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1158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8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作文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作文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作文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作文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研究.docx

《作文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研究.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研究.docx

作文研究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作文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结题报告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十一五研究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觉得本课题话题太大,研究人员有限,不易研究的全面具体,所以将本课题分成三个子课题:

一个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作文自主性学习的研究》,二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阅读自主性学习的研究》,三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古诗文赏析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我组承担的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作文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在市教科所、教研室,县教科室、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已经完成了预期的任务,现将研究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传统的作文教学,其基本程序是:

“指导→作文→批改→讲评”。

从信息论角度看,展现了学习的全过程:

“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评价信息”。

但从信息反馈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属于单向的信息反馈;而且从指导到讲评,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错过了“信息及时反馈”的最佳期,信息反馈的周期越长,效率就越低。

更严重的问题是:

从作文到批改严重脱节,许多师生错误地认为,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仅仅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无动于衷。

我们认为:

应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并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必须扬弃。

2、作文教学杂乱差的现状需要改革。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而且低效的,这一学科中又以作文教学最为突出。

就作文批改而言,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方法和观点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得教师整天被压在作业堆里,这一直是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沉重负担。

为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然而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就学生作文的现状而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极为严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再加上,作文讲评时教师“一言堂”、“目中无人”。

这正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

作文教学杂乱差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研究如何教会学生自主性作文。

3、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会学生自主性学习作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

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第七届国际思维大会的主题是“超越界限的思维,面向全球的学习。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已是共识。

不言而喻,培养学生自主性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减轻语文教师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

我校七——九年级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作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创造力,这不仅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体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的需要,同时充分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创造精神。

因此,我们研究探索的重点确定为在写作教学中教养学生的自主性精神。

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实现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导引和有效的帮助。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我们原计划是准备从2006年9月开始探索至2010年的12月结束,但由于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就把探索的时间拉长了。

我们把整个探索研究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准备材料,教师制定研究方案及操作步骤。

第二阶段(2007年1月—2009年12月),按课题研究的内容从三种文体进行探索。

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1年8月)总结反思,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五、方法与措施

(一)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熟悉的不写”。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

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绽。

例如有的同学为了使所记的事情意义“深刻”,所写的人形象“高大”,就凭空编造或任意拔高,结果情节上弄虚作假,让读者一眼就看穿。

还有的同学作文时,喜欢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写陌生的人,记未经历过的事,由于对人对事所知甚少,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感到别扭、不可信,更何况别人呢?

其实,并不是只有写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写万人崇拜的伟大人物才能写出好作文。

相反,农村学生作文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

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

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

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

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3)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

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

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

孟跃兰教师鼓励七年级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作为星期天的作文。

让学生观察父母种稻谷,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割稻、采茶或摘采柑桔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4)观察农村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5)写观察日记

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2、在拥有了素材之后,应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

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

像全莉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

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

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

“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

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

”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

行走的人身穿绵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

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3、抒情要真挚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这便是以情动人。

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

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

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二)教法力求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比城市学生低,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在短时间内或是单靠个体力量无法改变的。

但是,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却是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共同职责。

长久以来,大部分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

下面,我们就农村中学作文教法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1、教人游泳者先下水

俗话说: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可是有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真的做到了“不湿鞋”,这可实在不妙。

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

可是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

虽然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

可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

我校教师程国荣就不断完善自我,“以身作则”写作文。

在写《感人的一幕》一文中,她亲自给学生最感性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下水作文”,在文中她把风雨来临前燕妈妈焦急的等得小燕子回家的样子描写的淋漓尽致,当看到小燕子被人打死扔在路边,燕妈妈撞墙自杀的情景也描写的惟妙惟肖。

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

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起到了垂范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农村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常常感慨:

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这么低,写作思路狭窄,内容干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

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与外界很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

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作家王蒙说:

“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

”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

我们认为:

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再者是在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

“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

”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

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注意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猫画虎,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

为此,我们七年级语文组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

如程国荣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在课文后,她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于勒回来后我的父母及一家人又会怎样对待他呢?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后续写。

又如《20年后我们再相逢》要求学生想象20年后大家再走到一起时的情景。

这时学生们就像一匹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大草原上自由地、尽情地驰骋。

他们在自身的成长变化写到家乡环境的变化,由家乡的变化写到自己正在发展的事业对家乡的贡献……这样,我们就成功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拓宽了道路。

4、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多给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

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5、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

”这表现出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

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

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

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

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古人说得好: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多看,多读,多感受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卢梭幼年丧母,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寒冷的夜晚父亲和他一起诵读文学名著,以至于成名以后的卢梭也难以忘怀这段岁月。

我在班上还读过高尔基、海伦·凯勒、哥白尼等名人传记,发动学生掀起了读书热。

每天读报时间或学习的间余我都会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很多学生购买了《读者》、《美文》等优秀报刊,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电视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农村现在生活好了,看电视应该不是什么奢望,所以我们还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怎样从电视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新闻、电视散文、东方时空等节目既有浓浓的文化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电视节目主持人炉火纯青的语言会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大文豪苏轼主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

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

学生记忆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有一则古代笑话说:

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

其妻见曰:

“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

”对曰:

“当然更难。

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

”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

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作文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师生交往,增进情感

不少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

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

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

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

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6、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

原因何在?

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

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文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越充实。

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们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

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用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把习作内容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写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同时还可以在作文命题上下工夫,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习作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自由命题、自主选材。

这样学生不仅想写、乐写,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了习作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生活。

下面这段文字就是七(4)班的一位同学写的春景: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春来了,春来了!

”是的,春天真的来了!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找春天。

啊,我见到了春天。

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

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

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

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

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

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

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

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红色的。

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

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7、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

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吴增祺说:

“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

”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

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六、研究取得的成绩与成果

经过五年多的研究,县市各级领导的多次指导,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写作具有持久的内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写作,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努力提高课堂参与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个性,养成具有一定的耐挫力,独立性,奋发向上,敢于竞争的良好人格。

使学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4、其具体表现为:

二个习惯、三个意识、四种能力。

二个习惯:

⑴良好的习惯:

课外积累素材⑵良好的评改习惯:

小组评改、自我评改、相互评改。

三个意识:

⑴竞争意识:

敢于争优夺胜,敢于拼搏,有上进心、有进取心。

⑵合作意识:

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学会与他人合作,友好交往,虚心学习。

⑶时效意识:

学习讲效率,合理利用时间,有计划性。

四种能力:

⑴自学能力:

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会摘录收集资料,阅读时能归纳提炼要点,提出问题。

⑵创造能力:

在习作中有创见,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能标新立异。

⑶耐挫力:

对所写作文兴趣浓,喜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主动克服习作中所遇到的困难。

⑷应变能力:

在学习生活中能辨别是非,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调整学习速度,选择方法。

七、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以上是我们对“学生作文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的初步回顾,不很成熟。

因为,我们使用新课标教材的时间还不长,课文篇幅长,内容多,比老教材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内容,时间紧,课时少,矛盾比较突出,我们研究的时间就显得不充裕,再加上经验也不足,一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

比如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一些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就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尤其是性格内向的,还需要我们去做一定工作。

又比如,思维方面的训练,并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奏效的。

由于人数多,我们无法一一进行面改和点评,这至少是对一部分学生的进步缺少检查和监督。

还有如上课与活动是不一样的,活动的时间较难支配好,因为它的变化因素较多,往往无法预先做出准确的安排。

不过,当前教育的局限性带来的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的相对减少是自主学习的障碍,我们期待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去研究。

我们决心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更深入地探索,更不断地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把学生的作文自主性学习进行得更好,更深入!

注: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