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328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

主备人: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四、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

①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

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

②因此,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

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五、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5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第2~12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第1~4题及练习二的第1~6题。

本单元共安排了5个例题。

1.例1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

“早晨,太阳在东方(从东方升起)”这句话学生十分熟悉,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认识这四个方向。

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最后,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2.例2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完成校园示意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通过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种记录方式,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在教学例1时,已经让学生观察了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在教学本例题时,只要求学生绘制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就可以了,但需注意提醒学生要标明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另外,教师对绘制校园示意图的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绘制校园示意图的方法可能有很多,有的学生可能将每一个建筑物的所在方向都标明,有的学生可能只标出一个方向;有的学生可能将东边的建筑物画在纸的上部,有的学生也可能将北边的建筑物画在纸的上部。

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记录方式,比较各种方式并说一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再告诉学生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引导学生按绘制地图通常所用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3.例3教科书呈现了在某一街区“学生问路”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时,既可以利用此图也可以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习。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可以先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余三个方向,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4.例4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

目的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首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教学楼、图书馆、大门和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复习已经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接着,再组织学生讨论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在学生思考之后,可提供指南针帮助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

最后,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校园内的这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还可以让学生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5.例5教科书呈现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时,既可以利用此图也可以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习。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可以先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说一说动物园内各场馆的位置。

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六、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数学单元备课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估算的方法,灵活运用估算

2.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学会试商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编排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

(1)在口算和笔算的编排中,融入估算。

如教科书第16页的例2、第22页的例3,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的同步教学,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不足。

(2)加大练习的分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单元的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

这些内容从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丰富的估算素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

五、教学设计:

1.口算除法

(1)例1的三道小题(60÷3,600÷3,240÷3)中,重点放在第

(1)、(3)题。

(2)题可由第

(1)题类推出来。

(1)题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时,应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

当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算出结果以后,应开展交流活动。

第(3)题可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2)应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口算时间,使每个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例2.

(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估算,再进行交流。

教师尽量把不同的策略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

(1)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

如把124看作120,124÷3的估算结果是40;如果124先分成120+4,先算120÷3=40,再算4÷3,最后结果是41。

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只是一个更精确些。

(2)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估算、精确计算可以配合使用。

如上面第二种策略,既用到了估算,又进行了精确计算。

2.笔算除法

本单元有七个例题,以例1、例2为重点,在学好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例3,即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此基础上,再解决笔算除法中的难点,即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例1的教学过程。

①引导学生利用“40÷2=20”的旧知来学习“42÷2”的新知。

②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让每个学生经历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的过程。

③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笔算竖式结合起来。

教学例2.

(1)充分利用主题图中提供的情境资源,让学生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笔算除法的知识。

(2)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

教学时,既突出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又满足不需借助直观,只用口算就能得出结果的学生的需求。

如,有学生这样想:

40÷2=20,12÷2=6,20+6=26,也应该鼓励。

这个过程和直观操作的程序是一致的,只是脱离了直观,应用已有的口算经验来解决它。

(3)应注意使学生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先用一位数去除十位上的数,然后将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除数去除。

教学例3突出238÷6的笔算过程的教学。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以下问题:

①,先用6去除几?

②当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该怎么办?

③23个十除以6,商应写在哪位上?

六、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3课时

2.笔算除法-------------------8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学单元备课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第三单元统计

二、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五、教学设计:

1.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1教学时,可以直接出示教材上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空白),让学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自行完成统计图。

也可以在教学横向条形统计图之前,先提供一个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然后提出问题“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此时,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是很开放的,例如,有的学生只是把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90度旋转,得到的横向统计图横轴与纵轴的方向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