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275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docx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

 

编制人: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矿长: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长友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

为确实搞好本矿防治水工作,保证煤矿安全,必须严格遵守“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防水原则和“查、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2014年1月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对长友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物探报告,以及本矿在施工过程中现场钻探资料。

特制定2014年综合防治水措施。

一是认真落实矿井水防治责任制;

二是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专门的防治水技术人员;

 三是认真编制矿区水害防治规划、年度水害防治规划和水害应急预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是采用先进技术条件查明矿井和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相邻煤矿的情况等,为水害防治提供详实的技术依据;

 五是严格矿井防隔水煤柱管理,严禁在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六是要建立完善井下排水系统。

 七是要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必须至少配备3台探水钻,组建探防水管理机构和专业探放水队伍;

 八是要切实做好老空水的探放工作;

 九是认真履行对水害工作的日常管理;

 十是打探水眼时,派专业人员跟班,严格执行《探防水设计》和《探放水技术措施》,

 十一是按照《水害防治应急救援预案》做好防治水应急救援工作。

第一章矿区概况

一、煤层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含可采煤层4层,M16、M27、M30、M32煤层,其中M27、M30煤层厚度较稳定,全区可采;M32煤层厚度不稳定,大部可采。

平均厚度分别为:

M27为1.70m、M30为1.68m.M32为1m。

现将各煤层的主要特征叙述如下:

①M27号煤层

位于龙潭下段中上部,全区可采,可采率100%。

属较稳定煤层,全层厚1.34—2.17米,平均厚度1.70米左右,含l至2层夹石,夹石为泥岩或碳质泥岩,属较简单结构煤层。

顶板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夹薄煤层,伪顶为较薄的粉砂质泥岩,底板为含植物根化石的泥岩及粉砂岩。

②M30煤层

位于龙潭组下段中部,距M27顶板约l8—20米基本全区可采,可采率83.3%、属较稳定煤层,全层厚1.52—2.1米,平均1.68米。

普遍含一层夹石,属简单结构煤层.夹石一般厚O.15—2.1米,一般为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直接顶板为泥岩,其顶为泥质粉砂岩,距煤层顶l一3米左右,常夹一层厚约0.6米的煤层;其底一般为厚0.3-0.5米的泥岩(俗称根土岩),含植物化石,直接底为粉砂岩。

③M32煤层

位于龙潭组下段中下部,距M30顶板约15米、为最下一层可采煤层,大部可采,可采率75%,属于不稳定煤层,全层厚度0.28-1.43米,平均1米,厚度变化较大,有由北西向南东增厚之势。

以含两层夹石为主、属较复杂结构煤层、夹石厚度一般O.25米,以泥岩为主的为顶泥岩或砂质泥岩,预接顶为石灰岩,伪底为泥岩,直接底为粉砂岩夹石灰岩

二、构造

矿区位于三塘向斜北东端转折部,三塘向斜为区内主要构造线.全区断层稀少。

地层走向SW—NE,地层倾角4-10°,西翼平均7°,东翼平均5°

综上所述,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三、水文地质特征

含水层、隔水层,根据岩性组合、岩层的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等因素,自上而下将煤矿区内地层含水性叙述如下:

1、第四系(Q):

孔隙含水层

由坡积物、冲积物、冲积的砂砾、粘土及亚粘土组成,厚5米,含孔隙水,富水性弱。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基岩裂隙水层

为区内的主要含煤系,由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及灰岩和煤层交互组成。

地层厚度280-330米,一般283米。

含基岩裂隙求、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

3、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基岩裂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北西部及外围、下部以灰、深灰色致密块状拉斑玄武岩为主,岩石性脆坚硬、节理发育,上部以灰、深灰色气孔、杏仁状玄武岩为主、厚70—lOOm,平均85m。

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

四、煤矿水害

 矿井水害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地表水水害:

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湖、水库、

沟渠、坑塘等)。

水源通过井口、采动冒落带、岩溶地面塌陷或熔洞、断层带及煤层顶底板封闭不良的旧钻孔充水和导水进入矿井。

 2、老空水水害:

水源是古井、水窑、废巷及采空区的积水。

当采掘

工作面接近或沟通时,老空水进入巷道或工作面,造成事故。

这是煤矿水害的主要类型。

 3 、孔隙水水害:

大气降水补给明显,受其影响,表现为季节性4-9

月份涌水量明显增大。

 4、岩溶水水害:

断裂沟通岩溶水进入矿井造成水害。

 5、裂隙水水害:

水源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常受地表水或其它含水层补给,通过冒落带,断裂带,采掘巷道揭露顶板或底板砂岩水,或者封孔不良的老钻孔导水进入巷道或工作面。

五、矿井水患预测区划分

2014年1月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对长友煤矿进行了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物探工作,根据本次物探工作报告提交的资料将本矿水患预测区划分为3种类型:

1、采空含水区

2、老窑含水采空区积水区

3、岩溶发育、基岩裂隙、岩石破碎区。

推测本矿采空区积水类别物探异常区(异常编号为Ⅰ、Ⅲ、Ⅳ、Ⅵ)

①、采空区积水,位于矿区的周围,对矿区形成大半包围,范围较大,异常带中心位置约在标高1550—1670m,面积为0.25K㎡。

主要地层为第四系覆盖层、龙潭组,推断为采空区冒落或塌陷引起,也可能为岩石破碎、基岩裂隙含水引起,(详见附图3-1)。

推测老窑或采空区积水类别物探异常区(异常编号Ⅱ)

②、老窑或采空区位于矿区的中部,成片状分布,异常范围较大,异常反映强,异常带的中心位置约在标高1600—1700m,面积为0.11K㎡。

主要地层为第四系覆盖层、龙潭组,推断为老窑积水引起,也可能为岩石破碎、基岩裂隙含水引起(见附图3-1)。

推测构造带或岩溶发育及岩溶管道/裂隙等含水区物探异常。

(异常编号Ⅴ)

③、构造、基岩破碎、岩溶发育等含水区大至分布于矿区的南面,形状近似骨头,异常范围不大,成条还分布,异常垂直的中心位置在标高1550—1650m。

主要地层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覆盖层、龙潭组。

推断为岩溶发育含水引起,或为岩石破碎、基岩裂隙含水引起,也可能和断裂构造有关(见附图2-2)

六、矿井水患分析

根据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物探报告提供的资料及本矿在施工过程中现场钻探资料可知该矿现M30煤层水患主要是上覆M27煤层釆空区积水及整合前小窑积水。

其次是雨季地表冲沟水通过裂隙流入井下造成威协。

①、老窑采空区水

据以往老窑调查资料,在开采煤层的浅部露头地段,有历史上遗留的老窑和生产矿井的采空区老塘,其采掘范围、停采时间、停采原因等情况不详,推测其废弃井巷内已积存一定量老空水,对本矿生产安全具有潜在的威胁,故当采掘工程向浅部推进时,应打超前探放水钻,并留设足够的防水煤(岩)柱,以避免发生老窑老空水突水淹井事故。

②、断裂构造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该采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根据地质资料显示,该区域没有大的断裂构造,根据掘进时的资料显示,该区域内局部会出现一些小的褶曲,且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会对回采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综合防治水措施

2014年矿井计划作业点有:

13009釆面、13008釆面13007釆面130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13005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根据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物探报告提供的资料及本矿在施工过程中现场钻探资料可知上述施工点都在物探异常区。

因此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此综合防治水措施作业。

一、一般制度

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防治水领导小组和专职探放水队伍,全面领导防治水工作,领导成员组成有:

组长:

王健(矿长)

副组长:

金斌林(工程师)

成员:

张廷柱(安全矿长)、冯治国(生产矿长)、吴稳成(机电矿长)朱正权、陈先兵、张兴松、朱正兴、李静、陈中华、罗东、孔超、王磊。

专职探放水队伍有:

队长:

林文学

成员:

孔超朱凯刘勇付成刚阮平秦本洲车传宝

职责:

1、矿长费全有是防治水工作第一责任人,生产矿长王健负责人员协调,总工程师金斌林负责防治水方面技术工作,安全矿长张廷柱负责队伍组织及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2、各采掘队必须抽出不少3名责任心强工龄不少于5年以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配合矿上专职探水队承担探放水工作,探放水人中必须经安全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能进行探放水工作。

3、安全、技术部门必须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探、堵、截、排”综合防治水措施,建立建全措施、图纸、台帐、记录,坚持记录报表,领导审阅,批示制度。

4、每年汛期前,矿安全科负责对全矿井上下防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地面出现板缝、塌陷坑及其它涌水通道堵塞等,危急矿井上下安全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井上必须搞好水灾的预测预报,同时,矿井必须组织抗洪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汛期必须专人负责做好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工作,制订水灾发生应急预案。

5、矿井配备有ZD-750钻机2台,ZD-150钻机1台,并定期检修,确保能正常使用。

二、地面防治水制度

1、要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和完善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2、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域内外的地表水体有可能溃入井下时,必须事先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严格执行《规程》256、257、258条之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⑴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水煤柱。

⑵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修筑沟渠时,应避开露头、裂隙和导水岩层,特别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排水时,应填平压实或架排水桥;如果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可建排洪站排水,防止积水渗入井下。

⑶矿井受河流、山洪和滑坡威胁时,必须采取修筑堤坝、泄洪渠和防止滑坡的措施。

⑷本井底泵房安装2台DF43-30×5型排水泵及DF85-45×32台。

沿副井敷设φ160×4及φ100×4排水管路两趟,矿井水在井下直接排入地面污水处理池。

⑸漏水的冲沟渠应及时堵漏或改道,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填塞工作必须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⑹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⑺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地段。

三、井下防治水制度

1、井田内防水煤柱必须在技术资料和图纸上标注,严禁在防水煤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2、矿井所有采掘工作面必须坚持“先探后掘(采)”探放水原则。

3、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底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变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人员。

4、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及时观测井下水文变化情况,并向矿调度室报告。

四、井下排水

1、矿井正常涌水量25m3/h,最大涌水量45m3/h。

井底水仓容量:

水仓总容量680m3。

水仓的总容量能容纳8h的正常涌水量。

2、主要排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水泵:

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

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出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

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

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可在主泵房内预留安装一定数量水泵的位置。

⑵水管:

必须工作和备用的水管。

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工作和备用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茧自缚和备用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