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095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ocx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注意:

相关值越大则数值约接近,即本实验中,相关值越大(接近于1)则优劣的分数差越小,卷面书写对作文的影响就越小。

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六人行”小组:

颜纯远(组长)、梁启瑞、阮春强、刘宁、刘清松、韦国聪

【摘要】卷面书写是影响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得出具体的数据并对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的影响大小,为中学作文教学和作文阅卷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卷面书写作文评分作文教学

一、引言

现在由于计算机及手机等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直接用笔写字了,并据有关调查表明:

现在的中小学生在书写方面明显比他们的父辈差得很多。

同时,现在的语文老师在上作文课时,一般着重强调的也是思想内容、结构、手法等,而对于书写则很少强调和要求。

因此很多学生就更加不注重书写了,而笔答在高考答卷过程中在近几年内也不会改变。

我国传统上就有成熟的书法艺术及其深厚的社会基础,书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对一个人的认识评价程度,因此,考试中的书写对于考试成绩也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高考语文试题中历来都有不少客观题,这种试题便于评分操作,但不利于综合检测考生的水平和能力。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又设计了相当数量的主观题,其中作文题在语文试卷中占分比例最大。

比较起来,作文题是主观性最强也是最能测定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原理的能力以及布局谋篇、遣词用句和书写的能力的题目。

而书写也是最容易导致非智力失分的因素。

中高考阅卷老师每天都需要评阅几百甚至上千篇作文,因此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特别是面对字迹潦草、卷面邋遢的作文时,肯定会影响他(她)的评分。

现在对于高考作文评分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了,但是对于具体到卷面书写对对作文评分的影响有多大这个研究就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进行实验,使得出实验的结果有对中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及对作文的批改中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们通过实验来检验卷面书写是否会对作文评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进而有助于教师今后的作文教学。

(二)研究内容

在参与评卷的师范生中,我们将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通过评卷者对卷面书写优劣不同的作文的评分,统计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卷面书写对作文评分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以教育实验方法为主,同时兼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四)本实验的设计:

1、实验对象与周期

本实验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实验周期为21天(2011年4月7日至2011年4月28日)。

本次实验我们将从师大雁山校区各学院的师范专业生中50名老师(准老师)参与评卷。

2、实验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一篇作文,誊写字迹优劣各1份,分别复印10份,随机将20份卷子分发给20个老师批改,请老师们先后在相同的环境下用一分钟时间审阅打分。

在时间设计上,故意将时间缩短,以不给受测试者具体看作文内容的机会,使其注意力集中于表面的字迹上来。

后面的几组实验,也采用这样的时间设计。

然后收集卷子,分为字迹优劣两组进行统计,采用平均数、方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测量作文书写对评分的影响状况。

实验一表格设计

卷面优的评分

卷面劣的评分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平均数

平均数

方差

方差

方差2

方差2

相关系数

(2)准备10篇作文,由1—9进行编号,其中3号(卷面优)、3号(卷面劣)为内容相同、书写优劣不同的两篇作文,如实验2表格所示。

1、2、3号(卷面优)、4、5为第一组,6、7、3号(卷面劣)、8、9为第二组。

第一组作文请10位老师批改,一周后请该10位老师批改第二组作文。

数据统计方式如实验2表格所示,其中3号(卷面优)、3号(卷面劣)为本实验关注对象。

收集相关数据,分为字迹优劣两组进行统计,采用平均数、方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测量作文书写对评分的影响状况。

实验2表格设计

1号

2号

3号(卷面优)

4号

5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9号

10号

(一周后再让相应的评卷者评卷面较差的3号作品)

6号

7号

3号(卷面劣)

8号

9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9号

10号

(3)准备主题相同、文体不同的两篇作文,一篇为议论文,一篇为记叙文,议论文分两种优劣字迹誊写,优劣分别复印10份,共计20份;记叙文也分两种优劣字迹誊写,优劣分别复印10份,共计20份,如实验3表格设计所示。

随机将一篇议论文和一篇记叙文作为一组,请20位老师在相同的环境下用2分钟时间各批改一组(2份)作文。

分文体和字迹优劣进行统计,如图所示,用平均数、方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在不同文体下,字迹优劣对评分的影响程度。

实验三表格设计

作文编号

议论文

记叙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数

方差

方差2

相关系数

 

(五)实验具体数据如下:

实验一(评卷者随机,内容相同,卷面不同)

结果

卷面优的评分

卷面劣的评分

平均数

48.30

平均数

46.00

方差

11.41

方差

19.6

数据筛选后的平均分

48.50

数据筛选后的平均分

46.50

数据筛选后的方差

3.69

数据筛选后的方差

7.25

相关系数

0.63

实验数据说明:

从两组卷面优劣的成绩来看,前后平均分只有2.30分之差,有差异,但并不是很大。

但是从前后两组数据各自内部来看,方差均在10以上,数据比较分散,说明两组对字迹优劣的认知上出现问题,使得字迹“优”与“劣”的认知出现模糊状况。

分别仔细审视两组卷面以及成绩后发现,两组都出现了比较特例的分数(过高或过低),并且出现这些成绩的卷面上有比较明显的认真批改的字样,说明,虽然有在测试中有时间的限制,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时间把握不准确的现象,使得评卷者没能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字迹上,而是观察到了作文的内容中,因此数据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由于数据分散,不得不对其中的数据加以筛选,已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方式加以整理,去掉评卷者中5号、2号、19号、15号评出的成绩,最后得出的方差两组均在10以下,分别为3.69和7.25,对字迹的认知比较统一,这样才使得数据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筛选后的数据平均分前后对比为48.5分和46.5分,相差2分,这个数据比较可信。

方差分别为3.69、7.25,卷面劣的分值波动明显比卷面优波动范围更大,这也说明卷面的劣势作文分值带来更大的不稳定因素,并且整体趋向下滑。

计算出字迹优劣影响作文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3,说明字迹对作文评分影响较大。

但是,实验一只是评卷者群体对字迹优劣的感知,忽视了个人因素,所以有必要进行一项与个人有关的实验。

实验二(相同批改者,间隔一周批改,内容相同,卷面不同)

A组(采用3号作文的成绩数据)

1号

2号

3号(卷面优)

4号

5号

平均分

1

50

48

50

47

48

2

51

52

48

46

50

3

54

51

58

46

50

4

42

40

50

42

43

5

50

52

48

45

51

6

46

47

54

42

43

7

38

42

47

50

51

8

45

46

52

45

47

9

46

46

51

49

46

10

45

47

49

50

50

B组(一周后再让相应的评卷者评卷面较差的3号作文)

6号

7号

3号(卷面劣)

8号

9号

平均分

1

49

51

49

49

50

2

47

50

46

48

48

3

50

47

45

53

47

4

45

45

42

48

48

5

46

55

45

48

49

6

45

51

42

47

47

7

45

48

45

48

46

8

48

48

52

46

48

9

45

50

47

50

47

10

48

48

50

46

48

实验数据说明:

虽然除去三号作文的成绩以外,其他数据均可视为与本次实验无关的数据,但值得注意的是,从1——10号评卷者的平均分数计算出以后,我们发现,他们所给出的每篇作文的成绩与平均数差别不是很大,说明,评卷者在给出分数的时候,心理上是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分数范围的,这可能与个人的习惯、好恶等有关,进一步说明,影响评卷因素的多而复杂。

 

卷面优的评分

卷面劣的评分

平均数

50.7

.3

方差

9.61

9.81

平均数2

50.25

46.13

方差2

3.69

5.61

相关系数

0.12

实验数据说明:

与第一组实验数据相比,实验二的数据出现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在实验一中,评卷者每人只评论一份试卷,虽然每个人给出的成绩不一样,但是“优”与“劣”两组的差别不大;实验二中,每个人给出的优劣两种卷面的成绩有了明显变化,最大的差距竟然有13分之多,前后两组的平均成绩差别也达到了4.4分。

再对比两组数据的内部关系,字迹优、劣两组方差分别为9.61、9.81,字迹劣的波动范围稍大,但并不明显,并且都在10之内,可见评卷者虽然间隔了一段时间再次批改,但很明显,他们批改时基本上是按照原有的一套感官评价标准进行的,前后波动幅度不大。

考虑到分值中的两端数值差异太大,是以去掉卷面优中的最高分58分、最低分47分,去掉卷面劣中的最高分52分、最低分42分。

得到更为普遍、中肯的数据,重新计算两组数据,发现平均数变化不大,但数据之间的波动幅度、范围,卷面劣的明显比字迹优的分布范围更广,即再次验证试验1的数据倾向:

卷面的劣势给作文分值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并且整体下滑。

两组数据对比,其相关系数为0.12,即卷面的改变,对作文分值是有影响的,但相比试验1,这里的相关性没有那么大。

我们分析认为,这与评卷者原来的评价的标准是直接相关的,即同样内容的作文,虽然卷面变差了,但大部分评卷者还是关注了内容,在此基础上的修改给分,是以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

实验三(批改者随机,内容相同,卷面不同,分议论文、记叙文进行)

实验数据说明:

在经过类似的数据筛选后(同上两个实验),从议论文一方面看,字迹优秀的作文分数波动比字迹处于劣势的作文分数波动性更强;记叙文则正好相反,字迹处于优势的作文得分相对比较稳定,自己处于劣势的作文分数则波动性强,争议比较大。

总体上来看,不论字迹优劣,议论文得分普遍比记叙文得分高。

在议论文中,字迹优劣影响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43;记叙文中,字迹优劣影响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63,远高于议论文。

字迹优劣在不同文体中的影响大小,可以促进考生在考试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文体。

三、研究结果

1、在实验一中,在评卷者群体中反应出的由字迹优劣引起的分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对本次实验的研究继续开展的有力基础。

由于在实验中出现了数据波动现象,并在卷面上发现了时间把握上的问题,通过数据筛选,从而把数据结果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数据的可信程度,也为后来的两个实验提供了筛选数据的经验。

2、在实验二中,说明了同一个人对待相同内容而自己不同的作文态度上有明显的差别。

由于使用了“混淆视听”的方法,在两次不同的实验阶段中加入了相同的一篇文章,虽然时间间隔有半个月,但为了避免被测试者发现内容相同而字迹不同的作文,我们在后一阶段的作文安排上做了“手脚”,即在3号(劣)作文的前后安排了字迹同样有些散乱的作文,尽量避免被测试者发现。

在卷面上发现由于时间把握不够等因素的评分,就会以无效处理。

这种有针对个人的观念标准的测试是比较让人满意的,作文成绩前后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

虽然从一组作文的平均分上可以看得出评卷人个人会停留在一定的心理分数范围之内,但并没有掩盖这种前后差异,得出自己对作文评分影响的相关系数也因此是可信的。

3、字迹优劣影响作文评分在不同的文体中的程度是不同的。

在实验三中,以主题相同的议论文和记叙文来进行测试,在群体范围内实行随机分组,从整体上考虑字迹优劣的影响。

字迹优劣在文体差别上的影响是明显的,在同一文体内部,字迹优秀的作文分数高些,字迹低劣的分数就低些,这与实验一的结论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但在文体对比中发现,不论字迹优劣,议论文的分数都明显普遍高于记叙文。

从相关系数上来看,字迹优劣对记叙文的影响更大,系数达到了0.63,远高于议论文。

四、实验中的不足

1、在实验三中,仅仅选取了议论文与记叙文两种文体,这对于丰富的文学体裁来说,显然是显得有些单薄,但既然实验是真实的,说明了这两种文体中字迹影响程度不同,就一定程度上说明结论是比较可信的。

2、字迹的优劣可以影响作文评分的高低,这只要取决于老师的心理修养等因素,但是心理因素的差异还反映在老师的性别上,本次实验在测试过程中并没有区分性别差异,虽然有了实验数据,但没有体现出性别差异对字迹优劣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以及性别心理差异如何影响作文评分。

3、由于选择实验的切入口比较小,所以总感觉结果并不充分,缺乏有力的旁证和辅助调查等方法,由于时间关系,这次试验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五、启示

1、作文教学要做到有针对性,不论是结构、文笔等大方面,还是字迹等微观方面,作为一名老师都应该耐心教导、不厌繁琐。

本次实验虽然只是在实验层面说明字迹对作文评分的影响,字迹影响作文评分,不仅在老师个人,在老师群体中依然存在,但目的在于提示老师要加强学生对日常书写的认识程度。

2、由于作文文体的不同,字迹优劣在两者中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对书写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因材施教,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也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满足现实应试教育的需要。

六、结语:

作文是高中语文的半壁江山,而考场作文卷面书写与作文得分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也引起相当多的关注。

本次研究紧紧围绕作文卷面书写优劣状况,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验证作文卷面书写对作文得分的关系。

结果证实,作文卷面情况对作文得分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作文卷面不好,对作文得分造成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工一.中学校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力.教育实验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吴丽芳.从考场作文书写透视高年级写字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9).

[5]祈彦平.打造亮丽文面多拿感情分数[J].二十一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

(1).

[6]蒋镇一.从高考作文评分“说明”谈正确书写的重要意义[J].现代语文,2007(5).

[7]薛瑞萍.避免无谓失分,争取附加得分[J].考试教研,2010

(1).

[8]曾桂兴.高考作文评分误差及其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

(1).

[9]蔡伟,娄庆华.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

[10]江业国,覃可霖.论高考作文评分的有效控制[J].广西师院学报,1996

(1)

[11]赵子厚.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与阅卷教师素质[J].测试关注,2005(6)

 

注意:

相关值越大则数值约接近,即本实验中,相关值越大(接近于1)则优劣的分数差越小,卷面书写对作文的影响就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