农机化技术推广内容及成效
3.4.1抓好水稻机插秧百万亩示范工程的实施
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丁作列入省委1号文件内容,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全省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百万亩示范工程的实施。
2007年完成机插秧面积2.6万hm2.共有l557台插秧机投入机插秧作业.新增各类插秧机1307台。
2008年深入82个示范县开展机插秧专项督查工作。
检查任务、资金、机具到位和技术培训等情况.当年全省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2.9万hm2。
3.4.2做好农机化科技示范区建设.
2007年农业部把贵州省金沙县、惠水县、乌当区三个县(区)列入全国首批10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区.2008年省农机局又确定了6个省级农机化示范区[15]。
2009年.按照实施方案继续在9个县实施.新增投入180万元.每县投入20万元,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杏和宣传引导上进行落实。
示范区建设将通过提高示范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全省农机化示范主要体现在马铃薯、玉米、茶叶、小麦、油菜等作物的机械化生产示范。
3.4.3因地制宜开展农机化作业
近年来适应贵州山区特点的小型农业机械数量增长迅速,机耕、机灌、机收、机脱粒不断增加,农机作业面逐步扩大。
据统计.贵州20万元左右的高性能收割机由2005年几台发展到2007年的300多台。
割晒机达1300多台[18]。
2005~2008年期间.农机总动力增加1.52倍.耕作机械增加2.94倍.种植机械增加2.03倍。
收获机械增加12.5l倍.畜牧养殖机械增加1.28倍.工厂化育秧设备从无到有。
机耕面积达59.1万hm2。
机播面积3.2万hm2(主要是水稻机插秧).机收面积7.3万hm2.机械植保面积14.2万hm2.机械化脱粒300万t[15J。
3.4.4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
农机化促进法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在贵州农机化发展进程中催生了众多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致富户。
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同时,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公司、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安全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做好协调服务.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机制及模式
4.1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的推广模式
在长期努力工作下.贵州省已经建立结构合理。
功能齐全.初具规模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据统计2008年全省有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乡镇l455个乡镇均设立了农技推广站。
有1428个乡镇建立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立乡镇畜牧站1027个、乡镇农经站209个。
这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科技入户示范等方面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
4.2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新形势下加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一种有效模式。
科技特派员服务区域重点是县(市)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冈区、乡镇的骨干企业。
特派员以独资创业、技术资金入股、技术服务等方式与农户等需求方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初步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公司+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试验基地+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创办实体+农户”、“协会+科技特派员+农户”等服务方式[1引。
目前.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黔南、安顺、遵义、铜仁、贵阳等地也取得良好效果。
4.3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模式
农业科技示范冈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农业科技示范同区建设的原则是“政府指导、企业运、中介参与、农民收益”。
贵州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园区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主要有:
“试验示范+市场+核心农户+科技人员”引导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工作站”支撑模式;“特色孵化+基地”催生模式:
“市场+科技+基地+协会”的膨大模式。
在政府的帮扶下.这几种模式最终形成了“市场引路+政府帮扶+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贵州贵阳(乌当)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经济运行模式。
4.4农业专家大院的推广模式
农业专家大院是对市场经济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一种补充.是加速农业科技向科技农业转化搭建的综合平台。
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圉区开展了以农业专家大院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根据园区实际情况,聘请了30名专家.形成了多领域、多学科、多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搭建了可操作平台:
建成了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天麻、奶牛、花卉及优质水稻6个专家大院:
探索了“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农民协会+企业”、“企业+基地+农户”、“专家+农技推广+农民”等生产经营方式和专家大院的运作模式。
4.5其他模式
除了上面几种模式外。
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涉及到的模式还有:
农科教结合的推广模式,以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技术推广的推广模式.以农业科技人员承包技术推广项目的推广模式m】.以农业科技“1lO”信息服务为主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C20)和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z·1等。
5当前贵州省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贵州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各类民间技术推广和服务组织共存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但基层农技推广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金物质配套投入少等问题圈。
5.1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目前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多数县(市.区)都实行以县管为主的管理方式.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地方政府领导认识不一等诸多问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另外,已建立的县、乡农业推广中心多数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甚至是有名无实.推广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所谓的“中心工作”转.忽略了专业技术工作。
5.2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通过制度建设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以弥补机制的不足。
目前。
贵州省在制定农技推广责任制、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农技人员聘用制、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等“五项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已有60个县制定了管理制度.但目前,尚有28个县还未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即使多数县虽然已经制定了管理制度.但真正落到实处的还不多。
5.3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各级财政预算中都反映对农业的投人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
贵州省农业科技投入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近年,全省的农业科技投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o.2%左右.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全省所有乡镇农技机构的人头和办公经费都全额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但是经费基数低。
平均每人每年办公经费800元左右。
此外.全省还有29个县(市、区)没有落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业务推广经费。
另外.农业科技人员的工资、生活待遇低.一些政策性的补贴尚未落实,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5.4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现状不能满足现代农技推广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
一是队伍人才缺乏,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数是通过各种渠道调来的非专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和技能;二是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懂粮油作物的人多。
知经济作物的人少.既懂专业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更少:
三是知识更新严重滞后:
四是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
5.5工作条件差.亟待改善
据农业部资料显示.目前在贵州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自有办公用房仅50%.且大数建于20世纪60、70年代。
乡镇农技站有59%无办公电话,90%的乡镇站无办公微机、无电视及播放等培训设备。
无交通工具,以及病虫害测报、防治和土壤检测等基本设备。
办公及推广条件差.推广手段落后.直接影响到农技推广机构效能的发挥。
虽然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了1000万元乡镇站建设专项.但由于资金量小、建设规模小、速度慢,全省还有近l300个乡镇站亟待建设.
6完善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对策与建议
6.1加强政府管理.强化服务意识
各级党政领导都应该度重视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工作,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水平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作为农业科技丁作的基本目标: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法对农业科技推广主体的资格、行为、能力和效果的评价等方面上来。
建立完善政府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协调推广机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和农民的关系,并引导它们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成果和农产品信息的权威信息研究处理机构.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
6.2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贵州相关部门应尽快完成和落实乡镇站管理体制.
尽快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明确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职责,做到职能明确、任务落实、管理到位,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推广丁作的时问.保障工作条件.落实工作经费和相关福利待遇。
确保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为目标.以调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根本.着力抓好“五项制度”的建设工作.建立起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运行机制。
6.3加大投入.强化财政保障
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T作的经费投入.重点抓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的落实。
一是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提高乡镇农技站人头经费的标准,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日常T作的正常进行。
二是积极争取落实业务推广经费.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现长期、固定的预算。
三是加大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经费的投入。
6.4努力改善工作条件
在继续实施好全省乡镇农牧站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农业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准备工作.在完成项目申报工作的同时.尽快落实匹配资金、建设场地整理、仪器设备购置等相关工作,争取项目下达后.及时按照建设计划任务.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装备水平和提高服务能力。
6.5加大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要认真抓好农业部《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抓好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农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人才教育培养,加大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尤其是中青年高中级专家的培养力度。
同时。
要积极争取落实培训资金.依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农业科技示范场、教育机构等,开展异地研修、集中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6.6改进推广方式.提高服务效能
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构建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长效机制。
利用“三电合一”等现代信息网络和声像技术手段。
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有效的技术和信息服务。
实施好“三百工程”(百名农业专家、百家涉农企业.帮扶百个专业村)。
积极探索技术人股、资金入股、租赁或承包经营等多种农技推广服务的有效形式,强化农技人员、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7结语
贵州省经济欠发达、基础条件差,虽然近年来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发展比较缓慢.相对于其他省份差距比较大。
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加快、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同时也希望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贵州等西部省区。
在政策和项目上给予帮扶。
附录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采购项目配置清单
仪器采购情况(部分)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台式电脑
联想
16台
2
传真机
佳能
16台
3
打印机
佳能
16台
4
文件柜
16个
5
数码摄像机
索尼
5台
6
投影仪
索尼
17台
7
幕布
17个
8
笔记本电脑
联想
8台
9
电视机
36台
10
桌椅
100套
11
土壤养分速测仪
托普TPY-6PC
16台
12
手持GPS面积测量仪
TMJ-2012
16台
13
土壤取样器
16台
14
农残速测仪
托普NY-5D
16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