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督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2598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督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校管理督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校管理督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校管理督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校管理督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督导.docx

《学校管理督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督导.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管理督导.docx

学校管理督导

2016-2017年夏津县学校管理专项督导评估方案(100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督导评估要点及要求

计分办法

加分项

 

100分

发展规划

5分

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制定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学校章程,确立明确的办学目标,制定近期、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得力(3分)

学校章程、近期及中长期规划每项1分,据实按3、2、1分3档计分。

加分项说明:

学校有“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心理健康特色校、省级家长委员会示范校”荣誉的,每称号各加2分。

学校有“市级规范化学校“称号加1分。

近期规划落实情况好,学校治理规范。

(2分)

本项分值为2分,据实酌情计分。

 

制度

建设

15分

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有涵盖学校全面工作、符合素质教育需要和学校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制度汇编成册,管理档案健全完善(5分)

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汇编每项1分,据实按5、4、3、2分4档计分;

依据本标准建立自我规划、自我检测和自我整改提升的自主管理运行机制,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建立全员参与、全面考查的学校自评制度,并以此作为加强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3分)

据实按3、2、1分3档计分;

对自评和上级评估中提出的问题有改进措施,效果明显。

(3分)

本项分值为3分,据实酌情计分。

实行校务公开,设置信息公告栏,保证师生、家长及相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2分)

据实分4档计分(每档0.5分);

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过程材料详实,保证教师的民主决策权。

(2分)

据实分4档计分。

(每档0.5分)

 

办学

行为

25分

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山东省的实施意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现象。

尤其要严格执行音、体、美和综合实践课程、有计划地开展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5分)

本项采取扣分制:

每有一处学校少开一门规定课程扣2分;已开设但课时不足的每门课程扣1分,扣完为止。

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3分)

据实按3、2、1分3档计分;

2016学年开始推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和义务教育学校“自主选课日”(2分)

按时推行两项教育活动计2分,否则不得分。

学校作息时间及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安排符合规定并向社会公示。

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统一起床时间不早于7:

00,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1:

00;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3分)

每有一处学校不符合规定扣1分,合计扣完3分为止。

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分)

本项分值为2分,发现一起违规行为的,本项不得分;

不向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2分)

本项分值为3分,发现一起违规行为的,本项不得分。

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

(2分)

本项分值为2分,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本项不得分。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高中作业总量不超过2小时。

(2分)

每有一处学校违反规定扣1分,合计扣完2分为止。

学校和教师不得违反规定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含晚自习)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组织走读生集体到校晚自习。

(2分)

符合规定计2分,否则不得分。

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考试(2分)

每有一处学校不符合规定扣1分,合计扣完2分为止。

 

德育工作20分

领导机构健全,按规定配备德育专职干部,机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度、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2分)

领导机构健全、成员分工明确、落实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计2分,据实按2、1两档计分。

制定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和培训计划、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经常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职评等待遇。

(4分)

开展班主任培训和交流计2分;落实班主任待遇计2分;开展班主任培训和交流计2分;落实班主任待遇计2分,据实按4、3、2、1四档计分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入学入团每周升旗仪式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等,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3分)

学校悬挂或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观24个字,学生能熟记计1分,没有悬挂24字扣1分,学生不能熟记24字扣1分;活动开展丰富充分、资料健全计3分,据实按3、2、1分三档计分;

建立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计划(2分)

建立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定期开展活动,资料健全计2分,没有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基地计0分,活动资料不健全扣1分,没有活动资料计0分;

积极参与省、市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评选。

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2分)

教师队伍与学校规模相符,具有相应资质计2分,没有专兼职教师计0分。

完善家长委员会,设立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形成育人合力。

(2分)

家委会健全,有固定办公场所,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计2分,据实计分

引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密切学校与社区联系,促进社区代表参与学校治理。

(1分)

学校与社区联系密切,社区代表参与学校治理计1分,社区代表不参与学校治理计0分

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社会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评价。

(1分)

为引入社会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评价计0分

有序开放学校体育文化设施,服务社区居民(1分)。

开放学校体育文化设施计1分,不开放计0分

“我文明德州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及推进。

(2分)

根据活动开展情况,按两档计分。

 

教育

评价

10分

每个学校“一校一案”,能制定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在2015年新入学的初一新生施行,学年结束时进行公示。

(5分)

学校能根据本校学生发展实际,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计2.5分,同时能在2015年新入学的初一新生施行,学年末进行公示计5分。

建立健全详实、动态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5分)

据实分2档计分。

 

招生

工作

10分

坚持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不违规招收非本辖区内学生。

(2分)

据实分4档计分(每档0.5分),举行升学考试的不得分;

严格控制班额,每个班级不超过省定标准班额(2分)

本项分值为2分,平均班额每超5人扣1分,扣完为止;

规范学籍管理,建立并规范管理纸质和电子学籍档案,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学籍异动办理规范,籍随人走(2分)

据实分4档计分;(每档0.5分)

执行学生考勤及请销假制度,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实行缺勤跟踪(2分)

据实酌情计分。

建立辍学报告制度、劝返制度(2分)

每少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实践

活动

10分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数量较多、过程性材料丰富,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小学、初中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分别不少于10天、20天。

(5分)

据实按5、4、3、2分4档计分,未开设不得分;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资源条件做好学校课程规划,制订合理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学校课程种类数量充足、富有特色。

(5分)

据实按5、4、3、2分4档计分,未开设不得分;

 

团队

建设

5分

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

配齐配全团队干部队伍,规范少先队标志的配备和使用,加强对少先队小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2分)

据实按分4档计分(每档0.5分)

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少先队、学生会及学生社团工作健全完善。

学校保证每周一课时团、队活动时间,做到团队课进课程表。

积极参与上级团委、少工委组织开展的活动,完成上级团委、少工委交办事项。

(3

据实按3、2、1分3档计分

课题:

“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简介我们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一直工作在一所薄弱学校的一线,因为我们是薄弱学校的教师所以我们承受着各热点学校、重点学校教师所没有的压力,但我们在迷茫中执着的追求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必胜的信念中探寻改进的对策。

课题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薄弱学校的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国外对此项内容的研究状态。

第二部分介绍薄弱学校的危害包括对学生、教师的影响,因此滋生的教育腐败现象。

第三部分探讨从历史、外界环境及学校内部探讨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从远期规划和近期政策两方面进行对策的研究及反思。

我们编制两套调查表,分别在薄弱学校和热点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分四次分发,并做了简单的统计,统计结果对我们一些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们在课题中表达的观点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不当之处我们虚心接受批评、指正。

南昌四中“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课题组 2004年12月第一部分薄弱学校的概念、研究对象、方法

 

  一.什么的薄弱学校薄弱学校通常表现学生不愿去,教师要调走,领导不愿呆。

场地狭小、教学器材陈旧、地处偏远等,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中考、高考升学率较低。

要从精确的量化角度分析什么薄弱学校是不现实的。

对薄弱学校只能从定性的角度提出一个定义,且薄弱学校总是相对于名校、重点学校而言的,所以我们认为薄弱学校只能相对于同一时段内学校间的横向对比才有意义,否则就无法认清薄弱学校的本质,也就无法正确分析出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无法对薄弱学校的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哪什么是薄弱学校呢?

我们课题组认为某校用相同的时间培养出来的学生各项可对比的成绩、技能及其它各项素质指标均明显低于各校的平均水平,这样的学校即是薄弱学校。

在成绩、技能和其它各项素质中,成绩是最易对比的,其它两项的对比在学生从该校毕业后才慢慢体现出来,较难于对比。

社会对一个薄弱学校的认定往往从一个学校的中考、高考成绩上确定。

在我们课题组的调查表中各类学校的82.6%教师认为是否为薄弱学校由学校的中考、高考升学率决定.

 

  二。

研究对象我们课题组之所以展开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是因为我们身处的学校就是一薄弱学校,我们主要以身边的这个学校及周围的一所热点学校为研究对象,因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范围内的学校,因此本课题中的薄弱学校主要指九年义务教育范围内的薄弱学校。

 

  三。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辅之调查法、比较法。

 

  四。

国外对此项问题采取的政策措施的情况通过在图书馆、因特网上的查寻结果发现这方面的信息很少。

只发现以下内容:

 在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效果差别不大,校园硬件环境有一套统一标准, 公立学校的教员属于国家公务员,一般3至5年内,各校间进行师资轮换调整。

日本的教育法规规定:

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

通过师资轮换调整,保证了各校间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

从校长到教员的轮换制,既保证了各中小学教学管理与教学水平的均衡性,又有利于各校办学经验的交流。

因此在日本不存在薄弱学校产生的土壤. 在韩国,为了解决因薄弱学校存在而产生问题,韩国文教部于1968年7月决定实施初中免试入学政策后,接着就采取措施推进初级中学的标准化,并将教师、设施、财政等因素作为标准化的重点。

包括私立初中的一切初级中学的标准化工作。

为了实现初级中学的标准化,韩国文教部在汉城134所公立和私立中学中选定50所中学为标准化的对象,要求从1968年9月l日起到1969年2月末为止实施标准化。

为此,韩国文教部于1968年8月17日至26日进行了全面普查。

根据普查结果,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在1969学年度中止了初中新生的分配。

1970年汉城等10个城市中有73所学校150个班级由于教育条件不具备,受到了中止招生和缩减招生定员的惩处。

在标准化的过程中,韩国甚至不惜关闭原先的名牌初中,同时新设一批初级中学。

由此可见其推进标准化的决心之大。

至此,韩国基本上解决了薄弱学校的问题。

在英国,为拯救薄弱学校,在各地建立初中学校联盟,初中学校联盟由当地初中学校组成,其中包括经营不善的学校和成绩突出的学校,而优秀学校的校长要负责把成功的治校经验带到薄弱学校去。

每个学校联盟都配有一个培训机构,各个联盟之间也有经验交流的机会。

这象最近辽宁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第二部分薄弱学校的危害

 

  一.引起十分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

家长有让子女接受最好教育的良好愿望,学校为了不落入薄弱学校的行列并挤身于名校,于是教师、家长不得不对学生加压,从而引发十分激烈的升学竞争。

如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明令禁止初中不能考试分班,但各个学校仍以各种名义在学生入学时通过考试分出所谓重点班、实验班、信息班、零班、普通班。

这种竞争导致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加重。

出现升学竞争低龄化。

在我国过去是升大学竞争,现在升高中、升初中、上小学都在竞争,过早地把孩子们推入激烈升学竞争的大潮中。

升学竞争导致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加重。

 

  二。

弱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悬殊差别,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权、钱的原因在名校读书的学生往往认为父母的权力、金钱是万能的,从而影响他(她)们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在薄弱学校就读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造成许多消极因素。

这些消极因素集中在薄弱学校,使这些学校办学更加困难,学生不安心学,教师不安心教,好教师容易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三.资源严重浪费,对教师的品德产生不良的影响。

薄弱学校生源差,新生报到率低,中途学生流失也很严重。

这就形成了一方面薄弱学校生源不足,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办学资源闲置,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重点校、示范校和窗口校人满为患,想去而进不去,象南昌市一些学校的班级每班的人数达到70多人,教师上课顾不过来,于是课外家教成风,有的教师甚至上课故意不讲清,授意学生学生参加课外的有偿家教。

如此演变下去,教师的目标不是教书育人,而是如何挣钱教书,在不仅会使学生品德受负面影响,而且影响了社会进步。

 

  四.导致了择校、高收费及教育腐败现象。

动摇人们对社会实施公正、平等的信心。

近年来日益拉大的校际间差距,是基础教育阶段择校、高收费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一批薄弱学校的存在,和家长们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愿意把更多的钱花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投资这一趋势,使择校、高收费之风屡禁不止。

同时,能够招收择校生的,都是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条件差的薄弱学校根本招不来择校生,这样,更加大了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形成两极分化。

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平等性和强制性原则,违背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免费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就近入学原则。

在各省、市历届“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择校费”提出了尖锐批评。

“择校费”象一颗毒瘤影响教育行业的行象。

校园内外的权钱相互勾结越演越烈。

一些掌握实权的人,为了子女能就读重点学校,给学校批“条子”、“打招呼”。

学校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送“招生名额”常常只被简单理解为“协调关系”,可以逃避法律约束。

“择校费”成了一种“教育贿赂”的资源。

普通百姓、弱势群体的不满情绪积蓄心中,埋下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在我们课题组进行的调查中热点学校89.7%,薄弱学校93.5%的家长认为“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在教育面前人人享有事实上平等”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调查数据),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要真正的崛起要战胜许多巨大的挑战,若国家安定、团结和国家综合实力强大我国就能战胜任何挑战,若教育工作者把教育仅当作一种谋利的手段,教育中的弊病长期得不到根除,因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巨大深远。

中国有句俗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认为任何有良心、责任心的中国人不管地位如何、能力如何,为了国家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邓小平在上个世纪曾讲过“中国穷了几千年,不能再穷了”。

穷了几千年的原因之一我们认为是中国人在这几千年中没有抓好教育,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几十年内抓好教育。

 

  第三部分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

 

  一。

弱学校的产生与历史、外界环境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扭转“文革”造成的专门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多出人才和快出人才,在当时恢复高考制度不久和教育投资有限的条件下,形成了一批“重点中小学”,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

“重点学校”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对“精英型教育”的需要。

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中国人口众多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竞争压力势必传递到基础教育,以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性、选拔性的考试,在政府以十分有限的财政经费支持少数重点学校的情况下使得其基础条件呈现“滚雪球”的增值效应。

使学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于是出现两类学校,一类是名校,一类是薄弱学校。

尽管结果与法定总宗旨不相符合,也能为社会和家长所认同。

反映到政府部门和学校工作中,必然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拉大了中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系统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同一地区校际资源的差距,直接决定学校建设水平和办学质量上的差距:

一些地方开始实行教师结构工资之后,校际教师待遇差距迅速扩大,学校之间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条件出现失衡,生源状况随之分化,在应试制度的压力之下,择校范围逐步加大。

加上与生源相联系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持续短缺、校办产业普遍不景气和逐渐衰退等因素,择校收入就成为学校主要的经济创收手段,这进一步拉大了学校创收水平的差距,薄弱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学校差距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过分强调学校硬件设施层面,从而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薄弱学校的状况。

 

  二。

.薄弱学校的产生与学校内部的原因名校不可能永远不变的是名校,薄弱学校也不可能永远不变的是薄弱学校,名校和薄弱学校也会因内在的原因发生相互转化。

本市就有一所初级中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所办学效果很好的学校,每当开学时,家长几乎要踏破门槛,家长为能让子女进入该校学习千方百计,但从九十年代开始,该校逐渐走下坡路,该校招生地段内的学生千方百计的花钱、找门路把学生送到别的学校,于是该校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校内部的教师不安心教学,总想调到效益好的学校去,(在我们课题组的调查表中70.2%的薄弱学校的教师想调离所在的学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个薄弱学校逐渐形成了。

一个城区的薄弱学校的形成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不足是直接原因,学校历届领导的能力薄弱积累后果是根本原因。

一所学校因长期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赏罚不明,校长用人不当,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则学校必将走向薄弱。

(在我们课题组的调查表中42.1%的薄弱学校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一般,很多地方有待改进;18.4%的薄弱学校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基本不合实际)

 

  第四部分对策的研究及反思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教育中总存在着差别,因此要完全消灭薄弱学校是不可能的,但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应改进薄弱学校,把薄弱学校控制在民众认可的最小的限度之内。

对薄弱学校的应对策略可从远期规划和近期政策两方面进行考虑

 

  一.作为远期规划我们至少可做如下的工作:

 

  1。

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规范化办学。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标准化和均衡化。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高收费等难题,从而顺利推行就近入学政策。

这一点许多年前已被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所证实。

例如韩国在上世纪60年代末采取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标准化和均衡化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如我国目前因薄弱学校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系例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推进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学校建设标准的法律规定,约束政府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帮助和支持薄弱学校达到法定标准的同时,对原来基础很强的学校硬件建设也应有个上限,限制类似于“正反馈”的过量投资,以遏制在少数学校办学条件高投资的攀比现象,制止追求“奢华”的不良风气。

建议继续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宏观调控手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在学校建立健全收支两条线、财政拨款和专项公开、学校财务公开、精确预算管理等制度,统一加强对各学校收费的全面审计和统筹管理,并形成社区和家长有效监督与参与学校运作的机制,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2.坚决推进学制改革,实行完全中学初、高中脱钩,建设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

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矛盾,必须建立与义务教育性质相适应的学校制度和学校结构。

实行完全中学的初、高中脱钩,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至少可以在制度上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完整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矛盾。

目前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高峰已经由初中移向高中,高中入学矛盾比较尖锐,这实际为“脱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批重点中学的初中部搬出,高中部扩大,一方面解决了普通高中入学难问题,另一方面缓解了初中段“择校”激烈的矛盾。

这项改革已在包括南昌市在内的许多地区逐步的开始实行。

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如小学与初中的“强强联办”应当不是方向,否则,又形成新的“重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弱弱联办”的情况自不必考虑,这两种方式无疑均会扩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差距。

在南昌市就存在重点高中学校与热点初级中学相互联办的情况,而薄弱的初级中学却无人问津。

我们认为今后,主要是初、高中分离后的薄弱初中与“基础好”的小学联办,“基础好”的初中与薄弱小学联办。

如果这类学校能够占有较大比重,将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间接地促进了“择校收费”问题的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学校的布局,在保证每个学生有书读的前提下,在就近入学生源划分时尽量避免优质(或较弱)的生源过度集中在某所或某几所学校。

 

  3。

注意调整学校网点的布局一个有限的区域内教学点不易过密或过疏,过密学校之间必会为争生源形成恶性竞争,最后的结果必会有一所薄弱学校产生。

过疏学校会因生源过多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例如在八一桥附近的爱国路、阳明路、豫章路之间就有南昌四中、南昌十中、豫章中学三所中学而南昌四中的先天性硬件条件不足必然使它成为一所薄弱学校。

我们建议撤并或迁移南昌四中,随着教育的发展南昌四中的撤并或迁移是必然的,晚动不如早动。

 

  4。

进行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设计将办得较好的初中的全部招生指标或部分招生指标,根据小学在校生人数,按比例分配给附近的各个小学,德智体择优选送(不得举行统考),完善选送程序,增加透明度,实行社会监督。

同时,将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个初中学校,淡化学校之间的竞争。

例如某市首批重点普通中学录取新生包括保送生、统一择优生、定校择优生三部分。

对应届初中毕业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保送制度,这部分学生占招生总数的10%,名额分配到各初中。

统一择优生,是按报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