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艰苦奋斗传统弘扬无私奉献精神.docx
《继承艰苦奋斗传统弘扬无私奉献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承艰苦奋斗传统弘扬无私奉献精神.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继承艰苦奋斗传统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继承艰苦奋斗传统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教育提纲:
一、艰苦奋斗是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
二、无私奉献是革命军人的至高荣誉
三、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传人
引言 东方魔力
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他发现了共产党的一种伟大的力量。
他把这种力量叫做“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
斯诺讲的这种“东方魔力”是什么?
就是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凝成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传统,也是我党的政治本色。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对于抵抗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快国家经济建设或者是个人的成长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艰苦奋斗是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
所谓艰苦奋斗,其含义并非过去“越穷越革命”的老调重弹,不是“为了艰苦而奋斗”;也并非仅仅是勤俭节约的同义语,更不是简单的吃大苦耐大劳。
全面理解艰苦奋斗,一是艰苦,二是奋斗。
具体地讲,它包含相互联系的三层含义:
一是在信念上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目标,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和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在事业上不怕艰苦、扎实努力、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三是在生活上勤俭节约、朴素实在、量入为出,不奢侈浪费。
〔一〕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一向以艰苦奋斗著称于世,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努力奋斗,几千年来形成了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人们在实践中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格言来教育后人,如:
“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训。
物质文明的发展是艰苦奋斗的结果。
我国历史从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传说,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从万里长城、都江堰的修造、大运河开凿,到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及活字印刷“四大发明”的伟大创造,无不表达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艰辛足迹。
仅就万里长城而言,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中间经过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直到辽宁河北交界处的山海关,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已是几经修复,它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刚毅性格的象征。
文化古迹是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它证明:
伟大的成功源于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
正如马克思所说: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芒的顶点”。
精神文明的成果是艰苦奋斗的产物。
中华民族在艰辛的生存环境下,一直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
我国历史上文王的《周易》﹑屈原的《离骚》﹑孔子的《春秋》﹑孙子的《孙子兵法》,无一不是艰苦思考,刻苦创作的结果。
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了10年的时间,司马迁的《史记》用了15年时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用了27年时间,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用了30年时间,他们几乎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才给我们留下了鸿篇巨著。
在我国古代格言及文章中,歌颂艰苦奋斗精神的不乏其数,且都深入人心。
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立身”,王安石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等。
可以说,但凡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有艰苦奋斗精神的。
〔二〕艰苦奋斗是党和军队的优良作风
一是没有艰苦奋斗,我们就不会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中获得生存和壮大。
可以说,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历史。
纵观古今中外,像我军这样艰苦卓绝、历经艰辛,但始终士气高昂、战无不胜的军队,是极为罕见的。
在红二方面军中,广泛流传着任弼时“半条牛皮带”的故事。
还是长征过草地时,一连走了10多天,干粮没有了,野菜也找不到了,野草又不能吃。
任弼时发现身上背的牛皮带可以吃,就让警卫员李少清拿来一把小刀,一寸一块割下来,先烧后煮来吃。
这东西是煮不烂的,任弼时便带头吃起来,一面“咯吱咯吱”嚼着,一面幽默地说“这东西很有味道。
”任弼时还号召大家要节约吃,计划好,因为还有10多天才能走出草地。
任弼时当时有两条皮带,吃到最后还剩了半条。
他在上面亲自用钢笔写了一行字:
“越吃越健康,将革命进行到底!
”以后送给了李少清作纪念。
现在,这半条牛皮带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二是没有艰苦奋斗,我们就不会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获得成功和胜利。
回忆我军历史,人民军队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无不闪烁着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芒,艰苦奋斗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之中。
第一,艰苦奋斗是我军形成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条件。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军在物质条件、武器装备方面的相对劣势。
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的战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号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当时总前委书记邓小平说,“我们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惜最大牺牲,歼灭黄维兵团。
即使中原野战军打完了,能消灭这支王牌军也是值得的!
”经过十天的激战、苦战,我军全歼了黄维兵团12万人并活捉黄维。
黄维被俘后不服气,不认输,但当他被带到我总前委指挥所的破草房里,看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时,才恍然有悟,心悦诚服地说:
“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
”
第二,艰苦奋斗是我军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条件。
我军之所以能艰苦奋战而不溃散,一个重要原因是全军上下同甘共苦,战友之间同舟共济。
值得一提的是主力红军长征后,为了牵制敌人的主力,保存革命的火种,由陈毅,项英等同志率领部分革命力量坚持南方游击战争。
当大部队撤走后,敌人蜂拥而来,苏区一片火海。
“剿匪之地,百物荡无,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这是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的供述,由此可以想到当时的环境是何等的艰苦。
然而,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艰苦奋斗精神凝聚起高昂的革命斗志,陈毅写下了被称为无产阶级正气歌的《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艰苦拼搏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奋斗精神,才有了1937年南方八省游击健儿组成新四军,走出丛林,在抗日的烽火中驰骋大江南北的壮举。
三是没有艰苦奋斗,我们就不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进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神不怕,不等,不靠,凭借艰苦奋斗精神,迅速医治好战争创伤,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终于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
经过建国60年艰苦奋斗和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是一个穷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综合国力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邓小平同志指出: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当今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我们在发展,我们在奋斗,别人也在奋斗,想要在经济、军事、科技领域赶上发达国家,必须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三〕艰苦奋斗是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
一是中国国情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说: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还那么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那么一点,没有任何条件可以搞高消费、高享受,只能搞适度消费”。
胡锦涛同志说: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我们的事业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也要靠艰苦奋斗去创造、去实现。
”
在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虽然比过去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不发达状态,不少地区和不少方面还比较落后。
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三亿七千万人口,而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办一切事情都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
何况是我们现在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就更要艰苦奋斗了。
二是工作实践的需要。
现在,武警部队的任务越来越多元化,有很多的岗位或很多的工作都是艰苦的,有些工作甚至说还很危险,但这些工作又必须有人干,怎么办?
在一些艰难困苦面前,金钱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唯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
我们的事业,正是有懒于大批具有这样的精神品质的人们去支撑的,作为军人的我们就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础,是民族的脊梁。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核讹诈。
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和武力威胁,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研制原子弹、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的战略决策。
1958年9月,中国核试验基地在新疆正式组建,因基地选址的戈壁滩上生长着马兰花,又称马兰基地。
50多年来,基地官兵以苦为荣,艰苦创业,成功地进行了多次不同方式、不同型号、不同威力的核武器试验,建起了中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孕育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工作环境,想想都感到辛苦……夏天:
烈日炎炎,路面温度可达五、六十度,无可遮蔽,仍要加班加点……冬天:
寒风呼啸,早晚温度可达零下二十度,无处躲藏,仍要起早贪黑……有人总结马兰基地的军人和家属是“三乎乎”:
“本人黑乎乎”——工作繁忙,在场区晒的;“老婆胖乎乎”——工作难找,在家里养的;“孩子傻乎乎”——环境封闭,见世面较少。
真是“负了老子、苦了妻子、误了孩子”!
三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艰苦奋斗对于个人而言是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走好人生之路的重要保证。
世上所有成功者的秘诀在于艰苦奋斗。
我国蓍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过:
“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
数学家华罗庚在一首诗中写到: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他的勤奋,华罗庚从小酷爱数学,上初中时就以其超人的数学才能倍受老师赏识。
但是,一个“穷”字剥夺了他继续求学的权利。
18岁的时候,一场伤寒病使的华罗庚留下了终生的残疾——右腿关节变形。
然而正是这场疾病,促使华罗庚下定将一生献给数学的决心,他认为,干别的工作都要到处跑,而数学只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
于是,仅靠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50多页的微积分,华罗庚开始了他在数学领域的跋涉,一年后,写出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著名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发现,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了一名助理员,由于他的勤奋,二十多岁的华罗庚就成为国际知名的青年学者。
讲到这里,不是说每个人的理想都一定能实现,正所谓“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但只要有艰苦奋斗精神,就可以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的目标,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二、无私奉献是革命军人的至高荣誉
胡主席提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每一句话都有丰富内涵。
学习践行这一崇高价值目标,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弘扬牺牲精神不可或缺,要把牺牲奉献作为价值表达。
〔一〕人生价值的实质在于甘于奉献
“奉献”一词,字面上的解释是“恭敬地呈献”,通俗地说,就是“给与”的意思。
从广义上讲,奉献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是人类特有的崇高精神和品德,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
它表现为人对社会的奉献和责任,表达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们可以说,奉献就是人类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是崇高的人生价值。
因为只有人人都作奉献,才能保证社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没有涓涓细流,就没有汹涌的江河,没有一砖一瓦,就不能构筑成摩天大厦。
马克思曾说过:
“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使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
”社会也是如此,只有每个成员都努力为社会增砖添瓦,社会才能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满足个人的需要。
〔二〕军人价值的根本在于乐于奉献
当前,有些同志认为“军营不是干事业的地方”。
讲“乐于奉献”,我们应首先澄清这种错误认识。
大凡热血青年,谁都不甘心此生虚度,都想趁着青春的年华干出一番业绩。
但是,有的人认为现在不打仗,军人没有建功立业的时机,军营不是干事业的地方,想早日离开部队,到地方去干一番事业,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建立了特殊功勋的名人中间,有很大一部分都曾经经历过军营生活的锻炼。
如恩格斯曾当过炮兵,这为他后来与马克思一起创立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托尔斯泰之所以能够写出《战争与和平》这样不朽的名著,也与他多年的军旅生活密不可分,这使他一跃而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不顾父母的反对和身体方面的原因,志愿参加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奔赴欧洲战场。
战争中的亲身遭遇对这位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作家的创作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此可见,军旅生涯,不但没有阻碍这些名人们干事业,而且为他们日后在事业上的成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社会上,“军人”这两个字之所以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成为崇高的代名词,不仅仅因为他承担的使命艰巨而荣耀,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而言,军人的牺牲奉献是无条件,也是最彻底的。
所以,作为新时期革命军人,必须发扬光大牺牲奉献精神,让革命军人的价值在为国家和军人现代化建设的无私奉献中得到升华。
〔三〕武警部队的使命需要无私奉献
武警部队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武装力量,常年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
可以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都少不了武警官兵的身影。
近年来,武警部队先后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新疆“7.5”事件、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急难险重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但这远远没有结束,武警部队仍然继续面临着众多艰苦任务的严峻考验,由于使命任务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流出更多的汗水。
如果我们丢掉了无私奉献精神,就丢掉了自己的特有优势,丢掉了自己的精神财富。
只有继续大力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才能凝聚部队、激励官兵,才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再创新的辉煌。
三、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传人
古人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也需要点滴养成、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内化为行为准则,变成自觉行动,贯彻到工作学习训练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以实际行动,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武警部队历史使命做出新的更大奉献。
要做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传人,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
作为革命军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要坚持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校正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坚决抵抗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影响,坚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做到志存高远、追求高尚、情趣高洁。
一是要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不褪色。
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有效甄别和抵抗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错误言论的侵蚀,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不褪色、不变质”。
新浪网曾经对我国青少年使用、网络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在调查中,57%的人反映自己上网漫无目的,纯属走马观花,但特别关心各种花边新闻;21%的人坦承自己曾经浏览过“黄色”、“灰色”信息;20%的人承认自己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乐于传播一些“黄色”、“灰色”段子,对庸俗杂志比较感兴趣。
开放的社会没有封闭的军营。
特殊的成长经历、特殊的社会环境、特殊的军人身份,决定了我们将时刻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以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的冲击和侵蚀。
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都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坚决抵抗各种反动政治观点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影响,切实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二是要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不动心。
青年官兵正处在好新求异、好异求变的把戏年华,只要稍有不慎,就容易被腐朽思想文化“拉下马”、“拖入水”。
某部曾对51名劳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当问到“你在犯罪以前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时,有40%的人答复“吃得好,穿得阔,玩得痛快”。
在与其中一名劳教人员谈心了解,他刚入伍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也是热血沸腾、雄心壮志,发誓要在部队干出一个人样儿来。
但是,他对一些小报小刊非常痴迷,尤其是对言情小说、武打小说情有独钟,满脑子整天都是些打打杀杀的场面和你恩我爱的描写。
久而久之,就开始学习抛锚、训练溜号、站岗离哨,从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战士堕落成为连队的重点帮教对象,最后发展到数次私自离队,从而被劳动教养。
我们常常对发生问题的人员心生惋惜,假设真置身其中,能否抵挡住酒绿灯红、金钱美色的诱惑,能否处理好得与失、善与恶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不容无视的问题。
所以,大家一定要常存忧患之心,始终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不断加固我们的思想防线。
三是要在各种困难挫折面前不畏难。
现在,大部分基层官兵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过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这就使一小部分战友的心理成熟度远远落后于生理成熟度,在部队艰苦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
《读者》杂志曾经对70后、80后、90后作过这样的比较:
第一,70后是“加班狂!
”80后是“拒绝加班!
”90后是“拒绝上班!
”这说明了什么呢?
就两个字:
懒惰。
第二,70后“回家进门要脱鞋!
”80后“回家进门不脱鞋!
”90后连“上床睡觉都不脱鞋!
”这说明了什么呢?
还是两个字:
懒散。
第三,70后“无论任何时候,看到有站着的领导,都会立马让座!
”80后崇尚的是“上下级平起平坐!
”90后则号称“天大地大,唯我独尊。
”这说明了什么呢?
也是两个字:
傲慢。
第四,70后“有存款!
”80后“纯负债!
”90后却常说“我有老爸!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仍旧是两个字:
依赖。
试想一下,一个懒惰的人、懒散的人、傲慢的人、依赖的人,在部队这个强调严肃紧张、令行禁止、自立自强的特殊群体里,能很好地适应吗?
遇到困难挫折能积极面对吗?
恐怕结论不怎么乐观。
近年来,个别战士面对事业受挫、家庭变故、愿望落空,采取逃避态度和消极行为,这与军人的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格格不入的。
因此,我们必须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豪气和挑战困难的锐气,把困难挫折当“磨刀石”,把苦难经历当“财富经”,倾力打造“阳光人生”和“幸福人生”。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
“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
”我们在继承一种优良传统的时候,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把握它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从而到达“以真学促真信,以真懂促真用”的目的。
一是学党的创新理论,悟科学立场观点方法。
任何一种观念的产生和形成,都离不开理论的奠基和牵引。
学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解决问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目的,也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必经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思想,是一部关于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最生动最实际教材。
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取真经、悟真谛,把这些基本立场、根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学到手,使之真正成为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
二是学先哲贤达著述,悟立身做人行为准则。
中国的先贤们自古就有着民大于天、精忠报国、崇荣蔑耻等传统美德,以及忠诚、责任、自制等优秀品格。
我们从这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名言、著述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人格和风范,进而领悟出按照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
比方,从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中可以悟到为人处事的智慧思考,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以悟到以史为鉴的自省精神,从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可以悟到伟岸高洁的崇高人格,从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悟到革命军人牺牲奉献的至高境界,等等。
三是学英模先进事迹,悟军旅人生价值所在。
张思德烧木炭、雷锋做好事,把对人民的热爱表达在平凡的岗位上;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邱少云浴烈火,把爱国主义精神定格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苏宁学科技、杨业功谋打赢,把对使命的忠诚聚焦到献身国防事业上;李向群抗洪灾,把听党指挥的信念镌刻在波涛汹涌的江堤上。
这些典型作为军营的优秀分子、官兵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凝聚着崇高的人生追求,表达着高尚的思想道德,折射着先进的时代精神,从不同侧面诠释着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为我们感悟核心价值观的巨大作用、找到培塑核心价值观的努力方向提供了生动教材、立起了学习样板。
其实,我们自己身边也有这么一个先进典型,我们的支队长江鹰同志,他离我们最近,学起来最直接,我们每名官兵都要善于发现、认真学习,不断提升精神层次。
〔三〕高楼万丈平地起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传人,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正确看待基层工作,安心尽心本职岗位,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人生辉煌。
一是从自身做起,岗位表达责任。
随着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专业门类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个岗位都是军队建设、未来作战的关节点,每个人都有沉甸甸的责任。
如果责任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极大损失。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途中,着陆前意外发生爆炸,飞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感到震惊。
事后调查结果说明,造成这一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责任不明。
我军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都与个别人员的失职失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直接关系。
所以,每个同志要认识到自己的岗位都是部队建设这个大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要切实增强立足本职岗位干工作的热情,千万不能因为岗位的平凡而懈怠奋斗精神,松散革命斗志。
二是从小事做起,岗位就是阵地。
在很多同志的意识中,作为军人,阵地就是战场,就应当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豪迈拼杀。
受此影响,个别同志总觉得基层岗位平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碌碌无为,表达不出革命军人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价值,不能安心基层,不能尽心本职。
这些思想意识不仅影响了基层建设的质量,也影响了战斗力的提高。
要知道,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我们奉令出征,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是报国;但和平建设时期,我军所处的环境变了,具体任务变了,恪尽职守,干好本职,努力工作也是报国。
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技术的迅猛发展,战斗力的生成要素发生了显著变化,战斗力已变成了一个链式结构,每一个岗位都成了战斗力生成“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断了任何一个“节”,就会毁掉整个“链”。
所以,作为我们每个同志,一定要明白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岗位就是阵地,从小事做起,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化爱国之情为实际之举。
三是从现在做起,岗位成就事业。
基层岗位是我军质量建设的基石,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舞台。
只有立足岗位,施展才华,我们人生的舞台才更宽广。
如果无视这一点,把自己的岗位看得微不足道,必将心浮气躁、一事无成。
支队长江鹰同志,一名入伍28年的基层警官,先后发明了20多种应用于部队执勤的装备器材,获得了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