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心得感悟精选范文5篇.docx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感悟精选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讲座心得感悟精选范文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感悟精选范文5篇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感悟精选范文5篇
青春发育期是指青少年13到23岁的这一时间段,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灵的发育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
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
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
教师也不例外。
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
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
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
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
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2
听了主讲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
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
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
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
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
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
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
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
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
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
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
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
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3
青春,这是人生中最灿烂、最美好、最宝贵的年华,有如朝阳,好比鲜花,为人们所向往和赞美。
然而青春期又是多思的时代,多变的季节。
在这个阶段,人常常会浮动浮躁,也易出现欢喜和哀愁交织。
如何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风浪呢?
一、正视心理问题,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需的一种素质,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须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规律。
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时期,他们在长大过程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须依靠教师的指点和帮助。
我们应变“外塑”为“内化”,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学习、前途充满信心。
从现代意识、自我认知、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人手,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从而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以期达到人格塑造不断完善的目的。
二、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教给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
进入青春期的高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成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对爱情的探求。
他们生活经验不足,感情易冲动,自制力缺乏,极易陷入早恋的泥潭。
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顺利渡过青春期,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闲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若能巧妙地把握时机,以有关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知识为引导,层层分析,就会深入学生心灵,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
此外,还有“_现象”比如“超级女生”、“追求高消费”比如穿戴衣服等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如果能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引导,其说服力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
我校将青春期教育列人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范围,定期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其中包括现代的青年观,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观看青春期知识录像带,设计、发放、分析调查问卷等。
我们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为主题,利用多种形似组织学生座谈讨论,指导他们划清纯洁的友谊、真挚的爱情和早恋的界限,认清科学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志向,教育学生珍惜青春期大好时光,专心学习,让学生认识自我,做到自爱、自尊、自重、自强,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架设心灵倾诉的立交桥,开展心理咨询
人的心理活动有其隐蔽性的一面,学生希望通过咨询,尤其是个别咨询的方式来解决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问题。
为消除学生对心理疾病的神秘感、恐惧感以及羞耻感等种种偏见和误解,在咨询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守保密原则,一切从预防着手。
教师利用个别谈话、个别教育的时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部分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诱导,从而加强学生的个别教育。
如对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可结合有关社会心理学知识、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教育;对那些所谓“屡教不改”的学生则指导其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既要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又要教给他们科学的观察、记忆、思维的方法,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求得较大进步;对由于心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学生在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上的缺陷等,都应想办法帮助他们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后果。
在进行个别教育、心理咨询时,要语气温和、态度诚恳,要选择适当的场所进行交谈。
这样,会更有利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促使学生自我精神保健的自觉和自我精神支持系统的完善。
四、建立新生入学健康档案及心理档案
在新生人校后,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对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卡片,以便了解和掌握学生身体发育状况。
体育课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测试,学校制定出了课间操达标评分标准,设计了课间操质量一览表,从快、静、齐三方面对各班课间操的质量进行考核,由此,提高了课间操的质量,也使正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学生得到了锻炼,更利于身体健康。
教师可以运用观察、实验、量表测量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建立起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
如:
可以通过心理学量表测量出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性格特征、气质类型等心理特性;也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状况;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论举止、笔记文章、行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典型心理。
然后教师可采用卡片的形式建立心理档案,以便日后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使我们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
能够既照顾学生共同的年龄特征,又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心理变化、发展过程作系统的动态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4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我,又理解自我,有自知之明,即对自我的本事、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我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梦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我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我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我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梦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我十全十美,而自我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我过不去;结果是使自我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我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十分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确定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资料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构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此刻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终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表此刻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境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教育供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仅有经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各种素质的构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本事、适应本事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梦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靠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本事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构成心理障碍,异常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齐,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当贴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本事。
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必须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必须的成功。
(一)建立进取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自我观念问题。
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经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先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向困扰自我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建立进取的自我观念。
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提高,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能够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
在团体中构成新的自我观念,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也会促进个体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
(二)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团体心理辅导的进取目的在于发展的功能,这是咨询心理学遵循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
经过团体活动能够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尤其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能给予正常学生以启发与引导。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能够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与自我有关的事情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
团体中的分享,能够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组成员的相似境遇使得团体成员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另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必须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成长。
(三)提高人际交往本事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
人际交往的体验如何,是影响个人社会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丁瓒曾说,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的不适应造成的。
有关资料显示,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本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团体训练中,成员能够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决定,怎样表达自我的意见等。
经过小组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我、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四)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经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许多人已经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辅导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也由治疗团体开始转向了发展性团体,这些都是进取变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辅导从即时影响转向了辅导后的长效影响,这为大学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进取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日益成为我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听了某某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报告,我感到资料很精彩,讲的很全面,所举案例让人心境沉重,看后感触很深。
使我感受到“学校安全重于泰山”。
学校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此,谈谈个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体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工作职责制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学校“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为此,我校确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以树立安全意识为主线,以强化层层管理职责制为核心,以落实具体措施为重点,及时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学校内安全隐患,努力创立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礼貌学校,确保学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稳步发展。
二、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提出要树立六种意识、开展“六防”教育、克服四种疏理、坚持“四不放过”、营造“四讲”氛围。
六种意识:
即“大于天”意识、“职责”意识、“忧患”意识、“第一”意识、“防范”意识、“共管”意识;开展“六防”教育,即防盗、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动。
营造“四讲”氛围,即利用横幅标语、学校广播、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各种报告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工作日报告和安全整改通知书制度。
制定了《学校安全自查范围》,在全校各班级、各处室部中设立了安全检查员,要求每一天对各自范围内的学生动态、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进行检查、记录,并向班主任和各部门职责人汇报,最终上报校长;然后由校长签署处理意见,限期整改;在学校各区域配备、完善消防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学校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
2.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凡是学校师生非正常伤亡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对发生的事故应按照各自管理权限及时查清原因,对事故职责者给予严肃处理,事故善后事宜应及时妥善处理。
对发生事故不上报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职责。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
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经过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礼貌、健康的育人环境。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5
(一)学生感受:
学生在开展了青春期研究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感受一: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获得真正的健康,才有可能快乐。
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应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知道了标准,掌握了方法,这很有用。
感受二:
原来我们班经常有这样的一类现象:
男生和女生之间,不互相体谅,谅解,谦让!
还有些男生老瞎说一些特别无聊的闲话,去伤害女生。
我觉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办。
通过上这节课,我观察到我们班的这些现象慢慢地消失了。
班里,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遇到一些困难,大家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使得我们的关系更加和睦。
我们能在这样的一个班里,这是我们的缘分,我们应该去珍惜它,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幸福,更温馨。
感受三:
在我们看电视时,经常会看到一些男女共同完成的节目,在学校里,我们也会常常看到大家互相帮助,不分你我。
可在以前,我们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把心态放正,消除紧张感。
(二)家长感受:
感受一:
总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通过教学,我们找到了答案。
同时,也学会了怎样评价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感受二:
教师的精心设计使我们家长能够了解到学生心理状况。
原来,总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挺好的。
但是,孩子却总抱怨自己对他管得太多,而我们也总觉得自己很累。
虽然也知道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但是总是无从下手。
通过老师的这节课,我们发现:
平时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太少了,应该抽出时间多关心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不可动不动就扣上早恋的帽子。
群体的交往不但有很多乐趣,还可以学习多个异性身上的优点。
如果一味指责孩子,阻止孩子同异性交往,很可能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本来不是那么回事,也故意做出那样的事来,结果事态的发展与父母的初衷刚好相反。
感受三:
孩子长大了,总担心谁和谁好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通过与孩子们一起上课,知道了做为家长首先要平和自己的心态,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感受:
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使我们教师觉得:
1.教学思路更加明朗:
我们的教学一定以生为本,做好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对案例分析时,帮助别人分析问题并解决,正向引导学生的心理,获得相应的方法。
影射自己做得怎样的时候,学生就能很好地进行迁移,找到自己行为中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合适的地方,最终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健康。
期间,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到尊重、保护学生的隐私。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小品剧、心理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管理意识更加艺术:
在管理学生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学生即便犯了错的时候,也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尊重学生的心理,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3.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因为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所以我们在平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