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014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docx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1

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刘作毅、肖强

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人民银公布了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

本次公布的60家重点企业是由省级发改委和经贸委等部门推荐,行业协会组织评审、平衡确立的,总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泥工业发展规划布局,生产工艺主体为新型干法,企业规模较大,区域市场调控能力较强,经营业绩优良,发展前景好,依法经营并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被确定60户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中,安徽海螺集团等12户为全国性重点企业,内蒙乌兰集团等48户为区域性重点企业。

这60家重点支持大型企业的确立,将有利于鼓励大型水泥企业兼并、重组、联合,迅速提高生产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

对列入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开展项目投资、重组兼并,政府部门和银行将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指出:

“十一五”期间要扶持一批企业集团,减少无序竞争。

若大企业集团或几家企业联合在某区域市场占有40%的销售份额就可以稳定住该区域市场,遏制水泥行业利润下滑的趋势。

有实力的集团,应敏锐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对国内水泥企业的并购力度,有选择地对区域龙头或有望成为区域龙头的水泥企业进行投资,以优化产业布局,占领经营制高点。

60家重点企业代表着行业先进生产力

12家全国性企业新型干法生产线采用4000t/d级以上规模生产线69条,熟料产能11,200.30万吨,占12家企业产能的69.36%,而2000t/d级以下规模生产线仅占3.86%;48家区域性企业4000t/d级以上规模生产线42条,熟料产能6,398.40万吨,占12家企业产能的占50.19%;全国企业4000t/d级以上规模生产线占40%,显然12家企业在生产线规模上占了优势。

12家企业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占全国的31.41%,48家企业占24.80%,合计熟料产能28,895.10万吨,占全国比重56.21%。

可见60家企业在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和生产线的规模上都已占据了优势。

 

在新型干法发展速度上,60家企业也领先全国其它企业。

12家全国性企业在2004年以前新型干法生产线产能增速在50%以上,受国家宏观调控,迅速回落,下降近50个百分点。

48家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尤其是浙江企业占有一定比例,走势较平稳。

从60家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公布后,60家企业的融资渠道豁然开朗,银行重新向水泥行业的开启了大门。

今年2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水泥投资止住了下跌的趋势,同比增长45%,今年12家新上的生产线就会超过20条。

“十五”期间,我国水泥工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着重培育大型水泥集团。

以海螺为首的大型水泥集团快速成长,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通过重点支持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发展,加快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初步形成按区域为市场划分的布局。

12家全国性重点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2004年前12家全国重性点企业每年新增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呈阶梯式发展,2004年一年新增产能5,093万吨。

2004年受宏观调控影响,每年新增产能仍都在2,000万吨左右。

2006年,12家全国重性点企业新型干法熟料产能以达到1.62亿吨,占全国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31.41%,虽然比重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仍新增熟料产能2,164万吨,增速为7.38%。

从下表可以看出,受宏观调控影响,半数以上的大企业集团受到了影响,停建或缓建了生产线。

海螺一家的产能占全国的11.58%,占12家的36.86%,其规模优势显而易见。

2006年海螺新型干法熟料产能近6,000万吨(实际产能在7,000万吨左右),占全国产能的11.58%。

除2001年外,海螺每年新增产能在800万吨左右,其中2004年高达2,000万吨,5年间熟料产能从2001年的800万吨发展到2006年的近6,000万吨,翻了7番多。

海螺最成功的经验是抓住了市场机遇,抢占我国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市场。

这两个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密集地区,长三角的城市群每年有1.5亿吨以上的水泥消费量,珠三角城市群的水泥消费量在7,000万吨左右,其中:

上海和广州的水泥消费量都在2000万吨以上,南京、苏州、无锡、杭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在1,000万吨左右。

海螺在长三角构筑的资源——运输——市场三大生产经营体系,这在当今世界上恐怕也是首创。

海螺选择在长三角经济高速增长期进入市场,因而获得了高额回报,赚得是盘满钵满。

就这一点来讲,国内其它企业是望尘莫及的。

“十五”期间海螺不仅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上取得了资金,而且还开辟了其它的融资渠道,通过股权转让引进了战略伙伴,募集到了巨额资金。

海螺通过生产经营获得的巨额现金流也是任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

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保证了海螺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也规避了市场风险。

从“十五”期间企业的发展中可以看出:

海螺的战略十分清晰,就是准确定位市场,依靠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

冀东“十五”期间实施“三北战略”,其核心市场是在华北,以唐山为基地,北京、天津、唐山为市场,京津地区是北方最大的市场;在东北先以吉林为桥头堡,而后在辽宁又建两条生产线,初步完成了东北的布局;在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西安附近建设了一条生产线,2006年在内蒙古的两大城市呼和浩特和包头间建设一条生产线。

至此,可以说冀东在三个地区基本完成了“三北战略”的初步布局。

“十一五”期间上述地区的经济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冀东在陕西已和海德堡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宏观调控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十一五”期间,冀东一定会在其“三北战略”的框架下施展宏图。

华新“十五”期间实施“十字战略”,被笔者认为是继海螺“T”型战略后最为看好的一步棋。

但实施起来一波三折,磕磕碰碰。

“十字战略”的横向是指长江一线,但海螺在沿长江区域的发展势头,遮住了其锋芒。

纵向是指沿京广线南北方向,原本认为通过并购同力,唾手可得的河南市场却没有拿下。

而后又因Holcime控股之事纠缠在身,牵制了相当大的精力,真可谓好事多磨。

上表中我们也可看出:

Holcime的加入对华新支持很大,使得华新在2004年和2005年新增产能分别为341.00和396.80万吨,仅次于海螺,因而巩固了华新在湖北境内的市场占有率,确立了其霸主地位,2006年的熟料排名列为第二。

山水“十五”期间三年内沿胶济线建了8条线,新增产能1,000万吨,基本控制了山东北部地区(山东主要的水泥消费市场地区),一跃为全国第二,令业内刮目向看。

2005年世界著名金融投资公司摩根斯坦利和鼎辉联手参股山水,注入了资金,并准备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

山水想借助国际金融资本力量,实施更大的扩张。

一直以来,山水始终在寻求走出去战略,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果。

山东是水泥生产大省,国家新出台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在山东的执行力度最大,这无疑对山水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落后产能适时退出将为山水释放巨大市场空间。

中国建材(中联水泥)和中国中材有央企和上市公司背景,是水泥行业的“新进入者”,发展迅速。

中国建材的发展方式是以并购为主,建新线为辅。

2006年在香港上市公司募得资金后,不惜重金拿下海螺在徐州的水泥业航母万吨线,避免了两家之间的恶性竞争,为行业内的市场整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也奠定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

2006年中国建材在新型干法熟料产能上已列为第三,但所在区域的市场规模都不大。

中国建材已将水泥作为主业发展,今后将会进一步将其做大,扩大其市场份额,建立自己的核心市场,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相信在“十一五”期间会有大的动作。

中国中材在收购新疆天山后,拥有了自己的水泥生产经营队伍,以此为骨干核心不声不想地迅速发展,2006年新增熟料产能356.50万吨,排在海螺、华新之后。

可见其发展速度和决心。

中国中材的水泥企业已落户新疆、江苏、陕西、广东和湖南,目前主要力量是在中南的广东和湖南。

最令称道的是两家民营企业红狮和天瑞,在行业融资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异军突起,分别在2004年、2005年迅速发展,年增长在300万吨以上,这也是他们被选入前12的条件之一。

2006年天瑞仍保持快速发展,在河南,天瑞联手煤炭企业全线布局,在辽宁两大市场沈阳和大连分别建设两条5000t/d生产线。

最近又有消息,引进外资进一步扩大其产能规模。

红狮是浙江走出去最大的企业,在福建和江西都在快速推进,已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金隅、亚泰、祁连山在所在区域均有不俗表现,三狮2002~2004年的“快鱼吃慢鱼”的发展方式,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但受大环境的影响,拖累了三狮的近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12家重点企业生产线分布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中:

海螺在安徽、广东;山水在山东;华新在湖北水泥熟料产能超过1,000万吨,三狮在浙江、中联在江苏、山东、红狮在浙江、金隅在北京、冀东在河北产能超过500万吨。

生产线最较集中的是华东地区,海螺、山水、三狮、华新、中联、中材、红狮都建有生产线,总规模达8,600万吨,占12家企业新型干法熟料总产能的50%左右。

在主要销售市场上,12家企业的分布情况是:

京、津、冀──冀东、中联、金隅;

辽、吉、黑──冀东、亚泰;

上海──海螺、华新;

江苏──海螺、中联、华新、中材;

浙江──三狮、红狮、海螺;

江西──海螺、红狮;

山东──山水、中联;

河南──天瑞、中联;

广东──海螺、中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2家重点企业在水泥熟料产能、市场占有率方面都保持着很大优势,在主要区域市场都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

随着12家企业不断发展,产量进一步扩张,将会对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0家重点支持企业将在区域市场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次国家重点支持企业中有48家为区域性重点企业,这些家企业将与12家全国性企业,在区域市场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华北市场——冀东、金隅联手营造和谐市场

华北市场以冀东和金隅两家唱主角。

冀东在华北的熟料产能达到630万吨,销售市场主要在京、津、唐地区。

为抓住天津滨海开发区和唐山曹妃店钢铁基地建设的发展机遇,冀东拟在唐山再建4条生产线,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占有率。

金隅控股太行水泥后,在华北水泥熟料产能达到1,000万吨,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

金隅近几年通过加强内部整合,统一销售,加大并购力度,着手整合京、津、冀市场。

近日又并购平谷二厂和鼎鑫,将触角伸到了河北的中南部地区,并持股天津振兴,借环渤海概念拓展市场范围,可见其主控华北市场的雄心。

从上图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的主要市场北京和天津的利润走势在向好的方向中发展,北京2003年水泥价格被打下来后,引起了行业的重视,如何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共同建立和谐市场,在北京水泥行业协会的牵头下,金隅和冀东多次举行营销例会,就市场情况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如何维护市场平稳发展达成共识,协调双方销售行为,以取得双赢局面。

中联、狮头、乌兰和蒙西也是华北较大的企业,特别是乌兰水泥,去年引入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欲借国际资本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近期准备投巨资建设3个500万吨熟料生产基地,利用其煤炭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其在内蒙古市场的占有率。

狮头水泥独居山西,具有地缘优势,但是由于规模较小,对市场缺乏控制力。

目前山西还没有较具规模的水泥企业,中小企业间竞争激烈,企业效益较差。

由于山西省具有石灰石、煤炭资源优势,地区相对封闭,使得不少投资者开始青睐山西。

东北市场——加紧布局迎接新的市场机遇

长期封闭的东北市场使该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规模大的水泥企业。

冀东水泥的进入和亚泰集团的崛起,开始使这一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