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267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7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x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柳子厚墓志铭

 

碑志亦称“碑表”“碑文”等,是古代刻于石碑上的纪念性文辞。

根据立在墓前或埋入地下的位置,碑志又可分为墓表、墓志铭等。

一般来说,墓志铭(墓志、墓铭、墓记)是指埋入地下的勒石文字,墓表、墓碑是墓前立石上的文字,都用于叙述墓主的生平、官职,赞颂其学行品德。

它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②正文:

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③落款:

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墓志铭属碑志类,碑志往往由死者的家人或门生故吏请当时的文章名家撰写,既有赞颂之情,而又含蓄典重。

柳子厚墓志铭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多年的被贬生活使他接触了下层百姓的生活,开阔了视野。

他刻苦钻研经史百子,研究古往今来的重大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永州八记》《封建论》等。

公元817年,他又被贬到柳州。

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时,把柳宗元召回朝廷,但诏书下来时柳宗元已病死,年仅47岁。

韩愈、柳宗元虽政见不同,但韩愈对柳宗元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非常欣赏,二人友情深厚。

韩愈为柳宗元的去世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即《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和《祭柳子厚文》。

其中,以《柳子厚墓志铭》写得最好。

文意感知

本文以朋友之义为内容主线,叙述了柳宗元家世、自身才华、坎坷仕途、卓越政绩及文学成就,极力称颂柳宗元,处处表现出深厚的朋友之情。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崭然见头角同“现”,译为“显现”

二、古今异义

1.虽少年已自成人

古义:

成才

今义:

成年人

2.死不恨

古义:

遗憾

今义:

仇恨

3.无辞以白其大人

古义:

古称父母为大人

今义:

成年人

4.出入经史百子

古义:

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今义:

外出、进入

三、一词多义

1.为

2.坐

3.始

4.质

5.因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例出为刺史按惯例

(2)名词作动词

遵从而家焉安家

2.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率常屈其座人使……叹服

3.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不自贵重顾藉器重,重视

五、文言句式

1.被动句

(1)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授”为语意被动,被授予)

(2)又例贬州司马。

(“贬”为语意被动,被贬官)

(3)尝例召至京师。

(“召”为语意被动,被征召)

(4)自子厚之斥。

(“斥”为语意被动,被贬斥)

(5)材不为世用。

(“为……所……”形式被动句的省略,不被重用)

2.状语后置句

道不行于时也。

(状语“于时”后置,正常语序为“道于时不行也”)

3.宾语前置句

不自贵重顾藉。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为“不贵重顾藉自”)                 

1.思考文章,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柳宗元的。

明确:

表现角度

人物特点

文学

才华横溢,“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政务

改变风俗,指导后生为文,“因其土俗,为设教禁”,“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人格

勇于为人,愿与刘禹锡换贬地,体现其高尚的节义

2.这篇文章多处用了对比,试选一二处具体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

明确:

用柳宗元对朋友的节义与一般人作对比;用一般人“平居里巷”时的信誓旦旦和“一旦临小利害”而落井下石作对比。

把小人的嘴脸刻露殆尽,高度赞扬了柳宗元高尚的节义。

3.如何理解“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这一句子?

明确:

刻苦学习,专心诵读,使身处逆境的柳宗元文笔汪洋恣肆,风格雄厚凝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久斥”和“穷极”。

柳文的精裁密致、沉郁峭拔是在其困顿不幸的人生遭遇中刻苦自励的结果。

4.作者是如何评价柳宗元的?

明确:

作者对柳宗元的长期被贬官既深表同情,又极力推崇他由此而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他的重友谊、尚节操的做法给予热烈歌颂;对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行为进行了委婉的批评。

写法鉴赏

墓志铭这种金石文字,向来要求“严重简奥”,所以往往写得呆板无生气。

而这篇文章,却写得激昂旋折、神采飞扬,表现了韩愈的创新精神。

(1)精心布局,纲举目张。

全文以朋友之义为主线,结合柳的文章成就、政绩等,称颂柳宗元,处处表现深厚的朋友之情。

材料之间,注意伏笔与照应,文章丝丝入扣。

(2)采用史传褒贬兼用手法,叙事简洁,多用对比,并巧妙地将实事化虚,显得空灵。

叙述中辅以简洁的议论,并将真挚的感情蕴涵其中,彰显文章主旨。

清吴阎生《古文苑》卷三云:

“韩、柳至交,此文以全力发明子厚之文学、风义,其酣悠淋漓、顿挫盘郁处,乃韩公真实本领。

……盖至性至情之所发,而文字之变格也。

(3)语言文字上也多可取之处,后世如“酒食征逐”“落井下石”等成语就源于此篇,可见韩愈在语言上的深刻影响。

素材挖掘

柳宗元在永州

柳宗元4岁读书,13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辞。

21岁中进士。

年轻的柳宗元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有很高的声誉。

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告失败。

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司马为编外闲职,实为流放之别名。

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唐代的永州,僻远荒凉,素为谪官贬居之地。

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

一代文豪,十年楚客。

他的父亲早在长安与亲人分手时离去。

他结婚三年后,妻子杨氏也病故。

年近七旬的老母随他到永州之后,也因劳碌奔波,水土不服,怆然撒手人间,仅留下他和表弟卢遵、堂弟柳宗直三人相依为命。

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

他写诗抒发自己的孤寂苦闷之情,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

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

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

他的妙文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

[应用角度]

“永贞革新”的失败对政治上踌躇满志的柳宗元是沉重的打击,但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永州清新的山水给了柳宗元很大的慰藉和寄托,他很快从悲观与失意中振作起来,踏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并和田翁农夫相交,远离了政坛上的明争暗斗,回归到田园诗意般的生活,他认为永州的山水和自己一样地为世人所遗弃和漠视,写出了许多千古传诵推崇永州山水的散文。

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如此评价柳宗元的永州十年,他说:

“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确实,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人生最晦暗最感伤的十年,却也是他文学创作最丰富和哲学思想全面成熟的十年。

本材料可应用于与“活着”“在逆境中成熟”“顺境与逆境”“精神之寄托”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

(时间:

40分钟 分值:

56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逮其父时(到)    B.率常屈其座人(一概,全部)

C.悉有法度可观(可以)D.子厚亦为之尽(尽力)

解析:

选C C项,可:

值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

B.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秦王竟酒

何竟日默默在此

D.反挤之,又下石焉者

则将焉用彼相矣

解析:

选B A项,动词,是/动词,写作;B项,均为动词,结交;C项,动词,结束/副词,竟日,整日;D项,兼词,于之/疑问副词,哪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出入经史百子

B.为词章泛滥停蓄

C.虽重得罪,死不恨

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解析:

选D A项,“出入”古义为“征引”。

B项,“泛滥”古义为“借水之横溢喻学问广博,气势纵横”。

C项,“得罪”古义为“获罪”。

4.从句式特点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尝例召至京师    B.终必不蒙见察

C.则可谓惑于流俗D.奚以知其然也

解析:

选D 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子厚在任柳州刺史时发现这个地方陋习甚重,百姓不幸,于是在这里设置各种教令禁令,为他们出谋划策,使不少人免除沦为奴婢的苦难。

B.柳子厚被遣柳州时,刘梦得也同时被遣播州,播州偏远,加上刘梦得老母在身边,柳子厚深表同情,于是上疏拿自己的柳州和梦得的播州进行了调换。

C.柳子厚在得知刘梦得的不幸遭遇时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和当时社会上那种平时称兄道弟,遇利害时尔虞我诈、落井下石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

D.柳子厚仕途坎坷,一生不得志,在贫困中死去;河东裴行立重然诺,他与柳子厚交情深厚,不惜费用,亲自为柳子厚操办后事,让柳子厚得以归葬祖先墓侧。

解析:

选B B项,原文是准备上疏,并没有成为事实。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进士科第,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光耀门楣的孩子。

(2)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千人。

(3)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了子厚的高尚风范,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二、能力拓展(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