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2487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docx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十五章解毒药原稿

第十五章解毒药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有机磷酸酯类、亚硝酸盐、氰化物、有机氟、重金属与类金属的中毒的毒理、解毒原理及常用的解毒药。

教学基本内容:

有机磷酸酯类、亚硝酸盐、氰化物、有机氟、重金属与类金属的中毒的毒理、解毒原理及常用的解毒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有机磷脂类、亚硝酸盐、氰化物中毒的毒理解毒原理及常用解毒药。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与思考题:

1、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毒理、解毒原理及常用的解毒药?

2、亚硝酸盐中毒的毒理、解毒原理及常用的解毒药?

3、氰化物中毒的毒理、解毒原理及常用的解毒药?

概述

临床上用于解救中毒的药物称为解毒药。

[药物与毒物]

同一种化学物质,在应用合适剂量时,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即药物;但是如果剂量过大、重复给药次数过多或注射速度过快等,往往引起动物中毒,甚至死亡,则成毒物。

药物和毒物这两个概念是相对的,其区别在于剂量,毒物在应用适当剂量时,有时可用于治疗疾病。

药物和毒物的作用或作用机理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除治疗药物应用过量可引起动物中毒外,还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动物中毒。

例如有毒植物、土壤中某种元素含量超标等引起的地区性动物中毒;又如牧场和水源受工业或环境污染,农药、杀鼠药施用后导致的残留,发霉、变质、烹调或处理不当的饲料或农副产品,饲料药物添加剂应用不恰当或添加过量等,都是导致动物中毒常见的原因。

在集约化养殖场中发生的动物中毒,一般都由人为因素造成,通常是意外事故,很多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无知、疏忽或误用化学药品,或者是对化学药品的贮存或管理不当,因而只要加以注意,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中毒解救的一般原则]

中毒的解救(或中毒病的治疗)原则与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没有太大的区别。

准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和预防的惟一基础。

包括:

①病史(对中毒现场及周围环境的了解,是作出准确诊断的关键);②临床症状观察;③病理学检查;④毒物的化学分析;⑤动物人工发病试验。

对急性中毒病例,应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作紧急处理,采取支持疗法以维持中毒动物的生命。

支持疗法一般包括:

①预防惊

厥的发生;②维持呼吸机理;③维持体温;④治疗休克;⑤调节电解质及体液平衡;⑥调节心脏功能失调;⑦缓和疼痛。

(2)尽快确定毒物的种类及其来源。

(3)做出暂时的临床诊断,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4)应用解毒药(对因治疗药物)及对症治疗药物对中毒动物进行治疗。

中毒的治疗包括排除吸收部位(胃肠道和皮肤)的毒物,降低吸收率或肠肝循环的重吸收率,采用特效或非特效解毒剂以阻断毒物的作用以及促进毒物的代谢性灭活和排出。

此外,应对毒物引起的其他症状如兴奋、惊厥、脱水、腹泻等予以治疗。

为预防感染,可给予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可用安定剂以产生镇静作用及消除应激效应;还可给予多种维生素。

在动物康复前,应细心观察,注意根除毒物的来源,防止动物再次接触毒物。

解救中毒(或治疗中毒病)一般采用综合性解毒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1)根除毒物的来源为预防与毒物再接触,应将动物与毒物或潜在毒物隔离,例如清除有毒或可疑饲料、呕吐物、废渣及其他毒物。

在未弄清中毒原因之前,最好彻底更换饲料、饮水和各种饲养用具,更换厩舍或轮换牧场。

如五条件更换厩舍,则须进行彻底清扫。

但避免因环境和有关条件的剧烈变化,而发生新的疾病。

(2)排除吸收部位的毒物防止继续被吸收动物主要通过消化道或皮肤与毒物接触,往往由于持续吸收毒物造成死亡,所以从胃肠道或皮肤表面排除毒物,对解救中毒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为防止皮肤表面毒物被吸收,可用水彻底冲洗,但不可用油或有机溶剂,因它们可增加皮肤对毒物的吸收。

剪毛可使化学物质迅速、完全地从体表排除。

当动物经口摄人毒物不久,大量毒物尚存留在胃内时,由于毒性作用,多数情况下会引起动物呕吐,但仅使胃部分排空,而马属动物和反刍动物不可能通过呕吐使胃排空。

毒物被摄人1h后,大部分即进入小肠。

对胃肠道内的毒物可采用下述方法排除,并防止继续吸收。

①诱吐诱吐对犬、猫和猪有效,应用中枢催吐剂诱吐效果最好,如注射无水吗啡,但不用于猫,因可引起中枢兴奋。

内服吐根糖浆对犬催吐有效,但作用产生较慢。

适用于猪和犬的内服催吐剂尚有1%硫酸铜溶液、氯化钠等。

毒物摄人4h后,诱吐的意义不大。

当动物摄入腐蚀剂或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石油馏出物时不能诱吐;动物失去知觉或处于半昏迷状态、咳嗽反射消失时,引起惊厥的毒物中毒时,均不能诱吐。

②洗胃对失去知觉或麻醉的动物可进行洗胃。

灌洗液可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每次洗胃后将灌洗液抽出。

重复数次,直到抽出的灌洗液不含任何颗粒。

在最后一次引入的灌洗液中可加吸附剂或盐类泻药,并将其保留于胃肠道中。

在洗胃的同时,应进行适度的温水灌肠,以排除消化道中的毒物。

对马属动物和反刍动物,不易通过洗胃将毒物从消化道内排出,洗胃也不安全。

建议应用不被吸收的矿物油(如石蜡油)或盐类泻药(如硫酸镁)。

③使毒物在胃肠中形成不吸收物对不能用诱吐或洗胃方法从胃肠道排出的毒物,可采用下述方法防止它们在胃肠道中吸收,这对解救中毒很重要。

使毒物形成不溶解的沉淀、复合物或络合物:

有些化学物质能阻止毒物溶解或形成不溶解的复合物,如2%一5%硫酸钠可与铅或钡结合形成不溶解的硫酸铅或硫酸钡;3%乳酸钙或10%葡萄糖酸钙中的钙离子与草酸或氟化物等阴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或氟化钙;络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并以络合物形式将有毒金属由尿或粪便排出,可用作治疗铅、铜、锰、汞、镉等多种金属中毒以及镭、钇、钚、锆等放射性金属中毒的解毒剂。

④应用吸附剂活性炭是一种吸附效果好,且吸附范围广的吸附剂。

实际上,除氰化物外,活性炭能吸附所有的化学物质。

活性炭的吸附效果不受毒物酸碱性的影响,能在整个消化道中吸附毒物。

有中毒可疑而中毒原因不明时,活性炭是很好的解毒药。

活性炭不能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因为活性炭能降低其他药物的作用,而其他药物的存在也会影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临床上常将活性炭给中毒动物直接内服或加于最后一次洗胃液中,以吸附未洗尽的毒物。

⑤应用泻药泻药可促进毒物从消化道排出,这对不能呕吐的动物尤为重要。

一般应用矿物油或盐类泻药。

(3)已吸收毒物的灭活及排除已吸收毒物的最理想灭活方法是迅速运用特效解毒药,是本章重点介绍的内容。

与毒物相比,特效解毒药的种数还太少,特效解毒药的作用机理,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①与毒物结合使形成无活性的物质如解毒药二巯丙醇与砷的结合。

②促进毒物代谢使转化为无毒物质如解毒药硫代硫酸钠在体内转硫酶的作用下,可放出硫。

进人体内的少量氰化物,在体内硫氰生成酶的作用下,与硫结合转化为无毒的硫化合物,并由肾脏排出体外。

③抑制毒物在体内转化成毒性更大的代谢物如利用乙醇对醇脱氢酶的竞争作用,抑制乙二醇转化为毒性更大的草酸。

④与毒物竞争必要的受体如维生素K能与香豆素类抗血凝剂竞争形成凝血酶原复合体所需要的受体。

⑤抑制毒物作用的受体如阿托晶能选择性地阻断M—胆碱能受体,使拟胆碱药不能发挥毒蕈碱样作用。

⑥纠正毒物的毒作用使机体恢复正常机能如当亚硝酸盐中毒时,动物体内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带和运输氧的能力。

静脉注射小剂量(1~2mg/kg)美蓝注射液后,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使其携带和运输氧的能力得到恢复。

⑦酶诱导作用如巴比妥类药物可通过诱导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作用,促进抗凝血药双香豆素的代谢,使其转化为毒性较小的代谢物。

上面已提到泻药可促进毒物从消化道排出,而利用泌尿系统排除已吸收的毒物是解救中毒最有效的途径。

促进肾脏排泄毒物的功能,首先与毒物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有关。

只有不与蛋白结合的、较小的分子才能被肾小球滤过。

增加游离毒物/结合毒物的比率,并增强肾小球的滤过能力,能使更多的毒物通过肾小球进入肾小管。

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液或渗透性利尿药(如甘露醇)或化学性利尿药(如呋塞米)等可增强肾小球的滤过能力,促进利尿。

[解毒药分类]

根据作用特点及疗效,解毒药可分为两类:

(1)非特异性解毒药

又称一般解毒药,是指能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和促进其排出的药物。

非特异性解毒药对多种毒物或药物中毒均可应用,但由于不具特异性,且效能较低,仅用作解毒的辅助治疗。

(2)特异性解毒药

本类药物可特异性地对抗或阻断毒物或药物的效应,而其本身并不具有与毒物相反的效应。

本类药物特异性强,如能及时应用,则解毒效果好,在中毒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主要介绍临床常用的几种特异性解毒药。

根据解救毒物的性质,可分为:

金属络合剂、胆碱酯酶复活剂、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氰化物解毒剂和其他解毒剂等。

第一节金属络合剂

理想的络合剂应为水溶性、不离子化、化学性质稳定,并易经肾脏排出体外。

一般金属络合剂可供给2个或2个以上的电子基团,这些供给电子的氮、硫和氧原子可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称络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称络合物)或不太稳定的复合物。

这些被络合的金属失去或降低毒性后由尿排出。

金属络合剂与金属络合的能力取决其稳定常数。

当金属络合剂的稳定常数高于机体组织对某种金属的生理性络合常数时,则已与组织结合的金属,可被金属络合剂络合,从而起到解毒作用。

金属络合剂的作用不仅对某单一金属,当它与某金属络合的同时,也可络合体内的微量金属元素,并使之排出增加。

动物的类金属(砷、汞等)及重金属(铅等)中毒比较普遍,目前已对常见的几种金属中毒在毒理和解毒机理方面已进行过研究,可用金属络合剂解救;但对其他金属中毒,或在毒理方面尚未阐明,或尚未找到适宜的特效解毒药,仅能采取预防措施,或及早排除毒物和进行对症治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金属络合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氨羧络合剂

与金属离子络合成环状络合物,常用的有依地酸钙钠等。

依地酸钙钠

CalciumDisodiumEdetate

本品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

[性状]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无味;潮性强。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或乙醚中不溶。

[药理]

(1)药效学本品能与多种2价和3价重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由组织释放到细胞外液,经肾小球滤过后,由尿排出。

本品与各种金属的络合能力不同,可用稳定常数(1gK表示)。

稳定常数较低的金属络合物较易离解,当遇到稳定常数较高的金属离子时,则可被后者所替代而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使前一种金属离子游离。

例如钙(1gK为10.8)可被铅(1gK为18.0)替代。

依地酸钙钠—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gK)为:

镉16.5、锰14.0、镍18.6、钴16.3、铜18.8、汞21.8、2价铁(Fe2+)14.3、3价铁(Fe3+)25.1、钠1.7。

本品在体内与金属的络合能力不完全与其稳定常数符合,其中以铅为最有效,而与其他金属的络合效果较差,对汞和砷则无效。

可能是这2种类金属在体内与巯基(—SH)酶结合更牢固所致。

铅在吸收入血后,大部分由红细胞膜携带(羊血85%~90%,牛血63%~70%),仅有1%游离于血清中。

当游离的铅达到一定量时,即对动物产生毒作用。

骨组织是铅的贮库,也是机体的固毒器官。

但骨的铅容量是有限的,一旦铅在骨组织中饱和,对动物也会产生毒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依地酸钙钠对贮存于骨内的铅有明显的络合作用,而对软组织中的铅,则作用较小。

可能因为本品不能进入红细胞膜,故不能络合其中的铅。

由于本品具有动员骨铅,并与之络合的作用,而肾脏又不可能迅速排出大量的络合铅,所以超剂量应用本品,不仅对铅中毒的治疗效果不佳,还可引起不良反应。

如以大于220mg/kg剂量的本品给健康犊牛连用3日,可使其肾功能受损。

临床上有必要采用短程间歇治疗方案,使铅可重新分布至骨组织,而本品能进一步与骨铅铬合,并从肾脏排出。

本品也与其他络合剂一样,不能治疗由金属引起的机体细胞损害。

(2)药动学内服不易吸收。

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分布于血液和细胞外液而不能进入细胞内;脑脊液中分布极微。

静脉注射后人体的t1/2为20~60min。

本品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迅及经尿排出。

给人静脉注射后在1h内可经尿排出50%的本品,24h内排出95%,所以本品用于解毒时,肾功能基本正常。

[不良反应]应用大剂量可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水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变主要在近曲小管,亦可累及远曲小管和肾小球。

用药期间应注意尿液检查,若出现管型、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甚至少尿或肾功能衰竭等,应立即停药,停药后可逐渐康复。

对各种肾病患畜和肾毒性金属中毒动物应慎用本品;对少尿、无尿和肾功能不全的动物应禁用。

本品对犬具有严重的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另可引起抑郁和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补锌可缓解消化道不良反应。

犬的致死剂量为12g/kg。

动物实验证明,本品可增加小鼠胚胎畸变率,但增加饲料和饮水中的锌含量,则可预

防之。

[用途]主要用于解救铅中毒,对无机铅中毒有特效,亦可用于锌、镉、锰、铬、镍、钻、铁和铜中毒,但效果较差;对汞和砷中毒无效。

[注意]

(1)肌内注射较疼痛,建议每5mL注射液中加入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以缓解之。

静脉注射前,应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o.25%~o.5%后应用。

(2)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低钙性抽搐,宜静脉滴注,羊、猪滴速应低于15rug/min。

(3)本品不宜内服,因可增加存在于胃肠道中铅的吸收量。

(4)不应长期连续使用本品,因排毒率低、副作用大,并可引起锌缺乏症。

(5)治疗铅或其他金属慢性中毒时,应使用间歇治疗方案,即连用4日后应停药3~5一般可用3~5个疗程。

(6)铅中毒治疗时,切勿以依地酸二钠或依地酸代替本品,因它们易与钙络合,尤其当静注速度过快时,能使血中游离钙浓度迅速下降,严重时引起抽搐,甚至停搏,这两种药均不能用作金属解毒剂。

(7)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血红蛋白,各种酶及核酸可影响本品的作用。

[用法与用量]静脉注射一次量马、牛3~6g猪、羊1~2g一日2次连用4日

下面再介绍一些国外实践资料供参考。

关于食品动物铅中毒的治疗方案(以牛为例)如下:

以67mg/kg剂量缓慢静注,1日2次,连用2日、停药2日(使铅重新分布至骨组织),作为一个疗程,然后再用药2~3个疗程。

一般需10~14日恢复正常。

小动物如犬和猫,则以25mg/kg剂量的依地酸钙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成1%溶液),作皮下注射,1日4次,连用5日。

在用药前,必须认定胃肠道内已不存在铅;每日用药量不能超过2g;如在1个疗程后,中毒症状不消除,尤其血铅含量超过0.10mg/L时,需进行第2个疗程,每个疗程中连续用药不得超过5日。

对铅中毒还需进行一些支持疗法,如出现神经症状可用镇静药;便秘可用硫酸镁泻剂(还可使铅沉淀)以及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等。

由于本品仅少量通过血脑屏障,故对铅脑病的疗效不高,若与二巯丙醇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和减轻神经症状。

治疗幼年小动物铅脑病(伴有脑水肿)应避免给予过多水分,可肌内注射本品,按12.5mg/kg剂量用药,每日2次,同时二巯丙醇按4mg/kg剂量用药,每4~6h一次,两药疗程均为3~5日。

同时还应给予甘露醇等脱水剂。

[制剂与规格]依地酸钙钠注射液:

5mL:

1g

二、巯基络合剂

这类络合剂的共同特点是在碳链上的2个活性琉基与金属亲和力大,能与机体组织中蛋

白质或酶的巯基相互竞争与金属络合,并能络合已被酶结合的金属,使酶重新恢复活性,解

除中毒症状。

常用的有二巯丙醇、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和青霉胺等。

二巯丙醇

Dimercalorol

[性状]无色或几乎无色易流动的澄清液体,有强烈的类似蒜的特臭。

本晶在甲醇、醇或苯甲酸苄酯中极易溶解,在水中溶解;在脂肪油中不溶,但在苯甲酸苯酯中溶解后,加脂肪油稀释,混合。

[药理]

(1)药效学一分子的本品可结合一个金属原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当二个分子的本品与一个金属原子结合,形成较稳定的水溶性复合物。

由于复合物在动物体内有一部分可重新逐渐解离为金属和二巯丙醇,后者很快被氧化并失去作用,而游离出的金属仍能引起机体中毒。

因此,必须反复给予足够剂量,以保持血液中药物与金属浓度2:

1的优势,使游离的金属再度与二巯丙醇结合,直到由尿排出为止。

本品为竞争性解毒剂,可预防金属与细胞酶的巯基结合,并可使与金属络合的细胞酶复活而解毒,但应尽力在动物接触金属后1~2h内用药,超过6h则作用减弱。

本品对急性金属中毒有效。

动物慢性中毒时,本品虽能使尿中金属排泄量增多,但由于被金属抑制过久的含巯基细胞酶的活力已不可能恢复,故疗效不佳。

(2)药动学内服不吸收。

肌内注射,在30min内血药浓度达峰,维持2h,4h后几乎全部代谢、降解,以中性硫形式经尿迅速排出体外。

[不良反应]二巯丙醇对肝、肾具有损害作用;有收缩小动脉作用,可引起暂时性心动过速、血压上升。

过量使用可引起动物呕吐、震颤、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由于药物排出迅速,多数不良反应为时短暂。

[用途]主要用于解救砷中毒,对汞和金中毒也有效。

与依地酸钙钠合用,可治疗幼龄

小动物的急性铅脑病。

本品对其他金属的促排效果如下:

排铅不及依地酸钙钠;排铜不如青

霉胺;对锑和铋无效。

本品还能减轻由发泡性砷化物(战争毒气)引起的损害。

[注意]

(1)本品为竞争性解毒剂,应及早足量使用。

当重金属中毒严重或解救过迟时疗效不佳。

(2)本品仅供肌内注射,由于注射后会引起剧烈疼痛,务必作深部肌内注射。

(3)肝、肾功能不良动物慎用。

(4)碱化尿液可减少复合物重新解离,从而使肾损害减轻。

(5)本品可与镉、硒、铁、铀等金属形成有毒复合物,其毒性作用高于金属本身,故本品应避免与硒或铁盐同时应用。

在最后一次使用本品,至少经过24h后才能应用硒、铁制剂。

(6)二巯丙醇对机体其他酶系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故应控制剂量。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一次量每lkg体重家畜3mg犬、猫2.5~5.0mg于砷中毒l~2日每4~6h一次第3日开始1日2次一疗程为7—14日

[制剂与规格]二巯丙醇注射液

(1)lmL:

0.1g

(2)2mL:

0.2g(3)5mL:

0.5g(4)10mL:

1g

二巯丙磺钠

SodiumDimercaptopropaneSulfonate

作用大致与二巯丙醇相同,但毒性较小。

除对砷、汞中毒有效外,对铋、铬、锑亦有效。

二巯丙磺钠的注射液静脉或肌内注射一次量每lkg体重马、牛5—8mg猪、羊7~l0mg第1~2日每4—6h一次,从第3日开始1日2次。

二巯丙磺钠注射液5mL;0.5g10mL:

1g

二巯丁二钠

SodiumDimercaptosuccinate

为我国创制的广谱金属解毒剂。

[性状]白色至微黄色粉末;有类似蒜的特臭。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药理]排铅作用不亚于依地酸钙钠,能使中毒症迅速缓解;对锑的解毒作用最强;对汞、砷的解毒与二巯丙磺钠相同。

本品毒性较低,无蓄积作用。

[用途]主要用于锑、汞、砷、铅中毒,也可用于铜、锌、镉、钴、镍、银等金属中毒。

[用法与用量]静脉注射一次量每lkg体重家畜20mg临用前以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5%~10%溶液慢性中毒时每日一次,5—7日为一疗程;急性中毒时每日4次,连

[制剂与规格]注射用二巯丁二钠

(1)0.5g

(2)1g

青霉胺

Penicillamine

又名二甲基半胱氨酸,为青霉素分解产物,属单巯基络合剂。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药理与用途]青霉胺能络合铜、铁、汞、铅、砷等,形成稳定和可溶性复合物由尿迅速排出。

内服吸收迅速,副作用小,不易破坏,可供轻度重金属中毒或其他络合剂有禁忌时选用。

对铜中毒的解毒效果强于二巯丙醇;对铅和汞中毒的解毒作用不及依地酸钙钠和二巯丙磺钠。

毒性低于二巯丙醇,无蓄积作用。

[注意]

(1)本品可引起皮肤瘙痒、荨麻疹、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动物可能对本品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本品应每日连续服用,即使暂时停药数日,在再次用药时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因此需再从小剂量开始。

(2)对肾脏有刺激性,可出现蛋白尿及肾病综合症,应经常检查尿蛋白。

肾病患畜忌用。

(3)长期应用,在症状改善后可间歇给药,并加用维生素B,以预防发生视神经炎。

(4)本品可影响胚胎发育,动物试验发现骨骼畸形和腭裂等。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lkg体重家畜5~10mg一日4次5—7日为一疗程间歇2日一般用1~3个疗程

[制剂与规格]青霉胺片0.125g

三、羟肟酸络合剂

羟肟酸基团与铁有络合作用。

本类络合剂中常用的有去铁胺,另外从红酵母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羟肟酸络合剂红酵母酸(rhodoforulicacid)的驱铁作用比去铁胺强2倍,但尚未广泛使用。

去铁胺

Deferoxamine

曾名去铁敏。

由链球菌(Streptomycespilosus)的发酵液中提取的天然产物。

[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稳定。

[药理]与游离或蛋白结合的3价铁(Fe3+)和铝(Al3+)形成稳定无毒的水溶性铁胺和铝胺复合物(在酸性pH条件下结合作用加强),由尿排出。

本品能清除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中的铁离子,而对转铁蛋白中的铁离子清除作用不强,更不能清除血红蛋白、肌球蛋白和细胞色素中的铁离子。

本品在胃肠道中吸收甚少,可通过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吸收,并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

在血浆和组织中很快被酶代谢,其代谢机制尚未阐明。

[用途]主要用于急性铁中毒的解毒药。

由于本品与其他金属的亲和力小,故不适于其

他金属中毒的解毒。

[注意]

(1)注射部位常有疼痛感,并可出现腹泻、腹部不适、

(2)严重肾功能不全动物禁用。

心动过速、腿肌震颤等副作用。

(3)长期用药可发生视力和听力减退,停药后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4)动物试验证明,本品可致胎畜骨骼畸形,妊娠动物不宜应用。

(5)每日内服维生素C有增强本品与铁离子的结合作用和铁胺的排泄,但同时也可使组织中铁的毒性增强,尤其可影响心脏的代偿功能。

(6)老龄动物慎用本品,且不宜同时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否则容易导致心脏代偿功能丧失。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试用一次量每lkg体重家畜起始量20mg维持量10mg每4h一次注射2次后每4—12h一次总日量每lkg体重不超过120mg静脉注射剂量同肌内注射注射速度应保持每1h每lkg体重15mg

[制剂与规格]注射用去铁胺o.5g

第二节胆碱酯酶复活剂

胆碱酯酶复活剂分子中的肟(=NOH)与磷原子的亲和力强,能夺取胆碱酯酶(CHE)上带有磷的化学基团,而使受有机磷(OP)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即复活),因而得名。

这类药物又称为肟类复能剂。

有机磷杀虫剂、农药等进入动物体内,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ACh)的活性,从而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引起胆碱能神经支配的组织和器官发生一系列先兴奋后抑制的临床中毒表现。

胆碱酯酶复活剂对由OP烟碱样作用引起的中毒症状治疗效果明显,而阿托品对由OP毒蕈碱样作用引起的中毒症状解除效果较强,因此在解救有机磷化合物中毒时二药常同时并用。

常用的胆碱酯酶复活剂有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双解磷和双复磷。

关于阿托品,可参阅有关章节。

急性有机磷中毒可波及多器官多系统,即使应用特效解毒药,也很难使毒效应全部消除,而且不同毒效应可引发不同的并发症,如中毒性脑水肿、肺水肿、心肌炎、肝脏微循环障碍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需早期防治,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