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0356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docx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培训目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健康发展。

二、培训对象

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形式

主要采用听讲座、教研组研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

由骨干教师在全校教师集会上开设心理辅导讲座。

四、组织与管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属全员培训。

1.组织者和责任者

宋锡刚校长直接领导,由张振国和李华教师组织实施。

2.培训工作分工

学校将妥善安排好本学点教师的培训时间,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即教学工作与培训学习的关系,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关系;做到四个落实:

即组织工作落实,培训计划落实,制度措施落实,考核总结落实;做到五个到位:

即思想动员到位,教材到位,培训时间到位,督查措施到位,完成任务到位;建立并管理本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业务档案,确保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五、培训安排

本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为期一年,按时间安排如下:

1.2010年3月下旬,制订计划,宣传发动。

2.2010年3月下旬至2010年12月上旬,对全校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个人自学、经验交流等活动。

六、专题集中培训安排如下:

内容

1.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3.教师常见心理疾病分析

4.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南邵小学

2010.3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瑕的学生。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教师为什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造成教师心理问题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风的蔚然兴起,给教师的心理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这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大因素。

1996年9月《教师杂志》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从9000多份回答问卷中发现,84%的教师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75%的教师认为负担过重是影响他们健康的主因。

美国教育协会(NEA)在1938年的研究中指出,5150位教师中,37.5%有严重的焦虑和精神紧张的情形,至少有6%~8%的教师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

    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限制,负担过重,长期过多消耗体力与脑力,甚至超过人的生理负荷,就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目前,教师“超负荷”运转情况比较严重。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原因,除有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之外,较为普遍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善,作业多、测验多、开会多。

教师常常夜间备课,加上家务劳动,侵占了晚上休息与睡眠时间,一天工作后甚感疲劳。

再加上教师平时还要参加各类考试及学历培训等,这样严重地加重了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心灵负担、经济负担。

       不合理的物质激励,导致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

现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收入不成比例,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许多学校为了刺激教师的干劲,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物质刺激。

但是,在发放办法上存在极大的缺陷,比如拉大奖励的差距,使部分教师工作投入得不到合理的回报。

笔者认为用拉大教师之间物质奖励的差距,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做法,不但“重奖之下没有出现勇夫”,反而导致奖励的效应是“不奖没有意见,少奖意见少,多奖意见多”。

    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学生、同事、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教师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必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

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关系长期恶化,教师心情沉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身心健康。

    在学校,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感情,进而也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感情。

同时,师生的关系状况,对教师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首先,它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师生关系紧张、对立甚至冲突,教师的情感必然是怨恨、痛苦的,进而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其次,影响教师的言行表现。

不良的关系容易引起教师的不友好、拒绝和惩罚等行为。

再次,也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长期的人际关系不良是心理健康的大敌,不良的人际关系会使人经常处于痛苦压抑、恼怒焦虑的状态。

    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教师与同事之间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每位教师的劳动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在高年级任教,有的在低年级任教;有的任专职教师,有的还兼任班主任及其它职务等。

这些分工是由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要求而决定的。

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专门的任务,在部分教师中就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教育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某个教师个人的努力。

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过分强调自己所做工作的重要性,而忽视教师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进而导致与同事间的矛盾和对立。

长期以来学校各类评先评优、提级、加薪等不公平以及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和工资奖励的制度,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引起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利益矛盾,产生相互排斥、对立的心理状态。

    现在,教师普遍反映人际关系难处理。

而教育工作容易使教师养成指导与命令的沟通模式,在讲求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与人交往必须互相尊重,平等、坦诚相待,而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或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容易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教师是育人的专业工作者,常与人接触,需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但其成就无法获得立即的反馈,容易导致教师对职业的不满意,导致人格障碍。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瑕的学生。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本文探讨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途径。

    

(1)发扬民主,改善干群关系。

学校干群关系如何,通过教师在烦恼时是否愿意找领导谈心可以表现出来。

一项调查表明,多数教师在烦恼时不愿意找领导谈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相当数量的领导者与教师之间关系冷淡,不融洽。

有的学校干群关系更差。

改进领导作风,创造一种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学校管理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2)重视人际间的互助关系,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根据人际互助论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朝着高酬赏和低代价的方向发展。

这种互助有功利的、经济和现实的因素,也有精神的、心理和超现实的因素。

所以在人际互助过程中,每个人难免都附带有酬赏和代价的比较标准。

一般而言,功利的互助较为现实,不能持久;而心理的互助较能满足人的基本要求,较能持久。

因此,教师若想增强人际关系,除了多用心思去了解别人的需求外,不妨坦诚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要吝啬对别人表示欣赏,同时能把感激的心情及时传达给对方。

学校领导者应协调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创设条件促进各种人际交往,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联络感情,让教师懂得每一件事都可能有多方面的看法与不同的做法,遇事应设法以弹性处理问题的角度来发现较好的处理方式,使事件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3)保持乐观,提高情绪的调控力。

俗话说:

“笑一笑,十年少。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47分钟。

面对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领导或同事的误解等问题,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控制情绪,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许多人在不愉快时,情绪上没有得到合理的疏导,而将它发泄在不适宜的人、事、物上面,这就是所谓的“迁怒”,迁怒最容易破坏人际关系。

美国最近一项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抑制愤怒对人有益,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自我调节,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要学会放弃,要知道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美。

古人说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

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实际上你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你偏偏不愿正视现实,于是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像先进呀、模范呀、优秀呀、评职呀等等,有时不一定会全满足你的心意。

即使你真正付出了也不一定会全满足你,为什么你提不起放不下呢?

原因就是你不会放弃,还没有体会到放弃也是一种美!

    换个角度思考,做到宽容待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会觉得并没有那么糟糕,这也是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

如:

丢了东西的人说:

“破财消灾。

”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卸任官员说:

“无官一身轻。

”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人们的生活就多了些弹性和韧性,凡事也就不必钻牛角尖了,由此减轻了生活的压力。

    宽容待人,忍让当先。

忍让有“三分”,健康得“七分”。

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

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

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种严重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对于我们教师自身来说要正视弱点,面对选择、学会生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能够承受挫折、坚忍不拔;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争取发展机会;要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个性的健全发展。

 

南邵小学

2010.5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现在,教师群体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有研究表明,约有16%的中小学教师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他们或是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或是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长期处于焦虑和沮丧状态,或是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害怕竞争、感觉“苦海无边”。

要让教师告别职业倦怠,脱离身心俱疲的心理困境,重新焕发工作热情,需要细究成因,积极应对。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自身职业压力大。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这一切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

教师的唯一选择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参与竞争、奋力拼搏、有所作为。

竞争出人才,压力变动力,但没有人能够成为永远的胜利者,挫折在所难免。

再加上教师的学历进修,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达标要求,使教师疲惫不堪。

久而久之,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之下会出现职业倦怠。

第二,社会环境压力大。

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多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过高的职业道德要求与不相称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

一是道德压力。

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光环的笼罩下,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似乎教师就应该是智慧与品德完美结合的人,就应该安贫乐道,“吃草挤奶”,行道存德,纤尘不染,这无形之中迫使教师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

同时,媒体对绝大多数教师大爱真情的宣传明显乏力,对个别教师恶行劣迹的报道趋之若鹜。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不像是一个崇高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倒像是一个被监视的“过失者”。

二是地位变化。

在信息不发达的过去,教师处于知识的优势地位,是“知识权威”的形象。

但是,随着教育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掌握的知识就显得单薄和有限,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甚至不及学生。

传统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三是心理失衡。

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收入不均衡现象,教师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创造的巨大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反差。

第三,学生及其家长所给的压力大。

教育情系千家万户,牵动社会“神经”。

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和社会就业压力问题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家长又将这种期望寄托于学校和教师。

肩负着巨大的期望,教师不得不负重前行,牺牲业余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找学生谈话。

又因为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教师的付出并不一定能换来令人满意的成绩,家长却一味盲目追求孩子的成绩,有些家长还时不时地找教师“兴师问罪”。

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搞得教师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的教师连一些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

诸多压力系于教师一身,教师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倦怠心理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个人心理素质差异。

教师之间由于教育教学水平不同、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不同,所以心理素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些教师由于整天忙于工作而无暇充实自己,因此变得性格内向而不愿与人交流。

当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解的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时,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抗职业倦怠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国家要引导社会用人从“学历本位”转到“能力本位”上来,引导家长把期望从“望子成龙”转到“行行出状元”上来;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要为学校创造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评价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给教师以适时地支持和鼓励,给予教师人性关怀而非单纯的业绩关怀;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学生和家长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配合教师工作,正确评价和对待教师的功过是非。

教师自身也要学会“减压”:

要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善于多元思考;要学会休息,坚持运动,为自己补充“能量”;要主动进修,充电加油,消除“能力恐慌”;要打破封闭,加强沟通,学会纾解郁闷等。

 

南邵小学

2010.4

教师常见心理疾病分析

 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社会中,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与挫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压力更大,由于社会、家长、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值高,工作量大等诸多原因,给不少教师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特别是那些责任心强而又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教师,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受心理困惑的可能性更大。

    据笔者调查,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此以案例形式做简要的分析。

强迫行为症

    某校的贾老师是一个工作了20年的老教师,爱岗敬业。

20年来,他不曾迟到、早退过1分钟,可是最近他“旷课”好几节了。

什么原因?

原来是学校最近出台一个新的制度:

要求每个上课的教师要在“点名表”上签名,并要写上学生出勤人数、旷课人数等等,缺一项没写的,就以旷课论处。

而贾老师不是忘记签名,就是忘记写出勤人数,于是,他就常“旷课”了。

被领导在大会上点评苛责,还要扣钱扣考核分,评先评优被一票否决了。

这些不符合事实的严厉处罚给他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怎么就糊里糊涂地旷课了呢?

他先是郁闷,不理解学校的做法,他承认在“点名表”上有失误,但不至于以旷课论处吧?

“旷课”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不负责任而又严重的事啊!

    为了防止再“旷课”,他一进课堂就签点名表,签完后,还是不放心,常常要在上课期间停下来去看点名表是否签完整;现在发展到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次点名表是否签完整,自己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还是不放心;下课了,还要回到教室去看……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更糟的是,现在做什么都生怕自己疏忽了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与伤害,认真仔细得不得了,评卷时统计分数,一张卷子要算好几遍,布置作业啰嗦三五遍……贾老师为自己的这种不必要的重复行为感到烦恼,但是,他又身不由己地一直重复去做没有意义的事。

    贾老师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强迫症的行为。

强迫症属于一种压力型的神经症,往往是由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引起的。

对于贾老师来说,初始原因是没有将点名表签完整而被当“旷课”处理。

此后,他为了防止再“旷课”,他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责任心,并有了强迫行为症。

渐渐地又将强迫行为不断地扩大至教学的各个方面。

怎样才能让贾老师抑制强迫行为症呢?

    给领导提合理化建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允许自己犯错误,也允许别人犯错误。

学校的各项制度中可能存在不太合理的甚至与实事求是原则相违背的条款,但要有人提出来,才能让决策者知道,才能在修订中不断地完善,使之更合理,更人性化。

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受到莫大伤害。

建议适时地给领导提合理化的建议。

    让他人来肯定你做得很好。

就从签点名表开始吧,建议贾老师签完点名表,交给当天的值日班干,并交代他检查是否签完整,这样就可以放心了;布置作业用文字的形式写在黑板上,一转身就看到了,就不会重复布置;计算分数,与另一个老师合作,让他复查一遍,就不会出错了,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强迫行为。

也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在小本子上提醒自己:

诸如点名表签完整了,作业布置清楚了,课备完了等等,当有强迫行为想法时,看看小本子,就会觉得再去重复已做好的事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易患强迫症)。

工作几十年,偶而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正常的,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恐惧不安的心理

    某校的苛老师是一个班主任。

某双休日,有一个学生因父母吵架,就离家到水库边散心,结果不识水性的她不慎滑入水中被淹死了。

虽然这位学生的死与学校和这位苛老师都没有关系,更没有责任。

但在学校对安全教育如此重视的今天,学校就将这事作为典型,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把安全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现在的苛老师,只要学生不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与不安,总感觉学生会出什么事。

星期五学生回家,他常常会打电话给学生家长,问孩子到家了没有,同时又苦口婆心地与家长说要让孩子注意安全,不然会有溺水呀,车祸呀等危险,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可家长烦了,觉得这位老师怎么像在诅咒他家的孩子?

苛老师费时费心费钱却不讨好,又于事无益。

他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中。

    苛老师的这种恐惧不安的心理,来源于他班级的重大事件,以及学校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在强化安全第一的同时,苛老师就不断强化不安与恐惧的心理。

同时他又在恐惧与不安中烦恼。

怎么缓解这种心理呢?

    应用“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来缓解。

顺应自然是指患者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及与之相伴随的苦恼,真正认识到对事实抵制、反抗、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如带着症状工作,做日常工作中应该做的事,进行建设性的行动。

如学生的安全问题令人不安与恐惧,那就暂且忍受吧;学校要求的,都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能想到的,都与学生、家长做善意的提醒。

结果会怎样呢?

就顺其自然吧,因为结果不会因为某人的担心而改变。

即便真有什么天灾人祸,那也是无法避免的,尽职尽责了也就问心无愧了。

    抑制对不良后果的虚构。

从苛老师的不安心理症状可以看出,是由过多的主观虚构而引起的:

学生不在视线范围内,就想着学生会出安全问题;双休日学生回家,就担心他们路上出事,这些都是他内心虚构的不安全“结果”。

现实中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在见到全班学生时,才认识到以往的那些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呀。

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不要让虚构吓自己”以此来抑制对不良后果的虚构。

  厌倦敌对的心理

    某校的任老师近年来,对教师这一职业感到厌倦,甚至有敌对的情绪。

学校执行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考试后学生老师都要进行名目繁多的排名,学生的排名有年段、班级排名,有进步、退步排名。

教师的排名就更多了:

有“三率”排名,有入围数排名,甚至还有区、县的排名。

这些排名让他感到反感与无奈。

他只好拼命地抓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品质的培养,他觉得自己“教师的灵魂”已经没有了,变成一个追求名利的势力者了。

    对工作有厌倦敌对心理时,请试着去理解或忍受学校的评价方式,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绝非个别现象。

请想想所拥有的并珍惜:

有一份相对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多好!

多少人还为没有工作而一筹莫展!

名利的东西与心情、健康比起来简直是一文不值,人实在是不应该为名利所累。

面对这方面的困惑,最好的做法就是:

改变你可以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当然,还有许多的心理困惑:

郁抑、自卑、焦躁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更严重的是心理问题躯体化——身体疾病增多,心理与身体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教师们热爱我们的身体,快乐地生活吧!

 

南邵小学

2009.9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拦路虎,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一些心理本来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疾病,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更是充满了怨气,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苦教书育人半辈子,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2.超负荷的工作加重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从教育现状看,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班额大,教师任务重。

一些学校早上很早就要求学生到校学习,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能提前到校;晚上,有的学校还要上晚自习,教师不得不到学校办公。

人多作业多,批改起来自然就费神费事;教案要写还要抄,考试要评比,期中考、期末考,甚至连一个单元也要考,监考、阅卷、讲评,再加上各种形式的竞赛,老师心力交瘁,很难保持愉快的心态。

 3.过分的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现在多数学校仍以升学和教学成绩评价教师。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按教师的教学成绩排队,让老师们之间展开教学竞争。

竞争导致教师们认为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教师之间私藏资料、封闭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管理方面还有更绝的方法是“末位淘汰制”,在“淘汰”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教学成绩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

有的教师为了成绩自动地开始加班加点,而这样的举动对别的老师又是一个警告,于是,新一轮竞争的恶性循环开始了,这使教师疲惫的身心更是雪上加霜。

过分的竞争使学校失去了整体优势和集体智慧,导致同事之间剑拔弩张。

4.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中小学普遍地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者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

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从早晚的签到、签退,到每周的听课次数、学生作业面批记录、指标学生的谈话记录、单元过关试题学生评价、定期的学生评教等。

还有的学校学生对老师打分,这不仅影响着老师的经济收入,甚至还导致学校解聘老师。

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给老师打分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上课或者教学严厉的老师一般打分比较低。

一些老师因此困惑,怎样对待学生才算最佳?

    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